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觉特性

视觉特性

视觉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8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94598篇;相关期刊268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照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软科学论坛——工程管理与技术应用研讨会、第五届中国光文化照明论坛(天津)、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4学术年会等;视觉特性的相关文献由1216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宗举、蒋刚毅、邵枫等。

视觉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5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4598 占比:99.56%

总计:95017篇

视觉特性—发文趋势图

视觉特性

-研究学者

  • 彭宗举
  • 蒋刚毅
  • 邵枫
  • 郁梅
  • 吴立新
  • 李庆武
  • 冯华君
  • 刘炜
  • 徐之海
  • 李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伍毅平; 李思宇; 沈兴华; 彭志彪; 徐昶; 冯宗敏
    • 摘要: 可变情报板(VMS)是传递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的重要载体,但仍存在版面文字信息量过载导致视认性偏低等问题.文中选取长条形VMS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认知实验获取42名驾驶人在8,12,16,20,24五种文字信息量下的视认时间及理解错误率,基于描述分析和统计检验逐步明确文字信息量对驾驶人视觉特性的影响,初步确定信息量阈值,并通过动态驾驶模拟实验验证静态认知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条形VMS文字信息量对驾驶人视认时间和理解错误率均造成显著影响,文字数量超过20字后驾驶人视认特性明显变差.
    • 梅家林; 杜志刚; 王首硕
    • 摘要: 为研究驾驶人在特长隧道入口不同时段、不同区段行驶时的视觉状态变化,分别在正午、傍晚和夜晚时段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上进行实车实验.选取注视特性和扫视特性的参数,分析行驶时段、行驶区段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段、不同区段的垂直注视点范围和注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行驶的时段和区段会对驾驶人的水平注视点范围、注视持续时间、扫视幅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午驾驶人行驶时的区段会对平均注视时间产生影响;行驶的时段会对平均扫视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
    • 吕贞; 王海晓; 丁旭
    • 摘要: 典型草原公路线形以长直线接大半径平曲线为主,平曲线段交通标志设置类型多样。为了对比分析平曲线段交通标志设置类型对驾驶人视觉特性的影响,选取14名驾驶人开展典型草原公路实驾试验,同步采集驾驶人在无标志及设置线形诱导标、线形诱导标+减速丘、示警桩等交通标志平曲线段的眼动数据,对比分析交通标志设置类型对驾驶人注视强度、视点转移特性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驾驶人在设置线形诱导标及线形诱导标+减速带的曲线段注视时长较短、注视频率较低,注视强度较小,注视转移分布范围较广且较均匀。在设置示警桩的曲线段,驾驶人的注视时长与注视频率则均较大,使其注视强度显著增加,驾驶人在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概率较大。在无标志平曲线段,驾驶人的注视点范围较窄,但因无交通标志的引导与警示,驾驶人注视强度大于设置线形诱导标段。
    • 杜美
    • 摘要: 本文通过设置多种宽度和视觉显著度的车道中心线,借助实车试验分析了车道中心线的设置对驾驶人视觉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车道中心线的宽度越宽、视觉特征越显著,驾驶人的关注程度越高,能促进驾驶人维持本车道行驶,降低跨线行驶、借对向车道行驶的可能性。
    • 吴立新; 刘子铭
    • 摘要: 为研究城市与城乡结合部道路环境下驾驶员眼动特性的差异性,并且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该文对驾驶员的注视持续时间、瞳孔面积和扫视速度眼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驾驶员在城市和城乡结合部道路行驶时,瞳孔面积和扫视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较城乡结合部道路车流量较大、行人和其他干扰因素较多,造成驾驶员紧张程度加大,需要驾驶员更加谨慎地驾驶机动车。
    • 哈曼·尼牙孜
