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测
隧道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331699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北京测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环境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3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第五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等;隧道监测的相关文献由863位作者贡献,包括石少帅、周宗青、李利平等。
隧道监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1699篇
占比:99.96%
总计:331823篇
隧道监测
-研究学者
- 石少帅
- 周宗青
- 李利平
- 俞桂英
- 刘洪亮
- 李术才
- 杜彦良
- 赵维刚
- 高阳
- 任高峰
- 徐飞
- 王旌
- 胡仲春
- 胡杰
- 侯爱军
- 刘传新
- 卜林
- 夏炎
- 张光省
- 张坤
- 张堂杰
- 张孝伦
- 张宇
- 张磊
- 张表志
- 张骞
- 成帅
- 李亮
- 李哲
- 李新志
- 李琦
- 王刚
- 王新武
- 王景春
- 胡聪
- 贾伟
- 陈彦好
- 靳昊
- 高富强
- 严细水
- 于尔根·康温特
- 付春青
- 代昱昊
- 侍军浩
- 侯福金
- 刘德良
- 刘志良
- 刘树亚
- 刘永胜
- 刘百祥
-
-
苏东华;
陈东梁;
许钰
-
-
摘要:
隧道结构的稳定与周边土体、地下水等因素紧密相关,周边环境的变化会引起隧道产生沉降变形,在隧道的运营过程中,须对其进行有规律的沉降监测,掌握隧道的沉降变形趋势为隧道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TAM监测是一种摄影测量技术,文章结合上海市西藏南路隧道保护区施工监测,运用TAM技术对隧道沉降及位移进行监测、分析,研究TAM技术在越江隧道结构监测中的适用性,对同类隧道的监测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
路长平
-
-
摘要:
无线传感网是传感器和无线自组网的有机结合,既有自组织、多跳路由、鲁棒性强的网络特性,又具有传感器网覆盖范围大、部署方便的应用特点。文章介绍了铁路隧道施工监测现状和无线传感网技术,通过对无线传感网关键技术的分析,结合铁路隧道施工的监测需求,对无线传感网在铁路隧道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为铁路隧道的施工监测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
-
于志东;
王骕;
秦洲
-
-
摘要: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公路隧道23268处、2469.89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1599处、717.08万延米,长隧道6211处、1084.43万延米。随着公路隧道规模和长大公路隧道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加强引导、监督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自2015年起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重点隧道监测”工作,并作为交通运输部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
-
-
余志奇;
朱镕;
柯波
-
-
摘要:
隧道爆破施工时,常规爆破方法炸药利用率低,产生的粉尘多,对环境污染大.以团山隧道爆破施工为背景,采用水压爆破方案,对隧道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并进行爆破方案设计.其中炮孔直径为42 mm;采用单式楔形掏槽;周边眼孔距为40 cm,抵抗线距离为50 cm;辅助眼孔距为100~120 cm,抵抗线距离为80~100 cm;底板眼孔距为60~70 cm,抵抗线距离为50~60 cm;周边采用光面爆破,不良地质及浅埋地段采用微震控制光面爆破,在爆破后对隧道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水压爆破与常规爆破相比能增加炸药能量利用率,增强爆破效果,缩短施工时间,增加经济效益和降低灰尘保护环境,并且由监测结果表明使用水压爆破对隧道围岩的破坏较小,能较好的维持隧道围岩的稳定,保证后续施工安全.
-
-
杨春利
-
-
摘要:
在富水砂层中进行隧道暗挖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隧道侧壁出现空洞,导致大面积突水涌砂,给施工人员及周边环境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经过现场对比、分析并改进各种注浆工艺,形成了超细型TGRM前进式深孔注浆工艺,该工艺在城市富水砂层隧道施工中具有可加固地层,降低地面沉降,阻隔地下水,防止突水涌砂的作用,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
-
许诗旋
-
-
摘要:
提出了利用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盾构隧道维保监测的思路,并在实际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维保工作中进行了应用.实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准确测量出盾构隧道水平直径,并体现其变化过程,适用于运营期地铁隧道的维保监测.
-
-
曹建军
-
-
摘要:
地铁隧道保护监测是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现行以静站式设站、相邻测站逐站拼接的隧道变形、收敛等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方法虽然渐渐成熟起来,但逐站拼接带来的误差累积和缓慢的作业效率仍然是地铁隧道保护监测的瓶颈.本文在分析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原理和优势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用于地铁隧道点云数据快速采集方法,提出了基于隧道椭圆参数模型的改进RANSAC算法,通过对隧道断面点云数据去噪、拟合、提取地铁隧道变形信息,进而实现断面变形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快速、全方位准确获取隧道断面数据,为地铁隧道保护监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技术途径.
