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吸收功
冲击吸收功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矿业工程、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3214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煤矿机电、冶金标准化与质量、焊接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2009年锅炉学术年会暨电站锅炉制造企业总工程师研讨会、2005船舶、海洋工程材料学术交流会等;冲击吸收功的相关文献由248位作者贡献,包括任立志、张庄、洪刚等。
冲击吸收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214篇
占比:99.92%
总计:113300篇
冲击吸收功
-研究学者
- 任立志
- 张庄
- 洪刚
- 陈训浩
- 鞠文君
- 于强
- 喻萍
- 孙亚芳
- 尹士科
- 张开广
- 彭云
- 徐向军
- 朱思远
- 李中伟
- 李建平
- 王勇
- 王文先
- 王青峰
- 王香云
- 田志凌
- 胡兵
- 花福安
- 董汪越
- 许日成
- 邹德辉
- 郭斌
- 金尧
- 陈颜堂
- 顾晓勇
- 马鸣图
- Du Jingjing
- Wang Guofang
- Xiao Zhiguang
- Zhang Fengxia
- 丁富才
- 万军
- 于平波
- 付俊
- 付学满
- 代韬
- 何家忠
- 何晗
- 倪峥嵘
- 倪纯珍
- 兰亮云
- 关锰
- 冯毅
- 刘信诠
- 刘刚
- 刘富来
-
-
许日成
-
-
摘要:
为保证树脂锚杆冲击吸收功测试数据更加科学,以屈服强度为500 MPa树脂锚杆为研究对象,运用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建立数学模型,评定分量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以及扩展标准不确定度,为准确评价树脂锚杆冲击吸收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为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参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
-
张义顺;
彭广涛;
张华军;
付俊;
杨啸辰
-
-
摘要:
针对Q345中厚板高强钢构成的T型接头横角焊接位置在焊接过程中位置准确性差与根部难熔透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双面双弧全熔透不清根MAG焊接方法.焊后对焊缝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和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打底焊前焊道过热区为板条状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组织,正火区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打底焊前弧焊道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针状铁素体和少量下贝氏体;打底焊后弧焊道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填充焊道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焊缝平均硬度为220 HV,高于母材平均硬度,-20°C条件下冲击吸收功高于27 J,符合标准要求,可实现自动化生产.
-
-
徐魁龙;
张聪毅;
张先锋;
王磊
-
-
摘要:
对比分析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推杆式全自动冲击试验机与智能机器人全自动冲击试验机系统,总结了两种系统的优缺点。分别采用手动式冲击试验机与推杆式全自动冲击试验机对液化天然气储罐用高锰钢进行了一系列低温冲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机获得的冲击吸收功无明显差异,但手动式冲击试验机测试结果的离散性较大。
-
-
刘志伟;
刘聪;
薛启超
-
-
摘要:
为确定铁素体钢材韧脆转变温度,基于夏比冲击试验对铁素体钢材的典型材料(低合金高强钢材Q345B)在韧脆转变区冲击吸收功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的断裂韧性求解方法(经验公式法和主曲线法)研究了Q345B钢参考温度T0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基于经验公式及主曲线法的Q345B钢材断裂韧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部分温度的夏比冲击吸收功,误差均在10%以内.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断裂韧性-温度曲线,相应数据基本准确,所得数据能够反映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相较于经验公式法,主曲线法更为简便,有限元模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了真实的冲击情况.本文为材料和结构的完整性评估、相应结构的断裂韧性预测提供了研究基础.
-
-
周任远;
朱丽慧;
柯志刚;
李世贤;
翟国丽;
宋明
-
-
摘要:
T23钢较高的再热裂纹敏感性严重危害了超超临界火电厂的安全运行.前期通过成分改进得到的改进型T23钢再热裂纹敏感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冲击吸收功较低.为了提高改进型T23钢的冲击吸收功,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改进型T23钢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吸收功的影响.测量改进型T23钢750~810°C回火后的硬度和冲击吸收功,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改进型T23钢硬度不断降低,冲击吸收功先升高后降低并在790°C回火后达到最大值.回火过程中基体组织软化、M-A组元分解和贝氏体板条宽化是造成改进型T23钢硬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与750°C回火相比,改进型T23钢790°C回火后的大尺寸M-A组元数量少且尺寸小,晶界仍存在一些尺寸较小的M23C6相,且贝氏体板条宽化程度较小,有效阻碍了裂纹的扩展,冲击吸收功最高.回火温度提高到810°C,小尺寸的M-A组元数量减少且M23C6相大量溶解,特别是贝氏体板条的严重宽化降低了对裂纹扩展的阻碍作用,冲击吸收功下降.
-
-
周丽;
逯红果;
马中钢;
刘洪平;
殷凤仕;
李道乾
-
-
摘要: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试验K4648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冲击断口形貌,并分析了试验合金冲击吸收功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试验K4648合金试棒经过1180°C×4 h空冷+900°C×16 h空冷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由γ基体和在γ基体上析出的捆编织针状α-Cr相和细小颗粒状M23 C6型碳化物以及分布在晶界和枝晶间的初生链状分布的较大尺寸α-Cr相组成.初生链状α-Cr相是造成试验K4648合金冲击吸收功偏低的主要原因.
