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重塑

骨重塑

骨重塑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7731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生物技术通讯、国际骨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第六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首届北京国际外固定与骨-关节修复重建大会等;骨重塑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宏晨、史册、罗炯等。

骨重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7731 占比:99.71%

总计:27811篇

骨重塑—发文趋势图

骨重塑

-研究学者

  • 孙宏晨
  • 史册
  • 罗炯
  • 尹鹏滨
  • 张雪
  • 李道伟
  • 林瑞珠
  • 田心保
  • 许建峰
  • D·J·舒尔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艺元; 杨倩; 吴赛璇; 张咪; 董明; 刘婷姣; 牛卫东
    • 摘要: 背景:最初研究认为脾酪氨酸激酶仅是一种造血细胞特异性激酶,参与多种造血细胞反应和免疫受体的信号传递.近年来研究表明,脾酪氨酸激酶及其信号通路与骨重塑密切相关,并且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骨的作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的:综述脾酪氨酸激酶及其信号通路在骨重塑中的作用,为骨修复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脾酪氨酸激酶、骨、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抑制剂",英文检索词为"Syk,bone,osteoclast,osteoblast,inhibitor",最终纳入68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与结论:①脾酪氨酸激酶在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等非造血细胞中广泛表达,在细胞的形态发生、生长、迁移和存活中起着关键作用.②骨通过成骨细胞协同的骨基质形成和矿化以及破骨细胞的矿化骨基质降解不断地进行重塑,这对维持正常的骨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③脾酪氨酸激酶及其信号通路在骨重塑过程中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抑制成骨细胞分化,进而促进骨重塑的发生发展.④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改善骨性和炎性疾病的症状,特别是在疾病的侵袭性和破坏性阶段.⑤目前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方向主要为自身免疫与炎症,在骨及骨性疾病方面的研究仍需深入探索,同时提高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田心保; 许建峰; 黄媛; 赖喆蓥; 李小龙; 刘小丽; 林瑞珠; 朱宁
    • 摘要: 背景:出于疾病治疗目的 ,临床上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导致该类患者群体患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增加.然而目前为止,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详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内热针疗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效果良好,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晰.目的 :探讨内热针疗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组织中骨保护素、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在3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的SD大鼠中选择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20只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大肠杆菌内毒素的方法制备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对SD大鼠双侧臀部进行1次/周的内热针治疗,20 min/次,设定温度为42°C;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均不采取任何处理.干预前后对大鼠进行一般状态和行为学检测实验(测定自主活动次数和抓力);干预4周后对大鼠双侧股骨头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头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计算空骨陷窝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股骨头组织中骨保护素、RANKL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的相关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相关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②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股骨头组织形态学明显恶化且空骨陷窝率升高(P< 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股骨头组织形态学明显改善且空骨陷窝率降低(P<0.05);③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股骨头组织中的RANKL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骨保护素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股骨头组织中的RANKL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骨保护素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说明,内热针疗法可能通过上调骨保护素的表达和下调RANKL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及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促进新骨的形成及骨组织修复.
    • 刘聪; 郭妍; 秦露雪; 王军美; 尹孟庭; 郭长青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对中晚期膝骨关节炎兔行为学及膝关节软骨下骨重塑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及骨代谢调节剂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Videman法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9周制备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不予干预,其余干预3周。采用改良Lequesne MG评估量表对各组进行行为学评价,应用Micro-CT检测软骨下骨显微结构Tb.Th、Tb.N、Tb.Sp、BVF及BMD。结果改良Lequesne MG评分模型组较空白组升高(P0.05)。Micro-CT软骨下骨组织参数定量分析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b.Th、Tb.N、BVF及BMD明显升高,Tb.Sp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刀可通过调整软骨下骨骨组织参数,有效改善异常骨重塑,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的。
    • 李芳瑜; 刘晓辉; 崔舜
    • 摘要: 补体系统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骨骼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骨骼发育、维持骨重塑平衡以及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骨偶联是成骨细胞介导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的精确调节过程,也是骨骼发育、骨重塑、骨折愈合的必要过程。该文综述了补体系统与骨偶联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以揭示补体系统对骨偶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骨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吴敬峰; 赵亚丹; 朱文明; 及超; 李聪杰
