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技术
光催化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350624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技术与市场、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2015两岸三地室内环境与健康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光催化技术的相关文献由636位作者贡献,包括崔玉民、翟宇学、张勇等。
光催化技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0624篇
占比:99.93%
总计:350863篇
光催化技术
-研究学者
- 崔玉民
- 翟宇学
- 张勇
- 贺国阁
- 刘艳华
- 范少华
- 黄翔
- 丁建飞
- 于振强
- 张建宏
- 张水香
- 张甜
- 张钰
- 张闪
- 强天伟
- 强红曼
- 王伟
- 王新
- 胡庆春
- 赵大洲
- 赵文喜
- 郑俊褒
- 郑文华
- 陈桂太
- 陶磊
- 马重芳
- 高露露
- 鹿院卫
- 于中东
- 介江斌
- 伍晓光
- 何峰
- 俞献东
- 冯诗愚
- 刘丽红
- 刘伟
- 刘卫华
- 刘得章
- 刘文占
- 刘欣
- 刘睿
- 叶佳林
- 姜雪芹
- 张娜
- 张安超
- 张金龙
- 彭孝天
- 戴飞鸿
- 房永征
- 景茂祥
-
-
钟婧晗;
陈欢;
胡敏;
许珂;
严冬;
汪形艳
-
-
摘要: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_(2)/Ag/Ag_(3)PO_(4)(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_(2)^(-)).
-
-
-
徐斌;
李菊颖;
刘剑辉;
付超;
张栩涵;
何斐
-
-
摘要:
近年来,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酸(PFOA)引起了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对于PFOA的高效处置一直是研究热点和难点。相较于其他方法,异相光催化降解技术具有绿色高效、易于推广、降解彻底等优点,是具有应用前景的PFOA有效处理手段。异相光催化技术的关键是构筑能够高效利用光能的半导体催化材料。目前常用的半导体催化材料存在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速率快等缺陷,可以通过金属离子掺杂、贵金属沉积、碳材料复合、构建异质结和改变微观形貌等方式进行改性增效。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常用的PFOA处理技术,总结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异相光催化氧化降解机制,综述了半导体材料光催化降解PFOA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不同半导体催化材料的优缺点、效能,讨论了目前异相光催化降解PFOA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该研究可为今后光催化降解PFOA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持。
-
-
李梦洁;
尹德元;
张浩;
杜炯;
刘腾;
郭佳;
阳海
-
-
摘要:
虽研磨废水反渗透浓水量大,但污染物浓度不高,回用潜力巨大,因此其降解处理及回用技术是目前电子玻璃器件产业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探索了光催化技术对研磨废水反渗透浓水COD降解效果,研究了不同光源、催化剂用量、光照强度、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研磨废水反渗透浓水COD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技术对研磨反渗透浓水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光源、催化剂用量、光照强度等因素对COD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而Fe^(3+)、Ag^(+)等金属离子能加快COD降解去除效率,过高的COD值则导致催化剂中毒,从而抑制光催化降解.该实验结果的获得为光催化技术在实际研磨废水反渗透浓水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
刘桦珍;
周昊
-
-
摘要:
采用浸渍法合成ZnO质量分数不同的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分析样品的结构、形态、化学组成和光学性能等.将制备好的样品固定到微流控芯片中,降解不同的染料(亚甲基蓝、中性红、孔雀石绿、罗丹明B),评价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样品的表征结果表明,在ZnO/g-C_(3)N_(4)复合物中,ZnO、g-C_(3)N_(4)间存在相互作用,ZnO/g-C_(3)N_(4)复合物对可见光的利用更为充分;与g-C_(3)N_(4)相比,在ZnO/g-C_(3)N_(4)复合物中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明显被抑制.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6%ZnO/g-C_(3)N_(4)具有最佳光催化性能,在光照强度为60 klx,液体流速为20μL/min时,其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效率为98.9%.多次循环后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研究表明,样品在微流控芯片中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
-
宋代云;
金辉;
于正河
-
-
摘要:
针对纳米光催化剂技术专利信息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纳米光催化剂技术领域的国内外专利进行系统的检索和分析。通过专利数据库检索和采用专利导航比较分析方法,对纳米光催化剂技术专利申请的总体发展趋势、技术构成、技术专利的活跃度、主要申请人和重点专利进行分析,并通过图表展示分析对象在各技术分支方向的专利数量分布情况,了解分析对象覆盖的技术类别及各分支技术的创新热度。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光催化剂技术国内外专利申请总量为6 210件,申请量总体发展趋势分为3个时期,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占82.29%,表现出绝对优势,中国在纳米光催化剂技术领域的专利拥有明显的申请量优势,占全球总申请量的73.93%,但高价值重点专利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等,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较广,覆盖多个热点和重点技术分支。该研究为纳米光催化剂技术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决策性参考。
-
-
常华;
李云锋
-
-
摘要:
采用草酰二胺作为新颖的尿素共聚单体,通过一步热诱导共聚合对g-C_(3)N_(4)的组成单元进行调控修饰,设计合成了桥联氮空位改性的g-C_(3)N_(4)(BNDG)。桥联氮空位改善了g-C_(3)N_(4)的共轭体系,增加了其离域能力,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拓宽了对可见光的吸收和利用率。所得BNDG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结构及表面催化活性位点,在可见光照射下,合成的BNDG展现出了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性能。
-
-
舒金锴;
杨跃武;
黄宇勤;
徐文珍;
陆森;
刘枢宇
-
-
摘要: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不断地发展,所排放出的印染废水逐步增多,严重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印染废水的治理不容忽视。因此,文章综述了物理化学法、高级氧化法、生物法等废水处理技术,以及基于上述方法的组合工艺,最后指出废水处理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组合工艺处理,以期为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
-
朱桂生;
姜德立;
邵守言;
梁希萌;
黄诚;
黄春霞
-
-
摘要:
开发高效非贵金属助催化剂是光解水产氢领域研究的重点.首次将Ni2P纳米颗粒作为高效助催化剂经一步热处理法修饰在KCa2Nb3O10超薄纳米片表面,成功构建了Ni2P/KCa2Nb3O10复合光催化剂,所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展现出具有丰富异质界面的二维纳米结构,活性最佳的Ni2P/KCa2Nb3O10产物光催化产氢效率高达72.25μmol g-1 h-1,是纯相KCa2Nb3O10产氢效率的18.8倍.提供了一种负载其他非贵金属助催化剂制备高效KCa2Nb3O10基复合光催化剂的新策略.