    • 摘要: 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历经数年实践,逐渐成为棉花贸易过程中的重要质量数据来源,但这种检验模式仍需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检验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颜色和颜色级概念、影响颜色级感官检验的要素、检验方法感受,以及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优化对策,以作借鉴。一、颜色和颜色级概念颜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后,引起的视觉特性。物体表面的反射光决定光泽。人眼中的颜色,是物体特性、照明光源光谱成分的综合作用。物体颜色,都是用色度学中的明度、色调、饱和度参数描述特性。
    • 程璐; 马崇启; 周惠敏; 王颖; 夏鑫
    • 摘要: 为提高色纺纱计算机配色算法的精准性及适用性,针对目前配色算法难以同时保证理论计算的色差值及配比相对偏差同时最小的问题,以全光谱配色算法为基础,结合经典Stearns-Noechel光学理论模型,探索人眼视觉特性以确定视觉特性对不同波长下反射光的敏感系数,并将其引入配色算法中进行加权计算,预测单色纤维混合配比,同时,综合预测色差值、配比相对偏差值及欧式距离等对配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引入泊松分布赋值人眼敏感系数的配色算法结果最优,平均预测色差值为0.29,且均在1以内,平均配比相对偏差值为0.612,最小,欧式距离均值为0.087,相对较小;改进之后的配色算法通过一次计算即可实现预测色差值最小,且预测配比精准,针对色纺纱可初步实现计算机精准配色。
    • 黄琼; 焦朋朋; 赵鹏飞; 王健宇
    • 摘要: 为了研究夜间环境道路监控补光灯对青年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考虑不同光照强度和是否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2个变量,通过UC-win/Road软件设计城市道路仿真场景,采用驾驶模拟器开展试验,并结合眼动仪、生理记录仪采集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及驾驶操作3种特性指标。再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变量对青年驾驶员的3种特性的影响及其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否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青年驾驶员的注视时间、瞳孔面积变化率及脑电(α+θ)/β均减小,心率增长率、制动踏板深度比例及制动反应距离均增加,表明光照强度越大对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驾驶操作特性越不利;②在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时,光照强度对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及驾驶操作特性的影响更加明显;③当光照强度小于50 lx时,脑电(α+θ)/β和驾驶操作指标变化较缓,而光照强度大于50 lx时,脑电(α+θ)/β指标下降显著,变化率大于10%,其数值低于3.70,表明青年驾驶员产生情绪波动,警觉性显著增大,制动踏板深度比例显著增大,其数值大于0.55,制动反应距离超过13.40 m,制动操作力度较大,操作稳定性降低,且避让行人的成功率显著降低,不利于夜间行车。因此,建议道路监控补光灯的光照强度宜小于50 lx。
    • 吕贞; 戚春华; 朱守林
    • 摘要: 驾驶分心对驾驶人的道路行车环境感知水平有极大影响,为了分析草原公路不同分心状态对驾驶人视觉感知特性的影响,选取14名驾驶人开展典型草原公路行车场景驾驶模拟试验,使用I view X HED眼动仪采集驾驶人正常行车、认知分心(免提语音)及复合分心(接收与发送手机信息)3种状态下的注视、眼跳数据,应用注视转移理论、熵值理论及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正常驾驶及2种不同分心状态下驾驶人的注视时长、眼跳频率、注视转移概率、注视熵等典型视觉特性指标,并采用安德鲁斯曲线降维可视化不同状态下视觉特性的差异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认知分心时驾驶人的平均注视时长显著大于正常行驶,复合分心时则显著小于正常行驶;复合分心时眼跳频率最大,认知分心时眼跳频率最小;相较于正常行驶状态,认知分心时驾驶人注视转移更多分布在道路前方各兴趣区域间,转移路径集中,注视点转移无序性小;复合分心时驾驶人在车内与道路前方之间的转移概率显著增加,注视熵显著增加。说明就感知特性而言,复合分心影响更大。
    • 陆权
    •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同时,由于环境的逐渐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在出行时选择公交或者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因此,公交车驾驶的安全问题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相关数据表明,驾驶员的违规驾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应从驾驶员的角度出发,分析公交车驾驶员安全与驾驶视觉特性的关系,有效保障公交车行驶的安全性.公交车驾驶员是驾驶行为的参与者,行驶过程中结合视觉信息操作驾驶行为.本文简要概述了驾驶员的视觉基本特性与疲劳驾驶、分心驾驶及驾驶经验对视觉特性的影响等方面,基于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提出几点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