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5-11-05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2947条结果
  • 摘要:目的:以4家英美主要媒体,英国BBC和《卫报》(网络版)、美国NBC及《纽约时报》(网络版)为主要范本,涵盖了英美的广播、电视和报纸,考察4家媒体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和2012年伦敦奥运所有报道,包括消息、通讯、深度报道、社论、评论、特写等内容,探索主流媒体对奥运会主办国--中国和英国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定义和建构,探讨其被定义和被建构的内容、特点、过程和策略,话语规律,韵律和修辞习惯.rn 方法:运用历史—话语分析方法和语料库语言学,进行量化和质化分析。以4家主要媒体有关2008年的北京奥运报道为主要内容,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手段,通过wordsmith工具对所有报道进行主题(topics)、关键词(Keywords)、词语搭配(collocates)以及词簇显著性(concordance)的统计和计算分析,得出有关奥运会主办国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主题和关键词。rn 结果:英美主要媒体有关奥运报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等各个方面,能较全面反映他国对中国形象的总体印象中国的国家形象包含他国公众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各方面状况以及对中国外交政策。中国的民族形象包括他国对中国人的道德素养、文化知识和智慧状况等方面的总体感觉、态度及评价,这二者缺一不可,是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部分。BBC等媒体在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方面,基本上能够保持及时的反应速度和客观中立的立场,善于使用超然的手法,以提供“事实性新闻”和“平衡性新闻”的方式报道中国,反映出外媒涉华报道日益多元化的现状。英美主流媒体在报道2个奥运举办国家这一相同议题时,在议程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rn 结论:在理解新闻从业者、新闻框架、组织属性、制度差异的基础上并将其报道放在转型中国的现实背景中去理解,才能得出较为理性和客观的结论。政府应协同媒体和企业利用奥运会整合国家形象传播,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 摘要:研究目的:rn 等速肌力训练是当今国内外都比较认可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也是体育科研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如Cybex、Kin-com、Biodex、Aces等各种等速肌力训练系统,使用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肌力进行训练,不但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较高.另外该系统可以给出肌力的量化评价,所以在康复训练领域应用也很广泛.本文以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赵姗姗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生产的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赵姗姗进行了九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在完成个体康复的同时,也为今后与之类似的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rn 研究方法:rn 赵姗姗于2011年左侧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松弛,进行手术,下钉固定;2013年10月取钉手术,取钉同时对膝关节软骨以及半月板进行了修复,术后膝关节肌力大幅下降。rn 训练及测试方案:从2014年3-11月,使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赵姗姗右膝关节屈伸肌力进行了9个多月的等速肌力训练,每周训练三次(周一、周三、周五),每次训练4组,每组训练10次,运动角速度设定为30度,对每一次的训练结果都进行了记录。选取峰值力矩、平均功率以及全关节活动范围内屈伸肌群力量变化曲线等几项指标,将每个月最后一次训练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rn 研究结果:rn 从绝对力量变化来看,其力量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其膝关节屈肌群肌力矩增幅达到46%,伸肌群肌力矩增幅达到247%;从膝关节屈伸肌力矩比值变化来看,三月份时大于1,到四月份时小于1,十一月份的膝关节屈伸肌力矩比值为67%,越来越趋于合理化范围,根据前期测试其他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无伤病情况下膝关节屈伸肌力矩比值大都在40%~60%;从平均功率变化来看,屈膝肌群的平均功率增幅达到35%,伸膝肌群的平均功率增幅达到89%;从肌力矩记录曲线变化来看,在三月份,既刚开始等速肌力训练时,在20~65度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内伸膝肌群肌力矩曲线有较为明显凹陷,11月26号肌力矩测试结果显示,曲线的凹陷已经没有了。rn 研究结论:rn 1.使用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系统,对伤病运动员的单关节肌肉力量进行训练,有较为明显的肌力改善效果;本案例为膝关节取钉手术,伴有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损伤修复,术后伸膝肌群力量下降较大,在康复训练中伸膝肌群力量恢复性增长也较快;使用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系统,在有效改善单关节肌肉力量同时,无再次损伤情况发生,较为安全。rn 2.建议使用等速力量训练测试系统,进行训练时应注意合理发展运动员屈伸肌群比例;使用等速力量训练测试系统,进行训练时肢体相对固定,后期应注意肌肉协调和肌肉功能整合训练。
  • 摘要:研究目的:rn 本文旨在揭示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技术运动的运动学特点,为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以及教练员指导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rn 研究方法:rn 运用两台JVC9800(50帧/秒)进行实地拍摄纳达尔正手击球的录像。1号机置于网球场边线正后方,2号机置于网球场底线正前方,两台摄像机主光轴夹角约为45°,人体模型选用欧洲Dempster人体模型(16个环节,21个关节点参数)。采用北京森淼鑫公司开发研制的3-D Signal TEC V2.0C软件对实地拍摄的录像进行解析,解析时采用逐逐幅解析,为了研究需要,解析时添加球拍顶端、肩髋环节投影角。所得原始数据采用优化低通数字化滤波法进行平滑,截断频率为8赫兹。rn 研究结果:rn 1)纳达尔正手击球从引拍结束到击球结束身体转动大约180°。引拍结束时刻,纳达尔左髋角为130.8°,右髋角为160.6°,左膝角为132.3°,右膝角为141.8°,说明纳达尔的髋、膝关节均处于屈曲状态。rn 2)左肩角为74.8°,左肘角为131.9°,左肩角和左肘角两个角度表明运动员向后引拍结束时手臂相对于躯干的伸展状态,在伸展同样距离的情况下,左肩角和左肘角成反比,左肘角越大,左肩角越小,左肘角越小,左肩角就越大。rn 3)左肩关节线速度为0.78m/s,左肘关节线速度为1.94m/s,左腕关节线速度为4.86m/s,重心线速度为2.26m/s。rn 4)纳达尔在转肩引拍阶段引拍结束时刻肩髋角为-38.8°,触球时刻肩髋角为8.6°,肩髋角转动幅度约为47.4°。4、纳达尔在挥拍击球这一阶段整个动作从引拍结束到击球结束身体转动大约180°。可见纳达尔身体转动幅度之大,在球拍触及球之前,躯干处于一定的拉伸状态,并获得了较大的弹性势能,这对随后的发力击球有重要的作用。rn 5)纳达尔从侧身转肩向后引拍到球拍触及球的时刻用时0.73s,其中后摆引拍时间为0.62s,从引拍结束到球拍触及球的时间为0.11s,这说明引拍时间比较长,速度比较慢,前挥击球时间比较短,速度比较快,加大了球拍的惯性,使球速加快。在击球时左肩关节的速度为2.21m/s,左肘关节的速度为4.58m/s,左腕关节的速度为6.27m/s,左手的速度为7.50m/s。由此可知:手腕关节的速度比较大,肩肘关节次之。这说明在击打上旋球时,手腕不是固定不变的,球的上旋是击球的瞬间依靠肘的内旋带动手腕的抖动创造出来的。击球结束时,纳达尔的球拍是收在头上的,一般运动员收在肩或肩稍下一点,此时的左肩关节角为113.4°,肘关节角为87.9°,腕关节角为98.2°,与一般运动员不同,增加了球拍与球的摩擦时间和距离。rn 研究结论:rn 综上所述,纳达尔正手击球采用半开放式打法,从引拍结束到击球、随挥结束整个过程,身体转动幅度大约180°,肩髋角转动幅度为47.4°,其技术特征为:rn (1)引拍阶段:引拍结束时左右肩髋角分别为130.8°和160.6°,肩髋投影角为38.8°,左肩关节和左肘关节角度分别为74.8°和131.9°。rn (2)击球阶段:击球时的肩髋投影角8.6°,左肩关节和左肘关节的速度分别为2.21m/s和4.58m/s,腕关节和手关节的速度是6.27m/s和7.50m/s。rn (3)随挥阶段:随挥结束时,左肩关节角为113.4°,肘关节角为87.9°,腕关节角为98.2°,为打出强有力的上旋球是其重心起伏比较稳定和球拍与球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摩擦距离比一般运动员长,靠击球瞬间的肘关节内旋带动手腕抖动打出超有力的上旋球。纳达尔的收拍动作与其他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差异略大,一般不建议去模仿。
  • 摘要:研究目的:rn 体操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但在吊环项目上,中国与一些强国相比并不占优势.一套吊环动作由比例大致相等的摆动和力量静止动作组成,由摆动到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摆动的过渡是当代体操吊环项目的显著特点.做静止动作时,要求吊环静止不能有大的晃动,这就对运动员在做静力性支撑动作和慢压上动作过程中肌肉的发力和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体操吊环项目中十字压上成水平十字动作进行研究,探究动作运动的规律,改进动作技术和科学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n 研究方法:rn 1)文献资料调研: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一些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rn 2)实验法:①采用三维红外影像捕捉对体操吊环项目的慢用力动作进行三维影像解析,获得相关运动学数据,②使用表面肌电对技术动作进行同步测试,③探索性地运用LIfe MOD多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系统对吊环慢用力动作进行模拟仿真,通过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学方面对肌肉的用力特点进行综合研究分析。rn 3)数理统计:对所测得的运动学、肌电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研究结果:rn 在十字支撑阶段,积分肌电(IEMG)较大的分别为肱二头肌长头、胸大肌、肱三头肌和背阔肌;在压上阶段,所测的肌肉中积分肌电(IEMG)较大的分别为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和前锯肌;在水平十字支撑阶段,所测的肌肉中积分肌电(IEMG)较大的分别是胸大肌、三角肌、前锯肌。3名运动员的各组拮抗肌的共激活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尤浩相比,杜文飞和孟永翔部分拮抗肌的共激活率明显偏高。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兴奋持续时间最长,贡献率最大。下压过程中肩关节角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手与吊环的支点在X、Y、Z轴上都有移位变化,压上过程下肢与躯干的夹角先减小后增大。在创新探索性建立吊环动作的人体动力学模型过程中,成功建立了人体的动力学模型,在运动器械吊环模型的建立上还需进一步探索。rn 研究结论:rn 十字支撑压上成水平十字支撑动作是依靠肩关节周围一系列肌肉的协调收缩来完成,在动作过程中不同肌群兴奋性变化明显。从共激活率和动作完成质量看,在压上阶段和水平十字支撑阶段,PM/LD的比值要小,从而减少无用功的损耗。根据分析在下压成十字支撑动作过程中,下压过程中有屈髋动作,身体重心轻微向前移动,双手支撑的吊环向后微摆动,更加有利于控制身体的平衡稳定性;在压上成水平十字支撑动作中,上臂内收同时有小幅的屈髋再伸髋的动作,借助重力势能,可以减小压上动作的难度。十字支撑动作过程中肌肉张力变化趋势与所测肌肉的表面肌电变化趋势,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因此该动作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研究目的:rn 近年来,超声波测距技术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利用超声波原理制成的测距产品及原型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方面.然而,超声波测距技术及其后续的扩展用途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少.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中,人体运动环节的运动学参数,如速度、加速度等的采集,需要在三维空间中,确定每一时刻人体运动环节中心的三维坐标,而利用人体运动环节在不同时刻的三维坐标,就可以用一种新形式对人体运动环节中心的运动轨迹进行阐述和模拟,进而对其运动学参数进行推算和描述.本文从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单片机工作原理、电路设计方案、三维坐标推算方法等方面入手,探索到一种可能应用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学参数的采集计算系统的设计方法,本文将从理论层次验证其实现的可能性。rn 研究方法:rn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书籍,掌握目前超声波测距技术在各行业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尚未发现有超声波测距技术应用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学参数采集的相关报道。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单片机工作原理、电路设计方案、三维坐标推算方法等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获得的已知信息,经过系统整合和推断发现,可能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及超声波测距技术研发制造能够应用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学参数采集的设备和仪器;并为后续设计制作人体运动环节三维定位系统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rn 研究结果:rn 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人体运动环节三维定位系统的研制,实现人体单一运动环节的实时三维定位,并能将测量得到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显示在终端显示屏上,实现数据记录和储存,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可能。同时,这套系统利用上位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讯,还能实现对测量单元的控制,如开始测试、结束测试等。本系统设计分为三个系统:测量单元、控制单元、计算显示单元。本系统在设计中采用对射式超声波探头进行测量的方法,设想将发射探头固定于待测人体的某一人体运动环节中心上,接收器固定于实验室内坐标原点附近不处于坐标轴面的三点处,利用渡越时间法中的对射式测量方法计算得到人体运动环节中心与不同标准点之间的超声波渡越时间,从而推算该环节重心的空间三维坐标。在系统中,计划采用MSC-51系列单片机构建系统的控制单元,该单元能够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单片机控制探头发射超声波脉冲和进行传播时间的计算,即当探头接收到超声脉冲时终止计时器的工作,同时利用传感器测量当前环境温度,以便运用经典修正公式对传播速度进行温度修正,最后,综合利用各种测量数据进行推算,计算待测点到各标准点之间的距离,最后将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上传至上位机进行进一步计算。计算显示单元主要接收来自控制单元计算得到的关于待测点与三个标准点之间距离的相关数据,以此作为基本数据,再进行计算,得到待测点的三维坐标值,并显示在计算机终端上,而且能够实现数据储存,便于测试后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rn 研究结论:rn 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及超声波测距算法,设计适用的电路,编写特定的程序,设计出人体运动环节三维定位系统,以实现对人体单一运动环节的实时三维定位,并将误差值控制在满足对动作和运动轨迹的一般性描述及科学研究的允许范围内。
  • 摘要:研究目的:rn 科学化训练已经成为运动训练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的教练员科研人员都在积极探索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举重技术的提高,训练是基础,科技是保障,向科技要金牌已经成为竞技举重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的诊断是提高技术训练水平的前提,快速诊断一直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迫切需要.举重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小级别是我国优势级别,多次在世界大赛中夺得金牌,对我国小级别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评价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我国小级别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模型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以期为抓举技术的科学化诊断和评价以及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举重项目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实践有重要意义。rn 研究方法:rn 本文通过使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三维定点摄像测量法、SIMI三维运动解析法、数理统计,对我国小级别男子优秀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评价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以2011年全国举重冠军赛,2012年全国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2013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举重预赛中男子举重前四个级别:56kg级、62kg级、69kg级、77kg级抓举前六名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定点摄像测量法和SIMI三维录像解析法获得95人次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比赛中抓举技术的的三维运动学资料。rn 研究结果:rn 1.建立了我国小级别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整体技术和细节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抓举整体技术指标包括:伸膝提铃时间(%)、惯性上升高度(%)、发力铃速增长(%)等11项,抓举细节技术指标22项,并归类为5个主要生物力学因子,按特征值贡献率大小排序依次为:提铃节奏因子、提铃姿态因子、提铃效果因子、接铃姿态因子、接铃效果因子。rn 2.建立了我国小级别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整体技术模型和细节技术模型,模型包括指标名称,指标特征值,指标权重和指标排序,抓举整体技术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排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以各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确定,抓举细节技术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排序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来确定。rn 3.建立了我国小级别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整体技术单项评价评分标准和抓举细节技术单项评价评分标准,采用评分评价法中的等分法得到我国小级别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整体技术和细节技术5分制单项评价评分表。并在单项评价评分标准基础上建立抓举整体技术和细节技术综合评价得分公式。rn 研究结论:rn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诊断与评价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里面包含运动学,动力学,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本文只从运动学角度出发对我国小级别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进行研究,没有对整个抓举技术诊断与评价系统进行优化,建议以后要从多学科综合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对举重抓举技术诊断与评价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
