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混膜
共混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8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1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425908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功能材料、膜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六届)暨首届“两岸三地”污泥处理处置实用技术研讨会、2014年(首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等;共混膜的相关文献由16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杜予民、于湖生、张其清等。
共混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5908篇
占比:99.90%
总计:426335篇
共混膜
-研究学者
- 杜予民
- 于湖生
- 张其清
- 任吉中
- 李建华
- 武利顺
- 邓麦村
- 倪惺惺
- 张博鑫
- 张德彬
- 朱平
- 郑徽
- 张俐娜
- 李晖
- 王军
- 王碧
- 郑化
- 姜忠义
- 徐卫林
- 王庆瑞
- 董声雄
- 唐汝培
- 张林
- 张玉忠
- 樊李红
- 董朝红
- 赵丹
- 陈雪英
- 刘昌华
- 刘杰
- 周琦
- 喻发全
- 孙俊芬
- 曾振辉
- 朱思君
- 李欣
- 沈新元
- 沈陟
- 王建芝
- 祝志峰
- 肖超渤
- 肖长发
- 蔡宁
- 薛亚楠
- 隋淑英
- 何春菊
- 孙余凭
- 张春芳
- 徐又一
- 曹义鸣
-
-
朱吉凯;
丁长坤;
秦茜雯;
薛蔓;
田盈盈
-
-
摘要: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ZnO为颗粒状形貌的ZnO@rGO复合材料.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及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乙二醇(PEG4000)为致孔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聚醚砜(PES)/ZnO@rGO共混超滤膜,研究了ZnO@rGO复合材料的含量对PES共混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S/ZnO@rGO共混膜的水接触角从纯PES膜的83.7°下降到66.2°,纯水通量达到198.12 L/(m^(2)·h),是纯PES膜纯水通量的4倍,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保持在96%以上,通量恢复率从69%增加到88%,抗污染性能较纯PES膜明显提高.共混膜对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从68%提高到93%,显示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
-
蔡蓉;
孟聪;
胡灿;
李想;
李玲;
刘嘉婷;
周跃云;
陈一
-
-
摘要: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酯化纤维素纳米晶体(ECNC)为添加剂,制备了PLA/ECNC共混膜。探讨了原始纤维素纳米晶体(CNC)与ECNC对PLA膜的透光率、表面形貌、热稳定性、亲疏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NC相比,ECNC与PLA的相容性提高,透光率、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也显著增强;经酯化的纤维素纳米晶体能降低CNC的亲水性,从而增强与PLA的界面黏合力,使CNC在PLA共混膜中的质量分数由小于1%提高到5%。该PLA/ECNC共混膜在包装塑料领域具有潜力,为制备出性能更加优良的可降解包装用塑料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
-
陈文凯;
王新;
冼俊思;
钟杨生;
陈芳艳
-
-
摘要:
为了制备出安全、抗菌性能优的生物膜,文章以桑蚕丝胶、柞蚕丝素和明胶为生物基材,聚乙二醇200作为交联剂,制备桑蚕丝胶/柞蚕丝素/明胶基(BS-TSF-GEL)共混膜。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BS-TSF-GEL共混膜的制备工艺,对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吸附的方式载入抗菌肽,获得抗菌生物膜。研究结果表明,BS-TSF-GEL共混膜优化后的配方为体积比2︰1的桑蚕丝胶(4.50μg/mL)/柞蚕丝素(27.5 mg/mL)混合液,聚乙二醇200和明胶溶液(360 mg/mL),它们在总体系中占比分别为35%、40%和25%。所制备的BS-TSF-GEL共混膜溶失率为34.62%,断裂伸长率为34.15%,断裂强度为578.8 kPa。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BS-TSF-GEL共混膜以SilkⅡ为主,并伴有少量的SilkⅠ结构;BS-TSF-GEL共混膜呈淡黄色,表面含有微孔,负载抗菌肽的共混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望在伤口敷料等一次性使用的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得到应用。
-
-
王淑花
-
-
摘要:
为了扩展羊毛角蛋白的应用,采用还原法从羊毛纤维中提取角蛋白,并应用于纤维素膜改性,制得纤维素/角蛋白共混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膜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角蛋白含量小于15%的共混膜具有较光滑的形貌,含量继续增加,共混膜的表面变得粗糙不光滑,甚至团聚聚集;角蛋白和纤维素有一定的相容性;共混膜中角蛋白以β-折叠构象结构存在,纤维素主要是纤维素Ⅱ结构;混合膜的热分解温度低于纯纤维素的热分解温度,并且有明显的角蛋白分解吸收峰.
