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测距误差

测距误差

测距误差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测绘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9033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北京测绘、资源环境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015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论坛等;测距误差的相关文献由501位作者贡献,包括农英雄、周辉、李松等。

测距误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9033 占比:99.64%

总计:39174篇

测距误差—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健; 贾前; 刘磊; 唐硕
    • 摘要: 针对纳米到皮米量级星间激光测距,在地心非旋转坐标系(GCRS)下,考虑卫星轨道摄动引起的广义相对论效应,建立了星间单向以及双向星间激光相位比对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地球主引力场范围内轨道摄动引起的广义相对论效应对星间激光相位比对误差的影响,并通过星间激光相位比对误差计算星间激光测距误差。不同轨道高度的卫星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地球主引力场卫星,轨道摄动引起的广义相对论效应测距误差最小在百皮米量级,最大达到微米量级。星间距相同时,轨道高度越高,轨道摄动引起的广义相对论效应测距误差越小;轨道高度相同时,星间距越大,轨道摄动引起的广义相对论效应测距误差越大。
    • 李志海; 刘治翔; 谢苗; 李玉岐; 王帅
    • 摘要: 交替测量式掘进机定位技术在多次交替测量过程中会产生累计测量误差,从而影响掘进机定位精度。目前主要围绕单次测量误差产生原因、误差分布规律及误差减小方法展开研究,未有针对多次交替测量误差分布规律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交替测量式掘进机定位系统工作原理及定位过程,构建了掘进机定位误差模型。采用作图法验证误差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作图法与误差模型得到的定位误差基本一致,二者仅存在10^(-3)数量级误差。通过误差模型研究了角度测量误差、测距误差、推移步长及掘进机与测量平台间距对掘进机定位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角度测量误差越大,定位误差曲线的曲率越大,即误差增大越快,且Y_(T)轴定位误差增大速度远大于X_(T)轴;测距误差对X_(T)轴定位误差影响较大,测距误差越小,初始X_(T)轴定位误差越小,但误差变化速度不受影响;随着推移步长增大,Y_(T)轴定位误差曲线曲率增大,即Y_(T)轴定位误差增大速度加快;掘进机与测量平台间距和推移步长对掘进机定位误差的影响基本是等效的。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掘进机定位误差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测距误差对X_(T)轴定位误差影响最大,其次为角度测量误差,推移步长和掘进机与测量平台间距影响最小且二者影响程度一致;角度测量误差对Y_(T)轴定位误差影响最大,其次为推移步长和掘进机与测量平台间距且二者影响程度一致,测距误差影响最小。通过极差分析方法得到了降低定位误差的最优参数组合。
    • 任立清; 张伟航; 殷星晨
    • 摘要: 我国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利用国内5个不同地理位置的站点进行测距,从FY4A卫星伪码扩频测距体制的特点、测距副站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来看,有效减少了测距误差,定轨精度得到提升。但在风云四号测距过程中测距副站因功放设备的工作状态、功率设定值及容错机制等因素,导致遥测信息以一定概率被误判为数据帧的帧头,造成接收测距计数器异常清零,最终造成测距结果超差。该文针对测距数据异常情况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提高了测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消除了因帧同步的误判对测距值带来的影响。
    • 王东; 张恒伟; 刘小虎
    • 摘要: 分析了红外跟踪系统双站交汇测距理论,引入GDOP作为交汇测距精度评价指标,对红外跟踪系统测距精度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测距误差。结果表明:双站交汇测距误差与红外跟踪系统自身的测角精度、目标位置、目标距离密切相关。给定条件下,方位角20°时,5 km~60 km范围测距误差在1.5%~24%之间逐渐增加;方位角90°时,5 km~60 km范围红外跟踪系统测距误差在1%~8%之间逐渐增加。
    • 李永生; 董光焰; 陈凯; 谢亚峰; 唐金力
