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力电池组

动力电池组

动力电池组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169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60187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机械工程师、机电工程技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暨2014中国客车学术年会 、第十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2013年全国电气工程博士后学术论坛等;动力电池组的相关文献由3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兰光、欧阳明高、朱建华等。

动力电池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0187 占比:99.98%

总计:760331篇

动力电池组—发文趋势图

动力电池组

-研究学者

  • 卢兰光
  • 欧阳明高
  • 朱建华
  • 汪双凤
  • 郑卫鑫
  • 刘飞
  • 张宝鑫
  • 李建秋
  • 赵久志
  • 吴成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锡伟; 戴海燕; 胡乐祥; 朱隽隆; 黄晓强; 杨增颖; 李长玉
    • 摘要: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困难的问题,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平台,以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电池组热模型,并采用不同散热方案进行对比研究。以电池组最高温度及温差值作为参考,通过改变放电倍率来模拟电池组工况,分析对比不同送风方式的自然冷却、不同对流传热系数和入口风速的强制冷却这3种方案下电池组的散热性能。结果表明,电池组处于低放电倍率下采用串行通道结构进行自然冷却优于采用并行通道结构;高放电倍率工作时,对动力电池组应采取强制冷却进行散热;强制冷却下高流速的入口风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性能。为动力电池组的送风通道结构选择及散热系统入口风速设置提供重要参考。
    • 周雅夫; 仪坤; 孙雪松
    • 摘要: 单体电池间的性能差异是影响动力电池组使用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识别电池组中一致性差的电池,即更容易发生危险的异常电池。文章在常规DBSCAN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针对其对输入参数敏感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分布特性自适应确定MinPts参数和Eps参数的改进DBSCAN算法。将改进DBSCAN算法用于电池一致性分析,并利用电池充放电数据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异常电池识别效果良好。
    • 李伟娟
    • 摘要: 出于纯电动汽车里程焦虑困扰,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动力电池的布置效率是各大车企的首要考虑问题。文章对影响电池布置的各个因素进行逐一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各个影响因素下的解决方案,为动力电池组的布置和优化设计方向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 康桂文; 王熙; 丁大伟; 张仁浩
    • 摘要: 为保证新能源电动飞机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对其动力电池组进行振动测试试验,以满足适航要求。采用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总结了所选电池组在电动飞机运行过程中不同工况下、不同特定方向上的振动强弱。其中时域信号加速度峰值和均方根峰值分别为3.38g和1.46g,频域信号功率谱密度在X、Y、Z轴上的峰值分别为19.0e^(-3)g^(2)/Hz、83.8e^(-3)g^(2)/Hz、19.6e^(-3)g^(2)/Hz。根据电池组实际振动环境的测试数据,结合RTCA-DO-311适航标准和RTCADO-160F测试程序振动部分,设计并完成了锐翔电动飞机动力电池组的振动测试,测试结果各项达标,满足修改后的测试规范要求,并且验证了所设计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张凯军
    • 摘要: 汽车产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产业之一,但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能源危机的显现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新能源技术纯电动汽车的研究越发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亮点领域.但是,目前在电动汽车技术中对电池技术的开发研究仍然没有在续航里程和充电难上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得纯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受到制约和限制.本文大胆提出了依靠汽车行驶中的惯性动能理论利用安装在车轮上的发电机发电的解决方案,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车惯性动能能量的利用率,对于克服解决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续航里程和充电难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 孙洁; 刘梦
    • 摘要: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at.1网络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数据远程传输终端Cat.1 DTU和远程监控中心两部分组成,远程传输终端通过CAN总线通信协议实现与电池管理系统的通信,采集动力电池组的运行状态参数信息并通过串口通信控制Cat.1模块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到远程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接收的数据包依据J1939协议进行数据解析、显示、分析和存储.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动力电池组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尹扬俊
    • 摘要: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发展应用重要组成,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传统能源,同时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本文结合动力电池组火灾为核心,详细分析火灾特点,认识到火灾属性与类别,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动力电池组的安全性.
    • 蔡森林; 魏名山; 宋盼盼; 魏洪革
    • 摘要: 为了改善某商用车动力电池组的散热能力,降低电池组冷却系统的能耗,提出了一种并联非等长直流道的液冷板结构.以方形锂离子电池组为研究对象,建立液冷式锂离子电池组冷却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液冷板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液冷板在满足电池组散热能力的同时能够较好地控制液冷板压降;结构优化后的液冷板流动阻力最大降低12.5 kPa,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的最大降幅分别为0.26 °C和0.27 °C.调整冷却液流量和温度能够提升电池组散热能力,确保电池组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 尹扬俊
    • 摘要: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发展应用重要组成,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传统能源,同时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本文结合动力电池组火灾为核心,详细分析火灾特点,认识到火灾属性与类别,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动力电池组的安全性。
    • 张清明; 陈兴龙; 李锦英; 温飘; 陈亚菲
    • 摘要: 由于电池的不一致性,电动汽车、叉车以及其他大功率动力电池组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至关重要,精确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和高效的均衡策略是BMS的技术核心.基于同步双向反激式变压器的均衡电路拓扑,提出一种以电池SOC、电压为均衡变量的分段式主动均衡混合策略.通过搭建BMS电池组实验平台,开展了充放电阶段的均衡实验,结果显示充电阶段均衡后电池组总容量提升了2.3%,单电池电压极差由74 mV减小至9 mV;放电阶段均衡后单体SOC误差不大于0.5%.实验验证了所提主动均衡混合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能较好地改善电池组的不一致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