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颌骨缺损

颌骨缺损

颌骨缺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519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广东牙病防治、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第二届BITC口腔种植研讨会等;颌骨缺损的相关文献由903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敏、姜腾飞、张韬等。

颌骨缺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 占比:9.50%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2519 占比:89.96%

总计:2800篇

颌骨缺损—发文趋势图

颌骨缺损

-研究学者

  • 胡敏
  • 姜腾飞
  • 张韬
  • 孟凡皓
  • 朱智慧
  • 王慧明
  • 邵晓琳
  • 刘宝林
  • 刘慢慢
  • 刘昌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凯月; 王琳; 王萌; 李怀学; 陈仁吉; 张凯宇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负载细胞因子的三维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的成骨能力。方法利用CT数据设计颌骨缺损形态及大小并建模。使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对Ti6Al4V粉末进行加工制作出多孔支架。检测其孔隙率及不同处理状态下的塑形性。通过负载不同比例的BMP-2/VEGF修复兔颌骨缺损。标本硬组织切片后,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评估成骨效果。结果经800°C/2 h热处理后塑形性增加。一定浓度的BMP-2及VEGF能够加速新生骨在三维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上的形成。但呈现出非线性剂量依赖性。结论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作的Ti6Al4V多孔支架作为骨缺损替代材料是初步可行的,负载一定浓度的BMP-2及VEGF有加速成骨的作用。
    • 李舒雅; 陈京京; 刘腾达; 王淑红
    • 摘要: 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长久以来都是口腔颌面外科亟待解决的重难点课题。随着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众多学者发现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颌骨缺损修复中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缺氧条件下不可或缺的氧依赖转录激活因子,HIF-1α一方面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表达诱导血管形成,另一方面可影响成骨细胞等骨系细胞的功能,调控骨形成及骨改建。本文将对HIF-1α在颌骨缺损重建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刘紫娟; 陈冰译; 张锐; 周舟; 叶思颖; 吴嘉聪; 夏慧玲; 马婧媛; 唐美秀
    • 摘要: 目的:探讨脂质信号分子环戊烯同类前列腺素(cyclopentene isoprostaglandins,15d-PGJ2)促进牙周病导致颌骨缺损患者牙周组织再生的主要生理机制.方法:2016年2月~2019年7月,对长沙医学院73例健康体检居民(健康组)和73例牙周病合并颌骨缺损患者(病例组)进行了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对象龈沟液生长因子、外周血细胞、牙骨质特异性蛋白、外周血清酶、骨代谢产物含量,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15d-PGJ2按200μg/kg剂量治疗14 d)各指标含量,探索各指标的内在关联性.结果:病例组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几丁质酶3样蛋白(YKL-40)、人骨成型蛋白2(BMP-2)、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Ⅰ型原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高于健康组;病例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相关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牙周韧带干细胞(PDLSCs)、硬化蛋白(SOST)、骨质附着蛋白(CAP)、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组织蛋白酶(CTSK)、5-脂氧合酶(5-LOX)、环氧化酶-2(COX-2)、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低于健康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治疗前,IL-1β、IL-17、bFGF、YKL-40、BMP-2、IC-TP、PICP、CTX明显降低;而RANKL、ICAM-1、TGF-β1、Th17、Treg、PDLSCs、SOST、CAP、HMGB1、CTSK、5-LOX、COX-2、NTX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分析发现,21项指标可提取4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96.993%.结论:15d-PGJ2治疗牙周病伴颌骨缺损患者可明显影响多项特征指标的表达,可能牵涉到四种机制:细胞分化或迁移失调、局部炎症或免疫失衡、牙槽骨微结构被破坏、负荷或刺激影响重塑,具体与何种通路相关仍需进一步探究.
    • 王欢欢; 苌彪; 李炜; 温宁
    • 摘要: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光生物调节作用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分为对照组、光照组、高糖组和高糖+光照组,首先用CCK-8法检测各组24h、48h和72h的细胞活力,然后检测14天碱性磷酸酶染色情况及其活性,并对21天钙结节进行茜素红染色并半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1天成骨相关基因OCN、Runx2的表达,最后统计学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光照组在24h、48h、72h的细胞活力增强,14天时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增强,21天钙结节形成增加、OCN和Runx2的表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在48h、72h的细胞活力下降,14天时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减弱,21天钙结节形成减少、OCN及Runx2的表达降低;高糖+光照组与高糖组相比,在24h、48h、72h的细胞活力升高,14天时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增强,21天钙结节形成增加、OCN和Runx2的表达增强;高糖+光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在21天时钙结节形成增加,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经光生物调节作用,可补偿高糖对细胞增殖分化的抑制,可为促进高糖环境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董潇; 曲行舟
    • 摘要: 目的 研究出现颌骨缺损问题的牙周病患者在精细位点重建过程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88例出现颌骨缺损问题的牙周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单纯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进行精细位点重建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进行精细位点重建的44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牙周状态指标水平、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6,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针出血指数、牙周探针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现颌骨缺损问题的牙周病患者在精细位点重建过程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减少不良反应,缩短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改善牙周状态指标,使病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 董潇; 曲行舟
    • 摘要: 目的研究出现颌骨缺损问题的牙周病患者在精细位点重建过程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88例出现颌骨缺损问题的牙周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单纯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进行精细位点重建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进行精细位点重建的44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牙周状态指标水平、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6,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针出血指数、牙周探针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颌骨缺损问题的牙周病患者在精细位点重建过程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减少不良反应,缩短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总时间,改善牙周状态指标,使病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 杨冬叶; 何杏芳; 沙秀娟; 黄秋雨; 丁楚煊; 余晓曼; 吴淑仪
    • 摘要: 目的 总结促进牙龈癌患者口颌功能康复的个案管理.方法 采取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联合口面肌功能治疗对 1例牙龈癌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其护理要点包括: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的护理、口面肌功能治疗、心理护理及口颌功能康复的效果追踪评价.结果 经过 1年的个案管理,患者口腔功能及生命质量的自评总分为18分,张口度4 cm、语音清晰度98%,患者生命质量良好.结论 采用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联合口面肌功能治疗的个案管理,从围手术期到出院随访,并结合不同阶段的评估,全方位与相关专科医生沟通配合,加强了多学科协作,促进了患者口颌功能的康复.
    • 徐鸿玮; 韩冰
    • 摘要: 骨组织工程作为治疗口腔颌面部外伤、炎症和肿瘤等引起的颌骨缺损的新兴方式,因其材料来源广泛、免疫排斥风险低及可个性化治疗的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口腔颌面部咀嚼、表情等功能性活动,对支架的机械强度具有较高要求.本文对近年增强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机械强度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增强颌骨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用于增强颌骨组织工程支架机械强度的方法主要有复合改性法、交联法、涂层、仿生支架和其他新型加工方式.其中复合改性研究最早,虽然过程简单但引入其他物质增加降解产物,需调控其复合比例;交联法因交联剂的使用存在细胞毒性风险;涂层法不改变原支架基础结构仅做表面改性,如克服界面间应力集中问题可更好地应用;仿生支架和微观调控支架是近年新兴的技术,能够改善材料内部分子排列方式,从而增强机械强度.因此,在完善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未来的研究重点将转向纳米级新材料、仿生支架及对支架微观结构精确控制的新方法等方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