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养分累积

养分累积

养分累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235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研讨会、2008年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植物养分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土壤污染控制修复与盐土改良技术交流会等;养分累积的相关文献由499位作者贡献,包括林玉红、周建斌、张凤路等。

养分累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3.4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235 占比:96.51%

总计:3352篇

养分累积—发文趋势图

养分累积

-研究学者

  • 林玉红
  • 周建斌
  • 张凤路
  • 张贤
  • 曹凯
  • 曹卫东
  • 李磊
  • 王建红
  • 蒋迁
  • 陈竹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静; 曹凯; 斯林林; 张贤; 叶静; 邹平; 王建红
    • 摘要: 绿肥种植还田是改善生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有机肥料配施化肥促进绿肥高产,达到绿肥提升生地土壤肥力的效果.采用受控盆栽试验,研究在红壤生土中不同类型肥料配施对紫云英和黑麦草2种绿肥萌发、产量以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化肥相比,在红壤生土中施加腐殖酸类肥料和商品有机肥料均可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萌发率;2种有机肥料配施化肥均可提高2种绿肥的鲜草产量及养分积累量,其中,紫云英产量和氮、 磷、 钾养分累积量在施加常规化肥+腐殖酸30 g·kg-1处理最高,黑麦草产量及氮、 磷养分积累量在常规化肥+20和30 g·kg-1商品有机肥处理最高.在相同施肥处理下,紫云英养分浓度高于黑麦草,但黑麦草比紫云英具有更高的生物产量和总氮、磷、钾养分累积量.
    • 赵秋; 张新建; 宁晓光
    • 摘要: 采用大田试验方式研究华北地区冬绿肥生态适应性。试验设置冬闲、二月兰、毛叶苕子、黑麦、黑麦草、毛叶苕子二月兰混播、毛叶苕子黑麦混播7个处理,分析其养分累积及其对翻压前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冬绿肥翻压前生物产量为4991~7262 kg/hm^(2),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21.5~191.4、26.8~41.9、140.7~261.5 kg/hm^(2),显著高于冬闲处理。其中,毛叶苕子氮吸收量最高,黑麦磷、钾吸收量最高;冬绿肥翻压前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为冬绿肥种植减少土壤氮、磷养分淋失和钾素固持提供了理论支持。
    • 秦献泉; 武鹏; 邹瑜; 赵明; 龙芳; 何海旺; 莫天利; 黄相
    • 摘要: 【目的】探讨广西产区桂蕉6号和宝岛蕉的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规律与分配特点,为香蕉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常规统一足量施肥条件下,采用植株营养诊断法研究2个香蕉品种不同生长阶段氮磷钾养分在根、球茎、假茎、叶、果轴和果实6个器官中的含量与累积量,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氮磷钾吸收规律变化进行拟合。【结果】2个香蕉品种营养特征较一致,现蕾前叶和假茎是香蕉吸收累积氮磷钾的主要器官,果实发育阶段养分在叶片中累积降低,在果实中分配则明显提高,不同生长阶段同一器官中的养分累积量由高到低均表现为钾>氮>磷。品种间养分累积量存在差异,旺盛生长期至抽蕾期,宝岛蕉整株养分累积量较桂蕉6号累积量增长28.15%,氮磷钾累积量分别增长34.12%、91.15%和23.16%;2个品种各生长阶段氮磷钾养分(N、P_(2)O_(5)、K_(2)O)的比例分别为1.00∶(0.06~0.28)∶(1.01~2.83)和1.00∶(0.08~0.26)∶(1.29~2.48),各生长阶段间氮磷钾需求量并不均衡。移栽前3个月养分累积量较少,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养分累积量随着生长发育呈上升趋势,至抽蕾期达最高值,而后略有降低,氮磷钾累积曲线呈S形。【结论】宝岛蕉对氮磷钾营养的需求量均较桂蕉6号更大,其整个生育期间均需特别增加钾、氮肥的施用,果实发育期应及时补充磷素营养,保证体内一定的养分累积水平。
    • 田晓红; 陈桂敏; 马文凤; 蒋伟; 孔忠良; 姜晓芹; 梁军
    • 摘要: 为了明确不同管理模式下玉米晚收的效果差异,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在农民习惯(T_(1))、高产高效(T_(2))和不施化肥(CK)3种栽培管理模式下,探究了适时晚收对玉米产量以及子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晚收可以提高百粒重5.1%~9.3%、产量7.9%~11.0%,增加子粒氮、磷、钾素积累量17.3%~35.4%,且提升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适时晚收对产量以及氮、磷、钾素积累量的提升效果顺序均为高产高效模式>农户传统模式>不施肥模式。不同的栽培管理模式下,适时晚收均可显著提高玉米百粒重、产量和子粒养分含量,其中高产高效模式下提升效果最优。
