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火温度
回火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47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4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134890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河北冶金、山东冶金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钎钢钎具年会、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等;回火温度的相关文献由1354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巨强、齐向前、吴晓春等。
回火温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4890篇
占比:99.66%
总计:135351篇
回火温度
-研究学者
- 程巨强
- 齐向前
- 吴晓春
- 惠卫军
- 李健
- 武会宾
- 田旭海
- 董瀚
- 金建军
- 钟平
- 冀建新
- 冯耀荣
- 刘志学
- 刘迎来
- 刘雅政
- 古立新
- 周乐育
- 宋仁伯
- 康永林
- 康福伟
- 张建勋
- 方鸿生
- 李红亮
- 束德林
- 王毛球
- 翁宇庆
- 蔡庆伍
- 许珞萍
- 郭新成
- 金纪勇
- 闵永安
- 陈昕
- Dong Zhengqiang
- Jiang Bo
- Liu Yazheng
- Song Renbo
- Zhang Chaolei
- Zhou Leyu
- 傅万堂
- 傅排先
- 冯晓曾
- 刘东雨
- 刘丹
- 刘北兴
- 刘宏
- 刘宏伟
- 刘振宇
- 刘文斌
- 刘明
- 刘智军
-
-
唐科;
吴锦涛;
王会平;
曲展龙;
卢红立
-
-
摘要:
针对航天运载火箭不同型号的主捆绑切割解锁装置存在起爆形式不统一、燃烧转爆轰过程不时出现传爆失效问题,工作后壳体易碎裂等薄弱环节,开展了解锁装置统型优化与验证工作。采用爆轰传爆序列,代替燃烧转爆轰传爆序列,简化了传爆序列种类和数量,实现了传爆序列统一。采用0Cr13Ni8Mo2Al沉淀硬化不锈钢,研究了两种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情况,发现随着时效温度升高,钢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増多,使得韧性进一步提高。通过结构强度裕度试验考核,H540状态出现了壳体碎裂的情况,而H595状态工作后壳体完整,解决了爆炸冲击壳体碎裂问题。
-
-
季峰;
李仲昱;
王晓国;
戴益波;
张艳;
郭宇航
-
-
摘要:
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22MnCrNiMo系泊链钢(R4s)闪光焊缝区组织与性能变化的影响。淬火工艺优先采用循环淬火(水冷),结合工厂实际生产温度及理论相变点,淬火温度为920°C。回火温度300、400、500、600°C,时间为30 min。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内应力逐渐降低,高温600°C回火时,焊缝区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焊缝区抗拉强度为1071 MPa,屈服强度为1021 MPa,延伸率达17%,断面收缩率为66.60%,此时焊缝区强度和韧性都得到最好配合。
-
-
芦甜;
温国栋;
马晓琳;
李骏;
居培;
王世清
-
-
摘要:
为提高钻探装备用低碳高强钢材料的力学性能,可通过调节不同热处理回火温度以获得不同材料组织成分来有效实现。分别以610、630、650°C为试验设定热处理回火温度,并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对回火后低碳高强钢材料显微组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显微硬度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对试验材料显微组织硬度、拉伸性能及抗冲击性进行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调质处理后的材料性能较原材料有所提升。当回火温度为610°C时,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其屈服强度最高为1020 MPa,显微硬度为332 HV,且具有较好的塑性。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显微组织发生回复,转变为回火索氏体。此时其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下降,冲击功提升,650°C下冲击功最高。随着回火温度的变化,冲击与拉伸断口呈现出韧性断裂、准解理断裂以及混合断裂多种失效形式。回火工艺可有效提升该低碳高强钢的力学性能,且该工艺在生产中易得到大面积使用。
-
-
何臻毅;
程永奇;
陈宇航;
袁碧亮;
张功武
-
-
摘要:
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冷轧辊在工作过程中常会发生断辊。为使冷轧辊用MC3钢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避免断辊的发生,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分析仪等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冷轧辊用MC3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550~750°C回火处理的MC3钢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组织,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析出的碳化物由细片状逐渐向球状转变,且球化程度逐渐提高;回火温度达到700°C时,碳化物已完全球化,并均匀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而当回火温度升高到700°C后,颗粒状碳化物粗化明显。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MC3钢的塑性和韧性呈上升趋势,而硬度和强度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合金的强韧性与其碳化物的形貌和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700°C回火时,MC3钢的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冲击功分别为39.2HRC、902 MPa、803 MPa、11.9%、9.8 J,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
