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50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87594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国卒中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十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2012年云南省药学大会等;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相关文献由934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林峰、李庆双等。
依达拉奉注射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7594篇
占比:99.88%
总计:388074篇
依达拉奉注射液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林峰
- 李庆双
- 李战
- 秦逸辉
- 缪也夫
- 罗兴洪
- 何明方
- 周进东
- 张林艳
- 彭素琴
- 徐青青
- 曾兆云
- 李丽
- 李剑
- 林自恒
- 江文婷
- 王世君
- 胡静
- 袁旭娟
- 詹佩娟
- 谢晓燕
- 贾元光
- 钟冬胜
- 雍利军
- 马小董
- 于胜利
- 何龙其
- 倪爽爽
- 冯晓军
- 刘中砥
- 刘以举
- 刘彩连
- 刘艺春
- 刘长铁
- 叶新水
- 司富春
- 周刚
- 周良斌
- 周静
- 唐欢
- 夏明
- 姚雪
- 姜锋
- 孙全乐
- 孙德贵
- 孙振永
- 孙晶晶
- 孙毅
- 孙海申
-
-
陈华琼
-
-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0.00%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2,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72、6.287,P0.05),治疗后,观察组2 hPG、FP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58、13.763,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疾病,可在常规基础上,再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得到更明显的改善,并可更好控制血糖指标,疗效理想且用药安全。
-
-
荣萌萌
-
-
摘要:
目的:分析于脑梗塞患者施治期间联合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施治的优势。方法:本项研究针对我院某时期收治的脑梗塞患者,研究时间范围在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研究入组对象共 64 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实施研究小组划分。 分配至对照组 32 例,以单一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为主;分配至观察组 32 例,基于对照组治疗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针对上述两种用药治疗方案所带来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单一用药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施治后评分更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同时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用时更短,上述相关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 结论:在对脑梗塞患者施治期间,联合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施治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机体状态,促进其机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相关治疗工作开展期间积极引用。
-
-
陈钢涛
-
-
摘要: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未进行溶栓治疗,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临床疗效显著,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
-
谭永峰;
班玉霞
-
-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施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组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速度的最小值(V_(min))、动态阻抗(DR)、脉搏波波速(Wv)、外周阻力(R)]、Ox-LDL、IMA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凝血功能指标[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PAIC)]。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_(min)、DR均高于治疗前,Wv、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Ox-LDL、IM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M、t-PAI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A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不仅可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调节机体Ox-LDL、IMA水平,还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朱清风
-
-
摘要:
目的 探究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依据摸球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炎性因子、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日常生活能力等多个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病情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
孟健荣
-
-
摘要:
目的 分析脑梗塞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合并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挑选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疗效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突出,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合并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治疗脑梗塞患者获得突出成效,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
-
王雪红
-
-
摘要:
目的 对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供职的二甲县级医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50例,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0例就诊于我院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在MMSE、ADL方面的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治疗后治疗组在MMSE的评分为(23.25±3.29)>对照组(20.17±3.59);在ADL评分治疗组为(36.14±9.29)>对照组(30.18±10.52)且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治疗组仅为8%<对照组3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质量和对患者受到损伤的神经功能进行恢复.
-
-
吴国访;
张丽;
张淑沛;
段红霞
-
-
摘要: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3%与84.91%,x2=3.975,P=0.046).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动脉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搏动指数与阻力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与单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相比,通心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脂和炎性因子指标.
-
-
赵宗伟
-
-
摘要:
目的 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神经节苷脂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临床研究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对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通过联合治疗的50例患者以及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通过单纯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意识逐渐清晰,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
马喆;
娄利霞;
王思锦;
高永红;
程炜婷;
巩卓彦;
孙逸坤;
薛程元;
金秋硕;
高颖
-
-
摘要:
目的 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从5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1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的33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松龄血脉康组及依达拉奉组,每组11只,分别予蒸馏水[10 mL/(kg?d)]、松龄血脉康胶囊溶液[10 mL/(kg?d)]及依达拉奉注射液[3.15 mL/(kg?d)]干预5 d.神经功能评分检测造模后24 h及给药5 d后的神经功能;错步实验检测错步次数;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缺血区形态结构;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及内质网应激促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的表达.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显示,造模24 h后,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组评分显著降低(P<0.01),表示造模成功.造模5 d后,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松龄血脉康组与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分别显著高于本组造模后24 h评分(P<0.01或P<0.05).错步实验检测发现,模型组的错步次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松龄血脉康组及依达拉奉组错步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HE染色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松龄血脉康组及依达拉奉组缺血区脑组织形态结构显著改善.TUNEL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阳性细胞百分比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松龄血脉康组及依达拉奉组阳性细胞百分比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Cleaved Caspase-3与CHOP、Caspase-12相对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松龄血脉康组及依达拉奉组Cleaved Caspase-3及CHOP、Caspase-12相对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可能是通过降低内质网应激促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
孙邈;
孙海申;
李风雷;
孙晶晶;
许少团;
司富春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全国中医方证研究和新药创制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远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治疗老年脑梗塞中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
汪立松;
赵宏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在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收治(2014年8月-2015年10月)的7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病毒性脑炎患者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毒性脑炎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极佳.
-
-
彭嘉凤
- 《2012年云南省药学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建立依达拉奉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结合本品的使用说明书,确定细菌内毒素的限值,并用干扰试验进行验证;结果:依达拉奉浓度≤0.5mg/ml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控制产品质量。
-
-
-
张丽萍;
黄晓明;
黄月芳
-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依达拉奉(商品名必存,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是一种新的脑保护剂,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梗死时,通过抑制脑水肿,减少神经元的损害,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等机制,阻止缺血性脑血管障碍的发生和进展,发挥脑保护作用。临床疗效观察表明: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每日2次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
Hou Zhifeng;
侯志峰
- 《第十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神经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将93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防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及不良反应的变化.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1.19%)(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 0.01).rn 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陈飞翔
- 《首届全军重症医学论坛》
| 2006年
-
摘要:
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表明,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神经保护剂是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延长缺血神经细胞的生存能力,为综合治疗争取时间.然而,神经保护治疗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在临床试验中却都以失败而告终.故研究新的疗效确切的脑保护剂就显得尤为重要.依达拉奉注射液(Edaravone)是一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国外临床研究证实该药治疗ACI安全有效.为此,解放军117医院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对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ACI患者30例,现将其观察结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