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教育
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8156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医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研讨会等;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健明、陈志勇、冼绍祥等。
高等中医药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156篇
占比:99.67%
总计:48314篇
高等中医药教育
-研究学者
- 李健明
- 陈志勇
- 冼绍祥
- 匡海学
- 杨殿兴
- 等
- 郭现辉
- 严世芸
- 侯树平
- 刘桂荣
- 刘秋颖
- 卢传坚
- 史亚飞
- 周然
- 张俊龙
- 张殿璞
- 徐大量
- 徐志伟
- 戴慎
- 戴铭
- 朱乔青
- 朱伟群
- 李建国
- 杨丙红
- 杨振宁
- 梁攀
- 汪华
- 沈美萍
- 王丽君
- 王培
- 王新陆
- 王春玲
- 王洪琦
- 王键
- 章茂森
- 蔡绪江
- 邓华亮
- 邹积隆
- 陈嘉文
- 马健
- 马骥
- 黄秀云
- 丁良文
- 万德光
- 丘芬
- 严建会
- 乔旺忠
- 乔胃娟
- 于挺
- 于海峰
-
-
谢瑞;
林蔚
-
-
摘要:
中医药文化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精、诚、仁、爱、和”的理念,是中华民族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人生观综合体现,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强国的关键一步和重要一招,更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担负的重要职责。高等中医药院校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通过打造特色中医药校园景观、科普基底、文化智库,产业模式等,不断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大众化,产业化,系统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中医智慧,中医力量。
-
-
-
-
摘要:
cqvip:王自润(1963-),男,山西朔州人,农工党员,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大同大学党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滋润堂中医药"代表性传承人,曾任山西大同大学医院院长,现任山西大同大学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院长、滋润堂中医药研发中心主任。学术兼职有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科普专家)。
-
-
戴铭;
王春玲
-
-
摘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外,还应具有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具良好“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教师队伍,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还有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价值观、人生观的潜移默化,更要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热爱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和传播者。随着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以及党和国家近年来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高等中医药院校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大量高层次、高学历青年进入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为了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在人才培养中将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育人能力,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彰显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
-
戴铭;
王春玲
-
-
摘要:
cqvip: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外,还应具有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具良好“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教师队伍,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还有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价值观、人生观的潜移默化,更要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热爱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和传播者。随着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以及党和国家近年来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高等中医药院校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大量高层次、高学历青年进入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为了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在人才培养中将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育人能力,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彰显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
-
-
-
摘要: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9年,学校成为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建校之初,学校即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和教学大纲,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
-
马天梅;
舒静;
王琳;
张黎声
-
-
摘要:
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当坚持德智并举、术德共育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素养的双重构建.本文介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将专业教育、文化渗透、思政工作全方位对接,建立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全部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融入德育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人才.
-
-
蒋龙魁
-
-
摘要: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诞生于新中国建立之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在政治上需要与旧中国教育体系划清界限,在卫生及防疫工作中需要提高广大中医从业者科学化水平,在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过程中需要纠正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因此,创立中医药新的教育体系成为必然.为提高广大中医业务素质,国家开展了中医进修工作;江苏省中医学校为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编写出了第一套教材,培育出了第一批师资.1956年成立了我国第一批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标志着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正式拉开了帷幕.
-
-
-
徐大量;
林辉;
史亚飞
-
-
摘要: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已于2013年正式启动,25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本科院校都属于接受审核评估的范畴.在此背景下,对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对中医药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背景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中医药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出理论构想,以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
王立娟;
余小萍;
佘崇佳;
李福凤;
张红凯;
张伟妃;
李雪;
张瑞义;
顾晔斌;
苏励
-
-
摘要:
以100余例真实临床典型案例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等,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拟训练平台,通过人机对话与病例进行互动交流,采集望闻问切四诊资料,然后辨析、论治.针对不同层次的使用者,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病案进行训练,来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以及住院医师采集病史能力、临床诊断能力、辨证分析能力及选方用药能力,以期使用者形成规范的中医临床思维,全面提高其临证综合处理能力,从而全面掌握中医诊治疾病规律.
-
-
-
-
-
翟兴;
郭凤英;
黄友良
- 《第二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中医院校的计算机教育特别是《Access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应用于中医药的学习和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中医院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适合于中医院校的数据库教学方法。为此,笔者尝试将“螺旋进度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教学法”结合起来(以下简称“螺旋法”),即在教学内容上按照“螺旋进度”模式划分教学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教学平台,按照“项目驱动”模式引入项目案例,使学生一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基本知识,一边由简入繁、逐步完善的进行软件开发。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兴趣转化为爱好,把爱好转化为能力。这种“螺旋进度+项目驱动”教学法打破了原有线性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们克服“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的学习通病,也可以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创新和协作精神。
-
-
-
-
-
-
-
龙全江
- 《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中药材加工是中药材生产阶段为中药饮片炮制、药剂生产提供商品药材的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技术,又称中药材产地加工,是中药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搞好了中药材加工的研究,才能为中药产业提供更好的基础支持。中药材加工研究中应该对传统的加工技术继承创新,加强中药材来源及采收的研究,为中药材加工把好第一道关;采用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对加工工艺进行优选,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加工工艺,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的贮藏工作应该从贮藏条件研究入手,引进先进技术为贮藏所用。在中药生产的产业链中,除中药材加工外的其它各个环节均有相对应的学科与之时应,如原药材的鉴定有《中药鉴定学》,中药饮片的生产有(《中药炮制学》,中成药生产有《中药药剂学》。中药材加工以往一直没有专门的学科与之对应,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有人将中药材加工与中药炮制混为一谈,不能独立分开,这也是中药材加工教育薄弱的原因之一。《中药材加工学》教材的出版和使用可以弥补中药材加工学教育的不足,为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