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型领导
包容型领导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管理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16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心理研究、管理学报、管理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学在中国2015年会、 第十三届(2018)中国管理学年会等;包容型领导的相关文献由194位作者贡献,包括景保峰、齐蕾、刘冰等。
包容型领导
-研究学者
- 景保峰
- 齐蕾
- 刘冰
- 彭伟
- 李永鑫
- 董萍
- 郑建明
- 马秀梅
- 于燕
- 古银华
- 唐娅婷
- 宋盼
- 曾佳文
- 朱晴雯
- 朱瑜
- 李群
- 王雁飞
- 薛丁铭
- 郭云贵
- 丁慧
- 于小进
- 余钒
- 史明政
- 叶龙
- 姚瑶
- 孙柏鹏
- 宋瑰琦
- 张国文
- 彭艳容
- 朱艳
- 杜鹏程
- 杨付
- 林凤
- 林新奇
- 栾宇翔
- 梁祺
- 王亮
- 王艳子
- 罗玥琛
- 蔡芙蓉
- 郝金磊
- 郭名
- 陈奎庆
- 马剑
- 龚雨欣
- JING Bao-feng
- Li Baoming
- Ouyang Yucan
- 丁言乔
- 丁道韧
-
-
李柳
-
-
摘要:
基于包容型领导风格理论和员工敬业度理论,对中国情景下的包容型领导风格如何影响新生代员工的敬业行为展开研究。分别通过包容型领导风格的开放性、包容型、易接近性三个维度,新生代员工敬业行为的积极评价、渴望留任、竭尽所能三个维度展开量表的测量。研究发现,包容型领导通过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对新生代员工的敬业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从而提出企业应善用包容型领导,营造和谐组织氛围;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建议。
-
-
陈翰;
栗继祖
-
-
摘要:
为减少矿工反生产行为,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包容型领导、情感承诺、团队信任与矿工反生产行为的条件过程模型;基于303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条件过程分析方法检验了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和团队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对矿工反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情感承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情感承诺对矿工反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同时在包容型领导与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包容型领导对矿工反生产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情感承诺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团队信任的调节。
-
-
王安琪;
赵晓康;
沈华礼
-
-
摘要:
以社会交换理论及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中国组织情境下包容型领导通过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与领导成员交换影响员工主动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并探讨了内在动机的边界作用。基于实证检验结果,从企业选人用人、管理者培养、员工考量、氛围塑造等方面出发,为企业激发员工主动行为提供了管理建议。
-
-
李霞
-
-
摘要:
员工即兴行为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动态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有效抓手。虽已有研究对包容型领导和员工即兴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但目前对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知之甚少。论文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出发,基于458份问卷数据,实证了包容型领导与员工即兴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即兴行为,工作卷入在包容型领导和员工即兴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包容型领导和工作卷入之间的关系。
-
-
张宇情
-
-
摘要:
组织创新离不开员工创新,如何激发员工创新行为是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来自中国新能源企业386名员工的问卷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包容型管理风格对工作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详细系统分析内部人身份认知在管理风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包容性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企业管理和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
-
丁慧;
宋瑰琦;
朱艳;
张国文
-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安全感在儿科护士隐性缺勤行为与包容型领导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包容型领导测量问卷、心理安全感量表对安徽省38所三级甲等医院867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的隐性缺勤总分为(18.65±4.19)分,61.13%儿科护士处于高隐性缺勤;儿科护士的包容型领导与心理安全感呈正相关(r=0.569,P<0.01),与隐性缺勤呈负相关(r=-0.216,P<0.01);隐性缺勤与心理安全感呈负相关(r=-0.211,P<0.01);包容型领导通过心理安全感影响隐性缺勤,其中介效应为-0.07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为34.25%。结论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现象普遍,且心理安全感在儿科护士的包容型领导和隐性缺勤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护理管理者采取包容型领导,并通过提高儿科护士心理安全感水平,减少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现象。
-
-
李云;
程文倩;
姚青
-
-
摘要:
如何促进员工创新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以往的研究往往只从单一视角探究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一个双重视角的双中介模型,探讨包容型领导到员工创新绩效的内在传导机制。通过对212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包容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的创新绩效,并且通过信任领导(应该创新)以及成就动机(想要创新)的中介作用对员工的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此外,成就动机的中介效应显著强于信任领导的中介效应。这一研究结论说明来自员工的内在激励作用(想要)更有利于激发其创新,对企业的管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
林新奇;
栾宇翔;
赵国龙
-
-
摘要:
当前学界对包容型领导能给组织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已作较多研究,但较少关注其消极影响。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提出包容型领导会正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和道德推脱,从而正向影响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基于多个企业的207份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会正向影响下属不道德亲组织行为,领导-成员交换和道德推脱中介了二者的关系。本研究对包容型领导理论作出了一定贡献,首次揭示了其消极影响,并丰富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前因研究。据此,管理实践中要重视包容型领导负面效应,依具体管理情境谨慎使用包容型领导,管理者应成为员工的道德模范,与其构建积极社会交换关系。
-
-
邢岂铭
-
-
摘要:
创新是组织发展的活力,提高团队的创新绩效是企业适应时代发展采取的必要手段,是团队领导者的职责所在。本文对包容型领导和团队创新绩效的内涵、结构与测量,以及包容型领导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文献梳理,分析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路径。
-
-
袁小平;
刘思格
-
-
摘要:
为探索园长包容型领导、破坏型领导与幼儿园教师职场偏差行为的关系,以期减少幼儿园教师职场偏差行为,改善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对664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园长包容型领导对教师职场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园长破坏型领导对教师职场偏差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与包容型领导相比,破坏型领导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偏差行为的预测效果更强。因此,幼儿园管理者不仅要实现园长个体包容型领导风格,而且要实行团体包容型领导风格,摒弃破坏型领导,以降低或者规避幼儿园教师职场偏差行为的风险。
-
-
Li Baoming;
李保明;
Ouyang Yucan;
欧阳玉灿
- 《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研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包容型领导、心理安全感、员工创新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构建了包容型领导的四维模型(开放性、有效性、亲和性与支持度)以及心理安全感的二维结构(工作心理安全、关系心理安全),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该研究在国外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实际情况对问卷进行了检验与修订,最终确定了正式问卷.作者采用了SPSS21.0分析软件,分别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中介作用检验等,验证了包容型领导、心理安全感对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各维度的影响、包容型领导对心理安全感及其各维度的影响以及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
-
景保峰;
JING Bao-feng
- 《管理学在中国2015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采用山西高新技术企业的296名员工及其上司的配对样本,从员工创造性自我概念的视角,根据社会认知、角色认同等理论,考察了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中介作用机制.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创造性自我效能和创造性角色认同在包容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影响机制的理论认识,对于山西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包容型领导培养,提升员工创造性自我认知和创造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
-
骆正清;
戴梦琪
- 《第十三届(2018)中国管理学年会》
-
摘要:
领导风格对创新绩效的研究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将包容型领导作为自变量,将团队创新绩效作为因变量,以社会交换理论和领导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分享为中介,探索了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包容型领导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对27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是:(1)包容型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包容型领导的三个维度都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分享在包容型领导及其三个维度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
-
孙超平;
汪畅畅
- 《第十三届(2018)中国管理学年会》
-
摘要:
本文在最佳区分性理论的基础上,以196个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实证模型,从个人—组织匹配视角探讨了包容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具体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与个人—组织匹配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个人—组织匹配在员工创新行为与包容型领导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