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辊铸轧
双辊铸轧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515064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辽宁科技大学学报、轻合金加工技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第十三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半固态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高层论坛、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等;双辊铸轧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邸洪双、王国栋、刘相华等。
双辊铸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5064篇
占比:99.97%
总计:515211篇
双辊铸轧
-研究学者
- 邸洪双
- 王国栋
- 刘相华
- 徐绵广
- 张晓明
- 许光明
- 赵红阳
- 王广山
- 鲍培玮
- 巨东英
- 曹光明
- 刘新院
- 彭成章
- 李化龙
- 崔建忠
- 施一新
- 胡小东
- 黄锋
- 吴迪
- 苗雨川
- 刘志桥
- 刘振宇
- 周东升
- 张玉良
- 朱以海
- 李霞
- 杜凤山
- 翁文凭
- 邱以清
- 马毅
- 黄华贵
- 冯庆晓
- 孙斌煜
- 张殿华
- 朱万军
- 杨庆祥
- 胡林
- 陈琦
- 任忠鸣
- 刘晓波
- 刘玉君
- 朱光明
- 李娜
- 李婷婷
- 毛大恒
- 汪永斌
- 邓康
- 陈洪美
- 陈爱华
- 黄峰
-
-
桑宝光;
刘明泽;
刘文华
-
-
摘要:
采用有限元软件ProCAST对双辊铸轧复合板坯的凝固传热和充型问题进行了耦合计算。在不考虑中间隔板影响的情况下,厚度为38.7 mm板坯的拉坯速度范围为0.11~0.12 m/min,偏下限控制;考虑中间隔板预热温度对熔池温度场的影响,确定中间隔板预热温度需大于1200°C;计算了布流系统对熔池液面温度场和熔池流场的影响,确定水口与水平面夹角取值范围为10°~15°。
-
-
张俊鹏;
黄华贵;
孙静娜;
赵日东;
冯淼
-
-
摘要:
双辊铸轧工艺制备双金属层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和产品厚度规格与结合界面相互作用力学行为密切相关。以铸轧速度为变量,建立热流耦合模拟与界面压力分布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铸轧速度的降低,界面温度降低,界面压力与出口铝侧厚度占比增大。铜带减薄主要发生在后滑移区。较高的界面压力和较长的固体/半固体接触时间使结合面充分浸润,为原子扩散提供有利条件。当铸轧速度为2.4 m/min时,扩散层宽度为4.9μm,剥离后铜侧表面被铝覆盖,铝侧发生韧性断裂,有效防止界面分层及裂纹扩展。同时,高界面压力及塑性应变下的剪切作用更显著,铝侧显微组织为细长柱状晶体。因此,结合界面实现冶金结合并细化铝侧晶粒可以使复合板获得较高的结合强度和拉伸性能。
-
-
丁万武;
石怀鑫;
魏振鹏;
鲁维东;
张开宝;
刘建兴;
雷东楷
-
-
摘要:
采用ANSYS FLUENT对双辊铸轧1100铝合金Hunter式铸嘴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铸嘴型腔结构对铝熔体流热场的影响,并对铸嘴结构进行改进边部挡块、增加主分流块尺寸以及增加圆角的模拟优化设计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660~700°C内,铝熔体黏度η与温度T的数学关系式为η=4.7892×10^(-3)exp(3959.4208/T)。优化前铸嘴型腔内铝熔体流速、温度分布不均匀,且分流块间隙存在低温涡流区。采取四分之一椭圆边部挡块代替原有三角边部挡块,主分流块尺寸由140 mm增加至160 mm以及主分流块采取15°圆角,可使铸嘴型腔出口处铝熔体速度和温度波动范围显著缩小,提高铸嘴型腔出口处铝熔体流热场的均匀性。实验验证了铸嘴结构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
-
何文慧;
林金保
-
-
摘要:
为提高碳纤维与铝基体之间的结合效果,本文探究了ZrO_(2)涂层厚度对连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不同厚度的ZrO_(2)涂层,采用双辊铸轧工艺制备了连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板带,研究了不同涂层厚度碳纤维的微观形貌组织及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界面和断口特征,并对复合板进行了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将碳纤维浸渍于所制备的溶胶内涂覆20 min可以在其表面得到均匀的ZrO_(2)涂层;轧制速度2.6 m/min,辊间距2 mm,铝液浇注温度950 K时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最佳,抗拉强度提高了72.5%.