-
-
刘志军;
郭婷婷
-
-
摘要:
通过改变醋酸乙烯酯对玉米淀粉的投料比,制备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醋酸酯淀粉.将醋酸酯淀粉与聚乙烯醇(PVA)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来制备共混膜,讨论了醋酸酯化的改性程度、增塑剂丙三醇和交联剂戊二醛的用量对共混膜力学性能、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醋酸酯淀粉取代度提高时,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逐渐增大;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随丙三醇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断裂强度逐渐下降,透光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交联剂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4.5%时,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和透光率达到了最大值.
-
-
-
-
-
秦爱文;
杨炎福;
何云龙;
何功曼;
廖菁;
辛长征
-
-
摘要:
以聚醚砜(PES)为制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通过改变海泡石的添加量得到系列PES/海泡石共混膜.通过水接触角测定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电子织物强力仪等对膜的亲水性、化学组成、拉伸性能等进行测试与表征;以牛血清蛋白作为模拟污染物,通过错流渗透的方式对膜的透水性、截留率和抗污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改性海泡石添加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强度有所降低,断裂伸长率的变化不明显;当改性海泡石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接触角降为最小61.74°,而孔隙率和纯水通量分别达到最大88.64%和221.3L/(m2·h).另外,对比纯PES膜,该共混膜的平均污染度和衰减系数分别从50%和40%降为24.11%和15.68%,表明添加改性海泡石后改善了PES膜的抗污性能.
-
-
鞠佳;
祁文旭;
孔鹏飞;
汤佳玉;
梁飞雪;
张晓欣;
贺高红;
杨磊
-
-
摘要:
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毒素,当人体肝脏系统受损或代谢受阻时,则在体内累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其具有神经毒性,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无机纳米材料作为胆红素吸附剂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也存在因团聚而吸附效率降低、因颗粒过小而容易泄漏的问题.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膜原料,掺杂纳米TiO2颗粒,DMAc为溶剂、PVP为致孔剂,通过干湿相转化法,制得TiO2/PVDF共混微滤膜.当铸膜液中PVDF浓度为10%(质量)、TiO2含量为1%(质量)、PVP含量为6%(质量)时,制备的TiO2/PVDF共混微滤膜的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显著.电镜照片及EDX能谱发现,该膜内部及孔隙中均匀分布TiO2颗粒,颗粒无团聚现象.实验还考察了胆红素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等吸附条件的影响.
-
-
ZHENG Fengtao;
郑凤涛;
ZHU Ping;
朱平;
DONG Chaohong;
董朝红;
LIU Jie;
刘杰;
WANG Bin;
王彬;
Sui Shuying;
隋淑英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
| 2016年
-
摘要:
为改善人发蛋白成膜性能,本文将制得的人发蛋白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混合,以质量分数为3%的CaCl2溶液为凝固浴,制备了不同共混质量比的人发蛋白/海藻酸钠共混膜,研究了共混膜的相容性、力学性能、溶胀率以及吸湿保湿性,并利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共混膜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人发蛋白/海藻酸钠膜结构紧密、均一,无色、透明,成膜性能显著提高.当海藻酸钠和人发蛋白共混的质量比为1∶1时,得到人发蛋白/海藻酸钠共混膜拉伸强度为4.07Mpa,吸湿率为13.79%,保湿率为60%,溶胀率为64.48%,说明各项性能非常理想,为共混液进一步纺丝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
-
葛秋芬;
隋淑英;
刘杰;
朱平;
董朝红;
张林
- 《“齐鲁腈纶杯”全国纺织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利用乙二胺活化纤维素,将活化后的纤维素(Ce)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分别溶于氯化锂(LiCl)-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体系,制得纤维素-热塑性聚氨酯(Ce-TPU)共混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单纤强力仪、折痕恢复性测定仪对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和TPU相容性良好,TPU含量为30%时,为共混膜的最优配比,此时断裂强力较纯纤维素膜略有提高,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8%,折皱回复角提高了17%,共混膜的抗皱性和弹性有所改善.
