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渗透
氢渗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8828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海洋科学、浙江工业大学学报、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六届全国腐蚀大会、第八届全国环境敏感断裂学术研讨会、第七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等;氢渗透的相关文献由63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彦良、余刚、王力军等。
氢渗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8828篇
占比:99.85%
总计:88958篇
氢渗透
-研究学者
- 黄彦良
- 余刚
- 王力军
- 郑传波
- 吴明
- 张建东
- 张顺利
- 彭家庆
- 闫国庆
- 陈洋
- 周成双
- 周海山
- 徐玉平
- 朱永艳
- 罗广南
- 于庆河
- 张学元
- 张雷
- 李凌峰
- 李晓刚
- 沈嘉年
- 董超芳
- 路东柱
- 孙秀魁
- 张林
- 益帼
- 肖葵
- 蒋利军
- 许勇
- 何迪
- 刘冬
- 刘凤
- 刘晓鹏
- 孙敏
- 孙旭
- 孟国哲
- 安仲庆
- 张大磊
- 张涛
- 张玉娟
- 徐坚
- 扈俊颖
- 李小椿
- 李帅
- 李春岭
- 李焰
- 李谋成
- 杜元龙
- 杨建炜
- 王树茂
-
-
张欢欢;
朱思远;
王倩;
王青峰;
顾晓勇;
张瑞;
杨照军
-
-
摘要:
针对自主研发的12.9级高强度耐候螺栓钢,利用氢渗透试验、恒载荷延迟断裂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氢扩散系数D_(0)增大,可扩散氢浓度C_(0)略微增加;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明显提高,断口起裂区比例减小,600°C时几乎为韧窝形态;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中析出相的数量明显增加,析出相可作为可扩散氢的强陷阱,从而提高了钢的抗延迟断裂性能。
-
-
王佳;
陈锴;
赵伟;
黄鹏;
张辉
-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X80管线钢热影响区组织对氢渗透行为的影响,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模拟了X80管线钢在不同峰值温度下生成的焊接热影响区,研究了800~1 350°C的峰值温度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显微硬度和氢渗透行为的影响。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分析结果显示,当峰值温度为800°C时,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贝氏体,晶粒大小分布不均匀,M-A组元呈岛状;峰值温度为900°C时,组织主要为细小的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晶粒分布均匀,M-A组元呈岛状和粒状;峰值温度为1 150~1 350°C时,组织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M-A组元主要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界处。焊接热影响区硬度试验和氢渗透试验结果显示,显微硬度随着峰值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且发生了明显的软化;随着峰值温度的升高,组织的氢扩散通量和氢表现扩散系数逐渐增大,吸附氢浓度逐渐减小。研究表明,在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中,部分相变区的氢脆敏感性最高,容易造成氢聚集,进而引起氢脆等现象。
-
-
陈勇;
周桂峰
-
-
摘要:
采用恒应力方法对比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和传统冷轧2种不同工艺生产的1500 MPa级热成形钢的氢致延迟开裂(HIDC)行为,结果显示CSP工艺生产的热成形钢具有较高的门槛应力值。扫描电镜(SEM)断口分析显示在不同充氢条件下两种钢的断裂机制表现为沿晶+准解理混合特征。使用氢渗透方法测量两种钢的扩散动力学参数,发现WHF1500-CSP钢具有较低的氢扩散系数和较高的氢陷阱密度。透射电镜下观察了2种钢析出相,发现WHF1500-CSP中的析出相更为细小和弥散。分析和讨论了WHF1500-CSP中析出相对氢扩散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对延迟开裂行为的影响。
-
-
赵杭;
刘雪;
曹道帆;
李超;
江锋浩;
吴昌宁;
刘科
-
-
摘要:
富氢气体的钯膜分离纯化过程中,杂质CO_(2)、CO_(2)对氢渗透的抑制作用导致了氢通量和分离效率降低。因此,区分并量化CO_(2)、CO_(2)抑制作用中的浓差极化及竞争吸附作用,是保障钯膜高效纯化氢气的关键。使用Caravella模型分析了CO_(2)、CO_(2)的浓差极化、竞争吸附及两者的综合抑制作用;在CO_(2)、CO_(2)浓度(体积分数,下同)分别为5%~25%、1%~5%,纯化温度为320~420°C下,考察了浓差极化作用系数(CPC)、竞争吸附作用系数(IC)及综合抑制作用系数(PRC)的演变规律;确定了综合抑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随着CO_(2)、CO_(2)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均增强。纯化温度增加时,CO_(2)的IC在CO_(2)浓度仅为15%~25%时减小,而CO_(2)的IC在CO_(2)浓度为1%~5%时均减小,这是由于CO_(2)在钯上吸附作用更强。CO_(2)、CO_(2)的综合抑制作用分别以浓差极化作用、竞争吸附作用为主导。
