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水泥成形术

骨水泥成形术

骨水泥成形术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13411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国骨伤、介入放射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12届全国骨肿瘤学术会议、2009年世界肿瘤介入学术大会、2008国际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等;骨水泥成形术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海、吴春根、冯飞等。

骨水泥成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3411 占比:99.96%

总计:213496篇

骨水泥成形术—发文趋势图

骨水泥成形术

-研究学者

  • 唐海
  • 吴春根
  • 冯飞
  • 包利
  • 李锦军
  • 贾璞
  • 陈浩
  • 宋红梅
  • 李晓群
  • 田庆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作者

    • 李鹏; 乔永杰; 李旭升
    • 摘要: 患者,男,47岁,主因“右膝关节疼痛7年余”入院。患者于2012年在家盖房时不慎摔落(高约3 m),当时即感右膝关节疼痛剧烈,遂于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片检查示:右胫骨平台骨折,予右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顺利出院。随后患者自感右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无下肢麻木、无力等不适。2019年12月9日为求进一步诊疗,遂来我院就诊,以“右膝骨性关节炎”收住院。查体:右膝关节:皮温正常,关节呈内翻畸形,内翻角度约9°,关节活动度0°~80°,麦氏试验阳性,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内外侧应力试验阴性,内外侧关节间隙压痛阳性,浮髌试验阴性,前后抽屉试验阴性,回旋挤压试验阴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正常。左膝关节查体未见异常。左膝HSS评分[1]95分,右膝50分。
    • 刘斌
    • 摘要: 晚期局部髋臼转移瘤的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难点,传统开放姑息手术治疗髋臼转移瘤的损伤较大,手术过程中会剥离较多的周围软组织结构,造成术中损伤较多、术后功能较差、术后愈合时间较长等诸多不足。近年来,随着骨肿瘤相关领域局部微创技术的发展,相关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局部晚期髋臼转移瘤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局部微波消融、骨水泥成形术、经皮松质骨螺钉增强内固定术治疗晚期髋臼转移瘤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杨光远; 况娟; 李文革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CD)在老年性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性LDH患者24例(共33个椎间盘),均行PCD治疗[仅行PCD治疗1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CD治疗6例]。对比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评价LDH患者的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并评估疗效。结果: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3个椎间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术后6例椎体滑脱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所有患者术后24 h、1周及1、3、6个月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结论:老年性LDH在PCD治疗基础上对邻近上下椎体行PVP治疗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伴发邻近椎体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患者也是可选方案。
    • 李云鹏; 刘爱华; 范江涛
    • 摘要: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骨水泥的分布形态对病人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就诊的109例OVCF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椎体内骨水泥是否发生偏侧分为中位组68例,偏侧组41例.对比两组术前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期的手术效果指标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再次骨折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的前后缘高度比(AH/PH)及骨密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及手术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2月中位组ODI[(24.09±4.26)%比(26.96±3.92)%]、后凸Cobb角[(19.57±4.01)°比(21.65±3.76)°]改善均优于偏侧组(P<0.05);中位组骨水泥渗透率(5.88%比21.95%)及再次骨折发生率(2.94%比17.07%)均明显低于偏侧组(P<0.05);骨水泥分布形态及骨水泥渗漏率均是影响OVCF病人PKP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KP术后骨水泥的分布形态影响OVCF病人预后效果,其偏侧可增加病人骨水泥渗漏及再次骨折的几率,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使骨水泥中位分布.
    • 赵吉鹏; 孙传; 向学强; 刘振辉; 吴海安; 杜盛阳
    • 摘要: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型Kümmell 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诊治的37 例Ⅲ型Kümmell 病患者,其中男11 例,女26 例;年龄61~84(68.6±4.2)岁;病程2~10(6.5±2.3)个月;Frankle 分级,C 级9 例,D 级20 例,E 级8 例.所有患者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 角.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60(22.4±10.9)个月,手术时间(240.9±77.4)min,术中出血量(315.0±149.2)ml,术后引流量(220.8±72.0)ml,术后住院时间(12.6±4.7)d.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红肿1例,感染1例,未出现骨水泥松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术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P<0.05),Cobb角小于术前(P<0.05).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结果进行神经功能Frankel 分级,D 级2 例,E 级35 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术是Ⅲ型Kümmell 病一种安全有效且可行的治疗方法.
