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发生率
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0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4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中国健康月刊、中国保健、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20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骨科新进展论坛、2009“健康骨骼”厦门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和第十一届全国钙剂年会等;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发泳、尹金铭、张德洲等。
骨折发生率
-研究学者
- 吴发泳
- 尹金铭
- 张德洲
- 陈滨
- A.
- F
- Hsuc Henry Terwedow
- J.
- Rodrguez
- Rodriguez-Leyva
- Soriano
- Vallo
- Yi-Hsiang Hsu
- 丁国宪
- 于泉
- 付中国
- 付强
- 付立功
- 代庆春
- 任丽芳
- 何威
- 关燕
- 冯建书
- 刘云鹏
- 刘保卫
- 刘敏
- 刘春永
- 刘松
- 刘洋
- 刘洪军
- 刘玉香
- 刘艳西
- 刘迎春
- 卫小春
- 史勇
- 叶妍琳
- 向芹
- 吴剑宏
- 吴小刚
- 吴红霞
- 周化香
- 周宁人
- 周枫
- 周田华
- 周锡慧
- 唐士振
- 唐天驷
- 唐康来
- 唐昊
- 孙刚
-
-
向芹
- 《健康女性》
| 2020年
-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内的骨量会随之下降,从而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症状。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安全的严重问题之一。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上,主要是以减少骨量流失速度、缓解骨骼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为目的,常选择的药物种类包括促进骨骼形成类、抑制骨骼矿化类等,但是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多为老年群体,很容易因药物使用说明不详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应了解服用骨质疏松药的一些注意事项,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
李莎
- 《饮食保健》
| 2020年
-
摘要:
目的:简论营养干预对预防老年骨折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名老年人,依干预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进行营养膳食常规干预,对照组则不干预其日常生活,一年后再对比其干预效果并总和各组骨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营养干预效果等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老人及其家属的综合评分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骨折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老年易骨折病人,合理应用科学营养干预护理可提高其身体素质,增加其骨骼密度,从而降低骨折发生率.
-
-
吴红霞
- 《现代医用影像学》
| 2019年
-
摘要:
目的:探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经抗骨质疏松治疗后骨密度及骨折率变化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到2018年3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8例为研究组,经过抗骨质疏松治疗1年,对比治疗前后的患者的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结果:经过1年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较治疗前患者骨密度高(P<0.05),128例骨质疏松患者经过1年抗骨质疏松治疗仅有2名再次发生骨折.骨折率为1.56%.结论::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优化整体病情,预防骨折,降低骨折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
张英泽
-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 2018年
-
摘要:
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加剧,导致低能量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日益增多[1].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表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为6.3%~24.4%,90%的髋部骨折因骨质疏松所致,
-
-
魏丽芳;
赵书琳
- 《甘肃科技》
| 2018年
-
摘要:
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接收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骨折发生率.综合组护理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综合组骨折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5.22%(P<0.05).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护理期骨折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高,可为临床护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
雷宁波;
董林;
彭冉东;
邢涛;
赵军;
王志勇
- 《中医研究》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损伤胶囊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所致腰背痛的影响.方法:将72例早期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给予碳酸钙D3片,0.6g/次,1次/d,口服;同时嘱患者进行适度腰背肌功能锻炼,均衡膳食营养,避免跌倒.对照组36例给予依降钙素注射液,10 IU/次,2次/周,肌内注射.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损伤胶囊,3粒/次,3次/d,口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背部疼痛、活动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在末次随访时治疗组骨密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的再次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胶囊联合依降钙素注射液可减轻绝经后妇女因骨质疏松进行性加重导致的腰背痛,并能有效降低早期骨折的发生率,且安全无副作用.
-
-
李洪涛;
谷贵山
-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 2017年
-
摘要: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IFF)是发生于大转子与小转子间的骨折,好发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近端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报道,预计至21世纪中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达630万人次,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约占50%[1]。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外固定架、钢板、髓内钉、髋关节置换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