-
-
刘翠伟;
张睿;
田磊;
王财林;
徐修赛;
裴业斌;
李玉星
-
-
摘要:
非金属聚合物材料已被大规模用作中、低压燃气管道管材,其临氢环境下与氢的相容性研究对于掺氢天然气输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现有的非金属聚合物管材在氢环境中的气体渗透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劣化研究,分析了温度、氢压、材料微观结构等因素对非金属管材渗透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低氢压下,非金属管材的渗透性能与力学性能几乎不受氢环境影响,随温度升高,非金属管材的渗透系数增大,力学性能降低;(2)氢气分子在非金属材料中的渗透系数大于甲烷分子,各气体间的渗透系数相互独立,材料结晶度等微观结构参数能够影响材料在临氢环境下的渗透性能和力学性能;(3)气体泄漏是影响非金属管材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主要途径以及泄漏速率可以作为评价临氢环境下非金属管材适用性的主要指标;(4)和热塑性管材相比,弹性体密封件氢渗透性能更差,容易发生溶胀而导致其物性变化,直接影响掺氢非金属管道的安全运行。结论认为:(1)后续需开展多因素耦合条件下非金属氢管道寿命预测模型、非金属管材临氢服役性能评价准则、密封件及密封材料临氢适用性评价技术方法与评价准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建议建立掺氢环境下非金属管道建设与运行的相关规范以及安全评价方法,形成相关标准规范,以期为非金属管道掺氢输送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
-
周成双;
何彦民
-
-
摘要:
由于氢与晶体缺陷的交互作用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拉伸实验和氢渗透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晶体缺陷对预充氢X80管线钢氢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温回火可以使预充氢X80管线钢的氢陷阱浓度和氢脆敏感性均大幅降低,而预应变不仅可以使其氢陷阱浓度大幅升高,而且可以增加其氢脆敏感性。氢渗透实验表明预变形产生的氢陷阱主要为位错。可移动位错与氢发生交互作用是氢脆发生的前提条件,而在低温退火中,碳原子的钉扎作用将可移动位错转变为不可移动位错,因此在二次拉伸时造成新位错无法与氢发生交互作用,从而使氢脆敏感性大幅降低。X80管线钢的氢脆行为受氢促进局域化塑性变形和氢致弱键两种机制共同影响。
-
-
连跃宗;
庄一舟;
田尔布;
曾武华
-
-
摘要:
由于氢与晶体缺陷的交互作用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拉伸实验和氢渗透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晶体缺陷对预充氢X80管线钢氢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温回火可以使预充氢X80管线钢的氢陷阱浓度和氢脆敏感性均大幅降低,而预应变不仅可以使其氢陷阱浓度大幅升高,而且可以增加其氢脆敏感性。氢渗透实验表明预变形产生的氢陷阱主要为位错。可移动位错与氢发生交互作用是氢脆发生的前提条件,而在低温退火中,碳原子的钉扎作用将可移动位错转变为不可移动位错,因此在二次拉伸时造成新位错无法与氢发生交互作用,从而使氢脆敏感性大幅降低。X80管线钢的氢脆行为受氢促进局域化塑性变形和氢致弱键两种机制共同影响。
-
-
陶家辉;
徐鹏;
王璐
-
-
摘要:
塑料内胆与橡胶O形密封圈是Ⅳ型储氢瓶用关键阻氢部件,其高压氢渗透特性是储氢气瓶性能评价与安全评估的研究重点。总结了塑料内胆、密封橡胶等聚合物材料气体渗透性能主要测试方法与测试标准,介绍了相关气体渗透性能测试装置研制进展,综述了Ⅳ型储氢瓶用典型塑料内胆材料、橡胶密封材料氢渗透行为研究成果,指出了塑料内胆与橡胶密封材料高压氢渗透特性研究存在缺乏全工况试验数据与完善的标准体系等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
-
吴雨昊;
程晓英;
赵佩文;
汪犁
-
-
摘要:
金属的氢脆敏感性与氢在其中的扩散密切相关,添加适量的铌能显著降低钢的氢脆敏感性.采用电化学氢渗透试验、动态充氢拉伸试验研究了氢在不含铌和含0.03%、0.05%和0.08%Nb(质量分数)的高强度低合金系泊链钢中的扩散行为及Nb含量对钢的氢脆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b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0.05%,氢在钢中的扩散系数减小,氢的扩散激活能增大;当Nb的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至0.08%时,钢的氢扩散系数略微增大,氢的扩散激活能略微减小.添加微量Nb的钢的氢脆敏感性指数(R)均小于未添加Nb的钢.含0.05%Nb的钢的氢脆敏感性指数最小,为45.14%.
-
-
石柯;
杨吉军;
朱昌达;
张伟;
王龙;
冯勇进;
杨远友;
廖家莉;
冯开明;
刘宁
-
-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套用于阻氚涂层质子辐照与氢渗透耦合的实验装置,利用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的2×3 MV串列加速器来研究阻氚涂层(TPB)高温、辐照、渗氢性能.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总体设计目标和主要组成部分,如试样架、含氢渗透气体回路及设计原理.利用该装置获取TPB涂料的相关数据,为今后利用质子原位辐照技术研究辐照对高温环境下氢气渗透性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本文还对装置参数和试验参数的优化进行了探讨.