    • 孙志鹏; 王刚; 武华卫; 贾晨; 蒲尚饶; 罗建勋
    • 摘要: 以1年生云曼红豆杉实生容器苗为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CK)以及不同施肥量的平均施肥(AF1、AF2)、指数施肥(EF1、EF2、EF3和EF4)等7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下苗木各时期活性成分10-DAB含量、生长量、枝叶生物量和10-DAB累积量,以及各部位N、P和K养分累积情况,探究施肥方式及施肥量对云曼红豆杉幼苗活性成分10-DAB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云曼红豆杉苗期养分精准调控与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1)施肥显著提高了幼苗枝叶中10-DAB含量,促进了生长及枝叶生物量累积(PEF1>AF2>EF3>AF1>EF4>CK,EF2处理分别较AF1和AF2处理提高30.61%~41.94%和18.14%~25.00%。(3)施肥对幼苗各部位N、P和K含量的影响显著(P根>茎规律。幼苗各器官中N与P、P与K以及根、叶中的N与K之间均表现出显著(P<0.05)正相关,呈现出协同关系。(4)云曼红豆杉幼苗的10-DAB累积量在9~10月份最高,此时采收可获得的10-DAB累积量最高,收益也最大。研究发现,指数施肥与平均施肥相比有效提高了云曼红豆杉苗木活性成分10-DAB及养分累积,并以施肥量为1600 mg·株-1的苗木各指标表现较优。
    • 杨雪贞; 许华森; 张月萌; 马文奇; 孙志梅
    • 摘要: 【目的】比较河北省主栽山药品种的矿质养分累积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差异,以期为山药生产提质增效制定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方法】田间试验在河北省蠡县进行,供试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品种包括棒药、大和白玉、紫药和小白嘴,山药4个品种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均一致。在成熟期,取样测定了山药地上部、根茎生物量,以及9种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和累积量。【结果】4个主栽山药品种根茎的鲜生物量表现为大和白玉>棒药>紫药>小白嘴,而干生物量表现为紫药>大和白玉>小白嘴>棒药。大和白玉根茎的氮、钙、镁、锰、铜、锌累积量最高,且钾、钙、镁、锰、铜、锌分配系数最高,紫药根茎的磷、钾累积量最高,且氮分配系数较高,磷分配系数最高,棒药根茎的铁累积量及分配系数均为最高。4个山药品种形成1000 kg产量对大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钾>氮>磷,对中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镁>钙,对微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铁>锌>锰>铜。以《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山药的9种矿质营养品质指标作为参比,对4个供试山药品种的9个矿质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3个,累计贡献率为96.77%。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56.45%,主要受钾、锌的影响;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9.09%,主要受镁、锰的影响;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仅为11.22%,主要受铁的影响。矿质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为大和白玉最优,其次是棒药,小白嘴和紫药分列第3和第4位,但4个品种矿质营养品质均优于《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的山药品质。【结论】大和白玉为矿质营养品质最优品种,且为高锌品种,棒药为高钙、铁品种,土壤中钾、镁、铁、锰和锌含量是影响山药根茎矿质营养品质差异的主要元素。山药生产中,矿质肥料的施用要考虑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与不同品种的矿质元素需求,进行科学的养分管理,以进一步提升山药矿质营养品质。
    • 赵秀芬; 周奕廷; 房增国; 李俊良; 李欢
    • 摘要: 本试验以烟薯25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52 500、67 500株/hm^(2))与不同种植模式(大垄双行、小垄单行)互作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增密能显著提高薯块产量,增幅为14.6%~51.5%,并极显著提高收获指数。各处理中,小垄单行高密度处理产量和收获指数最高,分别为53 445.8 kg/hm^(2)和0.55。大垄双行模式下增密可有效降低甘薯分枝数和最长蔓长。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封垄期茎叶及块根养分积累无显著影响;大垄双行高密度和小垄单行低密度种植下甘薯茎叶磷、钾素积累量收获期出现负吸收。种植密度增加能显著提高甘薯氮、磷、钾的生产效率,但对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无显著影响,说明增加密度能有效提高以薯块产量为计算基础的养分利用效率,却不能提高以干物质为计算基础的养分利用效率。种植模式仅对甘薯钾素生产效率及其干物质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而对氮、磷的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无显著影响。综合各项指标可知,北方薯区种植烟薯25以小垄单行适当增密为宜。