  • 摘要:研究目的:rn 力量训练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体育界的关注,正确选取训练方式已成为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力量训练可以提升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成绩,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且力量训练又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力量训练的手段.俯卧撑训练作为一种力量训练,可以很好地锻炼手臂肌、胸肌、肩部、肋部肌肉,增加上肢、肩带、胸部、腹部力量.目前,肌肉运动功效的研究比较少见,未能较好地揭示力量训练肌肉的动作结构特征规律.故本研究运用表面肌电分析法,结合某学校学生设计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不稳定俯卧撑训练器,对一般俯卧撑运动和不稳定俯卧撑运动时各块肌肉的活动情况和收缩特征规律进行探讨,从而对比分析进行两种俯卧撑运动时上肢肌肉与胸大肌的动作结构特征和肌肉机能及协同特征所遵循的规律,为完善运动解剖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rn 研究方法:rn 以某学校的普通生20人(偶尔锻炼身体,非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制定俯卧撑动作标准,分为一般俯卧撑和不稳定俯卧撑。受试者先进行1组(10个)一倍肩距一般俯卧撑,休息十分钟后受试者利用不稳定俯卧撑训练器进行1组(10个)不稳定俯卧撑,然后再休息十分钟后进行1组(10个)两倍肩距一般俯卧撑;应用双极16通道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分别选取受试者的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肘肌、斜方肌、三角肌以及胸大肌上束采集数据;用matlab程序对数据进行时频域分析,得到积分肌电、均方根振幅。rn 研究结果:rn 与不稳定俯卧撑相比,进行一般俯卧撑时(一倍和两倍肩距)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以0.1秒为单位的积分值和以1秒为单位的积分值较高,肌电平均幅度更大,兴奋更强烈;与一般俯卧撑(一倍和两倍肩距)相比,进行不稳定卧撑时肱桡肌、肱三头肌和肘肌以0.1秒为单位的积分值和以1秒为单位的积分值较高,肌电的平均幅度更大,兴奋更强烈;一倍肩距一般俯卧撑和不稳定俯卧撑相比,斜方肌的积分肌电值和均方根振幅无明显差异,而进行两倍肩距一般俯卧撑时,斜方肌以0.1秒为单位的积分值和以1秒为单位的积分值较高,肌电的平均幅度更大,兴奋更强烈;一倍间距和两倍肩距一般俯卧撑相比,三角肌的肌电平均幅度更大兴奋更强烈。rn 研究结论:rn 1)一般俯卧撑运动相比于不稳定俯卧撑运动对胸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训练效果更好;不稳定俯卧撑相比于一般俯卧撑对肱桡肌、肘肌以及肱三头肌的训练刺激性更大,训练效果更好;rn 2)训练肌肉力量时,选取正确的训练方式往往带有主观性,为了使训练目的与训练动作保持一致,应该根据所需的不同运动效果,选取不同的俯卧撑训练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运动目的。
  • 摘要:研究目的:rn 本研究应用Biodex平衡系统(Biodex Balance System,BBS)及闭眼单足站立法对正常成年人的平衡能力进行检测,检验BBS测试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定最佳测试程序,为运动员选材平衡功能的测评提供新手段及依据.rn 研究方法:rn 1.随机选取20名未接触过平衡测试仪、未进行平衡训练的体院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病史和体格检查无异常。rn 2.采用BBS姿势稳定度测试,平台稳定度8级,测试时间20秒,测试3次。测试指标包括总体稳定指数(SI)、前后方向稳定指数(APSI)、左右方向稳定指数(MLSI),分别代表站立时总体及在矢状面、额状面上的平均摆动角度;每个区域及象限的时间分配(%),以百分数表示。一周后重复上述8级平台相应测试,以初步确定BBS测试的重测信度。同时对受试者进行闭眼单足站立测试,分析BBS测试的效度。rn 3.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13.0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BBS平衡仪的效度;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BBS平衡测试的信度;逐步多元回归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BBS平衡测试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研究结果:rn 1.BBS平衡测试效度rn BBS平衡测试指标SI、APSI、MLSI均与闭眼单足站立成绩呈中度负相关(r=-0.532~-0.647),即闭眼单足站立成绩越高,BBS指数越低,平衡能力越好。rn 2.BBS平衡测试信度rn 两次8级稳定平台测试结果各指标均呈高度相关性(ICC=0.88~0.97),表明BBS平衡仪性能稳定,可靠性高。rn 3.各测试指标的相关性rn 平衡指数20名受试者稳定指数SI、APSI、MLSI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4.08°±2.63°,2.98°±1.78°,2.36±0.9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SI与APSI、MLSI均有较高的相关性,r2分别为0.953和0.912(P<0.001)。回归方程表明APSI、MLSI权重相当,即当APSI下降时MLSI对总体稳定指数SI有更多的贡献率,同样当APSI较大时,MLSI相对较小。时间配比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平衡测试在各象限的时间配比没有显著性差异(F=2.35,P=0.140),表明整体上正常成人对各方向的控制能力是比较均一的。而各区域的时间配比有显著性差异(F=15.20,P<0.001),尤其在5°~10°度区域内消耗的时间比其它三个区域要多的多,说明正常成人平衡测试的大部分时间都集中于身体重心附近,晃动程度较低,平衡能力较好。rn 研究结论:rn 平衡能力测试分为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两种。目前国内运动员选材的平衡测试多以闭目单足立为主,但该方法属于静态测试,手段单一,不能反应运动过程中的平衡状况,而且受到测试器械、场地、外界环境干扰等因素影响。本研究采用美国产Biodex平衡系统,能够测试包括睁眼并视觉反馈和闭眼时不同平台稳定性条件下的躯体摆幅(稳定指数,以摆动角度表示)测定,以反应视觉、本体觉和前庭系统的相互调控和不足之处;BBS在运动医学康复及预测跌倒风险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既可用于评定,也可用于训练,尚未见用于运动员的选材中。本研究表明BBS姿势稳定度测试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各参数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能客观反应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且测试程序容易标准化,操作方便,可以尝试应用于运动员选材的平衡测试中。
  • 摘要:研究目的:rn 随着全民健身和跳绳运动的普及,跳绳比赛竞争日益激烈,花样不断增多.目前运动鞋的设计已经涵盖跑步、球类等多项运动,而跳绳项目至今还没有形成专业的参赛鞋.由于现在跳绳运动专业鞋是市场空白点,从而导致参赛队员缺乏较为专业的参赛装备.本研究主旨在使用AMTI测力板,测试分别穿着两种不同类型运动鞋对不同性别大众跳绳运动表现的影响,其主要目的如下:1)比较两款运动鞋对相同性别单脚跳绳表现的影响;2)比较两款运动鞋对相同性别双脚跳绳表现的影响;3)比较两款运动鞋对不同性别单脚跳绳表现的影响;4)比较两款运动鞋对不同性别双脚跳绳表现的影响。希望透过此研究能探讨两款运动鞋对跳绳表现之影响,以量化的数据为跳绳类运动鞋研发提供依据。rn 研究方法:rn 受试者徽召:本研究将邀请20~35岁5名男性和5名女性受试者,所有参与者皆自愿参与并都要做出需要的测验动作,包括优势单脚跳绳30秒和双脚跳绳30秒。所有受试者最近两年内每周3次及以上的身体活动,没有运动损伤的大众。rn 运动测试——运动表现测量:本研究之地面最大垂直反作用力是以AMTI测力板(BP600900-6-2000AdvanceMechanical Technology,INC.,Massachusetts,USA)来测量,力板取样频率为1000HZ。两种不同的市售运动鞋(李宁男子减震跑鞋ARHH049-3,竞元体育跳绳运动专用鞋)在本次测试中使用。为了使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有较佳的表现和避免运动伤害发生,在施测前请受试者按平时运动习惯热身活动,包括各个关节的活动、全身性的伸展及练习跳绳动作等。暖身完毕,先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以便将数据标准化。施测时,请受试者分别穿着跑步鞋和跳绳鞋站在力板上,进行频率为2.2HZ的单脚跳绳和双脚跳绳,每次跳绳30秒,组间休息5~10分钟。rn 资料之收集处理评估及统计分析方法:以性别、鞋类和单双脚跳作为统计关联性分析的研究变项,30秒内开始阶段5次和末尾阶段5次稳定成功的跳绳动作的最大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作为统计分析的依变项,统计相关分析包含研究变项之叙述性统计。使用条件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混合设计二因子变异数分析”(Two-way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rn 研究结果:rn 本研究之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及练习跳绳年限皆未达显着差异。实验所选用两种运动鞋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在本研究所关注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具体结果如下:rn 1)两款运动鞋对相同性别单脚跳绳各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rn 2)两款运动鞋对相同性别双脚跳绳各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rn 3)两款运动鞋对不同性别单脚跳绳达显着差异(p=0.01);rn 4)两款运动鞋对不同性别双脚跳绳达显着差异(p=0.03)。rn 研究结论:rn 本研究使用测力板测得跳绳时的最大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对了解跳绳运动及比较两款运动鞋的缓冲性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于跳绳鞋的研发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支撑,建议未来可加入更多生物力学分析指标,如下肢劲度、关节角度、关节力矩、足底压力和表面肌电等数据。
  • 摘要:研究目的:rn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国成年女性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分析其膝关节力量的特征,从而发现膝关节力量与年龄的关系.为成年女性锻炼膝关节力量、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出一些建议.rn 研究方法:rn 204名没有经过专业体育训练的成年女性(20~59岁),测试时无伤病等情况。对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向心测试,测试速度为60°/s和180°/s,每个速度4次。测试时,适配器、座椅位置、动力头位置等根据不同受试者进行调整。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20~24岁、25~29岁……55~59岁共计8个年龄组。取每名受试者3次稳定的测试结果进行平均、左右膝数据平均进行数据分析。使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rn 研究结果:rn 20~39岁的4个年龄组,60°/s和180°/s测试时,各年龄组之间力量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屈、伸肌群最大峰力矩值略有上升,而相对峰力矩值略有下降。40~44岁年龄组,伸肌群最大峰力矩值和相对峰力矩值显著下降,60°/s测试时相比上一年龄组下降率分别达到11.0%和13.0%,180°/s测试时下降率分别达到12.3%和13.8%;45~49岁、50~54岁两个年龄组,伸肌群最大峰力矩值没有显著变化,但因为体重的增加,相对峰力矩值继续缓慢下降,60°/s测试时分别下降了3.3%和2.2%,180°/s测试时分别下降2.4%和1.6%;55~59岁,伸肌群最大峰力矩值和相对峰力矩值又开始显著下降,60°/s测试时分别为11.6%和12.9%,180°/s测试时分别为15.7%和16.7。屈肌群力量在45~49岁年龄组开始显著下降,60°/s测试时,屈肌群最大峰力矩值和相对峰力矩值分别下降14.6%和17.9%,180°/s测试时下降率分别达到15.6%和20.0%;50~54岁,60°/s测试时,屈肌群最大峰力矩值和相对峰力矩值继续显著下降,分别下降16.3%和17.2%;55~59岁屈肌群最大峰力矩值和相对峰力矩测试值缓慢下降。总体上,55~59岁年龄组与20~39岁各年龄组相比,60°/s测试时,屈肌群最大峰力矩值和相对力矩值分别下降约28%和36%,伸肌群分别下降约19%和29%;180°/s测试时,屈肌群最大峰力矩值和相对力矩值分别下降约20%和26%,伸肌群分别下降约23%和30%。rn 研究结论:rn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成年女性的膝关节力量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膝关节伸肌群力量在40~44岁时迅速下降,而屈肌群力量在45~54岁时迅速下降,晚于伸肌群力量下降年纪且持续下降速度快;55~59岁,膝关节伸肌群力量第二次迅速下降,屈肌群则无明显下降;由于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对力量比绝对力量下降幅度大;60°/s测试时,屈肌群力量下降幅度比伸肌群大,而180°/s测试时,伸肌群力量下降幅度比屈肌群大。建议女性在步入中年(40~44岁)阶段时,更应加强自身锻炼,特别是伸肌群爆发能力的练习;在度过绝经期(55~59岁)即将步入老年(60岁)时,也应加强力量素质的训练。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控制自身体重的增长,从而不增加膝关节的负荷、保持自身相对力量水平,对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也有一定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专业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自我决定动机、运动员心理疲劳与基本心理需要的量表测试,运用结构模型法进行假设分析,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自我决定动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与基本心理需要满意感的中介效应,从而为有效防止和减少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发生,提高训练效果与比赛成绩,并为运动员建立良好的训练状态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决定动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与基本心理需要满意感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自我决定动机以部分的中介效应影响能力需要、自主需要和归属需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全量表的关系;自我决定动机以完全的中介效应影响能力需要和自主需要与生理/情绪枯竭之间的关系;以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归属需要与生理/情绪枯竭的关系;自我决定动机以完全的中介效应影响能力需要和自主需要与运动贬值之间的关系;自我决定动机以部分的中介效应影响能力需要和自主需要与成就感降低的关系。建议通过改善运动员外部的社会环境,满足其基本心理需求,增强自我决定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减少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成绩。
  • 摘要:研究目的:rn 依据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社会支持通过调节其它因素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来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运动员利用其能够缓解应激,预防心理疲劳.社会支持及核心自我评价都对心理疲劳有影响,由于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潜意识的影响个体对自己、外在世界和他人进行评价和估计,而且具体领域的评价都会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所以本研究提出运动员核心自我评价对运动性心理疲劳有预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运动性心理疲劳间起中介作用的假设模型.rn 研究方法:rn 运用Zimet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Judge等编制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Raedeke和Smith研制的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对山东省和吉林省以及部分市体工大队28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rn 研究结果:rn 1.共同方差偏差检验虽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问卷发放的时间加上了一定的时间间隔,也强调了匿名性、保密性并说明数据仅限于学术研究等程序控制,但由于本研究数据均由运动员自我报告,仍然可能存在共同方差偏差。因此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来检验数据是否严重受到同源方差的影响。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法对研究中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3个变量)、运动性心理疲劳(3个变量)抽取出一个公共因子(单因子),检验单因子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表明单因子模型无法有效拟合数据(χ2/df=7.37,NFI=0.71;CFI=0.76;TLI=0.68,RMSEA=0.15),说明本研究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差偏差。rn 2.运动员核心自我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和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运动员的核心自我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领悟社会支持各变量之间相关均显著。rn 3.核心自我评价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分析以核心自我评价预测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三个方面,同时以领悟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因素对核心自我评价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部分中介模型1,模型1的拟合指数良好。对路径系数的分析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到运动的消极评价,家庭支持到运动的消极评价,队友支持到情绪体力耗竭和成就感降低,教练员支持到成就感降低和运动的消极评价这些直接路径系数均不显著。据此,进一步删除不显著的路径,得到中介模型2。且在模型2的基础上,将核心自我评价指向成就感减低和情绪体力耗竭的两条直接路径删除,建立完全中介模型3。模型2的拟合指数良好,且优于模型3,检验两个模型的χ2差异,发现二者的拟合存在显著差异(△χ2=99.124,△df=2,p<0.005),说明模型2显著优于模型3,所以最终接受模型2。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自我评价对教练员、家庭和队友支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家庭支持和教练员支持对情绪体力耗竭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家庭支持对成就感降低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队友支持对运动的消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对情绪体力耗竭和成就感降低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rn 研究结论:rn 核心自我评对情绪体力耗竭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核心自我评价对成就感降低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核心自我评价对运动的消极评价具有间接效应。教练员支持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体力耗竭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支持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感降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队友支持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运动的消极评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摘要:体育工程是工程技术与体育运动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新兴工程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是当代体育科技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体育工程是加速推进我国由体育装备用品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实现我国体育产业2025年5万亿总体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与保障.创新设计以追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安全的综合价值为目标,它是促进引领、提升原始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集成创新的关键环节。体育科技和体育产业研究发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审视体育装备用品未来的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调动多元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发展动力机制,优化项目布局和资源配置方式,重点做好“创新链、产品链、价值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将体育工程创新设计纳入十三五体育科技发展规划,加强体育装备用品创新设计的转化研究,紧紧围绕体育装备用品创新设计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精益化、个性化、网络化和协同化等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体育、健康、医疗、信息、电子、材料、网络、通信、云计算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体育工程创新设计基础研究,全面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建设和完善我国体育工程创新体系,为全面建设世界体育装备用品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 摘要:沙滩排球运动员防守决策能力测试与训练系统有沙滩排球对手进攻视频快速标记软件、沙滩排球运动员防守决策能力测试与训练软件两个软件组成。与落点、过程时段等相关视频数据库,不仅为测试沙滩排球沙滩排球对手进攻视频快速标记软件能够建立中国沙滩排球主要对手多种情况下进攻方式、线路运动员防守决策能力提供了评价标准,而且便于教练员、运动员调取特定对手、特定情况下对手的相关进攻资料。沙滩排球运动员防守决策能力测试与训练软件能够利用人机对话的形式显示防守队员针对特定对手在多种情况下的反应时以及正确率,为评价运动员的防守决策能力提供参考。根据测试结果,针对性的选择防守决策能力较为薄弱的特定情况反复练习有助于防守决策能力的提升。建议沙滩排球对手进攻数据库的建设须不断补充、完善;沙滩排球运动员防守决策能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如能通过两个手柄实现防守队员前拦、后防的操作,更能够符合沙滩排球运动的规律,测试与训练的效果将进一步提升。
