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强度
介电强度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29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19987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计量技术、电瓷避雷器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年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专题研讨会、2012年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学术会议、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等;介电强度的相关文献由64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治会、魏燕定、陈辉等。
介电强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987篇
占比:99.88%
总计:120128篇
介电强度
-研究学者
- 于治会
- 魏燕定
- 陈辉
- 刘维斌
- 吕永桂
- 王兰芳
- 安留保
- 于娟
- 代敏
- 倪大志
- 关睿
- 凌光北
- 刘利琴
- 刘慧娴
- 史鹏飞
- 周树益
- 崔翔
- 应晓琳
- 张军
- 张宝全
- 张金强
- 徐宽
- 李万捷
- 李学宝
- 李鑫
- 王斯琪
- 王晓文
- 章述汉
- 莫申扬
- 谭威
- 赵志斌
- 邓科平
- 陈习文
- 陈凯
- 雷民
- 项琼
- 高存玉
- 高平波
- 高文涛
- 鹿波
- 于海川
- 余保生
- 八束健
- 刁瑜凌
- 刘乐文
- 刘啸野
- 刘应乾
- 刘慧峰
- 刘桂德
- 刘涛
-
-
邓冰;
王贺;
孟庆伦
-
-
摘要:
0引言某110kV变电站内110kV六氟化硫(SF6)断路器采用“COMPASS-145”组合电器,简称全封闭空气外绝缘紧凑型多功能SF6组合电器,SF6断路器由三相单极独立气室构成,SF6断路器灭弧室内充满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惰性SF6气体,且SF6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气体绝缘电气设备中的优良绝缘气体,具有高介电强度的绝缘介质及优异的冷却电弧特性,绝缘气体本身的质量与充入绝缘气体设备的密封性能是决定断路器绝缘性能的关键指标。
-
-
李建伟
-
-
摘要:
以福建福清核电一期工程#1、#2已投入商业运行核电机组为实践依据,重点阐述了核电站电气贯穿件在建造阶段的调试步骤与过程,介绍了电气贯穿件调试的目的、原理与方法、过程及验收准则,对以往经验进行总结性集成,为今后核电站调试积累宝贵经验。
-
-
陆亨
-
-
摘要:
为了满足电子设备对高容量高耐电压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要求,采用温度补偿型介质瓷粉匹配镍内电极浆料制备薄介质MLCC。研究了预烧工艺和生倒工艺对薄介质MLCC的介电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预烧可以减少生坯芯片中的残留碳,从而改善介质致密性和电极连续性,有效提高薄介质MLCC的介电强度。设置合适的加湿气氛和预烧温度,才能将残留碳量降低到符合要求的范围。生倒将生坯芯片的圆角半径控制为105~143μm,可以防止陶瓷芯片损伤和镀液渗入,提高薄介质MLCC的击穿电压值。
-
-
喻志程;
邵成;
李超;
黄海涛
-
-
摘要:
为提升CPVC电缆保护管的保护性能,展开CPVC电缆保护管质量密度特性快捷测试。通过电缆保护管的伸长率、阻燃性与介电强度分析不同质量密度的电缆保护管的使用特性。设定测试误差剔除方法,对测试结果展开处理。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可知,CPVC电缆保护管质量密度与电缆保护管的伸长率、阻燃性与介电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
-
朱磊;
于玲;
赵裕;
芦赛;
刘岐;
张惠敏
-
-
摘要:
GB/T 15092.1-2020于2021年7月1日已经正式实施,该版标准补充了一些测试要求,现着重对比两版标准之间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旨在使相关设计人员与检测人员快速了解这些变动,同时为今后的设计及检测工作提供一种新方向。
-
-
莫申扬;
张金强;
李学宝;
毛塬;
赵志斌;
崔翔
-
-
摘要:
相变冷却技术逐渐成为高压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散热瓶颈的解决方案。但在高压应用场景中,由气泡引发的绝缘问题需要重点关注。针对相变冷却的沸腾特征,掌握制冷剂液态、气态以及两相态的绝缘特性是开展相变冷却技术绝缘分析的基础,而现有研究尚没有系统性的制冷剂多相态绝缘特性测试方法。因此,文中研制了用于制冷剂多种相态工况的绝缘实验装置,首次实现了低沸点液体蒸汽的介电强度测试,进而提出了制冷剂蒸汽及两相态环境的击穿实验方案。利用FC-72制冷剂,对其液态、气态及两相态展开了系统性的击穿特性研究,获得了FC-72蒸汽在多种气压下的介电强度,以及其两相态下的击穿测试结果。结合气泡在电场下的行为特性,分析了两相态环境下的击穿机制。最终,形成了以蒸汽介电强度为依据的两相态间隙绝缘阈值评估方法。
-
-
-
史鹏飞;
罗雪芳;
倪大志;
王晓文
-
-
摘要:
研制了一种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校准装置,该装置在自主击穿基础上,克服了高压放电电磁干扰,优化了高电压绝缘设计,实现了无线控制和各功能组成的一体化,增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提高了设备使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校准,装置性能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