-
-
GAO Jifeng;
高继峰
- 《第六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缓蚀剂对腐蚀介质中碳钢渗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5 ~ 60°C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L360试样在饱和H2S、CO2的溶液中稳态渗氢电流逐渐增大.在含有咪唑啉型缓蚀剂的饱和H2S、CO2的溶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在溶液中稳态渗氢电流同样出现增大趋势,但随温度的升高到达稳态所需时间变长,对比两种环境下的渗氢曲线,可以明显看出,在含有缓蚀剂情况下试样渗氢电流明显降低,到达稳态需要的时间更长,这说明缓蚀剂具有明显抑制氢渗透作用的能力.
-
-
-
-
郝文慧;
杨建炜;
张雷;
路民旭
- 《第七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利用高温高压H2S反应釜,在碳钢表面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腐蚀产物膜;通过Deva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电化学氢渗透方法,研究了腐蚀产物膜对管线钢氢渗透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管线钢生成不同的腐蚀产物,而腐蚀产物膜促进了阴极析氢反应,膜层的存在增加了表面氢吸附浓度.以马基诺矿型FeS1-x晶体为主的膜层促进氢渗透行为的发生,而以磁黄铁矿型Fe1-xS晶体为主的膜层对氢渗透行为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
-
-
黄彦良;
郑传波;
于青;
董希青;
陈君
- 《2008’材料腐蚀与控制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在环境敏感断裂中,氢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氢渗透已被证明是金属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金属材料在海洋大气环境下腐蚀过程中也检测到有氢渗入金属材料内部。因此也有发生氢脆型环境敏感断裂的倾向,有必要研究海洋用钢在海洋大气中的氢渗透行为及载荷的作用。本文采用Devanathan-Stachurski氢渗透技术,研究了16Mn、X56和35CrMo三种材料未受力试样和动加载试样在模拟海洋大气腐蚀环境中的氢渗透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海洋大气腐蚀过程中明显有氢渗透进入金属材料内部。Cr离子、H2S、SO2等污染物对氢渗透有促进作用。材料形变对氢渗透影响的研究表明,在弹性变形阶段,氢渗透电流逐渐增大,在塑性变形阶段开始后,氢渗透逐渐减小,在塑性变形阶段后期。随着形变的增大,氢渗透电流增大。
-
-
沈嘉年;
李凌峰;
张玉娟;
李谋成;
刘冬
- 《中国核学会核材料专业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种在不锈钢(00Cr17Ni14Mo2和1Cr18Ni9Ti)表面渗铝,形成富铝表层,再原位氧化生长Al2O3膜层的防氚渗透新材料技术,用氢来模拟氘、氚在材料中的渗透行为.分析了渗铝表层的形貌、结构以及渗铝层的成分分布.结果表明:渗铝层呈致密结晶组织,主要由FeAl相组成;渗层呈多层结构,外层约25μm,过渡层约5μm和内层约30μm,各亚层间及渗层与基体间结合紧密,无裂缝;渗铝表层铝浓度较高(>30%),这为进一步原位热氧化生长Al2O3膜提供了保证.采用XRD、S-570SEM/EDS和SPM分析了Al2O3膜的相结构和表面形貌,采用IRSE-1红外椭圆偏振仪测定Al2O3膜厚.结果表明:渗铝层发生选择性氧化,在表面生成均匀、致密Al2O3膜,在900°C、约3Pa氧气环境中氧化2h所生长的膜的厚度约为0.6μm.将氧化后的样品放入1台超高真空吸放氢测试系统中进行渗氢处理,并用前向弹性反冲(ERD)对渗氢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沿着膜层深度方向,氢原子浓度急剧降低,在深度0.2μm处,原子浓度趋于平衡,原子百分比浓度约保持为0.007%,与不锈钢基体化学组成中的氢原子含量相近,表明从薄膜层0.2μm起,氢原子难以渗透进去,这说明本研究所制备的Al2O3膜层具有良好的防氢渗透效果.
-
-
马方容;
李金许;
宿彦京;
褚武扬;
乔利杰
- 《第七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搪瓷钢的氢扩散系数D与TH值成反比,D愈小,TH值愈大,抗氢致鳞爆性能愈好.本文研究了表面镀镍与否、试样厚度、充氢溶液中硫脲含量和充氢电流密度等各种因素对T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磨、不镀镍,也能测出稳定的TH值.当试样厚度d从0.25 mm增至0.6 mm,TH值线性下降;d≥0.6 mm后,TH值保持不变.升高电流密度、增加硫脲含量均使TH值下降.
-
-
马方容;
李金许;
宿彦京;
褚武扬;
乔利杰
- 《第七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搪瓷钢的氢扩散系数D与TH值成反比,D愈小,TH值愈大,抗氢致鳞爆性能愈好.本文研究了表面镀镍与否、试样厚度、充氢溶液中硫脲含量和充氢电流密度等各种因素对T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磨、不镀镍,也能测出稳定的TH值.当试样厚度d从0.25 mm增至0.6 mm,TH值线性下降;d≥0.6 mm后,TH值保持不变.升高电流密度、增加硫脲含量均使TH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