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反渗透浓水

反渗透浓水

反渗透浓水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523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225430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膜科学与技术、石油炼制与化工、华电技术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6(第七届)电力行业化学专业技术交流会、2014威士邦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第五届火电行业化学专业技术交流会等;反渗透浓水的相关文献由148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正、彭海珠、滕厚开等。

反渗透浓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5430 占比:99.93%

总计:225584篇

反渗透浓水—发文趋势图

反渗透浓水

-研究学者

  • 刘正
  • 彭海珠
  • 滕厚开
  • 王靖宇
  • 张艳芳
  • 李海波
  • 龚小芝
  • 张新妙
  • 李恩超
  • 赵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仁俊; 谭长飞; 甘新宇
    • 摘要: 选用临汾某焦化企业经处理后的反渗透高碱度浓水为处理对象,采用一级混凝沉淀除氟、二级化学絮凝除硬的连续预处理方法。着重研究了氯化钙、PAC加药量,浓水pH值及反应时间等相关参数对除氟除硬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氯化钙浓度为1.0 g/L、PAC浓度为0.2 g/L的一级除氟条件下,浓水中氟离子浓度即降至10 mg/L以下;二级除硬阶段调节浓水pH至11.0、反应时间控制在20~25 min,浓水中总硬度降至60 mg/L以下。
    • 桑军强; 高峰; 杨春鹏; 孙钰林
    • 摘要: 采用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处理石化污水反渗透浓水。考察了MnO_(2)/Al_(2)O_(3)陶瓷膜和Al_(2)O_(3)陶瓷膜对臭氧分解率、羟基自由基浓度以及水中有机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nO_(2)/Al_(2)O_(3)陶瓷膜能够显著提高臭氧分解率,生成的羟基自由基浓度相比单独臭氧体系提高了21.2%;在臭氧投加量为50 mg/L时,MnO_(2)/Al_(2)O_(3)陶瓷膜-臭氧体系对石化污水反渗透浓水的COD和TOC去除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27.9%和22.9%,BOD_(5)/COD从处理前的0.01提高至0.21。
    • 李利华; 蒋玉明; 石晔; 李旭; 姚凯; 赵腾
    • 摘要: 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苦咸水和再生水回用等领域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大量的浓水极易危害环境,由于反渗透系统回收率不同,反渗透系统将约50%一75%的进水转化成再生水,同时截留的物质被浓缩在约25%一50%的反渗透浓水里。本文介绍了反渗透工艺及其浓水水质特点、处理方式。结合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科学的选择回收和再利用反渗透浓水技术,力求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倪亭亭; 王云钟; 吴永明; 邓觅; 梁培瑜
    • 摘要: 某热电厂化水处理车间采用“反渗透系统+混合离子交换器”工艺制取除盐水,每年产生约30万t反渗透浓水。这些反渗透浓水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该厂采用电驱动膜工艺对其进行脱盐处理。对反渗透浓水处理的具体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运行效果进行了介绍。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反渗透浓水的回收率达88%,脱盐率达85%,产水电导率低于370μS/cm,产水无需经过换热器加热可直接作为反渗透进水,年节约自来水264 420 m^(3),年节约蒸汽能11 105 GJ。电费和药剂费合计1.51元/m^(3)。
    • 韦晓竹; 李博文; 朱荣志; 赵加怡
    • 摘要: 研究了废弃粉末活性炭作为晶种加速沉淀软化,去除浓水中硬度的可行性及效果。结果表明:晶种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硬度的去除效果,初始硬度为1228 mg/L,晶种为2 g/L,碳酸钠为1 g/L,转速为120 rpm时,10 min时硬度去除率可达75.6%,而没有晶种时,达到相似硬度去除效果,则需20 min。系统连续运行时,硬度去除效果随着运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连续运行20次时,出水硬度由287 mg/L降至106 mg/L,去除率由77%增至90%。因此,此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初步可行。
