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入性损伤

吸入性损伤

吸入性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3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466146篇;相关期刊374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护士进修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2014感染伤口的防治与修复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烧伤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华北地区烧伤与整形外科学术年会、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烧伤整形外科专科分会年会、包头市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年会暨《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年全国编委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吸入性损伤的相关文献由2178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光华、李国辉、杨宗城等。

吸入性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3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6146 占比:99.76%

总计:467283篇

吸入性损伤—发文趋势图

吸入性损伤

-研究学者

  • 郭光华
  • 李国辉
  • 杨宗城
  • 刘群
  • 齐顺贞
  • 曹勇
  • 杨晓东
  • 张宏
  • 黎鳌
  • 熊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贤正; 李江虹
    • 摘要: 目的分析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全身感染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接收的9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伴全身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9)、观察组(n=33),分别应用常规治疗(清除感染源、抗感染、抗休克、氧气支持)、综合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免疫调节、营养支持、强化呼吸道管理、血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用时(PaO_(2)/FiO_(2)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PaO_(2)/FiO_(2)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全身感染,经综合治疗,可缩短患者康复用时,提升治疗有效率,效果理想。
    • 冯健; 张林; 杨威
    •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有氧运动联合交互式训练模式对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烧伤并吸入性肺损伤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间歇有氧运动联合交互式训练模式进行康复,对照组仅采用交互式训练模式进行康复;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疲劳程度及健康状况。结果训练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运动持续时间、峰值摄氧量及峰值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肌肉力量均显著高于训练前,且疲劳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01);训练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组股四头肌肌肉力量高于对照组(P<0.05),相同训练条件下疲劳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简要烧伤特定健康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间歇有氧运动和交互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其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金润女; 林平冬; 黄文铖; 缪羽
    • 摘要: 目的全面了解驻闽基层部队官兵对烟雾吸入性损伤认知及行为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发送问卷星,调查基层部队官兵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相关经历、知识掌握及防控意识行为等情况。结果1373名官兵中,认为烟雾弹对人体无害及短时间暴露不会发病者分别占12.24%、15.22%,大多数官兵不知晓烟雾吸入性损伤的症状、严重程度及禁食、禁烟酒等知识,其知识主要来源于部队教育和网络。42.90%有过吸入烟雾经历,9.83%所在部队发生过烟雾吸入性损伤事件;大多数官兵参加过防毒面具操作培训,非常熟练仅占7.72%。结论基层部队官兵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相关经历较多、知识知晓率偏低及防控意识行为欠缺,保障部队医院应依托微信平台开展网课、短视频教育,定期下基层指导训练,提高部队官兵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的认知水平及防控能力。
    • 刘波; 首家保; 崔泽龙
    • 摘要: 吸入性损伤在烧伤患者中较为常见,是烧伤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休克和烧伤脓毒症的治疗均取得了巨大进步,烧伤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吸入性损伤所致的烧伤患者死亡率却无明显变化,且众多研究学者认为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的缺乏以及预后评价手段的不足是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近年来吸入性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探寻更有效的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及提高吸入性损伤预后效果提供思路与帮助。
    • 张慧君; 赵筱卓; 王成; 陈欣; 陈辉; 胡骁骅; 沈余明
    • 摘要: 目的研究近5年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成人严重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因严重烧伤住院的成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年龄、性别、职业、致伤元素、受伤场所、受伤季节、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烧伤部位、吸入性损伤和复合伤、基础疾病、并发症、治疗结局、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3例患者,其中男173例,女50例,以中青年患者为主(92.83%)。职业分布方面工人占比最高(33.63%),5年间工人占比逐渐降低,而退休人员占比呈上升趋势(P<0.05)。火焰烧伤175例(78.48%),呈逐年增长趋势;电烧伤23例(10.31%),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受伤场所最多的是家中,共104例(46.64%),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主要原因为燃气爆燃/爆炸(44.90%),呈间断增长趋势(P<0.05)。春季受伤例数最多(73例,32.74%),全年5月份最为高发(29例,13.00%)。烧伤总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中位数分别为50%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15%TBSA,电烧伤和化学烧伤相比于火焰烧伤主要分布于中小面积,但烧伤深度通常为Ⅲ度。共记录烧伤部位827处,无单一部位烧伤者,以双上肢(26.24%)、头面颈(23.82%)、双下肢(22.45%)最易受累。共162例(72.65%)有吸入性损伤,火焰烧伤是其主要原因(93.82%),而化学烧伤最易导致角膜烧伤(P<0.05)。总体治愈180例(80.72%)、死亡20例(8.97%)、稳定出院13例(5.83%)、放弃治疗10例(4.48%),老年患者中死亡和放弃治疗的比例高于中青年(P<0.05)。治愈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5d,且其住院时间与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死亡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d,但住院时间与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中青年男性仍是严重烧伤的高危人群,火焰烧伤是严重烧伤的主要原因,且常伴有吸入性损伤。退休后居家老人严重烧伤日益增多,且多合并基础疾病,易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应给予其足够重视,并加强烧伤预防工作。
