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转移瘤

骨转移瘤

骨转移瘤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7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1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45097篇;相关期刊362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实用肿瘤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中国老年健康论坛2015暨首届中国老年健康服务大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等;骨转移瘤的相关文献由18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勇、刘枫、范义湘等。

骨转移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1 占比:1.57%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45097 占比:98.33%

总计:45861篇

骨转移瘤—发文趋势图

骨转移瘤

-研究学者

  • 李勇
  • 刘枫
  • 范义湘
  • 房娜
  • 李宁
  • 梁军
  • 肖国有
  • 任志刚
  • 刘淑华
  • 刘致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侯磊; 康国庆
    • 摘要: 目的:分析CT扫描联合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开封市肿瘤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CT联合全身骨显像检查,并于诊断结束后行病理检查,将其作为诊断结果“金标准”,观察全身骨显像联合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对骨转移瘤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结果:100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证实72例为骨转移瘤,28例为无肿瘤骨转移,CT诊断特异度均较全身骨显像高。联合诊断灵敏度较CT诊断高,且准确率、特异度较单纯全身骨显像诊断高。结论:CT扫描联合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 王朝栋; 党国际; 冯宏升; 石翔; 姬培培; 姜会哲; 赵欣; 吕亚姣; 张蕊
    • 摘要: 目的评价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骨转移瘤患者共19个转移灶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随访4~41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疼痛分级、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骨转移病灶影像学变化,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6、12和24个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个病灶均成功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患者VAS评分和疼痛分级均低于术前(P<0.001或P<0.05);疼痛疗效评估16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3.75%。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局部病灶控制率为78.95%。术后随访4~41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59个月,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4%、25%和17%。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吴蓓; 宋其韬; 龙雷; 冯思源; 邢拓
    • 摘要: 骨骼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仅次于肺和肝脏^([1])。任何肿瘤都可以发生骨转移,并且部分肿瘤会以骨转移瘤作为首发表现形式,接近10%的骨转移瘤无法明确原发灶^([2])。对晚期癌症患者而言,不仅骨转移的风险增高,发生骨转移后还会引起骨质破坏及疼痛,甚至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骨转移瘤的早期定位、定性影像诊断对恶性肿瘤的分期.
    • 李小青; 吴德南; 谢燕平; 谢晓娟; 罗炳清
    • 摘要: 目的观察骨转移瘤患者应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30例,氩氦刀联合镇痛药物)和对照组(n=28例,镇痛药物治疗)。均于治疗后1周接受双膦酸盐治疗,并于治疗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行随访观察。观察指标包括NRS评分、KPS评分、癌痛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局部骨转移灶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NRS及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的癌痛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定期随访1个月和3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组局部骨转移病灶情况较对照组稳定。治疗组在氩氦刀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冻伤1例,局部软组织肿胀4例,血压升高3例,发热2例。两组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镇痛时均发生恶心呕吐、短暂性头晕、尿潴留、便秘,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唑来膦酸治疗期间均出现短暂性发热、骨关节酸痛、血钙降低。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在治疗骨转移瘤上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对于肿瘤晚期合并骨转移的癌痛患者在姑息对症治疗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顾容赫; 廖贵; 韦继勇; 潘崧木; 刘会江; 黄宗贵
    • 摘要: 骨转移是癌症三大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疼痛和骨破坏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无剂量限制、可以重复治疗的治疗方式,在癌性疼痛缓解和肿瘤进展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从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基本原理、手术方法、治疗标准、疗效评价、治疗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对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夏子茗; 王润生; 徐敏; 黄承军; 苏正义
    • 摘要: 骨转移瘤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晚期恶性肿瘤中约2/3的患者伴有骨转移瘤,其常引起进行性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等,早期症状隐匿,随着疾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到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寻找疗效显著、经济实惠、不良反应小、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中西医治疗骨转移瘤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今后研究和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 摘要: 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骨髓瘤骨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规范的化疗、靶向治疗和骨改良药物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外科手术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急性并发症(病理性骨折、脊柱不稳和脊髓压迫症等)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2022年第49卷第13期《中国肿瘤临床》骨转移瘤专栏-专家共识栏目刊发了由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与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一文,该文分别对外科治疗时机、手术指征、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制定相应的推荐等级。希望能够为骨科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王苗; 张楠; 马芹; 张亮; 王志芳; 张萌
    • 摘要: 目的:研究解毒定痛方对骨转移瘤放疗爆发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骨转移瘤放疗爆发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给予解毒定痛方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疼痛因子、疼痛程度,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病变局部或皮肤温度较高、病变局部疼痛、肢体疲倦、头晕目眩、纳差、口干渴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变局部或皮肤温度较高、病变局部疼痛、肢体疲倦、头晕目眩、纳差、口干渴评分及TNF-α、IL-6、NE、β-EP、SP、PGE_(2)、5-HT、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病变局部或皮肤温度较高、病变局部疼痛、肢体疲倦、头晕目眩、纳差、口干渴评分及TNF-α、IL-6、NE、β-EP、SP、PGE_(2)、5-HT、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更低,治疗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结论:解毒定痛方可有效缓解骨转移瘤放疗爆发痛患者疼痛程度,疗效显著。
    • 周英芬; 罗承慧; 李廷栋; 霍静茹
    • 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骨转移瘤疼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9月接诊的102例骨转移瘤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情况(VAS评分)、生活质量(QLQ-C30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QLQ-C3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骨转移瘤疼痛患者效果良好,患者癌痛情况得到明显缓解,且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因而患者对于该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更高。
    • 陈雯; 唐倩
    • 摘要: 目的:研究癌症放疗后骨盆病变患者应用锝[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99m)Tc-MDP)全身骨扫描鉴别骨转移瘤与骨盆不全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进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检查的60例癌症放疗后骨盆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以临床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99m)Tc-MDP全身骨扫描对于骨转移瘤与骨盆不全骨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99m)Tc-MDP全身骨扫描检查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为81.40%(35/43),诊断骨盆不全骨折敏感度为70.59%(12/17),骨转移瘤预测率87.50%(35/40),骨盆不全骨折预测率为60.00%(12/20),诊断准确率为78.33%(47/60),Kappa值为0.494。在金标准诊断为骨转移瘤的43例患者中,40例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区,3例为放射性分布减低区;形状为圆形23例,梭型16例,不规则4例;表现为H征或半H征8例,未见H征或半H征35例。诊断为骨盆不全骨折的17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显示放射性浓聚区;形状为圆形5例,梭型3例,不规则9例;表现为H征或半H征15例,未见H征或半H征2例。结论:^(99m)Tc-MDP全身骨扫描对于癌症放疗后骨盆病变患者诊断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诊断准确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