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鸟撞

鸟撞

鸟撞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22篇,主要集中在航空、力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709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科技视界、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发展论坛、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等;鸟撞的相关文献由8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玉龙、冯震宙、刘军等。

鸟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2.0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2709 占比:97.84%

总计:12989篇

鸟撞—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康; 白瑞祥; 刘琛; 位常龙; 雷振坤
    • 摘要: 基于疏散鸟体动能的防鸟撞策略,以提高结构刚度和抑制变形为目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现有飞机尾翼前缘结构鸟撞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模拟结果,通过增加单向斜支板结构和采用纤维/金属复合材料,实现了从结构和材料两个方面对尾翼前缘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结果表明,前缘增加的单向斜支板结构可以通过疏散鸟体动能来降低鸟撞冲击对尾翼内部结构的破坏,而采用纤维金属复合材料则减轻了前缘曲翼约10%的质量,且提高了整体刚度,并使结构在鸟撞过程中最大变形降低到原始构型的25%。通过分析不同铺层方式下材料的破坏模式和吸能效果,发现合理的铺层设计可显著提高尾翼前缘结构的抗鸟撞性能。
    • 王庆平; 王飞; 赵海凤
    • 摘要: 为分析鸟撞对涡轴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和性能的影响,在国家军用标准规范对航空发动机吞鸟试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涡轴发动机的结构特征设计了吞鸟试验方案和试验流程,并对某型涡轴发动机开展了4次吞鸟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发动机均在规定时间内恢复至吞鸟前功率状态且未停车或熄火。试验结果表明:大鸟容易卡滞在进气道入口;小鸟高速撞击对发动机性能以及结构强度完整性的危害更大;在吞鸟过程中发动机各参数均大幅波动,持续时间约为4~6 s,波动过后功率恢复时间约为5~9 s;相比大鸟,小鸟高速撞击后发动机性能衰减更严重,约为8.5%,清洗后约为0.6%。所设计的典型涡轴发动机吞鸟试验方案和试验流程合理、可行。
    • 郭山; 谢莉; 刘传欣; 侯亮; 柴象海; 张树彦
    • 摘要: T12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风扇进口特定截面的总温,在技术要求上有着区别于其他传感器的显著特点:因其暴露在进气道内,故该传感器除了要满足基本的总温测量功能性能要求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防冰能力及抗鸟撞能力,在航空发动机适航规定中对该传感器的防冰和抗鸟撞要求有相关描述。在考虑该传感器同时具备基本功能和防冰性能的基础上,基于航空发动机适航规定对T12传感器的抗鸟撞设计进行相关讨论。首先使用HyperMesh软件对T12传感器初期几何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然后使用LS-DYNA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规定工况下的鸟撞计算分析。通过对初期模型鸟撞仿真计算分析结果的观察,对传感器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构优化,并且对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进行仿真验证,通过验证,表明本次结构优化设计是有效的,基本符合预定要求。
    • 宋长远; 唐旭; 陈大玮; 陈勇
    • 摘要: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风扇叶片鸟撞损伤机理并指导研发设计,提出一种鸟撞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的精细化分析方法。建立了包含铺层信息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进行中鸟撞击工况的数值计算,基于ANSYS-Workbench软件的自动化脚本和MATLAB程序提取铺层有限元结果数据进行失效分析,通过Tecplot实现结果的可视化并结合叶片冲击响应进行叶片损伤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冲击响应除周向弯曲、轴向弯曲、扭转以外,在伸根段以上部分还包含高阶模态成分;叶片内部失效明显,叶片外表可见损伤较少;在伸根段和榫头内部50%弦长位置出现明显分层,发生基体开裂的铺层较多;相同角度铺层的纤维失效和基体失效位置及演化规律相似,少量铺层在高阶模态影响下,在特殊位置失效;±45°铺层在伸根段前缘附近出现显著纤维拉伸失效,该位置为叶片的鸟撞薄弱点。
    • 彭蕾; 苏俊伊; 尹豪