  • 摘要:本项研究结合实际社会需求、中老年人健身需求,将运动健康云理念与传统运动干预方式进行结合,旨在探索出一个适于中老年健身的可复制性的综合干预指导模式,以解决社会中中老年健康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等.该综合干预内容简便有效,三个月干预顺利实施,且深受受试者喜爱;综合干预后受试者身体活动量显著增加,且在干预结束后仍然保持比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综合干预方法对改善中老年女性体脂率、体水分、肌肉量均具有良好作用;对提高中老年女性的柔韧性、反应能力、平衡能力、速度、心肺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 摘要:通过系统了解国内外青少年儿童环境、相关行为等影响体质健康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拟制了以营养饮食、日常学习和生活、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个人健康责任行为、个人相关知识等属性的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调查等方法,确定了调查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基于KNN算法建立训练集,调整营养饮食、日常学习和生活、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个人健康责任行为、个人相关知识等属性的值,对青少年的各项属性进行干预,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办法。
  • 摘要: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系统分析方法、软件工程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利用Google Maps的前端开发技术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Web应用程序开发模型AJAX完成系统的实现、集成,构建信息分析平台。山地户外运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的多元化信息,为百姓户外出行提供便利,全面的户外知识大大降低了户外出行的风险,政府、资源管理者、企业、俱乐部、个人均可通过平台获得收益,平台上的相关产品及服务加速市场资金运作,同时也为我国户外资源层级管理、承载力管理奠定基础。
  • 摘要:以某位运动员为例,统计他参加历届世界大赛的技术统计数据,计算数据与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之间的关联性,对潜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发现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感兴趣的知识,为运动员后续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通过对某运动员十场比赛数据为依据构建决策树,利用决策树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分类、聚类和预测型算法,以“分而治之”为思想,将目标问题的搜索空间划分为多子集。将训练集产生所有可能的决策树,从中选择最简单的决策树。利用决策树ID3算法实例检验结果,对数据挖掘技术在篮球技战术分析中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对运动员有效更改训练方式及内容提供参考,对教练员在下一步技战术策略制定过程中提供决策建议。
  • 摘要: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和社区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下,为使社区提高体育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居民提供体育服务,方便居民科学的进行健身和锻炼,设计了社区体育管理与居民健身服务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关键、模块与功能设计、运行实例等问题。系统设计简明新颖、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现了社区体育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系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社区体育部门和居民提供体育服务,具有便捷、准确的特点;系统科学指导居民健身和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供健康和健身档案服务,出具的健身运动处方科学、有效、易于操作,能够为居民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系统为社区体育部门进行管理和广大体育参与者科学健身、咨询和指导提供了网络平台,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推广价值;可以逐步扩大系统的试用范围,拓宽信息反馈与交流渠道,不断改进和优化系统的设计和功能,为更多的社区和居民服务。
  •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数字教科书的性质、功能、作用和预期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并结合人教版第11套初中体育与健康数字教科书的实质性开发工作实际和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数字教科书的开发架构和流程,并为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研制和实验及实施运用提出了基本建议和方案。体育与健康数字教科书的开发要结合体育学科学习的特点和需要,通过采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体感技术等手段,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技术服务。
  •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卓越体育教师培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我国当前通过职称、荣誉等对体育教师群体做出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卓越体育教师的客观存在,卓越体育教师一定是专业技术职称最高的、获得殊荣最多级别最高的那一部分特殊群体。卓越体育教师是可以培养的。尽管卓越体育教师一直都客观存在着,但通过优化培养环境与条件,构建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成就卓越的适宜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可以扩大卓越体育教师数量,整体上提升体育教师群体素质。卓越体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的工作环节需要深化改革。如:完善体育教师教育招生录取办法,重新定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整合与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丰富入职教育模式,拓展职后培训平台,等等。
  • 摘要:本文对国外儿童(3~12岁)基本动作技能定性评价工具进行梳理与分析,指出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序列评价和基本动作模式评价工具主要运用完整和部分发展法对基本动作技能进行描述,以此来评价儿童的发展水平。TGMD-2和西澳基本动作技能评价工具使用熟练动作的主要身体部位的表现来确定动作标准进行评价,加强了儿童体育教学的针对性。TGMD-2包含多个常模,便于个体和群体的比较,但对测试环境要求较高,使用灵活性不足;其他三个评价工具的测试环境比较灵活,方便教学使用,但不利于个体和群体间的比较。提出基本动作技能定性评价工具的开发与教学实践结合紧密,开发有效、有意义且便于在教学中使用的评价工具是国际发展趋势。借鉴国外评价思路,开发和设计我国基本动作技能评价工具,为幼儿园及小学体育教学提供评价资源。运用完整和部分发展法探讨我国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模式及规律,构建幼小衔接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并提供多种教学资源以更好促进我国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为其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 摘要: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预计于2016年对体育学展开第四轮评估。德国兼具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双重身份,且是发达国家中少数单列体育学科进行招生的国家之一,在学科设置理念上与我国较吻合。德国CHE评估也是当今六种顶级排行榜中唯一单列体育学科的排名体系。认真分析这一成熟度较高,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受到认可的排名系统对于减少和避免评估中出现的不足,提升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对推动我国体育学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根据我国体育学科评估现状提出3条有针对性建议:采用更加灵活的排名办法 当前对大学的评价已经转向细分学科,认为“没有最好的大学,只有最好的学科 ;没有最好的学科,只有最好的方向”。在评估结果的排名上应当采用机动灵活的排序办法,最大程度上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既方便了使用者又更真实的反映了各学校体育学科的实力。增加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话语权 我国高校的各类评估工作从总体上看,仍然延续了一种由教育督导演变而来的“自上而下”的实施办法。在大的体制背景下,体育学科评估也从未遁出这一圈笼。从学科规训视角看,增加学生主观评价的指标权重,意味着体育学科评估赋予了学生一种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变成了规训自己学校学科发展“把门人”。使得学校在做任何决定时会考虑到学生需求,实现了一种权利翻转。长远看,这能够为高校体育学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发展提供了一种规训力量。设立独立评估机构,增加评估科学性,由于目前体育学科专家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这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评估者与被评估者身份重合的尴尬情形。由于评估在任何时间点上都处于一个冲突的过程之中,评估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体育学科评估特别需要一些被利益相关者当作“外人”的项目外部的评估专家。
  • 摘要:本研究以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为逻辑起点,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并从生命哲学视角重新审视我国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珍视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全面改善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质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是维护和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学术界对其概念尚未形成明确的界定。因受到管理程序、资源配备及管理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效果不尽人意,整体发展忽视了大学生的生命特性,亟待有效治理。我国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应秉着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和生命特性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高效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三项基本原则,落实以全面启动现代多元化服务资源整合联动模式、开拓“互联网+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新纪元、着力构建完备的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制度体系为关键环节的基本策略,为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和生命质量夯实基础。
  • 摘要:体育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小学体育教材多样化是体育教材建设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我国体育教材建设从“国定制”到“审定制”,实行“一纲多本”甚至“多纲多本”政策,体育教材多样化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在回顾和整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多样化建设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多样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得出科学化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体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益参考。研究发现,随着体育教材编审制度从“国定制”到“审定制”的转变,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多样化建设经历了三代教材的实践,每一代教材都在版本、内容、风格、适应性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改进。从世界范围和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多样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教材“泛滥”问题、最终目标问题、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问题、教材易读性问题、教材“立体化”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解决的难题。
  • 摘要:身体功能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和以欧美国家职业体育被广泛地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20 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水平一直呈现下降态势,学生心肺耐力水平持续下降,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功能性动作筛查得分低,学生的动作模式和身体功能性动作能力亟需提高.本研究主要是构建适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身体功能训练内容体系,以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研究表明,中学生身体功能训练内容体系包括课间身体功能训练操、体育课教学中身体功能训练、课余训练中身体功能训练和家庭身体功能训练等层次的内容。中学生身体功能训练主要包括动作准备、动作模式训练、力量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多方向移动训练、恢复和再生训练等。身体功能训练内容和方法是丰富和拓展现有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练习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用身体功能训练内容取代现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议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广泛地应用身体功能训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 摘要:本文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政策传播体系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基于传播学理论,提出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中小学体育政策传播体系的构建思路,探寻提高中小学体育政策传播效果与效率的理念和策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政策传播体系的基本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传播平台单一;媒体与受众存在认知偏差;政策的空传、误传、漏传现象严重;政策的不实施、虚实施、假实施较为普遍;负面舆情的应对不足;对政策进行整合传播的缺失。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小学体育政策传播体系,可形成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互动,可实现推动政策实施的倒逼机制,对学校体育政策的实施起到监督、推动作用。本研究的我国中小学体育政策传播体系的重构局限在理论建构层次,建议在后续研究中进行实证研究。
  • 摘要:本文对我国普通学校中特殊体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我国特殊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期冀对我国特殊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理念,使残疾人回归主流社会,接受适当的教育,是残疾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文明社会的责任与使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普通学校的特殊体育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学校特殊体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出于朴素的人道主义关怀,残障学生被隔离在常规的体育课堂之外,即使开展了随班就读体育教育也只是处于“随班混读”。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融合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我国的特殊体育教育将逐步实行融合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建议:完善法规制度,切实保障每个学生的体育权利;践行融合体育,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融入生命关怀,满足每个学生的内心需求;4)重视个性化体育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 摘要:现代信息社会,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慕课、微课、微博、微信等碎片化知识传播越来越受大学生青睐,因此,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亟需改进。大学体育课是我国在校大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将互联网与大学体育课程进行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便是用现代信息技术之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之不足。本研究的目标是创建并完善一套适合大学体育课程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该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亟需变革和“互联网+”时代师生新的需求而构建的,以求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提出,“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是颠覆性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重新解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使线上线下各学习环节有机结合,做到目标明确,设计创新。“混合式课程模式”的构建需要对教师和学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建立线上、线下、教师、学生间的沟通互动机制,处理好随意和严肃的关系,从而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化、过程的规范化、频度的常态化和渠道的多样化。该课程模式充分调用综合了多种功能,能够使学生参与多个正式、非正式、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异步学习活动。但不应忽视传统教学的重要性,既要保证课堂的开放性、透明性、多元性和易获性,又要兼顾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反馈。
  • 摘要:体育院校作为我国体育类高等人才的培训基地,一直以来承担着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培养的任务。在中国各级各类篮球联赛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体育类专业院校却不能参加大学生篮球联赛,只能参加每四年一届的全国体育学院篮球锦标赛,这对体育学院间的教学训练交流是极为不利的。要确定优秀的运营团队,确定稳定且实力雄厚的赞助商,确定指定品牌供应商,寻找优秀的媒体平台,结合联赛定向举办学习班,培养专业类人才。
  • 摘要:本课题顺应社会变革的潮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高目标,研究竞技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达到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目的。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人才,节约社会资源,实现体育科学发展,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对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课题以中国乒乓球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对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发展现状以及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完善乒乓球学院模式,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实践路径。中国乒乓球学院体教结合的运行机制由初级、中级、高级、顶级目标层中的体教联合体共同构成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网络结构,其中包括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大学相仿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从而形成教育培养的一体化;教学与训练内容的多样化,中国乒乓球学院除了专业化的运动训练以外,更致力于致力于运动训练学、市场管理、联赛经营、科研、医学等领域的学习;教学环境的专业化,中国乒乓球学院依托于上海体育学院的整体教学资源,拥有国际一流的体育训练场地,教练员全部拥有高等教育学历背景,而且运动等级都是国家一级、国际健将级,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人才输出方式的国际化,中国乒乓球学院正在筹建欧洲分院,它的意义不仅是乒乓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还可能为今后中国高等院校的输出提供新思路与模式。