-
-
-
Yang Junwei;
杨俊伟;
Yang Shuwei;
杨淑玮
- 《2014年(首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具有较优抑菌性能的CTS-PVP-TiO2-Ag共混膜的最佳条件,当p(Ag(Ⅰ))=0.08%,p(CTS)=2.25%,p(PVP)=3.00%,p(TiO2)=0.20%时;利用FT-IR对CTS-PVP-TiO2-Ag膜中Ag(Ⅰ)和活性基团之间的结合机理做了初步探讨,DSC曲线结果表明膜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热稳定性.电镜可以明显观察到两种膜表面均呈现致密均匀外观,加入Ag(Ⅰ)和纳米TiO2后可以看到二者存在于膜表面和镶嵌于膜内部。
-
-
杨汉珺;
陈义旺
- 《2016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
| 2016年
-
摘要: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受体的电池效率已经达到了11%.在反向太阳能器件中,氧化锌作为一种非常常用的材料也有近期频繁的应用.在这里报告一种乙二硫醇掺杂的氧化锌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电子传输层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反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氧化锌与乙二硫醇中的巯基的强相互作用有利于形成平滑均一的薄膜。同时,乙二硫醇也钝化了氧化锌的表面缺陷以及提高氧化锌的电子迁移能力。相对于纯氧化锌薄膜而言,氧化锌与乙二硫醇共混膜提升了电荷取出效率和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因此,氧化锌与乙二硫醇的共混膜作为电子传输层基于窄带隙活性层PTB7和PC71BM的反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获得了8.0%的转换效率。
-
-
-
Lan Yang;
杨兰;
Jie Wei;
魏杰;
Qi Wang;
王奇;
Jianli Wang;
王建黎;
Dongtian Wang;
王东田
- 《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六届)暨首届“两岸三地”污泥处理处置实用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选用含有多种无机氧化物粒子(SiO2、Al2O3、Fe2O3、CaO、MgO、TiO2)的净水污泥(DWS)与PVDF共混,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DWS/PVDF共混膜.同时为作比较,还制备了未添加无机粒子的PVDF膜和仅添加了纳米二氧化硅的SiO2/PVDF共混膜.利用自制的水通量测试装置以及接触角测定仪和万能电子试验机考察了无机粒子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PVDF膜,在截留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DWS/PVDF膜水通量增大了73.6%,总污染指数下降了20.1%,通量恢复率上升了31.2%;接触角减小了20%,断裂伸长率增加了8.5%.同时,DWS/PVDF膜性能总体接近于SiO2/PVDF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显示,DWS粒子的加入使膜孔径、孔隙率增大,但并未改变PVDF膜的化学及晶相结构;纳米SiO2比DWS粒子在铸膜液中分散得更均匀.
-
-
霍明明;
张建平
- 《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在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中,窄带聚合物PBDTTTs家族可实现较高光电转换效率。共聚物PBDTTT-E与PBDTTT-C连接在TT(thieno[3,4-b]thiophene)单元上侧链的功能团分别为烷氧基和烷基。PBDTTT-C具有更低的LUMO和HOMO能级,提高了相应的器件光电转换效率(5.15%vs 6.58%)。我们通过近红外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侧链对PBDTTTs/PCBM活性层激子和光生电荷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子被完全淬灭、同时产生界面电荷转移态(CT)和自由电荷(CS)。PBDTTT-E/PCBM活性层:CT和CS的初始量子产率皆为~50%,随后CT态经双分子复合回到基态。PBDTTT-C/PCBM活性层:CS的初始量子产率远高于CT的产率(~70%vs~30%),随后CT态在纳秒时间内解离生成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