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效率投资
非效率投资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54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87810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管理评论、会计研究、会计之友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2013《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新经济环境下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等;非效率投资的相关文献由8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丽娟、侯巧铭、刘星等。
非效率投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7810篇
占比:99.71%
总计:188351篇
非效率投资
-研究学者
- 王丽娟
- 侯巧铭
- 刘星
- 金玉娜
- 吴良海
- 姚冰湜
- 张功富
- 方明
- 朱冠平
- 李伟
- 李秉祥
- 汪平
- 石大林
- 郭胜
- 陈金龙
- 丰壮丽
- 付子俊
- 佟爱琴
- 冼依婷
- 刘子青
- 刘德海
- 刘放
- 刘文捷
- 刘红霞
- 刘翰林
- 吕丹丽
- 吴凌飞
- 吴昊
- 吴李坚
- 周忠民
- 周莉
- 周萍华
- 周雪峰
- 唐嘉尉
- 唐洋
- 唐要家
- 夏宁
- 姚凯丽
- 娄阳
- 孙丽霞
- 孙旭丹
- 孙颖
- 孟睿
- 安广实
- 安灵
- 宋力
- 宋献中
- 张天西
- 张星文
- 张横峰
-
-
侯巧铭;
石一涵;
金楚涵
-
-
摘要:
文章通过非执行董事、非大陆地区董事和女性董事三个指标考察董事多样性在管理者行为对非效率投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检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下董事多样性对管理者行为引发的非效率投资治理作用的差异性。选取2016—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成长期,女性董事会缓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带来的非效率投资;成熟期,非执行董事会缓解管理者代理行为引发的非效率投资,女性董事和非大陆地区董事会缓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引致的非效率投资;衰退期,非执行董事会缓解管理者代理行为带来的非效率投资。研究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探讨了董事多样性的投资效率动态治理作用,对缓解非效率投资,动态调整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
-
何非
-
-
摘要:
投资是拉动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高效率的投资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现实中由于投资意愿偏误和决策失误等因素的影响,非效率投资问题广泛存在。文章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究大股东控制力、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机制质量越高,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低;大股东控制力越强,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高;大股东控制力会显著削弱公司治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
-
翟胜宝;
程妍婷
-
-
摘要:
以熵值法构造企业家精神指数,研究其对不同产权性质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且抑制程度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异质性;企业家精神对于非效率投资的作用会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具体来说,对于国有企业,企业家精神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抑制过度投资,而对于非国有企业,主要体现为改善投资不足。进一步研究发现,适度的产品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对于抑制非效率投资作用的发挥。
-
-
张圣利;
王丽娟
-
-
摘要: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高层梯队理论为基础,构建财务总监权力优势指标,实证检验财务总监权力优势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财务总监权力优势有效抑制了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产品市场竞争对上述两者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财务总监权力优势更有利于提高公司投资效率,产品市场竞争在国有企业数据组中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
-
-
曹海敏;
曲小昀
-
-
摘要:
近年来频发的社会责任事件,引起了各界对社会责任及商业信用的关注。文章选取了2011—2019年沪深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利用Richardson(2006)模型评价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程度,基于OLS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检验了商业信用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显著抑制其非效率投资行为;商业信用在社会责任履行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基于产权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履行社会责任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和商业信用的中介效应更显著。以上研究为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经济后果的影响提供了经验数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短视行为,为实现价值双赢,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
-
何俊阳;
李伊;
袁旭宏
-
-
摘要:
文章以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非效率投资的中介作用以及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会抑制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非效率投资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公司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了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与公司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并且弱化了公司非效率投资对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异质性检验显示,资产规模小、融资约束大的公司,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冲击更大。
-
-
杨淼;
陈艳
-
-
摘要:
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非效率投资角度切入,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本文同时考察了不同产权、披露形式以及鉴证效果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情景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对非效率投资的负向影响有助于促使企业市场价值提升。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姜帅;
龙静
-
-
摘要:
基于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观测数据,可以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增加了企业非效率投资。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可以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股权质押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股权质押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关系得到了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的抑制效应;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表现为单门槛效应,即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负向调节了股权质押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
-
-
曹丹婷;
余宜珂;
冯少勤;
王超
-
-
摘要:
文章以我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代理冲突的视角实证研究了政府审计对国企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的揭示、抵御和预防效力均能提升该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在研究其影响的传导路径后发现,政府审计能够通过有效降低企业的代理冲突,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考虑到政府审计的外部治理效力可能受到企业内部治理的影响,进一步基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进行了分组研究,发现在公司内部治理较差、非效率投资较多的企业,政府审计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
-
田智浩;
王玉红
-
-
摘要:
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曲线回归及非线性回归调节效应模型,以耦合效应视角检验了母公司控制权纵向配置对子公司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母公司对子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配置与子公司非效率投资呈倒U型关系,母公司股权控制权的配置水平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显著的曲线调节效应;母公司在子公司管理层的控制权集权配置能够显著抑制子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母公司股权控制权的配置水平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显著的非线性调节效应。上述结论在子公司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多元化程度及外部治理环境的分组中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增强了控制权配置研究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丰富了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因素,为母公司实施差异化的控制权纵向配置以促进子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
