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X80管线钢

X80管线钢

X80管线钢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60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石油、天然气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1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202782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焊管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年会、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第六届全国腐蚀大会等;X80管线钢的相关文献由1155位作者贡献,包括胥聪敏、冯耀荣、罗金恒等。

X80管线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1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2782 占比:99.77%

总计:203242篇

X80管线钢—发文趋势图

X80管线钢

-研究学者

  • 胥聪敏
  • 冯耀荣
  • 罗金恒
  • 陈旭
  • 李午申
  • 梁平
  • 高惠临
  • 吴明
  • 李晓刚
  • 杜翠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心怡; 严春妍; 周倩雯; 李琛; 张可召; 包晔峰
    • 摘要: 油气管道往往服役于恶劣环境,其焊接接头面临着严重的腐蚀问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激光-电弧复合焊焊接效率高、变形小,已成为管道施工焊接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焊接方法。针对不同激光功率下X80管线钢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的耐腐蚀性进行研究。分析焊接接头各区域显微组织分布,研究母材和不同激光功率下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的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SEM表面腐蚀形貌,得到了激光功率对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的显微组织由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先共析铁素体构成;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粒状贝氏体数量减少,针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增加。母材和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的极化曲线均无显著的钝化区,母材的腐蚀电流密度大于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电荷转移电阻小于激光-MIG复合焊焊缝。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激光-MIG复合焊焊缝的耐腐蚀性先上升再下降,激光功率为3.0 k W时焊缝的耐腐蚀性最好。
    • 李泽宇; 徐连勇; 郝康达; 赵雷; 荆洪阳
    • 摘要: 在激光焊接打底情况下,对比研究了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MAG)和激光扫描-电弧复合焊(OLAHW)工艺对X80管线钢接头成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显微硬度、拉伸性能和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下均能获得无气孔、夹渣和裂纹缺陷,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接头组织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AF)和M-A组元组成.因为更小的焊接热输入和更快的冷却速度,以及激光束扫描促进形核作用,OLAHW填充接头组织中形成较MAG填充接头更多的针状铁素体和更细小的M-A组元. MAG和OLAHW两种填充工艺下接头平均显微硬度和拉伸强度接近,但OLAHW焊接接头的硬度变化相对MAG接头更平缓、硬度值波动较小,且OLAHW填充接头热影响区和焊缝区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277和217 J,较MAG填充接头分别提高了64%和42%.
    • 赵科; 徐勇; 王长波; 景学
    • 摘要: 研究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用厚度21.4 mm X80管线钢的生产工艺,特别研究了轧制过程中卷取温度和冷速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精轧应变与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对轧制过程中卷取温度和冷速的设定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钢带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卷取温度为350~440°C,最佳冷却速率为20~30°C/s,组织为针状铁素体中弥散分布细小的点状MA,可显著提高钢材的强度和DWTT值。通过对冶炼工艺、轧制工艺以及冷速的优化,本钢已具有稳定生产规格21.4 mm×1422 mm高级别X80管线钢的能力,其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
    • 王佳; 陈锴; 赵伟; 黄鹏; 张辉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X80管线钢热影响区组织对氢渗透行为的影响,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模拟了X80管线钢在不同峰值温度下生成的焊接热影响区,研究了800~1 350°C的峰值温度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显微硬度和氢渗透行为的影响。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分析结果显示,当峰值温度为800°C时,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贝氏体,晶粒大小分布不均匀,M-A组元呈岛状;峰值温度为900°C时,组织主要为细小的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晶粒分布均匀,M-A组元呈岛状和粒状;峰值温度为1 150~1 350°C时,组织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M-A组元主要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界处。焊接热影响区硬度试验和氢渗透试验结果显示,显微硬度随着峰值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且发生了明显的软化;随着峰值温度的升高,组织的氢扩散通量和氢表现扩散系数逐渐增大,吸附氢浓度逐渐减小。研究表明,在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中,部分相变区的氢脆敏感性最高,容易造成氢聚集,进而引起氢脆等现象。