    • 洪珊珊; 刘利敏; 金润女; 周洁; 韩延泽
    • 摘要: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套管脱出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接诊的9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套管脱出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气管套管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aCO_(2)水平低于护理前,PaO_(2)、SpO_(2)水平高于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pH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pH、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S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预防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套管脱出的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
    • 李书莲; 周倩; 苟菊香; 汪岚岚; 冀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及损伤严重程度评估,提高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3月伤后24 h内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烧伤整形综合病房和ICU的烧伤患者,设计调查表,建立纳入及排除指标后,最终入选143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病例,根据每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体表面积(TBSA)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和是否气管切开,通过单因素分析各个潜在危险因素,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以P<0.01的因素变量为自变量,是否存活为因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此类烧伤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CI)。并以患者危险因素为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其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143例患者,其中生存组121例,死亡22例,两组间TBSA、Ⅲ度烧伤面积、白细胞、氧合指数(PO_(2)/FiO_(2))、气管切开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前5个变量继续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是否发生死亡。分析结果提示TBSA(P=0.012)和PO_(2)/FiO_(2)(P<0.001)2个变量均可早期预测吸入性损伤伴重度烧伤患者预后,测试ROC曲线,证明均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和0.131。结论TBSA和PO_(2)/FiO_(2)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是临床早期筛选高危烧伤患者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参考。
    • 杜康; 李晓棠; 杨新蕾
    • 摘要: 目的:探讨定时分步分段吸痰法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73例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干预,观察组采用定时分步分段吸痰法干预,观察两组肺通气功能、日吸痰次数和机械通气时间、痰液浓稠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O_(2)、O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1、2、3周后,观察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03%)低于对照组(55.55%)(P<0.05)。结论:定时分步分段吸痰法应用于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和痰液粘稠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日吸痰次数和并发症。
    • 戴小华; 简桂女; 喻华妹; 王永美; 邱翔
    • 摘要: 目的 观察俯卧位通气联合镇痛排痰治疗吸入性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接诊的64例吸入性损伤并发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予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动力学指标[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舒适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R、PaCO2、PIP、Raw均低于对照组,PaO2、MAP、SaO2、O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VP高于对照组,PVPI、EVLW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2%,低于对照组的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可促进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善,增加排痰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蔡立真; 廖米荣; 孙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烧伤后脓毒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脓毒症发生率.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发生烧伤脓毒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80例患者中22例发生脓毒症,发生率为27.5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0分、合并慢性病、合并Ⅲ度烧伤、有吸入性损伤、烧伤至入院时间>2 h、首次手术时间>2 d、烧伤面积>50%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较高(P20分、合并慢性病、存在Ⅲ度烧伤、有吸入性损伤、烧伤至入院时间长、首次手术时间>2 d、烧伤面积大是烧伤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烧伤后脓毒症发生率较高.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烧伤面积、烧伤至入院时间、首次手术时间等是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