-
陈双生;
曹燕光;
杨庚蔚;
李昭东;
赵敏丹;
陈润农
-
-
摘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探讨了回火温度对高速列车车轴用DZ2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Z2钢经850°C油淬后高温回火,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在600~675°C回火1 h的条件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DZ2钢内部铁素体、合金渗碳体和MC相析出物逐渐增多,基体中固溶的C原子减少,DZ2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下降,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吸收能量逐渐上升,冲击断口均由韧窝组成。当回火温度高于625°C时,DZ2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吸收能量均满足高速列车车轴用DZ2钢的性能要求(抗拉强度680~850 MPa,屈服强度≥450 MPa,断面延伸率≥18%,冲击吸收能量≥50 J)。
-
-
林文政;
田荣斌;
贾礼;
段宝玉;
高占勇
-
-
摘要: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洛氏硬度计、万能力学试验机以及冲击试验机研究了950°C淬火220°C、240°C、260°C、280°C、300°C和320°C3 h回火试验对20SiMnMo高强度钢(/%:0.22C,0.80Si,1.00Mn,0.40Mo,0.72Cr,0.20Ni)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强度不断下降,伸长率、室温冲击功先升高再降低。当260°C回火时,试验钢具有均匀细长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其强塑韧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硬度值44.8HRC、A_(KV2)冲击功75.3 J、抗拉强度1278 MPa、屈服强度1210 MPa、伸长率15.5%。
-
-
-
陈建超;
庞洪轩
-
-
摘要:
针对热轧态耐候桥梁钢Q345qDNH进行不同温度回火试验,研究回火温度对最终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300~600°C较宽温度范围内回火,均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500°C回火时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优状态;在回火过程中,热轧态部分位错消失,形变及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得到释放,碳氮化物析出,可有效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与热轧态相比,回火后耐候桥梁钢的屈服强度升高,低温韧性明显改善。此回火工艺在工业生产现场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对热轧态交货耐候桥梁钢因屈服强度或冲击性能不合格等原因产生的性能废品进行挽救,同时可在开发、生产TMCP+回火状态交货耐候桥梁钢时参考借鉴。
-
-
孙国才;
张宇;
陈焕德
-
-
摘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研究了回火温度对两种磷含量弹簧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磷质量分数为0.005%的弹簧钢,最佳回火温度为420°C,其抗拉强度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1796 MPa和40.4%;对于磷质量分数为0.041%的弹簧钢,最佳回火温度为450°C,其抗拉强度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1735 MPa和36.3%。随着回火温度从450°C降至360°C,弹簧钢拉伸断裂方式从韧性断裂逐渐转变为沿晶脆性断裂。当磷质量分数从0.005%升高至0.041%时,弹簧钢发生韧-脆转变的回火温度从360°C提高到了420°C。因此,高磷弹簧钢需采用更高的回火温度以防止脆性断裂。
-
-
张欢欢;
朱思远;
王倩;
王青峰;
顾晓勇;
张瑞;
杨照军
-
-
摘要:
针对自主研发的12.9级高强度耐候螺栓钢,利用氢渗透试验、恒载荷延迟断裂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氢扩散系数D_(0)增大,可扩散氢浓度C_(0)略微增加;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明显提高,断口起裂区比例减小,600°C时几乎为韧窝形态;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中析出相的数量明显增加,析出相可作为可扩散氢的强陷阱,从而提高了钢的抗延迟断裂性能。
-
-
-
朱飞;
杨才福;
罗小兵;
张正延
- 《中国金属学会低合金钢分会第四届低合金钢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超低碳、铜析出强化HSLA100钢经循环淬火(QQ:双重奥氏体淬火)后在620~670°C温度范围内回火后的组织及性能关系.利用光学(OM)及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研究了QQ处理试验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组织演化规律,利用XRD衍射技术测试了试验钢在660、670°C回火温度下室温组织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1.87%、1.9%.利用拉伸及-84°C下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研究试验钢QQ处理后在620~670°C回火温度范围内的性能演化规律.研究表明:QQ处理试验钢因组织基体(LM+少量GB)的回复、再结晶及富铜相粒子的熟化导致其屈服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试验钢于670°C回火形成的逆转变奥氏体于冷却过程中转变的“硬质相”M-A岛粒子发生了Ni、Cu、Mn换位元素的偏聚,M-A岛的存在提高了试验钢抗拉强度但恶化了-84°C冲击吸收功.