    • 周桂娟; 童志; 陈晓华; 郑文跃; 熊道英; 王艳林
    • 摘要: 为了提升油气运输的经济性,保证油气运输管道系统可靠性,管道工程不断向着高强度、高韧性、大管径的趋势发展。其中X80管线钢在新型高级别管线钢中应用最广,但由于近几年涉及环焊缝的失效事故,环焊缝的服役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有关X80管线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以及接头裂纹产生原因的探究也日趋深入。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X80管线钢基材制备工艺和显微组织、相关焊接接头组织性能和开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究了X80钢裂纹产生的原因。环焊缝开裂主要是焊口组织、残余应力和氢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氢致开裂的主要因素及相关规律可总结为:(1)焊接热输入量直接影响接头质量;(2)热影响区晶粒大小,粗大的晶粒会导致热影响区局部软化;(3)X80管线钢强度高,与低级别管线钢(
    • 张永弟; 常维纯; 郭旭; 陈洪民; 陈海鹏; 贾康; 孙宝钰; 陈佳兴
    • 摘要: 为了寻求适应高钢级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的新型修复方法,克服传统修复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用于油气管道环焊缝修复的可行性。首先,对激光熔覆、冷喷涂、电弧增材制造3种新型修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后,采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其次,在X80管道环焊缝处沿轴线截取22 mm厚的试样,并在环焊缝处设计坡口角度为60°,坡口深度为11 mm的缺陷,采用电弧增材制造冷金属过渡工艺、ER50-6焊丝进行修复实验;最后,对修复试样进行力学实验测试,并对实验数据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修复后试件抗拉强度最高达639 MPa,强度与管体基材匹配。研究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用于X80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的修复是可行的,具有沉积效率高、成本低、力学性能能满足修复要求的特点,对于高钢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修复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李玉坤; 杨进川; 焦守田; 彭启凤
    • 摘要: 矫顽力法是油气管道残余应力无损测试的有效方法,对确保焊接管段服役安全有重要工程价值。基于力磁耦合理论,分析了应力、应变对矫顽力的影响,推导了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变与矫顽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适用于管道的力磁耦合模型;开展单向拉伸试验,标定了X80管线钢磁弹性应变系数,利用矫顽力法测量了管道环焊缝区域的残余应力,并与盲孔法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矫顽力法轴向残余应力测量结果与盲孔法测量结果二者数值上存在一定误差,但应力分布规律一致,验证了矫顽力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X80现场管道环焊缝残余应力无损检测提供有效参考。
    • 张鹤松; 牛涛; 陈斌; 张彩霞; 周娜
    • 摘要: 文章利用热模拟的方法,研究了X80管线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条件下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粗化明显,由最小的35μm左右粗化至120μm左右;但在保温时间较短(1 min)的情况下,即使在1280°C加热奥氏体晶粒尺寸仍然保持在80μm以内,体现了细晶钢的本质。利用试验数据回归了X80管线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数学模型,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 胡美娟; 田野; 慕进良; 胡旭; 宁杰; 张林杰
    • 摘要: 针对油气管道在线修复需求,采用自主设计的低碳微合金焊丝,进行X80管线钢管的冷金属过渡(CMT)增材修复工艺优化研究。在管道服役后的X80管线钢管基板上制备增材体,观察显微组织形貌,并进行显微硬度、冲击试验和拉伸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CMT增材体微观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和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随着向基板过渡,板条铁素体逐渐转变为粒状贝氏体。CMT增材修复后X80管线钢基板热影响区没有发生软化。CMT增材体显微硬度是基板的119%;CMT增材体不同方向室温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约为基板的74%;CMT增材体不同方向断后伸长率平均值约为基板的66%,抗拉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扫描方向、搭接方向、垂直方向,其数值为基板抗拉强度的103%~114%。建议通过控制CMT增材体横截面上焊道边界(鱼鳞纹线)分布特征,减少金属经历的高温热循环次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增材修复增材体韧性。
    • 毕宗岳; 牛辉; 牛爱军; 韦奉; 黄晓辉; 茹翔; 王刚; 谭赟
    • 摘要: 采用全管体扩径技术,研究了X80钢级Φ1219 mm×22 mm螺旋埋弧焊管扩径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扩径率的增大,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屈强比也随之增大,冲击韧性略有下降,DWTT性能变化不明显。在扩径率为0.88%情况下,管体横向屈服强度提高了15.2%,抗拉强度提高了5.8%,屈强比增大了9.8%;管体横、纵向屈服强度一致性提高了51.8%。总体上通过全管体扩径,管材力学性能的一致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