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冥想

冥想

冥想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5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4篇;相关期刊590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日记、作文教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二十三届年会暨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3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冥想的相关文献由1006位作者贡献,包括海燕、韩璧丞、单思聪等。

冥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7 占比:92.1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74 占比:7.77%

总计:952篇

冥想—发文趋势图

冥想

-研究学者

  • 海燕
  • 韩璧丞
  • 单思聪
  • 刘浩然
  • 王伊宁
  • 阿迪斯
  • 汉钧
  • 唐一伟
  • 黄小平
  • 丁小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卢倩
    • 摘要: 持续注意是许多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注意力不集中会给我们带来有害的影响。本研究围绕“持续注意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方式”这一问题,首先介绍了持续注意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动机、睡眠、情绪等;外部因素包括光、音乐等。其次介绍了持续注意的干预方式,为维持日常注意功能提供了方法。最后介绍了持续注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 李东华
    • 摘要: 落雪,缤纷的思绪落雪,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纷飘的雪花,让温情的南方,有了伟岸的气息。山川、林莽、沟壑、田原……银色的梦,铺满天地。没有人怀疑一场雪的真诚、勇猛、伟大。美,辉映着世界;丑,全部被收藏;陷阱,只有深深悟道的智者,才能洞察?生命,在雪的火焰里燃烧;颂歌,在雪的狂热里浓烈。雪,让枯竭的生命灵动;让发霉的思绪活跃。在一粒雪里呼吸,也许是最纯净的享受;在一堆雪里冥想,也许是最快乐的释放……
    • Hossam Alhawatmeh; Sami Alshammari; Jehad A.Rababah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念冥想对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特质正念、感知压力、情绪调节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1—5月,在科威特亚赫拉医院透析中心共纳入7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实验组在血液透析期间进行正念冥想,每次30 min,每周3次,持续5周;对照组进行闭目放松练习,时间与频次与试验组相同。使用正念觉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感知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和肾病生活质量问卷(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KDQOL-36),在基线(T0)、干预中期(T1)和干预结束时(T2)对两组进行测量。该研究已在临床试验中心注册(NCT05176730)。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感知压力降低,特质正念、情绪调节和与肾疾病相关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组感知压力更低,特质正念、情绪调节及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卫生政策制定者和医院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工具,有望作为一种缓解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此研究还需在多种环境中重复验证并进行后续评估。
    • 黄泽坤; 陈鸿雁; 李莉; 邬闻文
    • 摘要: 正念的概念最开始起源于东方佛学的禅修,其作为可以增进身心愉悦的三大要素之一[1],指的是活在当下、不判断、不分析、不评价的态度[2]。正念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逐渐去宗教化成为一种治疗方法。正念疗法是一种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正念行为疗法等[3]。
    • 王锐; 陈艳梅
    • 摘要: 目的探讨瑜伽、冥想和体能运动对女性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影响,旨在为降低该人群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提供思路。方法选出32名女性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分为瑜伽组(n=8)、冥想组(n=8)、体能组(n=8)和对照组(n=8)。在运动干预前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MDA、ICAM-1和IL-1的含量。结果经运动干预后的受试者血清中MDA、ICAM-1和IL-1含量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发生显著性降低,且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12周的瑜伽、冥想和体能运动都可以显著地降低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血清中MDA、IL-1和ICAM-1的水平,达到改善甲基苯丙胺药物依赖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和降低促炎因子。
    • 李佳敏; 李小凤
    • 摘要: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或其他类型痴呆症的前驱阶段。目前认为MCI较普通人群中痴呆的年发病率高10倍。AD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学习障碍和记忆丧失为特征,且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公共卫生面临的严重问题,并且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加强对MCI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些研究显示正念冥想可以使大脑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改善认知情况。本文围绕正念冥想及其改善认知机制作一概述,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具体看法。
    • 仲玉梅
    • 摘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度写作就是生命的“深度唤醒”,其“深度”是指体现生命之真情实感的表达程度。在深度写作中,冥想起着重要作用。“冥想就是冥想自身,它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由的不可能被任何其他状态干扰的状态,一种祛除外在世界干扰和抽象理性遮蔽的状态,它使内在世界情景悄然显现的同时进行即兴创造。”(叶卫平《艺术的内在发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而审美移情亦随之发生。
    • 余雪金; 陈义萍
    • 摘要: 由于中考失利,中职生普遍存在资格感缺失的现象。为此,可运用冥想式资格感练习、呐喊式资格感练习和书写式资格感练习等设计形式,加强训练。
    • 孙莎莎; 李小兵
    • 摘要: 大量研究表明冥想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维持与幸福感的提升,但与此同时,飞速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却严重忽略了对其安全性的考察。目前,我们对冥想各群体(临床人群、修行人、正念冥想指导者、普通练习者及大学生等)不良反应的表现、影响因素及发生与转化机制等都知之甚少,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这是迫切需要研究者和实践者重视和严肃对待的伦理问题。国外研究表明,总体而言,冥想不良反应率为8.3%,表现在认知、感知觉、情感、躯体化、意志、自我意识与社会功能等7方面内容的不适或改变,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杀意念与行为;冥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练习者、练习、关系及健康行为等4方面的内容。中国文化下本土化研究的开展以及冥想指导者胜任力等问题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分解设计、纵向设计与个人中心取向是重要的研究方法。
    • 董昌盛; 贾立军
    •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1]。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加速,此后以每年 3.2% 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包含基因、环境、职业、营养、创伤和疾病等。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心肺功能、消化能力、记忆力)、代偿能力不足、合并多种慢性病和心理健康问题(情绪的不可预测、社交活动减少、社会支持下降),需要身心同调的综合治疗方能解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