    • 王胤; 姚瑞玲
    • 摘要: [目的]氮素是马尾松生长过程中摄入最多的大量元素.以马尾松组培苗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良种优质无性化壮苗标准化、规模化培育和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基质培养方法,根据不同形态氮素在营养液中的摩尔比例(NO3--N:NH4+-N)设置10:0、7:3、5:5、3:7和0:10等5个配比,以不添加氮素(NO3--N:NH4+-N=0:0)为对照(CK),测定马尾松组培苗苗高、地径、根系形态特征(总根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生物量和氮素含量等指标,探索组培苗生长对不同形态氮素配比的响应特征.[结果]在不同NO3--N和NH4+-N配比处理下,马尾松组培苗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根系形态指标(总根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分氮含量和根系氮含量均随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增加而增大,在全铵态氮处理(NO3--N:NH4+-N=0:10)下达到最大值,在全硝态氮处理(NO3--N:NH4+-N=10:0)下最小,且二者差异显著(P<0.05);苗木根冠比随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增加先增大后降低,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铵态氮对马尾松组培苗生长和养分积累的促进作用优于硝态氮,在培育马尾松组培苗时,建议全施铵态氮肥料(NO3--N:NH4+-N=0:10),但为防止苗木陡长,施肥时要制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频率,以获得优质无性化壮苗及提高氮肥肥料的有效性.
    • 董云萍; 朱华康; 赵青云; 孙燕; 林兴军; 张玲艳; 龙宇宙
    • 摘要: 为探明澳洲坚果与咖啡间作对地上部生长及地下部互作效应,为生产推广复合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布置了咖啡和澳洲坚果间作盆栽实验,以二者分别单作为对照,分析植株的生长量、生物量、养分含量、根系形态以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间作咖啡和间作澳洲坚果根干重、茎干重、单株总干重分别为40.86、50.38、148.34 g,22.38、33.19、111.97 g,间作咖啡显著大于间作澳洲坚果,叶干重二者差异不显著;幼龄期间作条件下,咖啡生长速率快于澳洲坚果.间作咖啡、间作澳洲坚果与各自单作根、茎、叶、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差异均不显著.(2)间作澳洲坚果叶氮累积量2135.27 mg显著大于间作咖啡的1957.60 mg,除此之外,间作咖啡根氮、磷、钾,茎氮、磷、钾,叶磷、钾,单株总氮、磷、钾累积量均显著大于间作澳洲坚果,表明幼龄期间作条件下,咖啡养分累积量占优势;间作澳洲坚果根氮、钾累积量742.80、103.22 mg显著大于单作的535.00、37.77 mg,可见,间作根系竞争促进澳洲坚果增加根部氮的分配,提高根钾的吸收累积.(3)间作咖啡和间作澳洲坚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本株侧面根系生态位分布量占总取样量的62.63%~65.67%,其次是在株间根系生态位分布量占总取样量的16.01%~27.53%,在对应本株近侧和对应本株远侧面2个根系生态位分布较少,可见间作后二者根系主要分布于自身根系生态位,在株间位置根系交叉重叠,未在土壤深度和广度空间形成差异分布,属于间作竞争型根系统.咖啡与澳洲坚果均属于浅根系,侧根直径小,成龄澳洲坚果是高大乔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咖啡间作将处于地上、地下部竞争优势.
    • 张旭; 熊又升; 贺正华; 张国忠; 谢媛圆; 刘威; 徐祥玉
    • 摘要: 探讨鲜食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动态累积与分配特征,为制定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湖北省鲜食玉米新品种泰美甜3号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随着生育期延长而发生变化,抽雄期前,鲜食玉米对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变化较为相似,即阶段吸收量和日均吸收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增大;而抽雄期后,植株对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趋势出现显著差异,即干物质和磷吸收持续增高,氮吸收基本不变,钾吸收迅速下降.干物质和养分在各器官体内的分配特点体现在干物质、氮和磷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而钾向生长中心的转移变化不明显.在生产上应根据需肥特性及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氮肥和磷肥要多次分期施用,抽雄后还应适量追肥;钾肥应适量种肥,拔节期追肥,抽雄后不追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