-
董燕英
-
-
摘要:
对于电力机车来说,在运行过程中受海拔的因素影响,导致自身的绝缘性、散热性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其运行效率。基于此,本文深入开展分析,探索海拔因素对电力机车电气设备产生的影响,从介电强度、外绝缘强度、温升、打风以及性能等多个方向开展探索,以保证电力机车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
-
唐帅;
钱志国;
王海强;
刘峰
-
-
摘要:
采用高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母粒HY-GT002作为阻燃协效剂,以次磷酸盐类复合物TF9309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复配构成膨胀型阻燃剂(IFR),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IFR/PDMS无卤阻燃30%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燃烧性、极限氧指数(LOI)以及接触角进行测试,对比分析PDMS用量对PBT/IFR/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电性能、阻燃性和表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MS在适当的添加量下可进一步提高PBT/IFR/GF的阻燃性能、氧指数、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复合材料与水的接触角变大,表面自由能降低,介电强度提升.PDMS起到了协同阻燃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复合材料中IFR的用量,1%的PDMS和15%的IFR进行复配,其阻燃效果与单独添加18%的IFR相当,LOI提高到40.2%,0.8 mm阻燃达到UL94 V-0,介电强度37 kV/mm,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
-
-
-
-
- 《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课题研制的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校验装置可用于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的校验工作,项目涉及:输出电压的矢量法合成方法及功能模块,击穿电压的测量与采集方法及模块.本文介绍了校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核心技术,其中,校验装置实现了输出电压的矢量法合成方法及基于CPLD/MCU相结合高速采样/测量的击穿电压测量方法,具有创新性.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校准,本装置性能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国内领先.
-
-
Wang Xu;
王旭;
Chen Teng;
陈腾;
Liu Yang;
刘洋;
Liu Xiangyang;
刘向阳
- 《2016绝缘材料与技术专题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直接氟化技术因其氟化的有效性、工艺操作的简便性以及低成本等特点,在多个领域显示出良好的研究与应用前景.氟原子具备所有元素中最强的吸电子能力,可有效限制电子离域,并且C-F键呈现较低的可极化程度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通过直接氟化技术对材料进行表面氟化改性同样是提高材料绝缘性能的有效手段.不仅常规的聚合物绝缘材料经直接氟化之后可以防止表面电荷累积,提高耐击穿性能,而且原本导电性能优异的碳纳米材料经直接氟化处理同样可以具备高电阻、低介电以及强疏水性等优异绝缘性能.同时,此类氟化碳纳米材料,如氟化石墨烯,作为填料可有效降低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常数和吸水率,并大幅提升其介电强度.因此,直接氟化技术可为调控材料绝缘性能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并有望为绝缘领域提供一系列高绝缘性能的新材料.
-
-
-
-
陈煌;
丁传贤
- 《2002年西部地区纳米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氧化锆纳米涂层.运用SEM、TEM与XRD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显微结构特点、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确定.发现涂层由四方相氧化锆组成.涂层晶粒为等轴晶,堆积紧密,晶界清晰.晶粒具有两种显微结构,以尺寸分布在30-120 nm之间的颗粒为主,另一种为150-300 nm的大尺寸晶粒.在成功制备出氧化锆纳米涂层的基础上,测量了涂层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锆纳米涂层具有较大的电阻率和较高的介电强度.
-
-
-
苏斌
- 《2006年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技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对2005年进厂的薄膜检验数据进行了调查和统计,总结了薄膜质量状况,发现了质量及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质量检验的一些建议,提供薄膜生产和使用厂家在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