    • 摘要: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小梁结构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OVX组、OVX+低、中、高剂量舒芬太尼组(1、2、4μg/kg),每组10只。取股骨行uCT扫描测量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体积分数(BV/TV),并观察骨小梁数量及软骨数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损伤情况;采用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量变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和蛋白印迹检测骨匀浆液中骨标记蛋白成骨相关转录因子抗体(Osx)、胶原蛋白Ⅰ(Colla1)和远中缺失同源盒基因2(Dlx2)和骨吸收功能相关蛋白(破骨细胞相关受体OSCAR、TRAP)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骨小梁结构明显破坏,排列无规则,BV/TV、Tb.Th、骨小梁数量、软骨数量及Osx、Colla1、Dl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降低(P<0.05),Tb.Sp、破骨细胞数量及OSCAR、TRAP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升高(P<0.05);与OVX组比较,OVX+中、高剂量舒芬太尼组骨小梁结构相对完整,排列趋于紧密,BV/TV、Tb.Th、骨小梁数量、软骨数量及Osx、Colla1、Dl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升高(P<0.05),Tb.Sp、破骨细胞数量及OSCAR、TRAP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改善骨小梁微结构、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减轻骨质疏松大鼠骨小梁损伤并进行骨重塑
    • 迪力夏提·吐尔洪; 范永前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不再将骨关节炎看作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间歇狭窄为主的疾病,而是影响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韧带、半月板、关节周围肌肉的全关节疾病。自软骨下骨病变可引发骨关节炎的发现已过去近40年。
    • 张旺; 张丞贵; 管志远; 黄杰; 孙天童; 郑烜琦; 原婉琼; 王红; 宋纯理
    • 摘要: 目的 研究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小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4只12周龄雄性C57小鼠建股骨骨折内固定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骨折术后普萘洛尔0.5 mg/d腹腔注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2和4周各安乐死12只小鼠,取血清和手术侧股骨标本。拍摄X线,分析Lane-Sandhu评分;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分析骨痂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痂骨体积(bone volume,BV)、骨痂总体积(total volume,TV)、骨痂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Masson染色检查评价骨折愈合、骨痂形成情况;检测血清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1型胶原C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1)含量,评价骨折愈合期间骨形成与骨吸收情况。结果 术后2和4周时,实验组X线Lane-Sandhu评分、骨痂BV/TV、骨痂BV、骨痂Tb.T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萘洛尔腹腔注射可促进骨痂形成,加快骨重塑,有利于小鼠骨折愈合。
    • 孙孝月; 李亦丞; 刘阳; 岐飞; 孙学斌
    • 摘要: 目的通过组织学方法探讨肩袖损伤的病理机制,并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肩袖损伤肌腱止点处异常骨重塑。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鼠龄12周,体质量(450±3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术后14、30、60d组,各1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操作,模型组离断大鼠右肩冈上肌肌腱止点构建肩袖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4、30、60d人道处死大鼠,取右肩关节。通过HE染色观察透明软骨和钙化软骨的厚度,潮线是否改变;通过番红-固绿(SO-FG)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的破坏情况;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软骨下骨破骨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软骨下骨中TGF-β1、磷酸化的Smad2/3(p-Smad2/3)、成骨转录因子(Osterix)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的表达量。结果HE染色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术后30、60d透明软骨厚度减小,钙化软骨厚度增加,潮线上移(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GF-β1、p-Smad2/3在模型组术后14、30d阳性细胞表达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CD31、Osterix在模型组术后14、30、60d阳性细胞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肩袖止点处发生异常骨重塑可能参与了肩袖损伤的病理机制,且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参与肩袖损伤肌腱止点处异常的骨重塑
    • 王彧; 阿尖措; 王德元
    • 摘要: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骨代谢稳态和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RAW264.7和MC3T3-E1。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对BMDM和MC3T3-E1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检测塞来昔布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影响;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DM和MC3T3-E1细胞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TRACP、组织蛋白酶K(CTSK)、降钙素受体(CTR)、BMP-2、Runx2和碱性磷酸酶(ALP)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NF-κB、NF-κB、NFAT和GAPDH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BMDM中NF-κB和NFAT活性。采用卵巢切除术构建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雌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低剂量(12.5 mg/kg)组、塞来昔布中剂量(25 mg/kg)组和塞来昔布高剂量(50 mg/kg)组,每组6只,分别以相应剂量的溶剂或药物灌胃进行干预处理。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扫描各组小鼠胫骨,分析骨微结构参数变化。结果塞来昔布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但并不影响细胞活力。塞来昔布可抑制RNANKL诱导的NFATc1、TRACP、CTSK和CTR mRNA表达,并抑制p-NF-κB和NFAT蛋白表达及NF-κB和NFAT活性。塞来昔布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促进BMP-2、Runx2和ALP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低剂量组、塞来昔布中剂量组和塞来昔布高剂量组小鼠骨体积/总体积(BV/TV)和骨小梁数目(Tb.N)显著增加(P<0.01),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减小(P<0.01)。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改善骨质疏松症小鼠的骨微结构,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
    • 尹孟庭; 郭妍; 秦路雪; 王军美; 刘聪; 郭长青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对早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兔软骨下骨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针刀抑制软骨下骨吸收治疗KOA的效用。方法6月龄24只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和药物组,每组各6只;制动左后肢膝关节6周制备KOA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作干预,针刀组(1次/周)和药物组(皮下注射二膦酸盐,0.01 mg/kg,1次/d)干预3周。用Micro-CT结合三维重建和专用的骨骼分析软件,观察软骨下骨微结构变化,对骨形态计量学参数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光镜观察软骨—软骨下骨复合体的HE染色,并进行Mankin评分和Image-pro plus6.0分析。结果Micro-CT显示,造模后模型组骨小梁排列紊乱,连接中断,空隙增大,数量明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及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明显下降(P0.05),Mankin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刀干预能抑制早期KOA软骨下骨吸收,促进软骨及软骨下骨微结构损伤修复,从而达到治疗KOA的效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