-
-
吕奎霖
-
-
摘要:
目前,环境和能源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太阳能和使用太阳能的光催化剂越来越引起关注.人们还积极探索制备新型窄带隙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方法,以使其具有更高的可见光活性.现在发现的解决方案是将光催化剂附着到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材料上.自发现以来,由于其环保、经济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
-
-
陶磊;
赵文喜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以紫外灯为光源,在圆柱型光化学反应器中,TiO2为催化剂,研究了光催化技术对MDI高含盐废水中氯苯的降解;探讨了催化剂的投加量、pH值及氯苯的浓度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并对实验现象予以解释.
-
-
肖倩;
于水利;
王婷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十五年会暨华衍水质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当水源中含有溴离子时,臭氧深度处理过程会产生2B级潜在致癌物溴酸盐.中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溴酸盐浓度为10μg/L.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末端控制技术——UV/S(Ⅳ)光催化技术对饮用水中BrO3-的去除效果,探讨了UV/S(Ⅳ)光催化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V/S(Ⅳ)工艺去除溴酸盐的效能较单独采用紫外灯照射或单独投加亚硫酸盐的效能要好,且UV/S(Ⅳ)工艺对溴酸盐的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当体系的溴酸盐浓度为0.1mmol/L,亚硫酸盐浓度为1.0mmol/L时,反应速率常数为0.032min-1.另外,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中压紫外灯照射去除溴酸盐的效能比低压紫外灯照射去除溴酸盐的效能高.S(Ⅳ)投加量为0.5~2.0mmol/L时,溴酸盐的去除速率与投加量呈正相关,且随着S(Ⅳ)投加量的增大,体系对溴酸盐的去除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溶液pH值对溴酸盐去除的影响较大,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溴酸盐的去除效果较好.
-
-
刘皓;
王勇;
王永明;
白枫
- 《2017年度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防毒面具作为呼吸防护装备之一,由于自身的缺点在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本文提出一种新型TiO2过滤防毒面具的制备方法,新型材料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防毒面具的整体性能,以解决当前防毒面具应用时间短、不易更新、保质期短、适应面窄等应用局限,增强消防部队处置地震、重大化危品事故、重大公共场所火灾等的能力,增强消防部队的战斗力.
-
-
CHEN Xiao;
陈潇;
QIU Ling;
邱凌;
GUO Xiao-Hui;
郭哓慧;
SUN Guo-Tao;
孙国涛
- 《2016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将生物炭颗粒作为三维电极粒子引入到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中,并通过光催化技术组成光电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此基础上,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亚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及甲烷抑制剂2-溴乙基磺酸钠,分别对GBC进行阳离子改性、阴离子改性及甲烷抑制改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和差热-热重分析(DTA-TG)等分析技术对GBC进行表征,从生物炭的成分、表面电荷性质、化学官能团、晶体结构、比表面积等微观层面,探讨生物炭对PE-MFC产沼气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介导作用.结果表明,挂膜稳定后,生物炭上附着的生物膜量大小顺序为SDS-GBC>PEI-GBC>GBC>SBES-GBC,分别为118.00mg.g-1、93.45mg.g-1、60.03mg.g-1和18.50mg.g-1;投加生物炭的PE-MFC与未投加生物炭的PE-MFC相比,在沼气日产量上,前者在运行周期前两天明显高于后者,之后各PE-MFC日产量趋于一致;在所产沼气中甲烷百分比上,前者比后者显著提高,投加生物炭的PE-MFC甲烷百分比约为70%~80%,未加生物炭的PE-MFC甲烷百分比约为50%~60%,其中,投加SDS-GBC的甲烷百分比最高.生物炭在PE-MFC中的微生物介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微生物的固化上及影响PE-MFC反应器中微生物对CO2与活性氢[H]的浓度配比的调控上.
-
-
-
-
-
毕潇平;
王玲;
许红梅;
龙家杰
- 《誉辉第十一届全国印染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采用傅立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TG)-微商热重(DTG)-差示扫描量热(DSC)联用热分析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经不同酸碱条件下光催化体系(UV/K2S2O8)剥色处理后的直接染料染色棉纤维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棉纤维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经光催化剥色处理不同时间后,其大分子链段及其官能团、聚集态结构、纤维热分解性能及表面形态都有不同程度变化,尤其碱性条件下的影响更为明显.
-
-
毕潇平;
王玲;
许红梅;
龙家杰
- 《誉辉第十一届全国印染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采用傅立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TG)-微商热重(DTG)-差示扫描量热(DSC)联用热分析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经不同酸碱条件下光催化体系(UV/K2S2O8)剥色处理后的直接染料染色棉纤维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棉纤维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经光催化剥色处理不同时间后,其大分子链段及其官能团、聚集态结构、纤维热分解性能及表面形态都有不同程度变化,尤其碱性条件下的影响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