-
-
XIONG Yi-bo;
熊逸博;
ZHOU Jie;
周杰;
ZHENG Si-jia;
郑斯佳
- 《2017年第十一届泛珠三角(扩大)塑性工程(锻压)学术年会暨第七届西南锻压学术论坛》
| 2017年
-
摘要:
针对大型锻模的成本高、寿命低等问题,提出以热作模具钢基体表面堆焊制备大型液压机锻模新方法,通过实验分析,研究了焊后回火温度对堆焊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回火温度为550°C时,堆焊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及下贝氏体;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组织中回火马氏体逐渐分解为回火索氏体,显微硬度逐渐降低,耐磨性能逐渐上升;当回火温度超过600°C后,显微硬度下降明显,耐磨性能也出现下降;在600°C回火2h时,堆焊层组织均匀,为粒状回火索氏体和弥散分布的细颗粒状渗碳体,其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都较好.
-
-
Wen Erding;
温二丁;
Song Renbo;
宋仁伯;
Zhang Xin;
张新
- 《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2016年
-
摘要: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实验方法,对实验室试制NM600耐磨钢热轧后淬火态钢板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淬火态试验钢经回火处理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显微组织由板条贝氏体+少量马氏体,逐渐过渡到粒状贝氏体+弥散的碳化物;贝氏体板条和马氏体板条发生溶解,位错密度降低;在温度高于200°C时,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的溶解,碳化物析出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已经不再明显,试验钢各项性能指标出现下降.综合分析,试验钢在200°C回火时可获得较为优良的力学性能.
-
-
Qin Shuai;
秦帅;
Song Renbo;
宋仁伯;
Liu Zhijun;
刘智军;
Xiong Wenming;
熊文名
- 《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2016年
-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试验钢的组织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控轧控冷获得了贝氏体/马氏体复相海洋用钢,其中贝氏体体积分数约占30%;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先上升后又略有下降并在600°C达到最大值,为983MPa,抗拉强度明显下降,延伸率先降低后升高,在600°C回火温度达到最大值为19.6%,之后又开始降低,冲击功在400°C和600°C出现明显回火脆性.在550°C回火温度试验钢取得最佳力学性能,其中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050MPa和981MPa,延伸率为16.6%,-40°C低温冲击功为19.9J.分析认为,回火过程中马氏体板条断裂消失,贝氏体相互合并形成准多边形铁素体,析出物逐渐回溶和重新析出造成力学性能的变化差异.
-
-
-
LIU Ming;
刘明;
YUE Caichao;
岳彩超;
FENG Shuling;
冯淑玲;
MU Feng;
牟风
- 《第八届模具钢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洛氏硬度计对4Cr5MoSiV钢淬火和回火后的组织、硬度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1040,1060°C淬火时碳化物未完全固溶到奥氏体中,随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组织变得更加粗大;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再降低,在1100°C达到最高值56.5HRC;晶粒度则随淬火温度升高逐渐降低;碳化物在奥氏体中的溶解程度对马氏体转变后的硬度有较大影响;经1050°C和1100°C淬火并在490~650°C之间进行回火后,得到了不同的组织,析出不同类型的碳化物,多以M23C6、M6C为主,这些碳化物显著提高了回火后的硬度.
-
-
鞠江;
JU Jiang;
符寒光;
FU Han-guang;
雷永平;
LEI Yong-ping
- 《第十三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6中国铸造活动周》
| 2016年
-
摘要:
研究了回火工艺对经1100°C水冷淬火后的铸造Fe-10%Cr-1.5%B-2%Al(简称Fe-Cr-B-Al)合金显微组织、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Cr-B-Al合金的回火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块状铁素体、断续状共晶硼碳化物组成.回火温度低于450°C,Fe-Cr-B-Al合金硬度变化不明显,超过450°C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硬度逐渐降低.Fe-Cr-B-Al合金经过一次回火后,硬度基本达到最高值,经二次、三次回火后,硬度略有降低.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碳化物的析出,Fe-Cr-B-Al合金硬度逐渐升高,回火时间过长,硬度反而降低.Fe-Cr-B-Al合金经1100°C淬火+450°C回火后,耐磨性最好.
-
-
张先鸣
- 《全国金属制品信息网第24届年会暨2016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GB/T3098.1-2010对力学性能8.8级以上的高强度螺栓材料,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淬硬性,增加有效的淬透性,以满足标准中的最低回火温度425°C的要求.ML25MnB是用于制造8.8、9.8级直径不大于20mm螺栓和8、10级直径不大于27 mm螺母.热轧线材可以直接拉拔和冷镦加工,不需要预先球化退火处理,节约了螺栓的制造成本.淬火温度为870~885°C,淬火后硬度大于44 HRC,在410~430°C回火,其力学性能均可满足8.8级螺栓的技术要求,从高强度螺栓综合力学性能考虑,回火温度以430°C为佳;但对9.8级螺栓,不能满足标准中的最低回火温度425°C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