  •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改革趋势,教师从新手成长为卓越教师的历程是其不断学习使其知识、技能、素养日趋成熟的专业发展过程,而入职教育对教师日后的专业发展影响深远。体育院校初任教师大多运动成绩优异而缺乏教学训练,从优秀运动员转变为合格的大学教师面临诸多挑战,为帮助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岗位,需建立有效的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机制。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对体育院校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制进行研究与探索,旨在为其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帮助。入职期是初任教师完成角色转变的困惑时期,帮助初任教师顺利成为专业教学人员,建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制势在必行。英美日等国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制,卓有成效,对我国体育院校教师入职教育具有启示作用。我国体育院校新教师入职教育尚停留在培训层面,缺乏整体、连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需构建适用有效的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框架。体育院校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框架由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目标、入职教育需求、入职教育指导计划、入职教育评价等部分组成。依据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框架进行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已具良好成效。
  • 摘要: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国很多城市小学一般是下午3半放学,家长一般要到下午5点半才能下班,三点半至五点半这两个小时成了小学生看护上的“空档期”。家长没下班、学校已放学,这一减负后遇到的新问题,让减负背离了美好的初衷。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小学生三点半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减负后小学生下午三点半放学,为孩子和家庭带来诸多不便;学生在校时间短,校园体育活动安排不足,每天锻炼一小时难以实现。摄入热量过多,长期缺乏有氧运动,造成的小学生肥胖比例升高,心肺功能差,意志力差、克服困难的品质不够;小学生三点半现象为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机遇;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该实践创业活动可以解决小学生三点半难题,减轻家长负担,保证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该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地方高校要为体育教育专业搭建创业创新理论平台和实践平台,科学引导,为体育教育专业的的创新、创业工作做好政策保障;同时做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时俱进优化体育教育专人才培养方案,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创新创业做好制度保障。
  •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高等学校分类办学,要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高等体育院校在体育人才培养、体育科技创新、服务国家与地方体育需要、传承优秀体育文化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体育实力与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体现。为了提升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防止同类院校、同类学科专业之间的无序和不良竞争,从高校分类办学和教育管理角度出发,全方位了解这些学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潜力,科学地综合评价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高等体育院校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为体育强国建设服务,是政府主管部门、学校举办者、办学者单位师生员工以及其他具有相关利益的人的共同愿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表明,从分类办学角度看,相对于综合性大学,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形成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其评价指标的量化是必要的,但操作空间还较大。高等体育院校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表现方面存在具体差异,优化资金结构,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师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的培育方向。从组织文化建设和内部综合治理方面着手,以学校章程为引领,尽快创设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自我监督的办学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摘要:随着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教学原有模式以及造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已经备受质疑,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教育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运用互动科技和多媒体技术信息,既是体育教育教学革新的必然,也是彻底改变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科学精神体现。本研究通过在体育课中采用“BrainBreaks”的组合练习内容,测试学生不同阶段的心境状态(运用POMS 量表)变化,所得测试数据来反映“Brain Breaks”练习对改善当前体育课授课的科学依据,为体育教育教学现状之革变提供思想意识形态的科学的支撑,为解决当下学生体质现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寻求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体育锻炼路径提供平台,为加快我国体育教育变革推波助澜。结果显示:课前对照实验组心境状态无显著差异;课中和课后对照实验组心境状态均具有显著性差异;“Brain Breaks”组合练习动作简单,可以重复练习,使学生的运动负荷达到中等至高等水平;“Brain Breaks”组合练习对学生愤怒、疲劳、抑郁心境状态改善好于对照组(传统体育课模式);课后测试的实验组学生精力心境状态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推理得出,这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应该是积极作用的;在体育课中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改善个体的心境状态。
  • 摘要:本文试图从生命论的视野诠释学校体育生命教育的多维向度、现实学校体育教育中对生命的消解并提出学校体育生命教育的价值主张。进入21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国大陆地区一些越来越多的省市和地区的中小学和大学,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生命教育研究和实践。与此相应,作为追问生命意义为核心价值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应成为时代召唤下的改革需要,体育具有生命性,是通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唤醒人的生命自觉的有效方式。十八届三种全会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里所讲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基于学校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学校体育要“育体为基”,这是学校体育的本体性价值,但作为身体教育的学校体育要实现“培养人”的目标,就需要超越“身”的发展而臻至“心”的修养,形成服务于人的生命的意义系统。
  •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从阐述听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入手,结合规则制定和实际工作情况,全面介绍了听证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主要进展,系统总结了开展听证工作的基本经验,分析了当前听证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挑战、改进听证工作的若干建议.开展本项研究,对于总结梳理反兴奋剂法治经验,推动反兴奋剂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都具有积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rn 研究方法:研究着眼于中国反兴奋剂听证的基本理论和实际运作,采用文献检索、信息收集、统计分析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利用了国内关于听证的文献资料,系统搜集了社会各界对听证的反映和评论,开展了访谈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听证委员会及相关专家的意见。rn 研究结果:研究指出,反兴奋剂工作中的听证,是指反兴奋剂组织依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或者依职权组织的,听取当事人、利害关系人陈述、申辩和其他听证参加人意见,查明事实真相的过程。反兴奋剂听证具有专属性、中立性、被动型、阶段性等基本特点。开展反兴奋剂听证,有利于确保当事人公平的地位,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处理决定的公正,保证反兴奋剂工作的公开和透明,维护反兴奋剂工作的权威性。研究回顾了中国反兴奋剂听证工作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听证规则的起草制定情况和听证委员会的组建过程。研究认为,制定听证规则,成立听证委员会,保证了反兴奋剂听证工作的依法有序开展,反映了中国体育法制建设的积极成果,体现了反兴奋剂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保障了当事人在反兴奋剂工作中的权利落到实处。研究介绍了近年来听证工作的主要进展,包括重视程序建设,健全完善了听证程序的主要环节;经常性开展听证工作;积极稳妥处理克仑特罗阳性;拓展审查领域,改进反兴奋剂工作。研究指出,近年来,反兴奋剂听证受到了体育从业人员、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选择通过听证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听证会的数量明显增多。目前,听证已成为调查、处理兴奋剂违规,保障运动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和运动员权利意识的提高,反兴奋剂听证还很有发展空间和开拓余地。研究总结了开展听证工作的基本经验,包括谨慎审查判断事实问题;严格遵守规定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保障当事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公正地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坚持合议制度,严格遵循少数服从多数规则。研究分析了当前反兴奋剂听证面临的挑战,即听证数量明显增加,从质和量两方面都对听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大复杂案件增多,对听证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证据审核判断难度加大,对听证员的谈话技巧和判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规则实施带来的挑战,对听证员把握规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理论问题需要探讨和澄清,对听证规则的修改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rn 研究结论:研究提出的具体对策包括:1)适时修改《听证规则》,将听证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制度化,并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回应;2)学习、借鉴刑侦、纪检、司法机关调查、谈话和取证的经验,提高听证员的谈话技巧和审核判断证据的能力;3)加强听证员对新规则的学习、交流和研讨,继续充实听证委员会的专家团队,注意经验积累,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听证的专业水平。
  • 摘要:研究目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所要开创的人生道路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原则的尊敬为基础的.新时代体育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兴奋剂.兴奋剂使用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运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反”和“堵”是世界体坛的主旋律,但也不乏建议“堵”与“疏”并举的声音。本研究以青少年运动员的群际特征为研究对象,基于群际关系进行反兴奋剂教育使体育更人性、更干净、更团结。rn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主观体验法、数理统计就群体关系对青少年运动员行为产生的影响开展调研工作,并对全国16个业余体校的1718份有效问卷和156名二级以上运动员进行访谈获得相应的数据。rn 研究结果:1.教练员对青少年运动的行为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6.1%的运动员认为兴奋剂有害健康,不会服用。53.3%的运动员会拒绝教练要求使用兴奋剂;但还有5.7%的运动员认为自己是团队成员所以要服从教练员,即便是服用兴奋剂。28.2%的学生会征求教练的意见。11.3%的运动员不会主动服用,但如果教练让我使用兴奋剂,我不会拒绝的。这种认识在性别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P<.05),但在运动年限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5)。2.团队成员对青少年运动员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5.8%的运动员不会使用兴奋剂即便其他人都使用,而6.5%认为队友都说不用药成绩上不去,还不如用药碰碰运气,4.8%会使用兴奋剂因为是群体行为。(P>.01P>.05);这种想法在性别和运动年限上都未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5)。3.团队意识对青少年运动员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71.8%的运动员不会使用兴奋剂即便是为了团队胜利,而3.9%会为团队的胜利尝试一下,7.9%的运动员会服用,因为怕被队友排斥。这种想法在性别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P<.01),但在运动年限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5)。4.是否服用的原因调查结果:27.2%的运动员认为再大的压力自己也不会使用兴奋剂。17.7%的运动员认为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太高才被迫服用兴奋剂的。这种想法在性别和运动年限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5)。5.对处罚认识的调查结果:12.6%的运动员认为查出服用兴奋剂,应该处罚运动员,而53.6%认为因为拒绝服用兴奋剂而被开除了很不值得。33.6%的学生认为查出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仅仅处罚运动员是不公平的,教练员也要受到处罚。这种想法在性别和运动年限上都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5)。6.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运动员认为服用兴奋剂是受到各方面压力和虚荣心的影响,出于无奈。其中,队友关系、教练因素、成绩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受访者认为使用兴奋剂受群体环境影响很大。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家庭影响不大。rn 研究结论:1.群体因素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能够认识到兴奋剂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对于体育道德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2.青少年运动员是通过社会类化对自己所属群体产生认同的,其中,队友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教练员。3.青少年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主要受到各方面压力和虚荣心的影响,忽略了体育道德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4.关注青少年运动员对兴奋剂使用的认识,除了提高健康认识之外要加强体育道德与体育精神的教育。5.关注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成长,让他们学会将目标定向从比赛目标定向转为学习目标定向,缓解心理压力。6.增加运动员与外界的交流,增进运动员对社会外群成员的信任度,注意日常的反兴奋剂教育。
  • 摘要:通过登录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检索公益诉讼、体育公益诉讼等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登陆公检法等政府部门官方网站以及其他新闻媒体网站,以收集我国公益诉讼以及体育公益诉讼的理论现状、实践现状等的文献和信息。基于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收集,对检索和收集的文献、资料等信息进行二次研究,为相关阐释提供逻辑的前提和分析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我国体育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发展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存在问题,认为应通过强化公民体育公益维权意识、加快体育法的修订和体育仲裁的扩展来推进体育公益诉讼的立法,同时借鉴公益诉讼的法律实践大胆尝试体育公益诉讼的法律司务、加强体育法学专业人才对体育公益诉讼的法律援助,以及大力扶持民间体育公益组织、建立体育公益教育和宣传机构等途径来实现体育公益诉讼的实践突破。
  • 摘要:研究拟在客观分析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公共服务现状、困境致因的基础上,基于就业需求、供给、服务的3要素,建议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召集下,以指定或申报的方式选择部分省市作为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以为退役运动员就业制度重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尽快形成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并举,运动员谋业和政府助业并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辙,具有中国特色的退役运动员公共就业制度。
  • 摘要: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对农村草根体育组织的生存现状进行剖析,进而从政府和组织自身两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就政府层面而言,应重视这些自下而上生成的农村草根体育组织,根据类型各异的农村草根体育组织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购买具有代表性的农村草根体育组织的公共服务,以减轻农村草根组织的生存压力。其次,就农村草根体育组织自身而言,要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加强与当地企业、其他草根体育组织之间的联系,克服单纯依靠基层政府来维系自身生存而产生的局限性。
  •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慈善事业和体育慈善事业治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专门研究;运用田野调查法,笔者因工作关系通过参与2008-2015年“CBA慈善基金”、“姚明爱心基金”、安踏“爱心桥”公益基金等慈善活动的获得实践经验对近八年来我国篮球慈善领域的公益活动有深入的调查;通过专家访谈法对姚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各慈善组织创始人和工作人员的访谈,充分了解我国体育慈善组织发展的过程和困境,建议转变体育慈善理念,构建体育慈善文化。加强体育慈善事业的制度化管理和体育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利用互联网络媒体平台,鼓励体育微慈善的发展。鼓励体育慈善组织的繁荣发展。