    • 摘要: 单站无源定位技术利用目标辐射的信号进行目标位置测量,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以某侦测平台红外导引头为研究背景,建立平台与目标之间的状态模型和测量模型方程,研究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位置预估技术,引入导引头测角误差、平台定位误差、系统状态误差等系统误差量,分析了剩余误差的收敛时间,侦测平台定位精度、飞行速度、测角精度、目标距离等对目标位置预估剩余误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不断优化系统参数和模型,卡尔曼滤波算法计算精度高,可以较好的抑制发散及误差的不利影响。
    • 姚军; 甄梓越; 马宇静
    • 摘要: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测距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很广泛,一直是物联网研究的热点.为降低传统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RSSI测距误差,文中提出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的BP神经网络测距算法,来解决由于RSSI值衰减程度不同引起的不同距离区间RSSI值和真实距离之间映射关系不均匀的问题.将K-means聚类算法应用于BP神经网络模型中,对样本数据进行距离区间划分,然后将已经分类好的数据分别输入BP神经网络建立网络模型并进行实验仿真.结果显示:传统基于BP神经网络的RSSI测距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为1.4257 m;而经过K-means算法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测距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为1.2887 m,降低了测距误差,并优化了目标RSSI值与真实距离的映射关系.
    • 范英盛; 齐小刚; 刘立芳
    • 摘要: 坐标配准是协同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合理的坐标配准体系可以体现协同定位算法的性能,否则可能会放大定位算法的误差.本文详细比较了基于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与基于普氏分析(Procrustes ana-lysis,PA)的配准方法的设计思想、适用条件,并给出了基于普氏分析的坐标配准算法的详细步骤.利用协同定位算法(经典MDS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得到的实验数据,详细分析了锚节点数量、测距误差、网络节点平均连通度对配准精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2D和3D环境中,基于普氏分析的配准算法,其配准精度和稳定性都优于最小二乘法,配准误差降低约为20%.
    • 轩春青
    • 摘要: 采用当前方法修复测距误差时,无法准确地在短时间内获得测距数据和信息,不能全面地检测测距误差,增加了修复测距误差所用的时间,修复后的测距精度较低.为此,提出基于网格模型简化算法的多传感测距误差自动修复方法.规整化处理网格模型属性,计算顶点的二次误差和属性显著度,通过待折叠边的颜色属性误差和几何属性误差计算待折叠边的折叠代价,通过折叠操作实现网格模型的简化处理,获得测距数据.在网格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Huber损失函数最小化的Kalman滤波方法平滑处理测距结果并重构,通过Huber回归方法实现测距误差的自动修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测距误差检测概率高、修复效率高、修复精度高.
    • 孙文舟; 乔正明; 朱忆; 赵翔
    • 摘要: 针对传统方法计算水下两点之间斜距值不准确的问题,基于声线跟踪算法,提出了以水平距离为约束条件的斜距值优化算法.首先介绍了圆走航单点定位原理,然后给出了新方法的计算原理以及具体的计算步骤,最后设计了仿真实验,将新方法与传统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初始入射角在5°以内,传统迭代算法准确度更高,其他入射角范围,新方法准确度更高,表明新方法的适用性更强.
    • 闫俊娜; 谢凤艳; 刘倩
    • 摘要: 针对传统三维振镜激光扫描系统数学模型没有校正系统中存在的固有误差,导致扫描结果偏差较大,文中构建一种新的三维振镜激光扫描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三维振镜激光扫描系统工作原理,以此为依据构建三维振镜激光扫描系统的数学模型.为提升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工作时的精度,分别采用速度与精度交换的方法和基于最小二乘法获取角度误差的方法校正系统中的测距误差和角度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间的误差低于1%,激光器功率与电流间呈线性关系,系统测距误差和角度误差分别低于1.5 mm和1.03°,说明所构建模型能够有效控制三维振镜激光扫描系统进行高精度的激光扫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