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动应力

流动应力

流动应力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力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74336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讨论会等;流动应力的相关文献由630位作者贡献,包括鲁世强、王克鲁、李淼泉等。

流动应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2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4336 占比:99.66%

总计:74590篇

流动应力—发文趋势图

流动应力

-研究学者

  • 鲁世强
  • 王克鲁
  • 李淼泉
  • 李鑫
  • 周纪华
  • 赵震
  • 阮雪榆
  • 申昱
  • 董显娟
  • 陈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荣新
    • 摘要: 基于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分析了AISI-1035钢分别在不同热压缩温度(1073,1173,1273 K)、不同热压缩速率(0.3,3.0 s-1)下的变形流动规律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建立了AISI-1035钢在1073~1273 K下的双多元非线性回归本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AISI-1035钢的应力幅值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以及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在经过峰值应力后均出现了软化现象,并且高应变速率下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使得应力软化比较显著;高应变速率下诱发的局部温升导致应力幅值上升缓慢,从而使得峰值应变水平提升。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应变速率诱发的局部温升以及动态再结晶促使AISI-1035钢的晶粒尺寸差异较大,热压缩变形温度越高,晶粒粗大现象越明显。所建立的模型预测趋势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能够较好地反映AISI-1035钢在1073~1273 K下的流动特性。
    • 林莺莺; 东赟鹏; 于秋颖; 方爽
    • 摘要: 目的建立铸态GH4175合金的本构模型以预测材料变形过程中的流动应力,绘制其热加工图,用于优选铸态GH4175合金热变形的工艺参数。方法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压缩试验机对铸态GH4175合金试样在不同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获得流动应力-应变曲线。结果 GH4175合金的流动应力随变形温度的上升和应变速率的下降而下降;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本构模型第1道次的流动应力试验值与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3.54%,最小相对误差为0.38%,平均相对误差为5.1%;第2道次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5.6%,最小相对误差为0.09%,平均相对误差为6.8%。热加工图中对应的可加工区域:变形温度为1160~1170°C,应变速率为0.01~0.1 s^(-1)。结论建立了GH4175合金预测精度较高的本构模型,在热加工图中高能量耗散率区域所对应的工艺参数下变形后获得了γ+γ′双相细晶组织。
    • 刘武东; 李大龙; 王晨光; 宋建争
    • 摘要: 电塑性效应是指在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向其塑性变形区通电导致的金属变形抗力急剧下降、塑性显著提高的现象。虽然目前金属的电塑性加工技术已取得较好的实验研究成果,但对电塑性效应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一直处在探索之中,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是电流在材料中产生电塑性效应的机理和电塑性效应中材料的各塑性相关量(变形抗力、延伸率)的理论计算方法。本文从电流引起的磁塑性效应的角度解释了电塑性效应,认为金属塑性的提高是由于电流产生的磁场促进位错从顺磁性障碍物中脱钉。将位错滑移热激活理论与磁场引起的位错滑移激活面积增大理论相结合,得到了电流密度和电流作用下金属拉伸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将所得结论代入到金属的本构方程中,得到了电塑性成形过程中流动应力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对铜丝进行了电塑性拉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0~2000 A/mm^(2)电流密度范围内,电流作用下的金属流动应力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 孙花梅; 刘伟; 戚运莲; 李修雷; 南榕
    • 摘要: 通过热模拟压缩实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对Ti-B25合金高温变形时流动应力和峰值流动应力的影响,并结合组织演变规律揭示了其高温塑性流动软化机理。结果表明:流动应力和峰值流动应力均随变形温度的下降以及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应变速率为10.0 s^(-1)时,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流动软化程度减小,并且α+β两相区的软化程度远高于β单相区的软化程度。应变速率对Ti-B25合金温升影响最大,变形温度次之。当应变速率为10.0 s^(-1)时,Ti-B25合金的温升最高,流动软化程度也明显高于其他应变速率下的流动软化,这与该应变速率下Ti-B25合金发生局部塑性流动有关。当应变速率为0.01 s^(-1)时,Ti-B25合金的温升较小,但仍存在流动软化现象,这是因为该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发生了动态再结晶。
    • 李聪; 丁智力; 陈荐; 周幸