-
-
许日成
-
-
摘要:
为研究树脂锚杆金属杆体冲击性能,以屈服强度为335、400、500和600 M Pa的树脂锚杆金属杆体为研究对象,制备的标准试样尺寸为55 mm×10 mm×10 mm(长×宽×高),采用摆锤冲击试验机,分别对V形缺口和U形缺口试样进行冲击测试,获得每种屈服强度的杆体冲击吸收功,得到屈服强度与冲击吸收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由于锚杆杆体脆断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锚杆产品的安全性.
-
-
李滨;
张锦;
马荣华;
黄思琪;
贾成玺;
杨金龙;
王明;
南剑
-
-
摘要:
G18CrMo2-6材料在力学性能检测中,出现冲击吸收功不合格或波动大的现象,为查找原因,对G18CrMo2-6材料进行理化分析及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贝氏体组织中M/A分解程度不同是影响此材料冲击吸收功大小的主要原因,通过热处理工艺实验验证,此材料只要正火后得到贝氏体加≤70%铁素体组织,采用680 °C~720°C保温2h回火工艺,力学性能均能满足指标要求,并且均获得较高的冲击吸收功.
-
-
薄鑫涛
-
-
摘要:
1韧脆转变韧脆转变温度:对体心立方晶体金属及合金或者某些密排六方晶体金属及合金当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变为穿晶解理,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脆性。此时的转变温度Tk称为韧脆转变温度,也称冷脆转变温度。
-
-
-
褚小菲
- 《2016年兵器工业理化检测与失效分析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汽车阀体用42CrMo钢出厂验收中冲击吸收功偏低现象,分别从机械性能、断口、金相组织方面对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2CrMo钢冲击吸收功偏低与热处理后材料组织粗大,组织为贝氏体组织有关.通过合理控制热处理工艺,使材料获得索氏体组织,可以提高材料的冲击吸收功.
-
-
洪刚;
张庄;
任立志
- 《中国金属学会第十二届分析测试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传统的摆锤试验机冲击吸收功的测量均采用刻度表盘方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测量精度较差,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误操作.本文指出一种利用计算机测量冲击吸收功的方法,可大大提高冲击吸收功的测量精度,并且实现试验机的全自动操作.
-
-
史红兵;
万军
- 《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
| 2011年
-
摘要:
通过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国内承压类设备常用不锈钢钢板及其焊接接头侧膨胀值与冲击吸收功之间的关系.得出不锈钢钢板及其焊接接头侧膨胀值与冲击吸收功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的结论,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JB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对不锈钢焊缝金属侧膨胀值规定0.381mm为合格指标的取值明显偏低.
-
-
奚芳菲;
沈权
- 《2005船舶、海洋工程材料学术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应用GJB3340-98,为B船筛选09MnNiCrMoV钢止裂板,并应用于实船.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09MnNiCrMoV钢能量转变温度TVE与冲击吸收功AKV(横-40°C)对应关系,提出了满足B船用09MnNiCrMoV钢止裂板技术判据的冲击吸收功(横-40°C)参数,为简化止裂板选用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
-
-
-
-
-
-
-
-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3.07.31
-
摘要:
一种-80°C冲击吸收功≥100J的海洋工程用钢及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2~0.06%,Si:0.01~0.15%,Ni:0.10~2.50%,P≤0.005%,S≤0.001%,Als≤0.01%,Ce:0.005~0.080%,O≤0.001%,N≤0.0015%,H≤0.00005%,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对铁水深脱硫;LF炉中精炼;RH炉中真空处理;连铸并加热;分段轧制;冷却;回火处理;待用。本发明钢在-30~-60°C环境中,由于其钢中的金相组织为贝氏体及铁素体,且贝氏体体积百分比占有量不低于50%,所以能使-80°C冲击吸收功KV2≥100J,从而使钢板的使用安全系数得到提高,并且成分及工艺简单,相对制造成本较低。
-
-
-
-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2-10-03
-
摘要:
一种-80°C冲击吸收功≥100J的海洋工程用钢及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2~0.06%,Si:0.01~0.15%,Ni:0.10~2.50%,P≤0.005%,S≤0.001%,Als≤0.01%,Ce:0.005~0.080%,O≤0.001%,N≤0.0015%,H≤0.00005%,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对铁水深脱硫;LF炉中精炼;RH炉中真空处理;连铸并加热;分段轧制;冷却;回火处理;待用。本发明钢在-30~-60°C环境中,由于其钢中的金相组织为贝氏体及铁素体,且贝氏体体积百分比占有量不低于50%,所以能使-80°C冲击吸收功KV2≥100J,从而使钢板的使用安全系数得到提高,并且成分及工艺简单,相对制造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