  • 摘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通过研究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以及分析每种改革模式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改革将快速推进。事转企、管办分离和购买公共服务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为场馆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经验借鉴。未来仍将分类推进体育场馆体制改革。根据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型体育场馆自身功能定位,按照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分类推进改革,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场馆体制改革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进行。按照产权理论,产权明晰是提高效率和资源配置的基础。现在场馆的根本问题是源于产权不清晰,故产权应是改革的抓手和核心。场馆改革需要配套政策作保障。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为了稳步推进改革,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予以保障和引导。集团化管理是体制改革的重要模式,既能实现规模效益又利于产生协同效益。这种模式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成功运营的经验,将是未来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
  • 摘要:基于“运动是良医”理念,本文提出“太极拳运动是脊柱健康的良医”的观点,通过对太极拳理论和脊柱学理论的梳理,在理论上架构太极拳运动与脊柱健康的桥梁,深入揭示太极拳运动对于脊柱的健康促进作用。使太极拳运动成为脊柱预防保健、疾病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手段,用最科学的健身、健脊方式来减少脊柱疾患带来的痛苦,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相比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草根组织,草根体育组织属于一种边缘型草根组织,即在组织规模上属于草根组织中的"微型组织",在资源获取上属于草根组织中的"弱势组织".从"缘"的视角剖析了我国草根体育组织的社会关系状态,建议对于地缘型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需要发挥社区体育的载体功能和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对于业缘型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需要重视传统单位制体育系统的支持功能和开发现代企业系统的文体生活组织资源;对于趣缘型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需要发挥QQ群、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草根体育组织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 摘要:本研究从心理过程所包含的知、情、意三个要素以及消费者个性两个方面考察体育康复消费行为:关于“知”,提出康复认知变量,用来研究不同运动康复治疗行为特点的认知水平;关于“情”,提出了体育偏好这个变量,它反映了个体对运动康复治疗的情感偏向;关于“意”,是指意愿,即对体育康复的治疗意愿,把它作为因变量,用“体育治疗意愿”来表示。而对于个性,主要探讨性别和年龄两个因素在运动康复治疗上的差异。根据结果建议要推进运动康复消费,首要途径是加大对运动康复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运动康复的认知程度及培养对运动康复的兴趣。针对年轻人群体参与程度偏低的特点,应该利用新媒体等符合年轻人的方式进行推广宣传。最后,扩大运动康复消费市场特别关键的点在于应致力于提升运动康复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力。
  • 摘要:本研究从在沪生活外籍人士的视角较为客观和真实地折射出上海建设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方方面面,调查主要集中在外籍人士在沪体育参与情况,对赛事举办、健身场馆、社区健身情况、公共体育设施、政府体育活动组织以及宣传、未来上海体育建设、居民体育参与、青少年体育参与共8各方面,归纳他们对于上海国际知名体育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善场馆附近的公共交通,推动体育参与;加大健身俱乐部管理,改善健身场馆收费高以及服务问题;采取多项措施,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健身效果;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促进体育参与。
  •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体育指导员逐步成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抓手,素质大赛可以更好地检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水平。在赛事的设计上,很巧妙的设计了四个比拼版块,是为更好地服务百姓设计的。第一版块设计为体能竞赛,旨在考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身体素质,只有自身的形象阳光、身体素质好,才能给人直观的说服力。所以,赛事设置了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柔韧、灵敏六个方面的比拼;第二版块为技能竞赛,很多社体指导员是一专多能,比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第三版块为知识竞赛版块,考察社会体育指导员掌握科学健身、政策法规等基础理论和常识现状,为能更好地服务百姓奠定基础;第四版块为演讲竞赛,社体指导员在口常工作中要指导百姓健身,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授传递出去。通过该形式可以检验他们的逻辑和表达能力。在体能竞赛中,总结首届比赛基础上,兼顾参赛队员年龄差异,第二届尝试制定年龄调节系数,使得比赛更加公平合理,扩大了参与人群。第二届与第一届相比,增设了南北分赛区,南北赛区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选手将参加总决赛,对完善和推广赛事意义重大。
  • 摘要:本课题运用职业教育有关理论观点,紧密联系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中面临的特殊性问题并参考借鉴国外既有研究成果,对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政策性安置、高校升学推免、货币补偿安置等方式,职业教育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具有比较优势,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应该大力加强和完善,使其在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职业教育在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中功能作用的发挥有赖于运动员各个培养阶段的衔接和配合,包括选材、训练、选拔、比赛等诸多环节。应该依据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在运动员成长成才的大背景下一体化研究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问题;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目标定位应该事实求是,不可主观夸大,不切实际。建议体育主管部门开展全国性的适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技能和管理性岗位职业需求调查,再此基础上合理设定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目标和内容。
  • 摘要:以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的对比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老旧社区体育场馆设施与体育管理监督服务公众满意度明显偏低,而新型社区公众满意度明显增高;单位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与体育健身指导服务公众满意度最高;距离社区核心健身圈越远,公众总体满意度水平明显降低;社区内或周边无学校的公众满意度总体偏低,而拥有大专院校的公众满意度普遍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较高,而西部地区公众满意度明显普遍偏低。建议加强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改造和科学规划及新建,充分利用社区内或周边学校的一切体育资源,重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管理与监督,简化并创新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流程与形式,是提高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提升公众满意度水平的可能有效途径。
  • 摘要:纵观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项目的演变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全运会的项目设置具有阶段性特征.民运会项目区域分布上呈现分层发展的趋势,项目设置以人文理念为基石,部分表演项目向竞赛项目单向流动,竞赛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融合,项目设置上注重传承性与时代性的发展趋向。
  • 摘要:本研究基于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承办市民体育大联赛,对体育社会组织承接购买服务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实现了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的指导与监管加上体育社会组织自身的不断改革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完全有能力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成功举办市民体育大联赛、承接购买服务。体育社会组织是政府、市场之外的社会力量,是对政府监管过度、市场放任过度的平衡结点。体育社会组织可以对多样化、快速变化的体育需求作出及时的反应,从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同时,体育社会组织在承接购买服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竞争性市场不完备、公信力缺失、难入“门槛”等困境。政府亟需解决基层社会组织的身份困境,降低准入“门槛”,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服务、承办赛事打开方便之门;社会组织应加强“内治”,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加强道德保护,提升公信力,提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质量。
  • 摘要:本文尝试提出全民健身政策执行的"整体性"范式,以期能够为全民健身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全民健身政策执行的“整体性”范式理念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理念安排,也就是说无论全民健身政策在制定或具体执行环节,都应该充分考虑作为政策目标群体的体育利益表达,在经过科学论证之后,灵活多样地实施全民健身政策内容,真正满足广大居民的公共体育利益诉求。全民健身政策执行的“整体性”范式,秉承协同性理念,从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两个方面重塑政策执行主体的关系,推崇执行主体之间的协作与整合,有效诊治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最终实现全民健身政策所蕴含的公共体育利益。以官僚制作为政策执行的基础,主张整合部门关系和组织功能,从部分走向整体,从分散走向集中,从破碎走向整合。全民健身政策执行的“整体性”范式主要通过设计与完善表达、决策、合作、协调、评估以及问责等制度机制,完成对全民健身政策执行进程的“去碎片”。
  • 摘要:本研究从体育信息的网络传播角度出发,分析其与居民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关系,旨在探索互联网体育信息传播、居民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内在规律,通过调控互联网体育信息传播,建立新型的体育信息传播运行机制,改善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思想观念,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 摘要:工业化的延伸、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加速了农村社会劳动力的输出,导致了农村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发现在生态环境方面影响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的因素,并为农村老年体育的科学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结果表明影响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的因素有经济因素;产业发展布局;体育环境;体育硬件设施因素;体育体制与教育因素;政府体育行为因素;体育人口分布因素;体育引导因素等。建议强化政府体制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实施和完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用的法规政策;积极开拓农村体育市场,科学引导农村体育产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及体育设施环境;充分利用并合理开发农村体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积极筹划开展老年体育赛事;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人口。
  • 摘要:选取北京、香港、澳门、台北的有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全面了解中国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体育赛事服务的体验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两岸四地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对他们的体育赛事服务经历感到比较满意,其中,得到的认可和重视、赛事组织水平、与其他志愿者之间的交流情况等3方面因素最能影响志愿者的总体工作感受和满意度情况。北京和香港的志愿者表达了更高的满意程度,他们认为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支持,并对赛事组织水平给予更好的评价。大多数志愿者都在与其他志愿者交流方面表示了很高的满意程度,其中北京的志愿者拥有最好的体验。在工作中获得的支持和工作负荷方面,女性的满意度高于男性。建议赛事组织者能够改善赛前培训工作,更加了解和理解志愿者和他们的期望,设计更加灵活和吸引人的培训环节。改善志愿者组织的方法,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升组织工作的效率。充分借助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开展培训和宣传,构建组织者和志愿者以及志愿者之间沟通和了解的便捷信息渠道。
  • 摘要:我国反兴奋剂工作中,存在许多对运动员权利侵犯的环节。兴奋剂纠纷不适用调解、和解等方式,也不适合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建立独立的兴奋剂仲裁制度十分有必要。为此经过研究认为,我国反兴奋剂工作中运动员权利保障体系的构建包括:预防体系的构建,包括完善反兴奋剂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反兴奋剂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运动员权利保护意识。实施体系的构建,兴奋剂检查的程序正义问题:在反兴奋剂工作中,通过实施公平正义的程序,是维护运动员权益的保障。兴奋剂处罚的程序正义问题:对于使用兴奋剂处罚的相关法律条款,各个体育协会(中心)应该尽快得到统一,对于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要采取处罚正义的原则,即不对运动员越权处罚、无权加罚等。救济体系的构建:我国兴奋剂处罚救济程序存在的问题——体育仲裁的缺失;建立专门的兴奋剂纠纷解决机构;制定相应的体育仲裁规则;建立对运动员法律援助资金保障制度;加强与国际体育仲裁组织的联系与交流。
  • 摘要:本研究基于环境哲学视域,尝试以应用伦理学的相关研究范式及理论基础,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休闲体育环境问题进行解析。研究首先,尝试解读休闲体育环境的哲学释义,分析休闲体育环境的相关研究范畴,而后立足于休闲体育内外部结构要素,分析休闲体育环境所面临的形式与特征,认为对休闲体育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休闲体育环境的内外部结构要素,实行由内到外的标本兼治。对休闲体育环境内部保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对休闲体育参与的普遍权力的保护;对女性休闲体育参与权力的保护;对特殊群体参与权力的保障;对休闲体育运动项目的保护;对休闲体育运动参与规则的保护。在休闲体育外部环境保护方面:自然环境是休闲体育良性发展的根本,应注重休闲体育相关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人工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应综合考虑人、自然、社会的共同利益;社会人文环境为休闲体育发展创设了基础性大环境,对休闲体育价值、功能、地位和作用的认知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具体维度予以全面提升。
  •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以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为着力点,从政府角度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进行剖析,分析其行为目标、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和行为方式,并以上海市购买市民大联赛服务、长沙市购买游泳场馆服务以及南通市通州区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为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购买水平,具体措施包括深化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认识、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成立专门的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小组;完善法律法规,为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提供法律支撑。政府出台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指导意见,制定法规、条例从而明确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购买范围、购买方式、支付手段、监督管理等内容,为政府购买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实现法制化购买;构建规范化的购买体系,设置明确购买目标、购买对象、适当扩充承接主体的范围,实现购买流程的规范化、建立科学的预算和绩效评估制度;推进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可持续性的资金保障系统、保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可持续性以及建立可持续的监管评估制度等手段来促进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时期,认识和探究转型期我国体育的基本价值选择和基于这一选择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安排成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的关键性问题,本研究以“环境-价值-制度”为分析范式,分析新时期社会转型下,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如何回应不同的价值来推动体育的发展。提出,一切有效的公共服务的制度和良好的制度绩效都是建立在清晰的公共管理哲学基础之上的。应把体育的价值判断作为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分析的逻辑起点。把创造体育的公共价值作为公共体育服务制度的理念。建立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的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公共体育服务制度是现实选择。因此,体育发展和公共服务不仅仅是思想问题,也不仅仅是制度问题,价值判断和制度安排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共同生存于中国转型期特色的环境之中才能使其真正达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 摘要:我国冰雪运动场馆在体育场馆总体中所占数量不多、比重不大,但近年增速增幅明显。现有场馆资源配置方式多元共存,早期建设规划主体不同,场馆效益也不尽相同。为更大化发挥场馆管理的综合效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我国冰雪运动场馆现状进行研究,据此提出资源配置合理化建议,促进冰雪场馆在冰雪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保障作用。提出,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冰雪运动场地建设,促进冰雪产业消费,将会有更为多元的力量参加冰雪运动场馆建设。要促进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提高体育消费规模,需要对冰雪体育场馆建设进行系统规划。既要考虑训练、竞赛需要,也要考虑消费群体需求,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政府通过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冬季运动氛围,刺激冰雪体育消费需求有效增长,促使冰雪场馆建设科学规划、持续发展,为冰雪文化建设服务。
  • 摘要:目的:探讨冬奥会的申办流程,有助于群众了解申办冬奥会的流程.在大众对冬季运动项目热潮以及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背景下,中国民众对中国举办冬奥会的支持率较高.所以向大众普及冬奥会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n 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rn 结果:距冬奥会举办7年前进行举办城市的选举,但实际的申办过程开始于10年前,将持续3年的时间。3年的申办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大约一年。申请流程分为邀请、邀请、候选三个阶段,以北京-张家口申报2022年冬奥会为例进行了冬奥会申办流程的个案解读。rn 结论:百年奥运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请承办系统;申办大型体育赛事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奥运会如此,其他体育赛事亦是,大型体育赛事的申办更加制度化。rn 建议:申办大型体育赛事要按照赛事规定的流程进行,不可依从各自意愿任意为之。
