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驾驶安全

驾驶安全

驾驶安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8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41026篇;相关期刊277种,包括人类工效学、摩托车、汽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1第十四届汽车安全技术学术会议、2008年SPE油气勘探和生产健康安全环境国际会议、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等;驾驶安全的相关文献由119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金俊如、陈斌等。

驾驶安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1026 占比:99.89%

总计:441529篇

驾驶安全—发文趋势图

驾驶安全

-研究学者

  • 张伟
  • 金俊如
  • 陈斌
  • E·克林格
  • M·E·布伦斯特伦
  • S·绍约姆
  • 常若松
  • 张雷
  • 王鑫
  • 王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峰松; 程哲坤; 徐青云; 彭清舟; 全夏杰
    • 摘要: 针对交通安全中疲劳驾驶状态识别问题,使用单一的疲劳驾驶特征的方法识别率较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面部多特征加权和的疲劳识别方法.通过人眼状态检测算法提取眼部疲劳参数,即持续闭眼时间、闭眼帧数比、眨眼频率,通过打哈欠状态检测得到打哈欠次数和打哈欠持续时间,通过头部运动状态分析得到点头频率,建立融合以上六个特征的驾驶疲劳状态检测模型来评估驾驶员的疲劳等级并进行相应的预警.实验测试数据选自NTHU驾驶员疲劳检测视频数据集的部分数据.经实验调整后,发现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较高,识别效果好.
    • 唐婧; 毛乾泰
    • 摘要: 近日,邯郸一辆小轿车在非机动车道内撞上多辆非机动车,致4死14伤的新闻冲上了微博热搜。经查,驾驶员长期服用某镇痛类处方药,且事发当天超量服药,最终酿成惨剧。近年来,酒驾的危害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另外一种同样可以造成危险驾驶隐患的“药驾”,却往往被大家忽视。下面,药师就来盘点一下7大类服用后会影响驾驶安全的药品。
    • 庄初鹏; 龙诺春; 杨建平; 陈浩涛; 黄睿
    • 摘要: 目前,全国各地开展“一盔一带”行动,驾驶头盔的佩戴率大幅上升。头盔虽然可以对驾乘人员起保护作用,减轻事故对人员带来的危害,但不能预防事故的发生。为保障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采用STM32处理器芯片设计的“智能驾驶头盔”能够实现车辆与前方即将发生碰撞时预警、后方有来车提示、驾驶状态监测等情况。智能驾驶头盔给予驾驶员相应的语音报警和提醒,对减少事故的发生起辅助作用。
    • 王羽飞; 马锦飞; 常若松; 李晓晨; 梁超
    • 摘要: 目的拟编制驾驶员非理性信念问卷,探究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结合对驾驶员非理性信念的访谈结果,得到初始问卷。后经专家小组评审形成预测问卷,施测166名驾驶员,调整后得到正式问卷。以296名驾驶员为被试,得到正式问卷信效度,并探索不合理信念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驾驶员非理性信念问卷由16个项目组成,包含报复、糟糕至极、绝对化和敌意四维度。结论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相容效度较好,可有效测量驾驶员非理性信念程度,且驾驶员非理性信念与其攻击驾驶行为显著相关。
    • 陈其源
    • 摘要: 从工作记忆的测量范式、研究方法入手,总结工作记忆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梳理了国内外工作记忆与驾驶行为关系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与工作记忆容量低的驾驶员相比,工作记忆容量高的驾驶员,在一定的认知任务下,驾驶稳定性更好。此外,文章预估了工作记忆在驾驶行为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从工作记忆量化及工作记忆训练的角度上为驾驶行为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 何丽雯; 张锐驰
    • 摘要: 分心驾驶行为识别是提高驾驶安全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分心驾驶行为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算法,由目标检测网络和行为精确识别网络级联构成。基于State Farm公开数据集,第一级利用目标检测算法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对数据集中的驾驶员原始图像进行局部信息提取,确定行为识别候选区域;第二级分别利用迁移学习VGG19、Res Net50和MobileNetV2模型对候选区域内的行为信息进行精确识别;最后,实验对比级联架构与单模型架构对分心驾驶行为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提出的级联网络模型相较于主流单模型检测方法,驾驶员行为识别的准确率总体上提升4~7%个百分点。该算法不仅减少噪声和其他背景区域对模型的影响,提高分心行为识别准确率,还可以有效识别更多的行为类别以避免动作的误分类。
    • 胡远志; 蒋涛; 刘西; 施友宁
    • 摘要: 对城市道路上的自动驾驶车辆,提出了一种判别行人过街意图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双流、时空自适应图卷积神经网络(2s-AGCN),联系了行人骨架的动力学与行人过街意图;以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ST-GCN)的动作识别为基础,加入自适应图卷积神经网络结构(AGCN);在骨骼的长度和方向上,设计了双流网络,将2个网络输出的Softmax分数融合,来预测行人过街意图。根据自动驾驶联合注意力公开数据集(JAAD),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2s-AGCN行人过街意图识别方法的准确率达到了89.36%,比ST-GCN神经网络的结果高3.36%。因此,该方法识别准确率较高。
    • 路鑫鑫; 韩宁
    • 摘要: 文章主要设计一款基于GPS和蓝牙双定位系统的共享智能防盗头盔,蓝牙系统连接车辆与头盔,GPS确定位置以防止头盔遗失。头盔主要通过骑行速度及心率检测确定驾驶人的安全状况,通过上传到云端的数据信息对发生危险的驾驶人进行及时救治。在头盔表面加装LED灯光和反光条来引起车辆和行人的注意,并使用远近灯光减少因视线不清造成的危险。
    • 章薇; 吴昌旭; Leo Kust; Yijie Chen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手势传达自动驾驶系统意图对行人的行为和态度影响。方法招募30名被试作为行人参与自动驾驶系统的交互,采用了2×3被试内设计(手势类型让道vs.占道)和手臂类型(人手vs.快速挥动的机械手vs.慢速挥动的机械手)进行视频实验室实验观察行人客观行为反应和主观态度变化。结果无论是让道还是占道,慢速挥动的机械手都带来较长的反应时和较低的反应正确率,且比人手和快速挥动的机械手有更低可理解度和舒适度。人手和快速挥动的机械手能带来相似程度的可理解性和舒适性,但两者在行为指标上各有优势,即人手条件下行人的反应快于快速挥动的机械手,而快速挥动的机械手比人手能带来更高的行人反应正确率。结论在非紧急的交通环境下,通过快速挥动的机械手来传递手势可能是自动驾驶车辆和行人进行交互的有效方式,制造商和车辆设计者可以参照设计。
    • 刘静; 焦丽娜; 吴刚
    • 摘要: 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大量新技术和设备应用其中,极大的推动了汽车行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现代企业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混合发展,基于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装置,与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可以实现数据云端传输共享,协同控制和智能决策,赋予驾驶人员更加高效、舒适与安全的驾驶体验.相较于传统交通出行方式,智能网联汽车出行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对于推动汽车行业更高层次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重点就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展开分析,把握互联网+与物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积极践行到实处,力求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