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鼻

人工鼻

人工鼻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1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5787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26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2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等;人工鼻的相关文献由871位作者贡献,包括龙颖、华福洲、吕晓玲等。

人工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9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5787 占比:99.64%

总计:76059篇

人工鼻—发文趋势图

人工鼻

-研究学者

  • 龙颖
  • 华福洲
  • 吕晓玲
  • 夏敏
  • 王羲凤
  • 钟敏珍
  • 魏根
  • 黄琴凤
  • 任晓晓
  • 卢少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榜静; 易国梅; 黄泽静; 马兴利; 彭彬
    •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口腔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70例口腔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湿化,对照组采用普通无菌纱布进行湿化,除人工鼻护理仅观察组实施外,其余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两组均实施。比较两组的湿化不足或过度、痰培养阳性、肺部感染情况,痰液黏稠度,舒适、刺激性咳嗽情况及氧饱和度、护理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湿化不足或过度、痰培养阳性、肺部感染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舒适患者占比及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刺激性咳嗽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用于口腔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可减少湿化不足或过度、痰培养阳性、肺部感染等的发生,改善痰液黏稠度,提高舒适度及氧饱和度,减少刺激性咳嗽,缩短护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马灵草; 董婷; 戴晗青; 岳红; 陈海芳; 臧艳姿
    • 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SMOTE算法的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预警模型,为临床预防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96例接受肿瘤根治手术的声门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比较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SMOTE算法对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集进行重建,得到基于SMOTE算法的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预警模型。结果术后共38例(6.38%)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BMI值、吸烟史、糖尿病、肺部疾病、手术类型、术后吸痰、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和使用人工鼻是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1)。原始预测模型和基于SMOTE算法的预警模型比较,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预测值、F值、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SMOTE算法构建的预警模型优于原始预测模型,能准确预警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可基于预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
    • 马灵草; 董婷; 戴晗青; 岳红; 陈海芳; 臧艳姿
    • 摘要: 目的 构建基于SMOTE算法的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预警模型,为临床预防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596例接受肿瘤根治手术的声门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比较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SMOTE算法对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集进行重建,得到基于SMOTE算法的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预警模型.结果 术后共38例(6.38%)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BMI值、吸烟史、糖尿病、肺部疾病、手术类型、术后吸痰、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和使用人工鼻是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1).原始预测模型和基于SMOTE算法的预警模型比较,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预测值、F值、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于SMOTE算法构建的预警模型优于原始预测模型,能准确预警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可基于预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
    • 杨文霞; 杨素芳; 吴雪婷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鼻对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痰液性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入医院行气管切开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工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痰液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吸痰次数、痰液总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气道呼吸道刺激症、痰痂形成、气道出血以及呼吸道阻力增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人工鼻干预,利于痰液稀释,以及肺内积痰的排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黄雨佳; 杨琳; 曾梁楠; 梁瑞晨; 杨昌美
    • 摘要: 目的 评价一次性气管切开集痰保湿防护罩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48例,随机将其分入传统组(n=16)、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传统组采用2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切开导管口进行湿化,实验组使用防护罩湿化,对照组使用人工鼻湿化.比较3组患者呼吸功能、气道温度和湿度、Ⅲ度黏痰以及湿化不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实验组吸气温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呼气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均高于传统组(P<0.001);3组的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41),3组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1,P=0.230;χ2=1.948,P=0.763).结论 一次性气管切开集痰保湿防护罩能提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温度和湿度,有效湿化气道.
    • 何珠茹
    •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湿化,观察组则在气道湿化中采用人工鼻,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每天吸痰次数以及痰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排痰量和每天吸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痰痂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采用人工鼻具有较好的湿化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张艳; 唐娜
    • 摘要: 此实用新型人工鼻用于解决现有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吸入空气干燥和呼吸困难的问题,确保患者安全呼吸,防止发生肺部感染。以2017-08-2018-07在宜昌一医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22例为对照组,按照气管切开操作指南和常规进行护理;以2018-08-2019-07在宜昌一医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20例为观察组,运用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气泵将在湿润海绵中过滤和湿润后的空气充入到湿润罐上腔中,供患者自主吸入,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患者相关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知晓度和住院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ρ<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度和住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ρ<0.05)。本实用新型专利对气管切开患者既能够确保患者吸入空气湿润和洁净,同时不影响患者吸入空气的量,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同时给患者带来了有效高质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改善预后。
    • 张艳; 唐娜
    • 摘要: 此实用新型人工鼻用于解决现有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吸入空气干燥和呼吸困难的问题,确保患者安全呼吸,防止发生肺部感染.以2017-08—2018-07在宜昌一医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22例为对照组,按照气管切开操作指南和常规进行护理;以2018-08—2019-07在宜昌一医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20例为观察组,运用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气泵将在湿润海绵中过滤和湿润后的空气充入到湿润罐上腔中,供患者自主吸入,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患者相关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知晓度和住院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ρ<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度和住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ρ<0.05).本实用新型专利对气管切开患者既能够确保患者吸入空气湿润和洁净,同时不影响患者吸入空气的量,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同时给患者带来了有效高质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改善预后.
    • 黄雨佳; 杨琳
    • 摘要: 该文介绍了气管切开患者气道防护装置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类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防护装置对气道加温、加湿、微生物过滤作用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使用场景也会对效果造成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治疗目的、防护装置特点,合理选择和应用气道防护装置对开放气道进行标准化、专业化、安全化管理,以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发生,医疗器械研发人员应从系统层面开展多学科联动,提升各项指标水准及稳定性,并且保存、恢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叶庆玲; 肖勤; 陈梅; 濮德松; 吴雨洁; 许卫
    •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机湿化器与人工鼻对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气道湿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颅脑外伤患者5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呼吸机湿化器组与人工鼻组,每组28例.呼吸机湿化器组采用湿化器加温加湿.人工鼻组使用一次性人工鼻保温保湿,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氧饱和度(SPO2)值及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5天,呼吸机湿化器组的平均PaO2及SPO2较人工鼻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两组组内的Ⅱ、Ⅲ级痰液黏稠度人数逐渐增多,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人工鼻组相比,呼吸机湿化器组在术后早期呼吸道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但呼吸机湿化器能显著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氧含量,更适合长期卧床的气管切开患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