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丹参滴丸
冠心丹参滴丸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4961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健康之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急症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新疆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等;冠心丹参滴丸的相关文献由22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涛、刘博、孙大雨等。
冠心丹参滴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961篇
占比:99.61%
总计:25058篇
冠心丹参滴丸
-研究学者
- 丁涛
- 刘博
- 孙大雨
- 宋京
- 宋永丽
- 崔向宁
- 张丹丹
- 张伯礼
- 张冰冰
- 张萌
- 弥宏
- 徐惠波
- 戴浩
- 曹冬
- 李桐
- 武婧
- 温富春
- 潘昉
- 王倩文
- 王彦波
- 王怡
- 王鑫
- 纪凤兰
- 肖智谦
- 胡志鹏
- 董方言
- 谷伟玲
- 闫晓坤
- 陈平姬
- 陈志刚
- 陈颖
- 韩安邦
- 高秀梅
- 黄喜茹
- 黄永春
- 乔树洲
- 仇玉民
- 付志威
- 何国兴
- 何奇生
- 何红
- 何英魁
- 何雅丽
- 余茜
- 倪健
- 傅兰
- 党涛
- 冯彦芳
- 冷沁
- 刘书霞
-
-
蔡昊;
罗志荣;
韩小晶;
牟芳芳;
邵水金;
国海东
-
-
摘要: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联合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心肌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iPSC并诱导其分化成心肌细胞。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冠心丹参滴丸组和冠心丹参滴丸+细胞移植组(联合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大鼠模型。相应方法干预4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胶原纤维沉积,ELISA检测梗死心肌组织和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干细胞因子(SC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升高(P<0.01),心肌梗死面积和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P<0.01),梗死心肌组织和血清SDF-1、SCF、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和联合组大鼠EF、FS明显升高(P<0.01),LVDs、LVESV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和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移植组、冠心丹参滴丸组和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组织SDF-1、SCF、VEGF含量明显增加(P<0.01),联合组大鼠血清SDF-1、VEGF含量明显增加(P<0.01),联合组总体效果优于细胞移植组和冠心丹参滴丸组。结论冠心丹参滴丸联合iPSC来源的心肌细胞移植可以提高MI模型大鼠心功能,减少梗死面积,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旁分泌有关。
-
-
暴宪斌
-
-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冠心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变化水平、血液流变学变化水平、用药安全性和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
何奇生;
巫殷焕
-
-
摘要: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从本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其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耳穴压豆联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指标、血脂指标变化、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指标及血脂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使血清炎症指标水平降低,从而降低心脏受损程度,保护心脏,促进机体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张织雯
-
-
摘要:
目的 观察冠心丹参滴丸用于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于PCI术后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次,每日2次口服;观察组联合冠心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3%)高于对照组(70.0%),治疗后的内皮素-1(ET-1)、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丹参滴丸辅助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效果满意,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其炎症反应.
-
-
蒋亚东
-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冠心病患者应用冠心丹参滴丸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血管内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门诊收治的96例早期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心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血脂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脂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血管内皮因子NO、ET-1、vWF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丹参滴丸治疗早期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血脂水平,促进血管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
蒋颖莹;
薛翔
-
-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丹参滴丸预防冠心病进展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纳入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冠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冠心病且未行支架植入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0例。常规组服用拜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服用拜阿司匹林联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ro-BNP、心电图及是否后续行冠脉支架植入。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ro-BNP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之后,实验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ro-BNP指标低于常规组(P<0.05);症状缓解率高于常规组(P<0.05);心电图ST段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后续需要支架植入治疗的比例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预防冠心病进展的过程中,服用冠心丹参滴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及心电图相关指标,能减少随访期间支架植入的发生。
-
-
-
-
王惠娟;
谭颖子;
鲁翠红;
孟闫燕
-
-
摘要:
目的:评价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筛选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时间截止到2019年6月.根据Cochrane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包含21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丹参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1);并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P0.05).结论:冠心丹参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在降低心血管事件、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炎性反应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说明冠心丹参滴丸联合常规西药可能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
-
-
杨巧宁;
高铸烨;
张庆翔;
郗瑞席;
李立志;
史大卓
- 《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新疆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评价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文献,无盲法和语言限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依据Jadad评分法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5篇文献,1455名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所有试验根据Jadad评分均<3分,无双盲试验."倒漏斗"图显示不对称,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冠心丹参滴丸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合并RR值为1.17(95%CI1.11~1.22);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合并RR值为2.36(95%CI1.84~3.02);血液流变学中,在改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合并MD值分别为-0.86 (95%CI-1.43-0.28)、-0.35(95%CI-0.56-0.15)、3.3(95%CI-4.07-2.53)、-0.76,(95%CI-1.05-0.48).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冠心丹参滴丸较单纯常规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