  • 摘要: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成绩,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水平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与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竞技体育战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经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但是,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教育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所赋予的高水平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与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对国家队117名运动员、38名教练员以及39名领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目前高水平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根据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为依据,阐述高水平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原则,并从实施者和被实施者角度提出了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为完善高水平运动员精细化管理理论以及高水平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高水平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水平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要强,要确实能够对不良思想和行为进行修正,确实能够提升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素养,确实有助于价值观的养成。二是高水平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要强,既要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和特点,针对性的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体育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又要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运动生涯阶段以及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高水平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的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持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 摘要:目的: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是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除承办赛事外,也是群众健身锻炼的场地.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多属事业性质,其运营问题由来已久,在运营管理、人事、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突出矛盾,场馆供给公共服务能力十分有限,场馆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难以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场馆服务.如何提高大型体育场馆供给公共服务能力的问题亟待破解。本文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供给公共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大型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n 方法:对体育场馆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大型体育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公共体育服务、财务等与动态统计有关的一手资料。通过访谈、邮件、电话等方式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大型体育场馆的主要负责人、场馆运营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掌握大型体育场馆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信息。根据本课题研究目的,严格设计针对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大型体育场馆负责人的调查问卷,充分了解政府和场馆对大型体育场馆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意见。rn 结果: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供给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体。第二,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主要由直接供给、间接供给和市场供给。第三,公共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和公共服务标准尚未建立。第四,单方供给现象普遍存在,未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分析认为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公共服务供给成本过高。第二,政府对场馆提供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第三,场馆供给公共服务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政策支持。第四,场馆选址和功能设计不合理,场馆使用率较低,功能发挥不充分,场馆供给公共服务创新能力较低。第五,群众对场馆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和税费现状进行了分析。rn 建议:在供给过程中:第一,降低场馆供给公共体育服务成本。第二,增加政府对场馆供给公共体育服务投入。第三,丰富场馆供给公共体育服务内容。第四,提高场馆利用率,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第五,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提高场馆公共体育服务创新能力。
  • 摘要:目的:作为具有很强专业特色的创造性、集聚性产业,我国体育产业对各级各类体育产业人才需求数量不断上涨同时,对专业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立足于动态研究,以体育产业、高校、政府三方在人才培养各自模式及联动关系为研究对象,探索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创新机制问题.rn 方法:采动态自组织范式的观点,通过对体育企业人才培育创新机制的研究、高校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及政府体育产业人才孵化政策研究,探讨国家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的内涵界定、涉及范围以及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动培养机制。rn 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得出当前侧重两方面人才知识结构:实务型体育产业人才是培养一批掌握体育产业知识、熟悉体育产业流程、精于体育产业运作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是造就一批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等交流工具、精通体育经贸、法律、金融、管理等综合知识、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n 结论:本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层面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企业、高校、政府在人才“三维螺旋”模式,探索交互过程中的内外因,以及内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机制。从国家创新体系看看,我国体育产业、高校、政府在人力资本开发接触面覆盖边界必将不断扩大,必须对三者关系的多维性、层次性与动态性做出精确预测。在组织行为层面,将进一步探索两种有序优化模式,一种是数量化的水平增长即人才培养组织程度的渐进演化,另一种则是突变式组织程度跃升动力学演化,即人才培养的三维螺旋动力体系。
  • 摘要:新西兰享有世界高风险体育旅游王国的美誉.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驻足于世界蹦极发源地——"皇后镇(Queenstown)".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产业,高风险体育旅游活动占新西兰旅游年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然而,近些年来的伤亡理赔事件为其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规避风险,树立良好的旅游"安全胜地"形象,新西兰劳工部门与新西兰旅游局于2012年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标准.本文对我国和新西兰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的构成、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成因、项目风险管理条例进行分析小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高风险体育旅游发展的风险管理的策略。针对我国高风险体育旅游在项目划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借鉴新西兰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点,提出下列建议:借鉴新西兰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的划分方法,构建和细化我国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分类体系;借鉴新西兰等国经验,结合近几年来我国高风险体育旅游伤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对风险成因进行细化和排名,促进风险的规避与管理;进一步明确我国高风险体育旅游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责权,借鉴新西兰等国经验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借鉴新西兰SMS条例,加强项目运营者的风险意识,针对项目运营者出台相应规章制度以规避风险的出现。
  • 摘要:目的:我国的运动康复专业教育源于1963年《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中的运动保健(试办)专业,经过50余年的曲折发展,目前有42家院校开设运动康复专业本科.作为一门体育、健康、医学和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运动康复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从事康复治疗、运动伤害防护、健康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运动康复尚没有对应的二级学科研究生教育,这极大妨碍了专业人才进一步深造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途径,。在此背景下,增设运动康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可以完善体育学学科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运动康复人才,还可以满足国家社会对运动康复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rn 方法: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对国内外相似专业培养模式、国内外学位—职业—执业资质对接情况对比,研究国内运动康复人才供需现状,进而探究运动康复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总结出高等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策略。rn 结果:国内目前没有设置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只有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等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以及运动人体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虽为国家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并具备了相应学科基础和师资队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况不利于治疗师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同时削弱了其专业技能。由于各院校在培养模式、学位类型、课程设置、实验室条件及实习机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各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标准并不统一,同时相较国外相似专业,国内体育院校中运动康复专业本科教育、运动人体研究生教育中实践时间不够,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国家和社会目前迫切需要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以提高实践技能为导向的高层次应用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在医疗、运动、养老、社区等领域提供服务。rn 结论:高等体育院校中,己具备了一定学科基础和师资队伍,并具备培养运动康复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实践基地,参考国外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教学实践的培养模式、我国临床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以及社会需求,设置运动康复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教育是可行的。建议加强专业教育、建立学位—执业—晋升结合模式、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深入挖掘中医及传统体育,积极推进东西方医学、体育学的融合,建设真正的现代运动康复大厦。
  • 摘要:随着体育改革46号文件的推出,体育产业作为大热概念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市公司布局体育产业的风暴更是席卷全国,然而体育产业的"经济新常态"必然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消费者、政府和社区等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必然会影响到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体育产业的成功融合,形成长效机制,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尚需自主探索.rn 目的:实证分析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各方面履行情况,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规律,进而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rn 方法:以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为实证分析对象,以2010-2014年A股和H股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和CSR报告为数据来源进行研究。考虑到不同上市地点,成长期及发展阶段等不同,本研究又将A股和H股作为两大独立样本进行对比性实证研究。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自变量,企业财务绩效为因变量,公司规模和上市地点为控制变量。rn 结果: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投资收益水平一般且不同企业间差距较大对政府和环境的贡献率不同企业间差距较大;对社区和公益的贡献率整体最为稳定,但水平较低,且很多企业的捐赠是间断性的。企业经济绩效与对债权人、股东的贡献在分半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上市地点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rn 结论:总体而言,企业对股东、债权人和消费者的贡献率有利于提高其财务绩效;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财务绩效更好。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应当注重与投资者的信息沟通,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稳固企业的筹融资基础;发展应着眼于更国际化的市场,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有选择性的学习借鉴;完善员工的激励制度,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应重视对社区、公益事业及环境的责任,制定相应的社会责任规划,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公信力;政府也应当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来完善社会责任激励制度。
  • 摘要:目的:随着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行业迎来了机遇与挑战.比如,互联网+传统集市产生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产生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产生了支付宝,互联网+传统的红娘产生了世纪佳缘,等等.那么互联网+传统运动健康产业到底会创造出什么新兴行业,值得政府相关部门、运动健康产品的相关经营者及学者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本研究望能作引玉之砖,引发学者们的思考,为学者们进行相关研究做一定的理论铺垫,为政府相关部门及运动健康相关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以期促进运动健康产业升级.本研究望能作引玉之砖,引发学者们的思考,为学者们进行相关研究做一定的理论铺垫,为政府相关部门及运动健康相关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以期促进运动健康产业升级。rn 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rn 结果:亚健康及老龄化的中国国情+相关政策的支持+运动健康大众认知的普及+网民数量的增加给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掌握不熟练及在“互联网+”运动健康产业上的应用不广泛,相关技术、管理等专业人才的不充足是制约运动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rn 结论: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互联网+运动健康产业创新模式的形成和推广必将成为经济新常态。建议运用互联网进行健身意识的宣传,增强大众健身消费观,逐步扩大健身消费范围;加强行业管理,可通过建立网站等方式将相关行业标准、职业准入等规定清晰展现;给予从事运动健康事业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尤其应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资金投入,并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网上培训;通过微信、QQ、YY等手段对大众随时随地地进行运动健康服务指导,构建基础运动健身网络支撑体系;完善行业的网络建设,在网上定期举办各种健身科学理论的讲座和培训,设立健身咨询网上客服,开通网上运动健身咨询热线;开发适合不同群体的运动健身项目,并通过网络进行教授;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消费结构的升级,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已然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层次、多格局的旅游需求.海峡西岸城市群历史悠久、文化昌达、经济繁荣,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窗口,是我国体育旅游资源的重要集结地,涵盖海域文化和生态休闲文化,拥有海滨(沙滩)休闲、体育赛事、帆船(板)、高尔夫、游艇等,强调海域生态和休闲健身体验的现代体育旅游资源,也有少林、妈祖、客家、侨乡文化及茶艺表演等传统的民俗民间体育旅游资源,更有马尾船政学堂、陆军武备学堂、陆军小学、胡里山炮台等体育遗迹资源.本研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体育旅游带为研究对象,结合海峡西岸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客源市场及基础设施,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地理学“点—轴”理论和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探究海西经济区体育旅游带“双极(厦门和福州)、四轴(“南平—三明—龙岩”;“福州—宁德—武夷山”;“三明—泉州—莆田”;“厦门—漳州—龙岩”)、多核(资源区域)”的海西城市群空间结构,实现从发展级到发展轴再到发展网的格局演化,并提出海西经济区体育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海西城市群体育旅游带是以泛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依托,借助各种体育工具,通过体育旅游或与其相关活动,促进该区域体育事业发展,丰富区域群体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发展目标的体育旅游综合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建构海西体育旅游带提供保障。可将海西体育旅游带分为滨海运动休闲旅游区、山水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区、重大赛事观战区、民俗与传统体育旅游区4个独特的体育旅游区。科学规划海西体育旅游空间、追溯体育旅游文化之路、完善体育旅游网络体系、打造网上海西,突出海西城市群智慧型体育旅游品牌,同步关联产业发展、拓展体育旅游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诸多措施为海西城市群体育旅游带建立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高新科技的出现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悄然改变着传统体育运动方式.体育电子游戏就是一种新型数字化体育运动游戏,它把现实的体育运动模拟到了虚拟数字世界当中.体育电子游戏已经介入了人们的日常健身、休闲及娱乐生活之中,受到了不同阶层人群的喜爱,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本研究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理清体育电子游戏产品的内涵与外延;第二,梳理体育电子游戏产品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三,展望大数据时代体育电子游戏产品的发展趋势。rn 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rn 结果:体育电子游戏产业的就是现代科技设备和传统体育游戏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新型朝阳产业。随着现代科技设备的发展,体育电子游戏产品经历了单机游戏时代、网络游戏时代及体感游戏时代三个阶段的发展且各具特色。rn 结论:体育电子游戏产品泛互联网化,具有富界面、门户化及碎片化三大特征。体育电子游戏产品的价值与其所协助管理数据的规模和活性成正比。在大数据时代,体育游戏产品研发企业要具备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体育电子游戏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体育游戏产品越贴近游戏终端的用户,该体育电子游戏产品将占有越高的市场份额。建议体育电子游戏企业应进行垂直整合,加大集约化力度,贴近市场,提高企业活力;以大数据为基础探索体育电子游戏产品的升级和更新;强化品牌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勇气,研发设计贴近市场需求品牌体育电子游戏产品。
