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等教育哲学

高等教育哲学

高等教育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篇、专利文献20422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文教资料、高教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等; 高等教育哲学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平和光、李仙飞、李斌等。

高等教育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 占比:1.18%

专利文献>

论文:20422 占比:98.82%

总计:20666篇

高等教育哲学—发文趋势图

高等教育哲学

-研究学者

  • 平和光
  • 李仙飞
  • 李斌
  • 田芬
  • 方明
  • 赵军
  • 赵娟
  • 乔元正
  • 付八军
  • 余小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现代大学教育》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由中南大学主办。1985年创刊,1987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承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进步,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大学教育》设有理论探索、学术争鸣、课程思政、德育寻径、大学衍义、经典重读、史海钩沉、外域检视、多域参校、越洋专访、管理经略、改革纵论等栏目,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伦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课程论、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
    • 孔莹莹; 陈未央; 张焱
    • 摘要: 为了消除工科类人才创新思维局限性,文章提出用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作为理论基础,用思辨方法进行教育策略改革。首先指出在高深学问中的思辨应该聚焦到教学任务确立;其次,将学术自治落实到教学计划实施,而学术自由、为谁服务以及普通和专业教育落实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育质量评估;最后提出了跨学科融合方法,提升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应用。文章基于随机信号分析课程进行了教育策略的实施与分析,展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与成效。
    • 摘要: 《现代大学教育》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由中南大学主办。1985年创刊,1987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承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进步,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大学教育》设有理论探索、学术争鸣、课程思政、德育寻径、大学衍义、经典重读、史海钩沉、外域检视、多域参校、越洋专访、管理经略、改革纵论等栏目,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伦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课程论、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现代大学教育》刊载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访谈录等,着力推介独创性思想成果、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
    • 摘要: 《现代大学教育》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由中南大学主办。1985年创刊,1987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承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进步,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大学教育》设有理论探索、学术争鸣、课程思政、德育寻径、大学衍义、经典重读、史海钩沉、外域检视、多域参较、越洋专访、管理经略、改革纵论等栏目,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伦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课程论、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
    • 戚务念
    • 摘要: 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并非新近的事情。从长时段历史考察,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甚至渊源于150年前的近代转型传统。与主张“君子不器”的传统高等教育不同,近现代意义上的制度化高等教育自引入中国之日起,就一直肩负着国家层面赋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甚至并未因社会制度变革而中断。晚清时期,朝廷与精英基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兴办了一批具有专科性质的学堂;南京国民政府基于毕业生失业严重以及“高等教育破产”的争议,着眼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于“专门人才”急需而实施院系调整与专业细分;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就业制度市场化变革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需要而作出院校转型的决策部署。这些政策及措施意味着高等教育承载着国家(政府)的意志和期待、民族(社会)的渴望和要求。在中国高等教育后续发展中,应注意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与现实复杂性之间的问题,努力在创新知识生产模式中推动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 戚务念
    • 摘要: 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并非新近的事情.从长时段历史考察,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甚至渊源于150年前的近代转型传统.与主张"君子不器"的传统高等教育不同,近现代意义上的制度化高等教育自引入中国之日起,就一直肩负着国家层面赋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甚至并未因社会制度变革而中断.晚清时期,朝廷与精英基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兴办了一批具有专科性质的学堂;南京国民政府基于毕业生失业严重以及"高等教育破产"的争议,着眼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于"专门人才"急需而实施院系调整与专业细分;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就业制度市场化变革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需要而作出院校转型的决策部署.这些政策及措施意味着高等教育承载着国家(政府)的意志和期待、民族(社会)的渴望和要求.在中国高等教育后续发展中,应注意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与现实复杂性之间的问题,努力在创新知识生产模式中推动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 唐检云; 张雄艳
    • 摘要: 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切实增强协同育人自觉,需要正确的高等教育哲学支撑.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政治论为方向,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是增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自觉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
    • 梁传杰
    • 摘要: 1.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模式重构的发展方向。第一,价值取向应以认识论为基础,追求知识创新。在当前政治论哲学占主导的现实条件下,在研究生教育整体宏观层面必须坚持政治论哲学,研究生教育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研究生教育微观层面可以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这也是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一直长期共存的重要原因所在。
    • 董小敬; 安振华; 孙龙生; 苗淑彦; 杜雪地
    • 摘要: 本文围绕巴尼特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目前农学专业的教学现状展开讨论,针对农学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我国农学专业建设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学生"自由"和"解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为更好地面对当前的挑战奠定基础.
    • 占侃
    • 摘要: 19世纪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高等教育,以认识论为基础,坚持纯粹学术旨趣的高深学问研究,使德国成为世界学术研究中心,并由此使科学研究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20世纪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美国赠地学院的崛起,则是以政治论为基础,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 ,产生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并使社会服务成为高等教育新的职能.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高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应对认识论和政治论进行有效融合,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哲学理念,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