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专业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人才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08116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中国农业教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等;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熊春林、孙静、舒昌等。
公共管理类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8116篇
占比:99.97%
总计:308196篇
公共管理类专业
-研究学者
- 熊春林
- 孙静
- 舒昌
- 余芳
- 冉敏
- 刘振滨
- 孔卫拿
- 孙婷
- 师硕
- 张庆霞
- 张志胜
- 张海峰
- 徐自强
- 惠霞
- 朱颖
- 李永恒
- 李海军
- 毛粉兰
- 王番宁
- 粱欢欢
- 谭星驰
- 赵思姁
- 赵频
- 赵鹏
- 郑逸芳
- 陈华平
- 韩娜娜
- 饶常林
- 黄晓媛
- HAN Chang-long
- LI Na
- LIU Zhenbin
- SHI Shuo
- ZHENG Yifang
- 任皓臻
- 余政
- 刘伟忠
- 刘勤
- 南锐
- 厉娜
- 叶堂林
- 司林波
- 吴建武
- 周新成
- 周红玲
- 姚芳
- 姜帆
- 孙智慧
- 尹雷
- 岳俊跃
-
-
彭顺绪
-
-
摘要:
文章以梧州学院管理学院为例,在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首先论述了课程实习的组织和管理,然后通过对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进行文本分析,以及后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参与社区实习的基本情况和态度,最后根据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
-
熊春林;
黄飞霞;
余政
-
-
摘要:
专业认同是高校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的内在驱动力。如何有效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度,是高等农业院校激发学生学习公共管理类专业兴趣和培养卓越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必须回答的问题。从学生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专业教育条件、教育过程、教育效果5个维度15个因素提出研究假设,依据我国6所高等农业院校681名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学生专业认同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认同度总体上不太高,尚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受学生性别、专业办学硬件条件等5个因素影响不显著,受学生专业选择意愿、专业情感、专业行动等10个因素影响显著,且影响方式与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此,应该聚焦学生内在需求与兴趣培养,做好专业宣传推介、改善专业教育条件、优化专业教育过程和加强专业认同教育,以提升学生对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认同度,引导学生自觉投身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伟大事业中。
-
-
吴建武
-
-
摘要:
新文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提出了实践性、融合性的多元化要求,即融入多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分析了目前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推动复合应用型公共管理类人才的培养。
-
-
黄晓媛;
孔卫拿
-
-
摘要:
为了解疫情期间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师生的在线教学现状,以芜湖市某中等职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112名学生为调查样本,采用了自编问卷"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效果调查问卷",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效果总体高于中等水平,可以分为自我发展感知、自我互动感知、教师指导感知三种体验类型.其中,教师指导感知水平高于自我发展感知水平与自我互动感知水平,而自我互动感知水平最低.最后,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从困难学生的需求、在线学习效果、师生的互动效能三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以期进一步完善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在线教学的理论体系.
-
-
黄晓媛;
孔卫拿
-
-
摘要:
为了解疫情期间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师生的在线教学现状,以芜湖市某中等职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112名学生为调查样本,采用了自编问卷"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效果调查问卷",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效果总体高于中等水平,可以分为自我发展感知、自我互动感知、教师指导感知三种体验类型。其中,教师指导感知水平高于自我发展感知水平与自我互动感知水平,而自我互动感知水平最低。最后,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从困难学生的需求、在线学习效果、师生的互动效能三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以期进一步完善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在线教学的理论体系。
-
-
李庚
-
-
摘要:
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仅要求公共管理类专业采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更意味着教学内容对信息化的适应和改变.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法分析了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在适应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的困境,包括课程设置与信息化发展趋势结合不够紧密、现有师资的信息化知识和授课能力需要提高、缺乏提升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的平台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设置适应现代信息化需求的公共管理课程;采取共享资源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类学科资源;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等方式壮大师资力量;加强信息化实验室建设,与公共管理部门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
-
-
罗燕;
周新成;
谢林武
-
-
摘要:
实践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做到"学做合一".调研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基地"学做合一"的教学现状,结合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客观实际,凝练出明确的实践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更多应用型、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教学经验.
-
-
戴聪慧;
周红玲;
沈柳燕
-
-
摘要: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公共管理类专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所在专业中应该怎样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变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作为一种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探讨活动,通过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相结合,将传统育人模式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充分发挥三方优势,建立起一个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便是在公共管理类专业案例大赛的基础上,对此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
-
王倩
-
-
摘要:
民族地区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肩负特殊使命职责,受制于现实因素的影响,还未探索出特色化发展路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应立足于民族地区特点、资源、需求等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推进政社协同育人、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夯实实践教学基础,进而实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提升.
-
-
许晓东;
樊博;
汤志伟
-
-
摘要:
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是根本要义,文理工交叉融合是核心内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新人是时代需求.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三所理工科大学在兴办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过程中经历了自发、自觉和自信等三个阶段,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基于价值引领的"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该模式对于理工科大学办好公共管理类专业可提供有益的借鉴.
-
-
-
-
- 大连亿辉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1-08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企业为核心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系统,包括:1)第一服务器:专门用作ERP服务器,提供SUNLIKE ERP系统服务器端的程序运行、数据存储等服务,它是整个实验平台的硬件核心;2)辅助服务器,根据需要安装其他实验教学软件的服务器端程序或数据库系统;3)第三台服务器,用作实验平台网络服务器,为整个实验平台提供DHCP动态IP地址分配、PROXY代理、DNS域名服务及其他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服务,可根据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微机作为学生使用的客户机,所有服务器和客户机使用高速网络设备交换机统一组网,实现内部局域网互联和资源共享,并使用代理服务器或防火墙接入校园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