  • 摘要:目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的改革从未间断,其路径演进过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以期为大型国有体育场馆资产管理进一步改革提供思路与方向。rn 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系统分析法。rn 结果:随着体育深化改革和国有经济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必然趋势。rn 结论:为了建立和完善大型国有体育场馆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大型国有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水平,需要及时更新观念,通过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股权互换、控股参股民营企业、PPP模式以及资产证券化等积极推进我国大型国有体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型国有体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行,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尤其是产权保护制度,破除所有制歧视。
  • 摘要:目的:城市复兴是英国近代社会变迁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全球化背景下,谢菲尔德体育赛事营销的变迁、博弈和创新路径呈现出诸多变化.当前,中国仍处于城市发展变革的转型期,学术界对城市体育赛事营销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营销的困境、制度设计欠缺等方面,而对城市营销内在动力机制的研究较少涉及.本文通过利益相关理论分析范式对谢菲尔德体育赛事营销结构演变和变迁过程进行解读和学理分析,以期为利益均衡和走向共同治理为方向的营销创新路径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撑。rn 方法:对英国复兴时期有关体育赛事营销政策、相关制度的史实进行考订成果;通过社会实证分析方法考察城市体育赛事营销的变迁、博弈及路径创新,注重宏观上的总体把握与微观上的个案分析,以期对现行我国中小城市体育赛事营销有所启迪与借鉴。rn 结果:谢菲尔德体育赛事营销的利益主体及利益诉求。以构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等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赛事运作和管理的机制为重要理念,采用有效地沟通和协调机制提高他们对赛事的支持度。在谢菲尔德城市营销中,利益主体——政府、工商业及金融集团和社区三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与博弈,这三方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围绕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及权利开展博弈。谢菲尔德的发展依赖不同层次的管理组织,与各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互动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掘和利用民间资源和资金,逐步走向共同治理的创新路径。rn 结论:体育赛事对城市复兴影响的历史变迁,经历了从影响“体育”到影响“社会文化”的演进过程;建立明确性、可量化的目标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从而增强城市活力;在体育赛事营销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不同利益主体——政府、工商业及金融集团和社区三者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当中,实现利益均衡。建议以城市复兴为契机,把外向增长机遇与城市内生增长能力相结合;科学借鉴英国城市经验的同时,依据我国中小城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优势,针对性的提出城市发展策略的思路和对策。
  • 摘要: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是继1995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和2010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之后,在新常态阶段对中国体育产业进行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政策.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为事件研究法,通过计算相关个股在政策发布事件窗内的累计异常收益来评价政策效果。本研究显示体育产业新政将会对体育产业带来显著的积极影响,特别是那些将主业聚焦在体育产业的公司将得到更多的受益。预计在新政的引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到体育产业领域。同时,本文也发现在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中,核心产业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包括体育用品、衣服、鞋帽制造等在内的外延产业在新政出来后反而更被看好。实际上,只有核心的体育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和提升,才能为外延产业提供渊源不断的引领作用。未来在执行《意见》的时候,必须要特别重视促进体育核心产业与外延产业的均衡发展。
  • 摘要:目的:电子竞技运动作为我国第99个正式体育项目(经体育总局整理合并体育项目之后,电子竞技被重新定义为第78号运动)已经经历了12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我国的飞速发展,电子竞技运动也从最初社会各界的褒贬不一逐步得到了认可和重视.近几年来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在我国的连续举办,更是整体带动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对影响我国电子竞技俱乐部发展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我国电子竞技俱乐部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可行性建议。rn 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rn 结果:研究表明,电子竞技俱乐部受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健全电子竞技俱乐部管理和运行体制,引导大众正确认知电子竞技运动,对推动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健康发展有着实验性的作用。rn 结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电子竞技俱乐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找到影响我国电子竞技俱乐部发展的因素,通过分析、研究和讨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力争为我国电子竞技俱乐部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和有闲阶级的增多,各国家(地区)纷纷将体育运动之振兴视为重要战略.台湾地区同样重视体育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的振兴,为此出台了很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台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条例所认定体育产业类别有体育用品或器材制造业、体育用品或器材批发及零售业、体育场馆业、体育用品或器材租赁业等十五类。这些产业均属总体经济的一部分,与其他产业产生关联及附属的经济效益。根据最新出版的台湾体育白皮书,关于台湾体育产业政策内容可概括为发展策略、核心指标、发展目标三方面。其发展策略为:提升民众体育观赏与参与体育的比例;培养民众对体育产品与服务付费的观念;带动社会整体关注体育的风气。协助企业组织建立体育品牌权益;辅导企业组织进行体育产品研发;整合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等内容。其核心指标为:健全体育产业结构、强化体育从业者经营能力、建构台湾地区体育运动云端数据库,使体育产业结构能顺畅融入整体经济当中等内容。其发展目标为:到2023年提供250家体育服务贷款信用保证等资金协助,辅导30家体育从业者办理研发、营销及市场拓展,并培育300名体育产业人才,增加民众体育消费支出12%,并扩增体育产业营业收入20%,推动产学合作与体育赞助金额每年5亿元(新台币)以上,整合体育运动相关数据库,完成互联网“体育云”的建设。
  • 摘要:随着健身行业的飞速发展,瑜伽已经被更多的人群所接受,但是对其研究大多是分析其发展现状,关于其对练习者的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段时间的瑜伽练习后,测试他们的静态平衡能力,分析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大小,为大学生和瑜伽爱好者选择瑜伽运动提供理论参考.瑜伽练习对单脚支撑睁眼的静态平衡能力有显著影响,平衡能力提高较大;8周的瑜伽练习对单脚支撑闭眼的静态平衡能力有显著影响,平衡能力提高较大,但是经过8周到16周的瑜伽练习,其静态平衡能力保持相对的稳定;瑜伽练习可以缩小左右脚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但是在16周的练习后没有消除差异;瑜伽练习对双脚支撑的静态平衡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实验前后差异不大。大学生可以选择瑜伽运动增强自身静态平衡能力,同时可以减小左右两侧平衡能力的差异;社会上的人群尤其是40岁之后的中年人可以长期进行瑜伽练习,维持自身的平衡能力,减缓下降。
  • 摘要:步态终止是步态周期的一个环节,指由周期性步行运动状态转变为静止站立状态的中间过渡阶段,急停是其特殊形式.良好的身体姿势控制能力是完成步态终止的前提.负重和突发外界干扰是影响身体姿势控制能力的两个常见因素.手提重物行走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较常见,急停是老年人手提重物行进过程中遇突发干扰时较常采用的一种策略,由于老年人的肌肉力量、灵活性、柔韧性、平衡性随年龄增长下降直接导致其身体姿势调控能力下降,此时,老年人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与跌倒和发生意外伤害直接相关.步态终止时老年人身体姿势稳定随负重增加而下降,急停时姿势稳定更差,负重急停时,髋关节策略是维持老年人姿势稳定的主要策略;急停和单侧负重可能会引起老年人侧向姿势稳定下降。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老年人日常生活手提重物重量以不超过5%BW为宜。同时,老年人应尽量选取对称性负重的方式(例如背包)。
  • 摘要:运用生物力学方法,采集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马群2014年全国田径长投公开赛74.92米及2015年全国田径投掷项群系列赛上79.39米时标枪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阶段的三维运动学参数,探析其技术特征和变化,并将他的相关运动学参数与国内外其他优秀标枪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分析其在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阶段的优势和不足,为教练员、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运动学量化指标.马群2015年的成绩较2014年提高了4.47米,除了专项素质提升因素之外,其主要因素是其标枪出手速度的提升和出手角度的变化。在最后用力阶段,其右肩、右肘角度较大,致使持枪臂较高,导致出手角度变大和上肢作用于标枪速度较快,下肢所获得的速度与力量未能充分作用于标枪,应调整最后用力阶段右肩和右肘的高度。马群在标枪技术上已接近世界优秀运动员,其不足点在于不能有效的利用投掷步速度,标枪出手时刻重心速度损失较大,标枪出手左侧支撑身体的失衡控制,且最主要差距在于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上的把控。
  • 摘要:比较分析男子单人皮艇运动员200米划全程起航、途中以及冲刺三个阶段划桨动作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生物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赛中,运动员会根据自身能力变换桨频和桨距以控制自己的划桨节奏;因此,分析不同阶段划桨动作的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符合皮艇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在200米全程的起航、途中和冲刺三个阶段的平均艇速和最大艇速均有递减的趋势。从速度的角度来讲,起航阶段要优于途中划阶段;而途中划阶段要好于冲刺阶段。运动员起航阶段的桨频明显大于途中和冲刺阶段,而起航阶段的桨距则小于其他两个阶段,这表明运动员在起航阶段利用高桨频、短桨距的划桨策略来实现较快的艇速取得领先位置。桨力和平均推进功率曲线均呈现双峰的模式。从起航到途中再到冲刺阶段桨力和推进功率逐渐递减。从桨力和艇的推进功率角度来看,起航阶段运动员的拉桨效果最好,但是随着比赛距离的增加运动员没能保持较高的拉桨效率。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如下:增加专项力量耐力训练以提高保持较高的桨力输出的能力;强化在高艇速情况下的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保持较高速度的能力,尽可能减少起航、途中和冲刺阶段艇速损失;强化技术训练,将桨力、桨频和艇速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较大的桨距。
  • 摘要:举重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挺举是举重比赛的第二个竞赛动作,其成败与否直接影响比赛的总成绩.运动员在试举极限杠铃重量下(比赛环境中试举成功的最大重量)的成功试举技术可认为是最接近生物力学规律,可以作为技术模式的典范..对我国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进行研究可以为教练员及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实时反馈与评价提供理论参考,为举重实时技术诊断及评价软件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实时进行运动技术诊断和实时运动反馈奠定评价基础,实现了举重技术实时反馈的需求.该研究满足了教练员,运动员迫切希望能够对挺举技术进行快速诊断和评价以及进行实时反馈的要求.提铃至胸部分杠铃高度最大时的相对高度是59.6%±2.7%,惯性上升阶段杠铃上升的相对高度为12.0%±2.9%,杠铃回落距离是运动员身高的12.0%±2.9%;发力点的杠铃相对高度、速度最大点的杠铃相对高度各级别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上挺部分杠铃最大高度时的相对高度是94.7%±1.8%,惯性上升阶段杠铃上升的相对高度为13.7%±1.6%,发力点杠铃的相对高度、杠铃速度最大时杠铃的相对高度和杠铃回落的距离各个级别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预蹲过程中杠铃的相对深度为10.3%±2.0%,杠铃的速度为0.85±0.08m/s。提铃至胸部分发力点杠铃的速度是1.18±0.10m/s,杠铃的最大速度是1.31±0.10m/s;上挺部分发力点杠铃的速度是1.16±0.12m/s,杠铃的最大速度各个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本次研究建立了132例数据极限强度下(比赛条件下试举成功的最大重量)试举成功的运动员身高与杠铃最大高度以及运动员身高与发力点高度的一元回归方程,运用方程就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身高推算出该运动员在试举极限重量时是否具备完成试举的必要条件、发力的时机是否合理。经检验方程可靠有效(p<0.01),适用于实际训练中。
  • 摘要: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就是摄像机跟踪运动目标来记录运动的图像,并通过专门的图像解析系统解算得到运动目标空间实际三维坐标的方法.在摄像机架设在位置固定的三角架上后,摄像机可以绕垂直轴左右摇动,也可以绕水平轴上下摇动,这两个功能可保证摄像机可跟踪运动目标拍摄图像;与此同时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像机的焦距可调,从而保证了尽可能大运动目标成像.三级跳远的生物力学分析目前通常采用多台摄像机平面拍摄的方法来获取二维运动学参数,获取三维运动学参数的研究实例还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三级跳运动技术的实测较为详细地介绍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方法,以期为今后的大范围运动技术的研究提供一获取三维运动学数据的新方法.通过上述的步骤可得到运动员助跑倒3步和三跳全过程的三维棍图。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维棍图是相对于框架所确定的坐标参考系的,需要经过参考系置平和平移,才可计算得到符合实际的运动学参数。从控制球1到15在框架坐标系Y方向上的距离有24.5m,高度的变化有72cm,这说明框架坐标系XOY平面与水平面不平行。应用《控制点测量与坐标转换软件系统》的置平参数计算功能,计算得到框架坐标系的XOY平面绕X轴逆时针旋转1.51°就可将框架坐标系XOY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参考系在垂直方向平移0.4513m,这样可使得坐标系XOY平面与地平面重合。经过参考系置平和平移后,可得到李延熙完成15.75m试跳的关键运动学参数,其中助跑倒3步的步长分别为2.43m,2.18m和2.24m;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的三跳的距离分别为5.79m、4.32m和5.64m,三跳比为36.8︰27.4︰35.8;此外还得到了三跳踏板和起跳时的重心水平与垂直速度以及起跳角度等运动学参数。使用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的方法对三级跳远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只要使用至少两台摄像机就可以完成技术动作全过程的三维运动学参数获取以及分析工作。此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大范围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三维运动学参数获取以及分析工作之中。
  • 摘要:蹬跨步是羽毛球运动中的基本步法之一,从支撑腿落地时刻起至人体中心停止移动过程中,在人体惯性以及地面对足跟产生的支反力的共同作用下,膝关节将会受到较大的内力作用.当膝关节屈曲至特定角度时,受到挤压的半月板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长此以往的高强度运动将对半月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结合运动学、动力学、三维重建和有限元分析等研究方法和手段,旨在科学、真实的反映羽毛球运动蹬跨步过程中半月板的受力情况,为科学训练、避免损伤和合理康复提供理论依据.运动员蹬跨步上网接球触地瞬间,跨步腿矢状面上膝关节的关节角度为169.4±4.7°,缓冲结束时矢状面上膝关节的关节角度为108.2±7.4°。根据膝关节角度,结合三维图像解析人体重心移动加速度和测力台测得力值变化规律,得出膝关节处受力范围约为800~1800N。利用CT和MR采集获得的人体膝关节断层图像数据可以较为真实可靠的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该模型通过进一步的有限元分析,可以获得特定外部环境和关节角度下半月板受力的相关数据和意外致伤机制。半月板上应力主要分布在前后角和半月板腹部内缘,后角的应力比前角应力大,随载荷的增加应力也随之增加,并在半月板的内缘、腹部、后角附近和前后角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将骨骼部分假设为刚体,并未对股骨、胫骨接触面的关节软骨建模分析;本模型使用的是四面体网格单元,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可以探索使用六面体单元划分模型。羽毛球运动员和爱好者应尽量选择缓冲效果较好的运动鞋,避免支反力对膝关节的损害。
  • 摘要:探讨2015年清华精英赛取得7.80m以上成绩(平均成绩8.09±0.16m)的7名优秀男子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至起跳环节过的关键技术参数,分析形成当前男子跳远"集团优势"的原因,进而指出技术上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训练更具针对性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已经得到一定的提升,逐步缩小了与国外选手的差距,这也是当前男子跳远成绩“井喷”式爆发的原因之一,但是起跳时机相对较晚晚,在高速助跑中的快速起跳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起跳扇面角偏大、起跳角和腾起角小、垂直速度转化率低、膝关节最大缓冲角小等问题上,今后应将起跳能力的训练放在与发展绝对速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保证绝对速度与起跳能力发展的共进性;加强摆动腿屈髋能力的训练,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在绝对速度发展到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尝试加大水平速度的损失,增加垂直向上的起跳意识。