    • 董晓燕; 陶贵彦; 张莉
    •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脊柱转移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行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溶骨性脊柱转移瘤患者5例,对其围术期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所有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48 h内疼痛均得到缓解,未发生骨水泥渗漏、脊髓神经根受损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精心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 董晓燕; 陶贵彦; 张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脊柱转移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8年1 ~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行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溶骨性脊柱转移瘤患者5例,对其围术期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通过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所有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48 h内疼痛均得到缓解,未发生骨水泥渗漏、脊髓神经根受损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精心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 宋红梅; 吴春根; 田庆华; 易飞; 王涛; 何煜; 程永德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消融,尤其是RFA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样骨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例骨样骨瘤患者病例资料,6例患者均选择消融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并在术中取病理检查.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5年.根据MacNab标准评定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髋臼骨样骨瘤患者少许骨水泥外渗至周围软组织内,未引发临床症状.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消融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样骨瘤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住院费用及时间缩短,长期随访效果明确.
    • 吴学元; 郝崔培; 靳占奎; 常彦海; 孙正明; 刘时璋; 易智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姑息性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病变椎体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转移瘤致胸腰背部疼痛、双下肢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8.8±7.84)岁.所有患者采用经后路姑息性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序列稳定,病变椎体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评价术前1d、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胸腰背部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病变椎体强化过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7例,无放热效应及毒性反应引起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0±1.5)个月.术后胸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VAS由术前(8.40±1.28)分下降至术后1周(2.52±0.60)分,末次随访时为(2.86±1.04)分;ODI由术前(69.43±7.45)%下降至术后1周(24.16±4.41)%,末次随访时为(26.48±5.22)%.术后胸腰背痛VAS、ODI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拔出,骨水泥无移位.肿瘤局部复发4例,其中1例术后8个月随访时Frankel分级为B级,未再次手术;另外3例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继续行局部放疗或化疗.结论 后路姑息性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病变椎体骨水泥成形术,能明显缓解晚期胸腰椎转移瘤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术式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
    • 伦登兴; 厉锋; 李国雨; 吕亚梅; 胡永成
    • 摘要: 目的 探讨富含生物活性的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对外科级医用硫酸钙的影响,观察不同含量DBM对硫酸钙理化性能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制备含有成骨性能的、可注射性的硫酸钙骨水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DBM在硫酸钙复合物的质量比,分为0组、5%组、10%组、20%组、30%组、40%组共6组.充分混合不同含量DBM与外科级硫酸钙制备骨水泥的粉剂.将0.3 g甲基纤维素溶于10 ml的去离子水中,制备浓度为3%的甲基纤维素溶液,作为骨水泥的液剂.按液固比0.4∶1,混合上述骨水泥的粉剂和液剂,搅拌均匀,形成浆体.根据不同的模具,测量并记录DBM/硫酸钙复合物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抗压强度、体外降解率及pH值变化.结果 单纯硫酸钙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分别为(4.96±0.20)、(5.83±0.12) min.随着DBM的含量的增加,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增长趋势明显(F=49.275,P<0.05;F=124.859,P<0.05).单纯硫酸钙(0组)的抗压强度为(23.33±6.35) MPa,40%组抗压强度仅为3.33 MPa.随DBM的含量的增加,抗压强度先增强后降低;5%组、10%组、20%组的DBM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P>0.05);而30%组、40%组的抗压强度明显降低(t=3.259,P<0.05).不同含量的DBM能够明显改变硫酸钙复合物的降解速率,30%组和40%组体内完全降解时间仅为10d;0组30d的降解速率为63%.在体外降解的任何时间点内,DBM对硫酸钙复合物培养液的pH值均无明显影响,且与单纯硫酸钙的pH变化规律一致.结论 随着DBM含量的增加,降解速率逐渐加快,抗压强降低、凝固时间延长,这些不利于可注射型硫酸钙骨水泥的制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