    • 摘要: 在应变速率0.1~0.001 s^(-1)、变形温度730~880°C下对Ti-10V-2Cr-3Al钛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该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和显微组织;利用唯象Arrhenius^(-1)方程中指数方程及双曲正弦方程描述流动应力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应变补偿修正的本构方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合金的真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或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应变速率为0.01 s^(-1)时,在α+β相区(730,790°C)压缩后试验合金中出现球状和短棒状α相,软化机制为动态球化和动态再结晶,在β相区(820,880°C)压缩后出现再结晶β晶粒,软化机制为动态再结晶;当应变速率在0.1~0.05 s^(-1)和0.01~0.001 s^(-1)范围时,可分别使用修正后的指数方程和双曲正弦方程来描述试验合金的流变行为,流动应力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36%,这说明修正后的方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 陈林; 崔健伟; 邹运; 赵磊城; 戴宇恒; 刘雪莲
    • 摘要: 以稀土重轨钢BNbRE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稀土重轨钢BNbRE高温压缩试验,测定BNbRE在不同热加工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根据测得的数据,研究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对其流动应力关系,并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部分工艺下的微观组织,分析变形工艺对材料晶粒尺寸的影响.确定了稀土重轨钢BNbRE的流动应力主要影响因素及数学模型,通过测得数据利用MATLAB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流动应力数学模型;将理论计算与实测值进行检验并进行误差分析,证明该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高吻合度,且在预测大于6%的变形量和较快应变速率时,得到的流动应力有更高精度、更好的拟合特性,可为该钢种在实际应用中的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计算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 王清松; 徐戊矫; 吴道祥; 何珞玉; 谢丹
    • 摘要: 采用Gleeble-3500型热压缩试验机研究了变形态2219铝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25~0.8 s-1、变形温度为420~500°C时的流变应力行为,建立了变形态2219铝合金高温塑性变形时的基于应变补偿的双曲正弦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变形态2219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基于应变补偿的本构模型能更好地预测变形态2219铝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实验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56%.
    • 李全; 金朝阳
    • 摘要: 合理的本构模型是实现精确模拟镁合金挤压过程的关键,基于均匀化态AZ80镁合金在应变速率0.001~1 s-1、变形温度523~673 K下的热压缩实验数据,建立了改进的Z-A模型来描述AZ80镁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应变对材料参数的影响,提出优化的Z-A模型.对两种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定量分析表明:优化的Z-A模型对流动应力的预测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AR的计算值分别为0.9962和3.60%;改进的Z-A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较差,其R值和EAR值分别为0.94和8%.比较分析表明,优化的Z-A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在整个应变范围内(0~0.9)很好地预测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动应力,因而工程适用范围广;改进的Z-A模型不能描述加工硬化-动态回复阶段的流动应力,因而预测精度较低.
    • 董伊康; 齐建军; 孙力; 罗扬; 王健; 杨婷; 邢承亮
    • 摘要: 以DX56D+Z、HC220BD+Z、HC420LA、HC420/780DP汽车钢板为研究材料,分别使用Ludwik、Swift、Hockett-Sherby、Voce、Swift-Hockett-Sherby和Swift-Voce硬化模型对单向拉伸试验获取的流动应力和塑性应变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了6种硬化模型的拟合精度;以HC420/780DP钢板为例,分析了6种硬化模型对大应变范围(颈缩点后)内流动应力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在塑性变形阶段,Hockett-Sherby硬化模型所描述的流动应力增长方式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拟合的流动应力与实测结果的重合度最高;采用6种硬化模型外推得到HC420/780DP钢在大应变范围内流动应力的差异较大,Swift-Hockett-Sherby和Swift-Voce混合模型拟合自由度更高,拟合效果更好.
    • 梅瑞斌; 包立; 李长生; 刘相华
    • 摘要: 利用Gleeble 3500开展了Fe-6.5%Si(质量分数)钢在变形温度300,400,500,600°C及应变速率为0.05,0.5,5 s-1条件下的单道次压缩实验.在初始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加工硬化作用使流动应力迅速增加,随着变形继续动态软化机制启动,流动应力增加量减弱.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降低,应变硬化指数减小.提出了通过变形温度、应变速率描述应变硬化指数的方法构建Fe-6.5%Si钢中温变形过程本构方程.构建的本构方程对不同变形条件的应力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约为5.35%,预测精度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