    • 李梦洁; 尹德元; 张浩; 杜炯; 刘腾; 郭佳; 阳海
    • 摘要: 虽研磨废水反渗透浓水量大,但污染物浓度不高,回用潜力巨大,因此其降解处理及回用技术是目前电子玻璃器件产业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探索了光催化技术对研磨废水反渗透浓水COD降解效果,研究了不同光源、催化剂用量、光照强度、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研磨废水反渗透浓水COD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技术对研磨反渗透浓水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光源、催化剂用量、光照强度等因素对COD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而Fe^(3+)、Ag^(+)等金属离子能加快COD降解去除效率,过高的COD值则导致催化剂中毒,从而抑制光催化降解.该实验结果的获得为光催化技术在实际研磨废水反渗透浓水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萍; 陈丽芳; 张野; 张泽亚
    • 摘要: 电厂反渗透浓水COD为520 mg/L,难降解有机物会影响纳滤、电渗析及蒸发结晶系统的稳定运行,为降低电厂反渗透浓水COD,分别采用芬顿氧化和臭氧/活性炭氧化工艺进行处理,选择最佳工艺。臭氧催化氧化研究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9,活性炭投加量为2 g/L,反应时间为80 min,此时COD的去除率为42.2%,溶液中COD残余浓度为220 mg/L。芬顿催化氧化研究表明,影响芬顿催化氧化的主次因素为:H_(2)O_(2)投加量>m(Fe^(2+))∶m(H_(2)O_(2))>pH值>反应时间,最佳反应条件为H_(2)O_(2)投加量5 mg/L,pH=4,反应时间100 min,m(Fe^(2+))∶m(H_(2)O_(2))=1.2∶1,此时COD去除率69.1%,溶液中COD残余量浓度为160 mg/L。对比两种方法,对于COD去除率而言,选用芬顿氧化法较优。
    • 巫寅虎; 陈根强; 陈卓; 梁思懿; 金焱; 徐平; 胡洪营
    • 摘要: 面对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再生水反渗透处理研究、实践和发展需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20年12月发布了再生水反渗透处理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ISO《再生水反渗透处理系统设计指南》(ISO 23070:2020)。标准以保障再生水反渗透处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为原则,针对再生水水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水质设计指标体系,阐释了预处理单元、反渗透单元、加药单元、运行监控单元等关键环节的设计原则、方法和要求,强调了反渗膜完整性检测和反渗透浓水处理的重要性。
    • 宫杰; 张白雪; 韩方东; 孔妍; 张文辉; 张楠
    • 摘要: 水作为火力发电厂最重要的传热和换热介质,是电厂正常运转发电供热的必备要素,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电厂都采用反渗透技术来处理原水,以满足电站锅炉对水汽的高质量要求。反渗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脱盐率效率高、环境污染小、成本相对较低、运行维护方便。然而,采用反渗透处理原水,必然会产生大量浓盐水。这些浓盐水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土壤和地下水水质。文章既针对反渗透浓水的水质特点,采取反渗透改造一级二段处理、二段反渗透浓水石灰预处理、沉降、碱处理、二次沉降、膜蒸馏、DT-RO处理的处理工艺,以达到反渗透浓水减量化的目标,再结合蒸发结晶技术和高级氧化的措施,可将浓盐水全部转化为中水和污泥,实现零排放。
    • 刘梓锋; 郑睿豪; 周青青; 王家德; 史学儒
    • 摘要: 系统比较了β-PbO_(2)/Ti-Ti和BDD/Si-Ti两种电极体系处理实际印染行业反渗透浓水(ROC)的性能,考察了同步去除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动力学,以及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BDD/Si-Ti电极体系的析氧电位(2.45V)和析氯电位(1.90V),以及阳极氧化电位和阴极还原电位的绝对值均高于β-PbO_(2)/Ti-Ti电极体系;两种电极体系对COD以及TN的去除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其中BDD/Si-Ti电极体系对COD去除的表观速率常数和能量利用效率均优于β-PbO_(2)/Ti-Ti电极体系;而β-PbO_(2)/Ti-Ti电极体系对TN去除的表观速率常数和能量利用效率更优.β-PbO_(2)/Ti-Ti电极体系在5mA/cm^(2)的电流密度下电解15min,可使反渗透浓水BOD/COD从0.18升至0.42(提高1.33倍),而BDD/Si-Ti电极体系仅提升0.78倍.两者相比,BDD/Si-Ti电极体系适用于矿化污染物,β-PbO_(2)/Ti-Ti电极体系适用于改善废水可生化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