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胚
麦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7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18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粮油加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一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等;麦胚的相关文献由678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继红、侯银臣、冯军伟等。
麦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187篇
占比:99.00%
总计:15340篇
麦胚
-研究学者
- 黄继红
- 侯银臣
- 冯军伟
- 吴丽
- 杨铭乾
- 纪小国
- 吕行
- 赵祎
- 廖爱美
- 张相生
- 徐斌
- 董英
- 郭元新
- 孟令启
- 巴欣毅
- 徐贵发
- 惠明
- 王春阳
- 程晓东
- 顾振新
- 马海乐
- 于长青
- 张亚奇
- 杨润强
- 赵秀兰
- 郭卫芸
- 侯福仁
- 俞玥
- 周俊娇
- 周惠明
- 周靖波
- 孙君庚
- 张瑶
- 杨盛茹
- 王东旭
- 王振斌
- 郭媛媛
- 郭晓娜
- 陈正行
- 任晓锋
- 冉茂林
- 冯栟
- 姜城红
- 孙超
- 张丽萍
- 张喜玲
- 张新文
- 张晖
- 张连富
- 徐山元
-
-
张瑶;
沈海炯;
杨天一;
俞玥;
王东旭;
郭元新
-
-
摘要:
以脱脂小麦麦胚为原料,经微波辅助处理(600 W,10 s)后,通过改变培育温度、培育时间、培育液pH、培育液液料比,提高麦胚中内源性蛋白酶的活力,达到富集多肽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时间、pH、液料比对麦胚中蛋白酶活力、肽含量皆有显著影响(P<0.05)。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上述单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发现培育温度50°C、培育时间6 h、培育液pH4.5和液料比10:1 mL/g为最优组合,蛋白酶活力、肽含量分别为3812.34 U/g、303.12 mg/g。实验表明,优化培育条件能够有效提高经脱脂、微波处理麦胚中蛋白酶活力及肽含量。
-
-
-
-
摘要:
一、如何加エ小麦粉更有营养?相比于精制小麦粉,全麦粉和营养强化小麦粉的营养价值更高。小麦籽粒主要由淀粉质胚乳(约80%)、麦麸(约15%)及麦胚(约3%)三部分组成,精制小麦粉是除去了大部分麸皮和麦胚、以胚乳为主要原料磨制而成。相对于精制小麦粉,全麦粉由胚乳、麦麸以及麦胚组成,且与它们在完整小麦颗粒时比例相同,除淀粉外,全麦粉中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均高于精制小麦粉。目前,全麦粉生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粉碎法,是将整粒小麦直接碾磨而成;另一种称为回添法,是将小麦麩皮和麦胚粉碎处理后回添至精制小麦粉中混合而成。除全麦粉加工外,在小麦粉加工过程中添加外源营养物质可以弥补小麦本身的营养缺陷和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损失,这样的小麦粉称为营养强化小麦粉。营养强化小麦粉中常用的外源营养物质主要包括三大类: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类;钙、锌、铁等矿物质类;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维生素类。
-
-
姜城红;
施雯怡;
张喜玲;
张慧;
唐诗维;
蔡鑫琦;
郭元新
-
-
摘要:
为了优化麦胚山楂复合固体饮料的配方,以微波辅助内源蛋白酶水解的富含多肽的麦胚为原料,添加超微山楂粉、脱脂奶粉、魔芋粉、甜味剂等辅料进行复配得到麦胚山楂复合固体饮料,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色泽、风味、口感、冲调性4个方面的模糊综合评定结合感官评价为评分指标,选取3个对麦胚山楂复合固体饮料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山楂粉用量、魔芋粉用量、甜味剂用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微波处理适宜参数为800 W下处理8 s,麦胚山楂复合固体饮料最佳配方为麦胚粉用量30 g,山楂粉用量4.85 g,脱脂奶粉用量6 g,魔芋粉用量1.62 g,甜味剂用量2.30 g。在此配方下制得的麦胚山楂复合固体饮料,颜色均匀一致、色泽鲜明、香气协调、入口顺滑、适口度佳,冲调性为90 s,多肽含量约为96.39 mg/g。
-
-
胡蕾;
叶鹏;
彭子木;
张民;
刘锐;
吴涛;
隋文杰
-
-
摘要:
为有效提高小麦麦胚多糖提取得率,本文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对小麦麦胚进行前处理,再结合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麦胚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得出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温度为70°C,料液比为1:5(g/mL),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的多糖的平均提取得率达到18.72%.该条件下提取的多糖其重均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26 ×105、5.91 × 105和1.76 x 106Da,其峰面积比分别为14.56%、17.73%和67.71%,其表面结构呈片状不规则破碎结构,且具有良好的持油性能.这些结果初步揭示了蒸汽爆破麦胚多糖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蒸汽爆破麦胚多糖的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
-
李欣;
米生权;
陈文;
张艳贞
-
-
摘要:
麦胚是面粉加工的副产物,被誉为"人类天然的营养宝库".麦胚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将麦胚进行发酵处理可提高其生理活性.本文从麦胚的营养成分、功能活性、以及麦胚发酵所带来的成分、含量、功能活性方面的变化进行系统综述,并对未来麦胚产品的深度开发利用进行展望.
-
-
赵朋辉;
黄继红;
侯银臣;
杨盛茹;
李彦瑾;
乔笑;
张宁;
王晓飞;
廖爱美;
潘龙
-
-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麦胚,改善麦胚的营养价值,利用黑曲霉发酵麦胚,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设计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并且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发酵产物,研究了醇沉物在不同干燥方式下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黑曲霉发酵麦胚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C、接种量5.48%、发酵时间76.88 h、底物料液比1:10(g/mL),在该发酵条件下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81.94%;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所得发酵产物均具有一定的持油性、起泡性,以及较好的乳化性;黑曲霉发酵麦胚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乳化性、起泡性要求较高时可采取冷冻干燥法处理,2种干燥方式对持油性的影响不存在线性关系.该研究为小麦精深加工及麦胚高值化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
-
曹佳兴;
许柠;
汪丽萍;
张国治
-
-
摘要:
为研究挤压膨化温度对麸皮回填法制备的全麦挂面挥发性成分以及特征风味的影响,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温度下挤压膨化处理得到的全麦挂面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麦挂面主要挥发性物质为烃类、醛类、醇类、酯类、酮类、杂环类以及其他类化合物;生挂面组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熟挂面组中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ROAV(ROAV≥1的物质为样品中关键风味化合物)表明:影响全麦挂面风味的关键物质以醛类为主。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4组生全麦挂面之间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160°C的风味物质更为丰富;生全麦和熟全麦挂面样品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试验结果为全麦挂面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
-
赵雯;
孙心悦;
崔相宜;
王雪梅;
邓飞龙;
郭瑞瑞;
刘明喜;
岳昌武;
吕玉红
-
-
摘要:
以麦胚为原料,利用复合乳酸菌发酵研制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以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优化稳定剂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工艺条件,并测定其理化指标.结果 表明,最佳稳定剂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5%、琼脂0.2%;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按照配比1∶1∶1∶1∶1∶1∶1制备发酵剂,接种量0.03%,发酵时间24h,发酵温度42°C.在此最佳条件下,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为乳酪色,质地黏稠,口感细腻,总蛋白3.53 g/100 g,总膳食纤维2.12 g/100 g,维生素E 1.28 mg/100 g,亚油酸669 mg/100 g,α-亚麻酸75.8 mg/100 g,乳酸活菌数2.1×109 CFU/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