-
-
闫云姿;
李家栋;
王昭东;
李勇;
王国栋
-
-
摘要:
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双辊轧制模拟的三维模型.重点研究铸嘴型腔中不同分流块的数目及分布对温度场、出口温度和出口速度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凝固行为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铝熔体在单个分流块的作用下分布更加均衡,避免了宽度方向上温差过大以及流动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波动,其中板带表面和心部的出口温度、出口速度均匀性对于提高铸轧铝合金板带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实验结果为初步的,为提高铸轧板带质量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
王三众;
黄兆猛;
于辉;
杜凤山
-
-
摘要:
双辊铸轧布流系统的结构参数和铸轧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着带坯的质量.为了得到合理的铸轧工艺参数,以160 mm双辊铸轧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对布流系统结构的部分参数进行了优化,进而采用优化后的布流系统,依据相似性原理构建1:1水模型实验平台,研究了铸轧工艺参数对熔池流场和液面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布流器侧面水口距熔池出口距离的取值对熔池出口温度差值影响最大,布流器端面水口边长主要影响自由液面湍动能差,优化后,液面波高差降低了2 mm左右.在熔池出口附近,由于熔池体积骤减及轧辊挤压作用而产生液体回流现象,回流区域面积与辊缝宽度近似成正比.铸轧合理工艺参数:铸轧速度为0.08~0.10 m/s,熔池液面高度为55~60 mm,辊缝宽度不大于4 mm.
-
-
黄利;
黄光杰;
吴晓东;
曹玲飞;
李佳
-
-
摘要:
对双辊铸轧3003铝合金板材进行了3种预处理退火,研究不同预处理工艺下的冷轧板材在380~500°C退火时晶粒组织和再结晶织构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最优化预处理工艺为610°C/12h+460°C/12h,高温阶段第二相尺寸发生粗化,低温阶段基体中Mn的过饱和固溶度显著降低,两者均有利于提高后续退火时的再结晶形核率.500°C退火时,在粗大第二相的附近产生了粒子诱发形核机制,降低了再结晶织构强度;并且退火时几乎不存在析出,析出相对再结晶形核的抑制作用甚微,从而得到了晶粒细小、织构弱的再结晶组织.
-
-
-
杜凤山;
孙明翰;
黄士广;
魏洁平;
黄华贵;
许志强
-
-
摘要:
A set of?160 mm×150 mm vibration casting machines we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product quality of twin roll strip casting processes.The effects of vibrations on the crystal nucleation and cast microstructure were studied.The distributions and growth rules of the cast microstructures in the solidification zon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vibra-tion and non-vibra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improving the vibration fre-quencies may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rain refinement.At the same time,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experiments,a three-dimensional flow field-temperature field coupl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odel of molten pool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CFD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vibration frequencies and amplitudes may enhance the"mixing"effects of the cast roll-ing molten pools,which may promote the grain refinements and restrain the segrega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 solidification point positions(i.e.Kiss point height)are not distributed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plates in the castrolling processes.As a result,the longitudinal inhomogeneous extensions are the direct factors to induce the cast rolling oblique cracks.And the Kiss point position will be moved up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plitudes and the frequencies.%针对双辊薄带铸轧过程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制造了一套?160 mm×150 mm振动式铸轧机.研究了振动对结晶形核及其铸态组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振动与非振动条件下凝固区铸态组织分布及其生长规律.指出提高振动频率能够有效促进晶粒细化.同时,按工业化实验要求,利用CFD软件建立了熔池的三维流场 温度场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振频和振幅均能强化铸轧熔池场的"搅拌"效果,进而促进晶粒细化、抑制偏析.通过仿真还发现,铸轧过程中,凝固点位置(即Kiss点高度)沿板宽方向分布不均所导致的纵向不均匀延伸,是诱发铸轧斜向裂纹的直接因素,并且Kiss点位置会随振频和振幅的增大而上移.