    • 摘要: 机场鸟撞是一种潜在的严重破坏性事件,如何通过生境营造降低机场周边鸟类栖息的适宜性,将栖息地逐渐外引成为维护机场飞行安全的重要管理目标。文章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周边58种鸟类进行风险评价,选出易发生鸟撞事故的高风险鸟类,并根据这些鸟类的生境偏好评价机场周边各生境类型的风险等级,将农田、林地、滩地确定为高风险生境。结合严重危险鸟类的活动范围和飞机起飞、着陆角度,划定机场周边鸟类的严格控制区,实现以最小范围的生境管控降低鸟撞事故发生,并提出在区域内引入人工驱鸟设施、降低种植密度、更换区域内鸟类的食源和栖息植物等防范对策,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防治鸟撞、保障飞机飞行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 胡海波
    • 摘要: 为了验证飞机翼面抗鸟撞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本文基于某型飞机尾翼前缘翼型,对前缘抗鸟撞结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数值仿真方法中壳单元尺寸、光滑粒子流(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粒子数目和接触算法选择对仿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择6 mm壳单元尺寸、SPH粒子质量取0.0503 g时,SPH方法具有较好的仿真精度。并利用光滑粒子数值仿真方法和鸟撞实验对得到的结构进行验证,证明了该优化布置方法的可靠性。
    • 蒋盼盼; 杨昌发; 张大尉; 倪金付
    • 摘要: 鸟撞是威胁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螺旋桨飞机而言,结构前方如果布置有螺旋桨,则桨叶及其运动会对飞鸟撞击结构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本文针对前方布置有螺旋桨的风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飞鸟越桨撞击风挡概率作为风挡防鸟撞能力的评价指标,基于对飞鸟穿越螺旋桨的机理分析,构建飞鸟越桨撞击风挡概率的评估模型,并开展参数化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对于风挡防鸟撞能力而言,桨叶数目、鸟和飞机的相对飞行速度等因素属于较为敏感的因素,该规律性结论可为评估螺旋桨飞机风挡防鸟撞能力提供参考。
    • 张永强; 贾林
    • 摘要: 航空发动机是鸟撞事件中的高概率、高危部件,对风扇叶片相关抗鸟撞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3D-DIC)法开展了TC4钛合金空心结构风扇叶片在不同高度下的静置鸟撞试验。此外,基于Johnson-Cook动态本构模型与损伤失效理论建立了相关计算模型,较好地描述并验证了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在鸟撞过程中的动态变形响应过程与失效情况。结果表明:鸟撞速度的变化主要影响叶片变形的量级,而不会引起叶片特征模态的改变;在鸟撞过程中,叶根是应力/应变局域化显著区域,更容易发生损伤失效;随着鸟撞位置的提高,空心结构风扇叶片在叶根处失效断裂对应的临界鸟撞速度逐渐提高,整体结构抗鸟撞性能越好。试验结果及相应的数值模拟为TC4钛合金空心结构风扇叶片的抗鸟撞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李京菁; 侯赤; 赵美英
    • 摘要: 为了提升飞机机翼前缘结构抵抗冲击的能力从而保护机翼内部结构及功能,工程中提出了各种前缘结构加强方案。而这些加强结构多为非整体结构件,需将加强结构与原结构组装起来,考虑到工艺性要求铆钉连接成为最主要的连接方式。虽然铆钉连接的方式操作简单费用较低,但该种连接方式不可避免地给飞机机翼前缘加强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初始损伤,直接影响到了飞机机翼前缘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因而未考虑铆钉连接影响的加强结构模型,无法准确地反映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实际受载情况。创建了含铆钉的飞机机翼前缘加强结构模型,该模型建立了铆钉孔同时确定了被连接件间的连接方式,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含铆钉的飞机机翼前缘加强结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前缘结构遭受鸟撞冲击载荷下的损伤情况。
    • 李振华; 刘军
    • 摘要: 设计满足鸟撞适航条款要求的飞机薄壁结构,必须进行典型薄壁结构抗鸟撞动响应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对某飞机机头上壁板薄壁结构进行了鸟撞试验,并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基于商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PAM-CRASH,建立了鸟撞上壁板薄壁结构数值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上壁板结构损伤模式主要包括蒙皮撕裂和铆钉断裂,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数值计算模型及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鸟撞典型薄壁结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鸟弹不同撞击角度和速度下典型薄壁结构蒙皮极限厚度值,结果表明,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大,蒙皮极限厚度的变化对撞击角度十分敏感。拟合了典型薄壁结构蒙皮极限厚度与鸟弹撞击角度和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为飞机薄壁结构抗鸟撞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