-
李思;
蒋红芸
- 《广西会计学会2017年度会计学术年会暨广西高校财会类学生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攻关阶段,进入新常态时期,全球市场环境严峻,企业投资境况并不乐观,在这种背景下寻找有效缓解非效率投资的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15年数据作为观测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等理论考察内部控制、机构投资者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机构持股可以制约投资不足的发生,但是对于过度投资并没有起到积极治理效应,机构持股能够增强内部控制对于非效率投资的抑制效果,而且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内部控制与两种低效投资行为的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有所差异.最后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
LIU Lan;
刘岚;
WANG Qian;
王倩
- 《第十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2011-2014年度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效应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政治关联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结果发现,政治关联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与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而滞后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显著降低非效率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政治关联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减少政治关联带来的投资过度问题,并且该调节作用同样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本文研究成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非效率投资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
-
周萍华;
明盈盈;
汪厚红
- 《浙江财经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创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2010-2014年度沪深两市A股国有企业为样本数据,研究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并将作为内部监督机制的内部控制以及国家层面的外部监督机制反腐治理纳入研究框架,进一步研究内外部监督机制下,政治晋升预期与非效率投资分别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国有企业中,高管政治晋升预期能有效抑制高管非效率投资行为;在内控控制质量较低时,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对比反腐风暴前后的回归结果,亦发现反腐风暴后,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得到加强.此结论对国企建立显性与隐性激励相结合的多方面激励机制以及完善企业内外监督机制具有一定政策建议.
-
-
ZHAO Wei;
赵玮
- 《第十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在有效控制企业最优投资支出的基础上,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统一框架下研究融资约束与政府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引起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实际投资支出增加难以弥补融资约束对最优投资支出抑制,两者的净效果使得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投资支出较最优投资支出水平低于了4.8%,表现为投资不足.此外,增加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可缓解融资约束程度,大规模企业反而获取政府补贴较少.战略性新兴产业非效率投资在产权以及行业之间存在异质性.
-
-
叶建华
-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公司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公司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投资等财务行为再次成为理论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以A股2000-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公司不确定性、企业非效率投资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1)公司不确定性显著加剧了公司非效率投资(尤其是过度投资),这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尤为明显;(2)整体而言,公司非效率投资对企业价值的负向影响源于公司过度投资,并且这种影响在市场投资者情绪低落期最为显;(3)公司投资不足显著正向影响了企业价值,但这种影响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并不明显.本研究丰富了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基于投资的资产定价研究和行为公司金融研究,对企业、市场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也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
王佳锦
-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采用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透明度、避税行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借鉴Richardson(2006)的方法,将样本分组研究,发现较多创业板公司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进一步实证发现:税收规避行为恶化了企业的投资不足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避税行为加剧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而提升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可以有效抑制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不足行为.但是信息透明度和避税行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并不明显.
-
-
曲国霞
- 《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引起企业非效率投资发生的根源,而内部控制分别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凭借其在公司监督、激励机制设计中的应用以及降低契约不完全、优化企业控制权中的作用,缓解了代理冲突问题导致的企业选择正确投资机会时的困扰;另外,良好的内部控制通过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和在资本市场上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缓解企业内外信息不对称情况,从而使企业摆脱筹集资本难的约束.实证分析中,借鉴Richardson预期投资模型具体衡量企业非理性投资的扭曲程度,分别构建以内部控制各要素及综合水平为解释变量、以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为被解释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选取中国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的有效途径.以本文理论分析的结论和实证检验的结果为依据,从改善控制环境、强化风险意识、落实控制活动、重视信息与沟通、加强内外部监管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加快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并且通过内部控制引导企业进行科学高效的投资决策与管理.
-
-
方红星;
金玉娜
- 《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以2007-2010年度A股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按照非效率投资形成的内在机理对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能够有效抑制体制性非效率投资(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和民营企业的投资不足),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技术性非效率投资(国有企业的投资不足和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本文还进一步理清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在抑制非效率投资中的分工与相机替代效应.
-
-
-
Danlu Bu;
步丹璐;
Jie Hang;
黄杰
- 《2013《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新经济环境下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京东方连续获得地方政府支持而扭亏保持上市资格的事件,发现在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会利用地方政府的盲目竞争以到相应辖区进行投资为寻租手段,获得地方政府支持,该现象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加严重.案例研究同时发现,京东方获得的政府资助并没有对京东方的业绩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使京东方更加依赖于通过无效率投资来寻租扭亏,放松企业业绩经营,市场对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也由盲目乐观变得逐渐理性.可见,在分权体制中,政府无效率竞争对地方经济的干预会造成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企业投资的低效、投资者的损失以及整个社会资金的损失.笔者认为,当前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确定地方政府业绩考核制度以实现各个地方政府的理性竞争,是避免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寻租方式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