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伦理实体

伦理实体

伦理实体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欧洲哲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专利文献12437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伦理学研究、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学海等; 伦理实体的相关文献由101位作者贡献,包括樊浩、詹世友、薛桂波等。

伦理实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91%

专利文献>

论文:12437 占比:99.09%

总计:12551篇

伦理实体—发文趋势图

伦理实体

-研究学者

  • 樊浩
  • 詹世友
  • 薛桂波
  • 阳姣
  • 丁雪枫
  • 倪前亮
  • 张廷干
  • 徐继存
  • 王聿霄
  • 肖君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摘要: 作业面批应彰显伦理关怀《教学与管理》,唐家昕、辛治洋,2021年32期作业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针对作业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教学活动。要使作为伦理实体的学生得到健康完整的发展,作业面批应在各个方面彰显伦理关怀。然而,当下的一些作业面批实践,却存在以知识为导向、呈现较为形式化、语言缺乏情感的“去伦理化”特征。为了确保其伦理向度,在作业面批中,教师应做到院一是努力成就学生完整的世界。
    • 詹世友; 方之美
    • 摘要: 黑格尔的国家学说起始于其对无国可依的沉痛忧虑,他把国家看作是人类生活并归属于其中的最高共同体。他认为,单是保护国民的生命和财产权利,或任凭国家的组成部分独立,行使任性自由,国家也就不能真正成其为国家。个人的特殊性和国家的普遍性是最大的伦理关系,现代国家要达到这两者的有中介的间接同一,达到内部的有机团结和获得公民的忠诚。成为国家的成员,是个人的最高义务。
    • 孙琳
    • 摘要: 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伦理实体是统一了抽象法和主观法的最高法,市民社会是其中关键一环,联系着自在的伦理实体即家庭与自在自为的伦理实体即国家。黑格尔通过对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的本质剖析来展开资本现代性批判,以期通过国家的本质即理念对自由竞争市民社会中的无序竞争状态进行宏观调控。马克思接过了黑格尔资本现代性批判的接力棒,但并不赞同黑格尔对对象化和异化在逻辑上的不加区分。黑格尔的对象化逻辑忽视了整个社会关系、上层建筑和总体性的异化逻辑锁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自为的伦理实体的对象化运动即异化劳动相互关联的四重异化批判,开启了资本现代性批判的新视阈。
    • 摘要: 作业面批应彰显伦理关怀唐家昕、辛治洋在《教学与管理》2021年第32期撰文指出,作业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针对作业面对面进行交流的一种教学活动。要使作为伦理实体的学生得到健康完整的发展,作业面批应在各个方面彰显伦理关怀。然而,当下的一些作业面批实践,却存在以知识为导向、呈现较为形式化、语言缺乏情感的“去伦理化”特征。
    • 高广旭
    • 摘要: 启蒙道德以理性的“内在性”原则构筑起现代性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结果陷入道德自由与道德虚无并存的结构性困境。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重审启蒙道德的结构性困境,是深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哲学向度的一条重要线索。历史唯物主义对道德主体作为“现实的个人”的历史性重构,既在理论上揭示了启蒙道德结构性困境产生的社会现实缘由,也在实践中发展了个体自由与共同体自由一致的伦理总体性路径。循此路径,历史唯物主义在还原人类伦理存在的现实生活根基的意义上,重塑了被启蒙道德肢解的伦理共同体的精神结构,开创了道德主体与伦理实体相统一的思想架构。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类生活”理念及其对于人类共同生活形态的重建,是这一精神结构和思想架构呈现出来的理论旨归和实践形态。
    • 马迎; 陈晓龙
    • 摘要: 文化认同受原有路径的影响并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文化认同与人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生活世界是文化认同赖以产生的基础;伦理实体是文化认同的现实依托,交往关系是文化认同的传统纽带;文化认同的现代趋向是价值观念认同,价值理性是文化认同的凝聚方向.文化认同关系着社会的良性运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 詹世友; 宋敏婷
    • 摘要: 黑格尔的道德观聚焦于对启蒙时代道德哲学的本质进行批判性反思.启蒙思潮反对任何外在权威,故其道德哲学要么采用功利主义原则,要么采取康德式的人格尊严原则.黑格尔认为,从历史上和从逻辑上看,这种注重个体自主性的道德世界观都必然要出现,但是,由于它采取抽象理智的思维方法,不能把超出个人的共同体的组织和价值整合为意志的内容,其不同的道德原则之间会产生冲突.在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中,道德法阶段需要发展到伦理法阶段,道德价值才能得到具体的实现.
    • 高德胜
    • 摘要: 以往对家庭作业的研究总是纠缠于作业多少的问题,这样的视角掩盖的问题甚至比发现的问题还要多.因此对家庭作业的研究需要有新的视角.从伦理关系来看,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是不同的伦理实体,各有功能,不能互相替代.研究家庭作业首先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三种基本伦理实体之间的伦理关系.家庭作业有这样那样的前提与价值预设,研究家庭作业,就要审视这些预设是否有依据以及是否得到了落实.当然,研究家庭作业最重要的是看家庭作业施行的伦理后果.家庭作业的普遍、长久施行,使家庭变成了"附属学校";使家长变成了"助教";使学生变成了没有下班时间的"上班族";使学校没有边界、责任没有尽头;使社区变成了"学区"、社会学校化.家庭作业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回避,需要理性、诚实面对,以超越数量、负担的视角去寻找解决之道.
    • 龙红霞
    • 摘要: 传统乡土伦理赋予乡土生活的规则、价值与意义,促成绵延几千年乡土生活的诗意栖居,其现代境遇中的式微是其“通达”天下的普遍性精神受阻,源自于中间伦理实体的中断.乡土社区教育作为植根乡土的教育共同体,可助推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在伦理建构过程中实现融合与逻辑自洽.其伦理使命在于敦促所有相关因素立足乡土本身,反思乡土文化传统并结合新时代特点对优秀伦理资源进行整合及现代诠释.同时,架构起城乡伦理通路,吸纳新的富有时代生命力的伦理特质和伦理精神,使乡土伦理具有一定程度的通达性与普遍性,完成乡土伦理新时代下的形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