-
-
-
-
-
-
-
-
-
-
JHAN Rongfong;
詹榮鋒;
HUANG Chonghao;
黃崇豪;
TSENG Hoteng;
曾何騰;
TSENG Tingruei;
曾廷睿;
CHEN Hsienjou;
陳顯柔
-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一般隧道传统计测,多针对重要特定位置或沿线定间距伟设,透过收敛仪或全测站仪量测变位量,属二维平面状态变位资讯,无法完整反映开挖扰动影响及开挖后岩体变形行为.爰此,本案计昼应用三维雷射扫瞄仪(简称光达),获得隧道围岩及边坡之高精度三维坐标,量化分析围岩变位,提供全断面围岩分析成果,以监测隧道工作面扰动影响范围内之隧道围岩变位及边坡变位,维持隧道施工安全.本案以台湾北部新店地区两座单向双线之隧道及一座轻轨捷运隧道做为案例进行说明,其隧道工程具浅覆盖、多连拱隧道及近接施工等特性,围岩变形复杂于一般隧道工程.因此,以光达全面性掌握隧道开挖后岩体之变形行为,可以适时提供施工单位参考依据,必要时及早强化与补强支撑,抑制围岩变位,亦可做为改变开挖轮进距离或调整支撑系统的时机参考依据.
-
-
JHAN Rongfong;
詹榮鋒;
HUANG Chonghao;
黃崇豪;
TSENG Hoteng;
曾何騰;
TSENG Tingruei;
曾廷睿;
CHEN Hsienjou;
陳顯柔
-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一般隧道传统计测,多针对重要特定位置或沿线定间距伟设,透过收敛仪或全测站仪量测变位量,属二维平面状态变位资讯,无法完整反映开挖扰动影响及开挖后岩体变形行为.爰此,本案计昼应用三维雷射扫瞄仪(简称光达),获得隧道围岩及边坡之高精度三维坐标,量化分析围岩变位,提供全断面围岩分析成果,以监测隧道工作面扰动影响范围内之隧道围岩变位及边坡变位,维持隧道施工安全.本案以台湾北部新店地区两座单向双线之隧道及一座轻轨捷运隧道做为案例进行说明,其隧道工程具浅覆盖、多连拱隧道及近接施工等特性,围岩变形复杂于一般隧道工程.因此,以光达全面性掌握隧道开挖后岩体之变形行为,可以适时提供施工单位参考依据,必要时及早强化与补强支撑,抑制围岩变位,亦可做为改变开挖轮进距离或调整支撑系统的时机参考依据.
-
-
JHAN Rongfong;
詹榮鋒;
HUANG Chonghao;
黃崇豪;
TSENG Hoteng;
曾何騰;
TSENG Tingruei;
曾廷睿;
CHEN Hsienjou;
陳顯柔
-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一般隧道传统计测,多针对重要特定位置或沿线定间距伟设,透过收敛仪或全测站仪量测变位量,属二维平面状态变位资讯,无法完整反映开挖扰动影响及开挖后岩体变形行为.爰此,本案计昼应用三维雷射扫瞄仪(简称光达),获得隧道围岩及边坡之高精度三维坐标,量化分析围岩变位,提供全断面围岩分析成果,以监测隧道工作面扰动影响范围内之隧道围岩变位及边坡变位,维持隧道施工安全.本案以台湾北部新店地区两座单向双线之隧道及一座轻轨捷运隧道做为案例进行说明,其隧道工程具浅覆盖、多连拱隧道及近接施工等特性,围岩变形复杂于一般隧道工程.因此,以光达全面性掌握隧道开挖后岩体之变形行为,可以适时提供施工单位参考依据,必要时及早强化与补强支撑,抑制围岩变位,亦可做为改变开挖轮进距离或调整支撑系统的时机参考依据.
-
-
JHAN Rongfong;
詹榮鋒;
HUANG Chonghao;
黃崇豪;
TSENG Hoteng;
曾何騰;
TSENG Tingruei;
曾廷睿;
CHEN Hsienjou;
陳顯柔
-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一般隧道传统计测,多针对重要特定位置或沿线定间距伟设,透过收敛仪或全测站仪量测变位量,属二维平面状态变位资讯,无法完整反映开挖扰动影响及开挖后岩体变形行为.爰此,本案计昼应用三维雷射扫瞄仪(简称光达),获得隧道围岩及边坡之高精度三维坐标,量化分析围岩变位,提供全断面围岩分析成果,以监测隧道工作面扰动影响范围内之隧道围岩变位及边坡变位,维持隧道施工安全.本案以台湾北部新店地区两座单向双线之隧道及一座轻轨捷运隧道做为案例进行说明,其隧道工程具浅覆盖、多连拱隧道及近接施工等特性,围岩变形复杂于一般隧道工程.因此,以光达全面性掌握隧道开挖后岩体之变形行为,可以适时提供施工单位参考依据,必要时及早强化与补强支撑,抑制围岩变位,亦可做为改变开挖轮进距离或调整支撑系统的时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