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安全科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10248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民主与法制、深冷技术、石化技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等;化学爆炸的相关文献由213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华民、周丰峻、宋明大等。
化学爆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0248篇
占比:99.90%
总计:110359篇
化学爆炸
-研究学者
- 沈华民
- 周丰峻
- 宋明大
- 徐书根
- 李梦丽
- 王占江
- 王威强
- 王铁良
- 何刚
- 刘祖鉴
- 吕延茂
- 吕拴录
- 周建辉
- 尚爱国
- 张建鑫
- 李鹤林
- 杜清
- 杨顺江
- 段中山
- 沈戈
- 王莹
- 盛步南
- 盛水平
- 罗永锋
- 胡江
- 袁鹏斌
- 赵克枫
- 陈海云
- 韩勇
- 韩学安
- 颜哲仁
- FAN Jiang-bing
- FAN Peng-xian
- HAN Chao
- LI Peng
- MA Yan
- WANG De-rong
- WANG Ming-yang
- YUE Song-lin
- ZHENG Yi
- 丁昭兰
- 不公告发明人
- 丰嘉源
- 丰国炳
- 任东
- 伍红军
- 党辉
- 刘中华
- 刘亚玲
- 刘代志
-
-
刘志强
-
-
摘要:
双氧水生产工艺中,原料氢气为易燃气体,存在氢氮互串及泄漏风险,辅料重芳烃属于易燃液体,在有氧的密封空间有闪爆风险,产品双氧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剧烈分解并放热,分解过程体积迅速膨胀产生物理爆炸,分解出来的氧气与芳烃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引发化学爆炸,生产过程中危险性极大,因此,围绕以上危险特性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展开分析,在工艺控制上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对装置现有安全措施提出了优化建议。
-
-
陈守辉;
唐剑;
陈向富;
王剑;
朱际业
-
-
摘要:
对半连续(深井)爆炸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揭示了半连续(深井)铸造熔融铝遇水爆炸最主要是化学爆炸,其次才是物理爆炸。防范半连续(深井)熔融铝遇水爆炸最有效的措施是阻断熔融铝下泄进入铸井,“五点联动”是最关键的防范措施。
-
-
郑建磊;
郑永强
-
-
摘要:
为了保障试验安全、科学管理,在总体规划和设计具有爆炸危险的试验场区时,应严格按试验性质及功能划分各区,合理布局,并使各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均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本工程拟规划建设化学爆炸综合试验场,以满足某所火药、炸药及火工品等材料的安全试验研究。
-
-
蒋金利;
诸雪征;
顾进;
韩朝帅
-
-
摘要:
通过引入变分同化算法,结合高斯烟团模型,对化学爆炸后的质量浓度扩散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对源项误差和风场误差的研究中,通过变分同化效果图和均方根误差走势图分析,将均方根误差分别从380μg·m-3减小到50μg·m-3,从200μg·m-3减小到90μg·m-3,并减小了波动程度,证明了变分同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
-
安卫龙
-
-
摘要:
1995年和2005年,我国发生了两起尿塔(尿素合成塔)的重大爆破事件.分析计算了物料在尿塔内发生化学爆炸的可能性,对比了实际尿塔爆炸事故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当尿塔没有严重缺陷时,尿塔内物料化学爆炸产生的能量不足以引起尿塔爆炸,进而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造成尿塔爆炸的原因是塔体制造缺陷严重或应力腐蚀严重开裂,导致塔体严重破裂,引起物料爆破事故.
-
-
-
-
-
朱锡
-
-
摘要:
水下爆炸,又称水中爆炸,包括装药、炸弹、鱼水雷等在水中发生的化学爆炸和核武器在水中发生的水中核爆炸。由于常规水中兵器发展和水下防护技术发展的需要,人们对水下化学爆炸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一般认为包括装药的爆轰、冲击波的产生和传播、气泡的脉动和溃灭三个明显物理过程,其中后两个过程会受到自由表面、水底、侧壁、障碍物等流场边界的强烈影响,产生极其丰富而有趣的变化,反之也会对这些边界产生极其复杂的力学作用,这也引起了人们对水下爆炸问题研究的极大兴趣。
-
-
-
-
杨磊
- 《2013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可燃气体发生化学爆炸的事故比较常见,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可燃粉尘由于爆炸所需的浓度和能量较大,一般不易发生化学爆炸,因此容易滋生人们麻痹大意心理,忽略了其爆炸危险性.本文从国内外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出发,分析粉尘爆炸的成因,提出控制可燃粉尘在助燃物中的浓度、控制作业场所空气相对湿度、消除作业现场的点火源等事故处置对策和正确选用灭火剂、避免使沉聚粉尘形成悬浮粉尘、做好救援人员的安全保障等注意事项,提高人们对粉尘爆炸危险性、危害性的认识,提高消防部队处置粉尘爆炸事故的能力.
-
-
-
王青松;
孙金华;
姚礼殷
- 《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随液氢的广泛使用,液氢生产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讨论了液氢泄漏后发生气化和在地表扩散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液氢泄漏后可能发生的物理爆炸(如沸腾液体膨胀蒸气爆炸(BLEVE)爆炸和急剧相变(RPT)爆炸)以及化学爆炸(如爆燃、高速爆燃、爆轰和气云爆炸)的特点.这些分析研究对液氢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吕拴录;
李鹤林;
袁鹏斌;
韩勇;
赵克枫
- 《2006年全国失效分析与安全生产高级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对某油井爆炸事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爆炸的井口设备和井下管材残片逐一进行了分析检查.认为油井爆炸发生于油管内部,爆炸性质属于化学爆炸.爆炸原因是在油管里注入了H2O2(过氧化氢),且关闭了所有与油管连通的阀门.过氧化氢在密闭的油管里分解出大量氧气和热量,并与油管内的油、气发生剧烈反应,最后发生了燃烧爆炸.对分析结论用油管实物进行了水压试验验证,对油井管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的特征用金相分析和断口微观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