-
-
廉法博;
刘超;
杨建;
高明昕;
宋华
-
-
摘要:
基于铸轧辊旋转影响,采用ANSYS CFX软件建立铸轧辊套与冷却系统的三维流热耦合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得到了冷却水在进出水管中温度分布变化情况,该研究为辊芯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
-
-
Peng Xiong;
彭雄;
Zhang Xiaoming;
张晓明;
Xiang Langtao;
向浪涛;
Wei Fanjie;
魏凡杰;
Wang Tao;
汪涛;
Zeng Jing;
曾兢;
Xiao Ya;
肖亚
- 《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运用取向线分析法及磁性检测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双辊铸轧3%Si 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退火时间下,800°C退火,晶粒大小最为均匀.900~1000°C,均匀性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变差.1050°C,均匀性再次变好;而晶粒大小则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退火温度对织构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高斯织构强度逐渐减小,立方织构强度先减小后增加.800°C,立方及高斯织构总体强度最大;1050°C,立方织构强度最大;磁性检测发现,1050°C退火不仅铁损低而且磁感应强度高,是3%Si无取向硅钢较适宜的退火温度.
-
-
-
肖磊;
梁小平;
廖桑桑;
蒋斌
- 《第十五届(2011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
| 2011年
-
摘要:
针对水平双辊铸轧AZ31镁合金薄带,建立了铸轧区的温度场和流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铸轧区的温度场,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铸轧速度、浇注温度和冷却强度)条件下铸轧区的温度变化,分析了全凝固点位置对工艺顺行的影响,并以全凝固点位置位于辊缝最小处为工艺顺行的准则,获得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组合,为铸轧设备的设计和铸轧工艺的顺行提供了数据支持.
-
-
-
-
-
-
-
-
- 东北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5.03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辊薄带铸轧连铸布流器及双辊薄带铸轧连铸设备,主要通过设置缓冲槽,降低钢液的冲击力,设置侧出水孔,提高侧封板处钢水活跃度,确保高温钢液可以在熔池内均匀布流,实现铸带宽向的均匀凝固。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辊薄带铸轧连铸布流器,包括布流器本体,布流器本体上设置有钢液槽,钢液槽的槽底设置有缓冲槽;两个排水组件位于缓冲槽的两侧;侧出水孔与排水组件相连通,且侧出水孔贯通于布流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钢液槽通过排水组件以及侧出水孔与布流器本体的外部相连通;缓冲槽内有钢水,缓冲槽用于对进入钢液槽的钢水进行软缓冲,以使缓冲后的钢水通过两个排水组件和侧出水孔排出。本发明主要用于薄带铸轧产线。
-
-
- 东北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2-18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辊薄带铸轧连铸布流器及双辊薄带铸轧连铸设备,主要通过设置缓冲槽,降低钢液的冲击力,设置侧出水孔,提高侧封板处钢水活跃度,确保高温钢液可以在熔池内均匀布流,实现铸带宽向的均匀凝固。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辊薄带铸轧连铸布流器,包括布流器本体,布流器本体上设置有钢液槽,钢液槽的槽底设置有缓冲槽;两个排水组件位于缓冲槽的两侧;侧出水孔与排水组件相连通,且侧出水孔贯通于布流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钢液槽通过排水组件以及侧出水孔与布流器本体的外部相连通;缓冲槽内有钢水,缓冲槽用于对进入钢液槽的钢水进行软缓冲,以使缓冲后的钢水通过两个排水组件和侧出水孔排出。本发明主要用于薄带铸轧产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