  • 摘要: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武术也在不断创新.武术套路作为朝着竞技性方向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仅仅依靠演练风格已经很难提高该项目的竞技性,"高难美新稳"成为武术套路发展的方向,"难度动作"以及"连接难度"的完成,直接决定运动员最后名次的排定.在长拳套路中的难度"旋子转体720°接跌叉(接马步)"等动作的完成,需要运动员不但要有良好的下肢爆发力获取足够的高度赢得时间完成动作,同样还要有很好的核心力量将人体的躯干与下肢相连接,进行整体配合、协调用力才能使旋转迅速完成,平稳落地,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整个动作.用FMS和Y平衡对运动员的身体基础能力进行测试,作为对传统测试方法的补充,可以准确的检查出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和灵活性现状及出现运动损伤的潜在风险,为训练计划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BTE测试方法设计合理,通过测试可以准确的找出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分布情况,使训练计划的制订做到科学、合理、针对性强;可以达到弥补弱项,改善核心运动链的稳定性,达到了把能量泄漏减至最低水平的目的;利用测力台测试纵跳高度及起跳能力可以准确评估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及协调发力水平,使训练做到有的放矢。经过长期研究、积累,综合测试手段的组合可以较全面地评估长拳运动员运动能力水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武术套路运动员综合素质训练方法及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球项目在我国的快速普及和发展,项目特点的研究备受关注.网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项目,通过观察高水平职业比赛不难发现,优秀球员们的技术动作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参与比赛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为了追求更高的击球质量,技术动作也在不断改进并趋于完美,由此可见技术动作对于网球球员提高战绩的重要性.网球正手、反手、发球三项基本技术规范的应以动力链的合理顺序为诊断标准。建议在对球员技术分析诊断和完善过程中,并不强调固定的标准动作模式,而是更关注发力的顺序和动作的整理协调性。在对高水平球员的技术动作模仿和学习过程中,避免过于注重技术的外在形式,而需要结合球员的身体素质、战术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帮助球员完善和提高技术。
  •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力量训练中使用的阻力除了传统的重量阻力、弹性阻力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阻力形式,比如以Keiser为代表的气压阻力,可以在训练中实时测试并显示每次动作完成的功率,实现了在训练现场对负荷进行了详细、密切的监控,且可以在训练中随时精确调整阻力.结论指出在标定阻力相同时,使用中低强度气压阻力进行全速卧推练习,在肌肉激活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可表现出比常规重量阻力更大的速度、更快的肌肉激活速率,更适于爆发力训练。
  • 摘要:髌腱末端病也被称为跳跃膝,髌腱痛,髌骨末端炎等,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膝关节慢性损伤之一,患者在运动生涯后会伴有轻微持续的膝关节症状,并有可能出现髌骨骨质增生、髌腱断裂、撕脱性骨折等继发损伤.很多研究表明落地动作中髌腱末端病患侧下肢具有特殊的落地生物力学特征,这与一些继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一定的联系.目前有关髌腱末端病对下肢动作结构的影响多是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和健康无损伤组对比得出,没有损伤组自身动作结构在损伤前后的对比,而受试者在完成测试动作时会有各自的动作结构特点.髌腱末端病并没有使急停起跳动作中的下肢落地触地模式发生改变;髌腱末端病损伤后下肢落地过程中的髋关节屈角增加,踝关节和膝关节矢状面的角度却没有出现变化,这种髋关节屈角的增加可以减小落地过程中下肢的刚度,增加缓冲效果,对落地冲击力的分散有一定的代偿效果,但较大的髋关节屈角又会进一步增加落地过程中髌腱上的载荷;髌腱末端病使落地过程中下肢髋关节出现的外展内旋力矩可能不利于损伤的恢复,受损的膝关节受到外展和内旋两个方向的应力作用,可能会使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落地缓冲阶段较大的膝关节伸膝力矩加载率是在髌腱末端病损伤后才出现的,可能是落地时髋、膝关节运动模式的变化所导致的,不利于损伤的康复;损伤后运动表现下降表明髌腱末端病对下肢弹跳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 摘要:考查冲动系统、熟虑系统对身体活动的影响,以及针对情感联结实施干预是否能提高个体的身体活动.2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证明情感联结、自我效能、态度、结果期待、主观规范均对身体活动有预测作用。采用联结干预方式提高情感联结,并能增加身体活动。但是能使联结发生改变的最佳干预时长仍待进一步研究。采用熟虑系统干预方式可以提高熟虑系统,熟虑系统对行为的影响取决于执行能力—意志品质。如何通过提高对熟虑系统的执行能力而增加行为,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实施身体活动干预时,应针对不同的特征群体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摘要:记忆刷新反映大脑根据不断呈现的信息,灵活操作工作记忆中相关信息的能力.是执行功能的重要子成分,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本文针对记忆刷新能力是否受体力活动的影响以及体力活动如何对其产生促进作用进行探讨,通过ERP技术观测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绝经后妇女在不同记忆负荷任务下的刷新行为和执行加工差异,以揭示体力活动促进记忆刷新能力的特点及内在机制,为推介适合绝经后妇女的体力活动剂量提供客观依据.行为数据表明,高度活跃组绝经后妇女的记忆刷新能力更优。脑电数据提示,中度活跃组在高负荷任务中的加工速度明显慢于低负荷任务,而高度活跃组对不同负荷任务的认知需求适应性较好,对认知资源的动员、调配和加工能力强,从而帮助其在编码-刷新与加工过程中更高效地完成匹配评估和反应决策。其次,与中度活跃组相比,高度活跃组的记忆刷新加工过程更为灵活,体现在行为效益上则是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高的刷新准确率。综上,可得出结论:高度活跃组在N-back图形匹配任务中快而准的刷新行为优势,与日常生活中长期坚持高度活跃的体力活动有关,使绝经后妇女保持着较强的动作反应能力。高度活跃组绝经后妇女的记忆刷新能力更强,主要反映在对不同记忆负荷的知觉认知需求适应性强,对持续、快速变化的图形记忆、匹配、刷新及短时储存的加工过程更灵活,对认知资源的调配和运用效率更优。
  • 摘要: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基础架构,在意向与行为之间增加行动控制和情绪两个第三变量,探讨影响青少年锻炼意向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修订完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达到提高对锻炼行为解释力的目的.研究证明TPB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青少年的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加入行动控制和情绪的TPB-7因素模型比TPB模型更好的预测青少年的锻炼行为,可以作为青少年锻炼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表现为在意向与锻炼行为之间加入行动控制和情绪,可有效提升模型对锻炼行为的预测解释力。行动控制和情绪是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且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意向虽然是对锻炼行为最强的预测变量,但是,对锻炼行为的解释力并不足够。因此,行动控制和情绪对桥接意向与行为之间的鸿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建议教师、家长等教育者应注重培养青少年的锻炼意志力,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监督和调控的能力。教育者应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锻炼项目,增加成功体验,享受锻炼的乐趣,并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行为。
  • 摘要:考察道德推脱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运动员球场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三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文献综述、深度访谈、量表调查、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表明,道德推脱与运动员球场攻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间呈较显著的正相关,与运动员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运动员球场攻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间具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研究采用启动范式研究预判过程,从无意识的层面揭示运动员预判中的认知加工模式,比以往预判的实验研究更突出反应时指标,从而提高了研究生态学效度。运动员通过长期多年的专业训练,他们对专业知识不断积累与应用,在他们的长时记忆里可能贮存了大量与比赛相关的场景。他们能够利用当前场景提供的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他们所拥有的记忆中的各种比赛场景的信息相匹配,从而自动化地对当前场景中的动作作出结果预期。启动效应的发生证明了高水平运动员的预判过程是属于这种无意识自动化加工的范围,实验结果同时显示出这种自动化过程不受视觉信息量大小的影响。
  • 摘要:本研究试图从内隐层面探讨运动员对红色队服的认知态度。选取摔跤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74名为被试(摔跤专业学生36名,非体育专业学生38名),采用传统内隐测量方法IAT测验对被试对队服颜色内隐态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内隐层面上,无论是摔跤专业学生还是非体专业的学生均存在认为红色更具有攻击性的态度;受到训练经验的影响,摔跤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对队服颜色的内隐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摔跤专业学生反应时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反应时;在不相容任务中,摔跤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对颜色的内隐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今后的研究应考虑结合外显测量以考察队服颜色内隐测量的可靠性,同时,应扩大研究项目,不仅考察同场格斗类项目(如拳击、散打等),也可以扩展至表现难美型项群。
  • 摘要:本研究从行为实验证明了线索提示、视野位置对足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有重要影响,同时业余选手和专业足球运动员在视觉搜索能力上存在差异,专业选手具有显著优势。同时采用眼动技术,进一步支持了实验得出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应集中注意,定位中央视野,同时能够及时发现重要线索,对比赛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在本研究中表现出了专家和新手在目标搜索方面的差异,实际上也体现了训练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对足球训练和比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助于引导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关注重要信息,及时发现线索,事先做出预判,提高运动成绩。
  • 摘要:文章指出不同速度的专项视频训练均能显著提高决策准确率,但对反应时没有影响。通过视频训练,新手的训练效果具有延续性,四个月后的再测中不同速度训练组的准确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在日常的训练中,针对新手或者运动水平低的羽毛球练习者不仅要加强基本技术的练习,同时应该增加有任务难度的专项模拟视频认知决策训练。
  • 摘要:目的:rn 现在网球运动可谓是越来越风靡,网球的起源本身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法国,但网球真正的兴起是在英国并且开始了草地网球.随后网球开始传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网球开始在兴起然后创建了国际网球联合会(ITF)、世界男子网球职业网球选手协会(ATP)以及世界女子世界网球协会(WTA),同时也出现了四大满贯等重大公开赛事,每项赛事的不同也拥有了网球场地的不同,而且场地也更加的标准化也让网球这一项目得到更大的普及.但网球这项运动是在1885年以后才开始传入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传入时间较晚,论专业程度比其他国家相比都有待学习.要想提高中国网球的发展和技术就应该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rn 方法:rn 通过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2014-2015年检索词为"青少年网球训练",一般刊物322篇,核心刊物133篇;检索词为"我国青少年网球训练",一般刊物241篇,核心刊物89篇。由此可得出青少年运动员网球需要的训练的类型,并且如何进行分层训练,从中来分析训练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rn 结果:rn 根据方法结果表示,青少年网球训练方式主要从年龄段来分层,12岁以前、12~14岁、14~17岁。12岁以前注重的是培养青少年对网球的兴趣和网球技术的全面基础训练,无论是技术上正手击球、反手击球等一般的网球技术,还需要速度、反应速度、灵敏度、耐力、力量的身体素质发展以及网球的战术意识的认知,来使青少年网球能力有着一定的高水平和稳定的状态;而在12~14岁之前注重参加各种小型比赛积累一定的的比赛经验,从而从实际比赛中来获取青少年对于比赛的阅读能力,对战术正确合理实施的实践能力,以及积累更多的比赛心理使青少年在比赛中不会因为过于的紧张来影响自己的正常发挥;14~17岁基于青少年身形等各方面身体素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应该稳固自己的网球技战术打法,根据自身条件的不足来进行具体训练的调整来弥补,自身的身体和打法的优势和特点通过训练来稳定和发扬。在此年龄段也应尽量参加一些国际性的青少年比赛来积累国际性赛事的比赛经验,在比赛中与各国高水平的青少年选手进行比较技战术的方面的学习和交流,以及控制和稳定比赛中的心理情绪。rn 结论:rn 1)青少年网球技术全面稳定的训练是基础;2)训练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来配合网球技术的提高以及适应网球比赛的需求;3)根据青少年自身的身体条件训练,找到自己的打法特点和弥补自己先天性的不足;4)多参加各种网球比赛,特别是国际性的赛事,在比赛中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加大青少年比赛经验和阅读比赛的能力,与国际性的选手进行交流学习达到与世界网球水平接轨。
  •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体质量增加是否会引起步态改变,总结出了在自然行进中,超重者单足支撑时间比体重正常者短,双足支撑时间比体重正常者长;超重人群在自然行走过程中身体左右摆幅会明显大于体重正常者;超重人群行走时足间距更大;超重人群行走时产生足内翻的机率更大方面的结论与建议。
  • 摘要:本研究通过仿真方法模拟了体操运动员相同的自由操空中动作不同踝关节角度的落地动作,分析踝关节运动学角度对膝关节负荷的影响,希望能对体操运动员改进落地技术动作和预防ACL损伤提供帮助,总结出了较大的踝跖曲和踝背伸都会增加ACL损伤风险,从而建议运动员加强踝趾屈肌群和背伸肌群力量训练,可以熟练控制踝关节矢状面运动学角度,通过降低GRF峰值降低膝关节肌肉承受的冲击负荷,有效预防高风险运动类型诱发ACL潜在损伤等方面的结论与建议。
  • 摘要:研究目的:反兴奋剂监督是整个反兴奋剂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反兴奋剂监督体系尚未形成,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整合反兴奋剂监督的诸多力量,使监督各个环节顺畅衔接,实现反兴奋剂监督工作的经济和高效运转.rn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探索性研究。rn 研究结果:中国可借鉴外国与国际体育组织反兴奋剂监督的一些有效方法。设置专门机构跨行业联手监督。加强对药品和兴奋剂源头监督,一些国家还设有政府律师供职,专门从事有关药品、兴奋剂监管的法律事务,并负责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起诉。有效利用情报实现反兴奋剂监督。信息共享作为一种解决兴奋剂问题方式,反映了以情报为主导检测方式的反兴奋剂国际动向。应着力构建并形成中国的反兴奋剂监督体系。政府监督是整个反兴奋剂监督体系的核心,司法监督是一种偏重于程序性的事后监督,行业监督是一种最为直接和具有专业技术性的监督,公众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几种监督,既目标一致又相对独立,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既相互制约又共同作用,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体系和整体合力。重点从政府监督与行业内部监督两方面着手,分析中国反兴奋剂政府监督与行业监督的现状及问题,包括政府监督的现状及问题,分为四个层面分别阐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监督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对反兴奋剂中心的监督;反兴奋剂中心对项目中心的监督;对政府本身的有效监督。行业内部监督的现状及问题,分为两个层面分别阐述:行业协会与运动员管理单位的监督;运动员与辅助人员的监督。政府监督与行业监督的分工与合作问题,政府监督和行业监督之间的界限如何划定?行业内部各种零散的监督形式如何有效整合?首先通过政府监管权促进社会自治权的发展,最终实现优化行业监管的目的;其次要建设严厉、公正和廉洁的监督队伍;最后是要整合中国当前的责任体系。论文还探讨了其他一些反兴奋剂监督体系构建与完善需要探讨的问题,包括反兴奋剂监督与各类监督的协调整合,监督主体的多元而导致的职责交叉和权限不明问题,而各个监督环节之间脱节。有必要从不履行监督职责所要承担的责任入手,逆向厘清各类监督的范围界限。确立反兴奋剂舆论监督准则,大力发展舆论监督力度,并依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确立反兴奋剂舆论监督准则。反兴奋剂监督要变"运动式"为长效机制。扩大反兴奋剂监督领域,确立兴奋剂查禁制度,如果能将对兴奋剂的"检查"延伸至"查禁",并在刑法上将以上导致运动员体内带有兴奋剂的上游行为进行责罚,则会为警察介入反兴奋剂搜查提供依据。rn 研究结论:反兴奋剂监督既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体系,又是一个内部互相配合、互相协调的开放体系,要充分整合各种监督资源,形成健全的监督工作体系。整个反兴奋剂监督体系设计及改革的主导思想应当是:以厘定政府行政职权界限为核心,逐步走向政府监督、行业监督的融合体制。要按监督的规律设计框架,实现监督主体的多元化、监督制度的针对性、监督机制的有效性、监督程序的规范化、监督方式的现代化,从而实现监督效果的最大化。
  • 摘要:研究目的:一次大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均能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心肌保护效应,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损伤中得到保护,这种通过运动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心肌保护效应的方式称为运动预适应(Exercise Preconditioning,EP).目前,间歇大强度的运动预适应对急性心血管应激的力竭运动具有保护作用已为研究学者所证实.但HSP70除了其自身的修复作用,是否还能通过影响自噬作用于内质网功能的稳固化,参与运动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不得而知。本研究旨在以HSP70为切入点,结合自噬关键蛋白LC3,探讨二者在运动预适应心脏保护中的变化规律,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参考。rn 研究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6组:C组,对照组;EE组,力竭组,以速度30m/min跑台至力竭;EEP组,运动预适应早期保护期组,间歇运动速度为30m/min,建立跑台10min,休息10min,坡度为0°,重复4次的运动预适应模型,30min后取材;EEP+EE组,运动预适应早期保护期加力竭组,运动预适应后30min力竭,LEP组,运动预适应晚期保护期组,EP后24h取材;LEP+EE组,运动预适应晚期保护期加力竭组,运动预适应后24h力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显示HSP70和LC3的表达分布;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SP70、LC3的蛋白水平;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SP70mRNA表达水平。rn 研究结果:1)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各组免疫阳性区域被染为棕色;HSP70免疫印迹结果显示,LEP组相对C组(1.02±0.14vs.0.84±0.09)显著升高(P<0.05);HSP70mRNA的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EE组相对C组(17.71±7.73vs.8.97±1.97)有显著增高(P<0.05),EEP+E组和LEP+EE组相对EE组(10.35±2.04,13.85±3.19vs.17.71±7.73)有显著降低(P<0.05)。2)LC3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显示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各组免疫阳性区域被染为亮绿色,Dapi标记细胞核染为亮蓝色;免疫印迹结果显示,LC3I蛋白LEP组相对C组(0.28±0.15vs.0.18±0.10)显著升高(P<0.05)。LC3II蛋白各组无显著差异。LC3II/I比值EE组相对C组(2.02±0.76vs.1.54±0.32)显著升高(P<0.05),LEP+EE组相对EE组(1.63±0.45vs.2.02±0.76)显著降低(P<0.05)。rn 研究结论:运动预适应可以在早期和晚期时相提供对力竭运动的心脏保护。运动预适应的早期保护阶段HSP70、LC3I没有明显变化,而在运动预适应晚期保护期明显上调,同时HSP70mRNA转录水平、LC3II/I比值表现为与应激水平的一致性。依赖HSP70的分子伴侣介导的选择性大自噬可能较多地参与了运动预适应晚期的心脏保护。提示受缺血缺氧诱导的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酸中毒等因素诱导了损伤性自噬。但HSP70蛋白在预适应晚期的升高可能促进了损伤修复提供了心肌对应激的适应性,并且作用与之相关的自噬,其性质可能也是修复性的。在运动预适应的早期阶段HSP70介导的大自噬可能也是引起对抗力竭运动心脏保护的因素。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