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坯体
陶瓷坯体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59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艺美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81243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技术与市场、西部广播电视、中华手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2中国非金属矿科技与市场交流大会暨第六届中国白色工业矿物技术与市场交流大会、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2006年全国先进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会议等;陶瓷坯体的相关文献由953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孝发、林孝山、杨金龙等。
陶瓷坯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1243篇
占比:99.99%
总计:681341篇
陶瓷坯体
-研究学者
- 林孝发
- 林孝山
- 杨金龙
- 黄勇
- 凌恺
- 廖振邦
- 张德旺
- 李海英
- 陈大明
- 江伟辉
- 王士维
- 杨晖
- 徐智强
- 李祖富
- 梁健
- 梁康宁
- 赵祥启
- D·T·谢弗
- K·R·米克斯卡
- 倪永林
- 凌志聪
- 古战文
- 席小庆
- 曾令可
- 杨勇
- 毛小建
- 洪翔
- 秦志东
- 谢义鹏
- 刘静静
- 姚东生
- 康伦国
- 张云
- 张耿
- 戴长禄
- 杨明
- 柯国镇
- 潘超宪
- 王慧
- 程小苏
- 许钧强
- 郑康毅
- 金莹
- 陈桦
- 马利国
- 仝元东
- 仝建峰
- 冯贺生
- 刘一军
- 刘宝龙
-
-
常燕臣;
曾艳;
王震生
-
-
摘要:
坯体烘干是陶瓷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烘干技术为热风烘干,为了保证烘干的质量,重点对热风烘干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热风烘干系统,确定控制要求,再通过绝对湿度求解相对湿度的方式对系统耦合的指标即温度、湿度进行解耦处理,最后利用改进的广义预测算法实现温湿度系统的自动控制,经仿真研究,此方案可以实现烘干系统的有效控制。进一步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用于现实,搭建系统可实施性平台,以S7-1200PLC为控制核心,在温湿度信号处理方面采用了STM32处理器,并增设了实时监控系统,经工程实践研究,所构建的平台具有可行性。
-
-
-
-
摘要:
玻璃陶瓷“1+1”日籍法国艺术家佑介(Yusuk é)将日常生活中废弃的玻璃瓶与陶瓷坯体进行融合创作,塑造了一个个趣味十足的瓶子。作品的灵感源于历史博物馆中年代久远的瓶罐。通过材料的有机组合,可以将作品当作香水扩散器使用。在佑介看来,将传统材料经过创意设计,替代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是环保的、可持续化的创作方式。
-
-
吴洋;
程科木
-
-
摘要:
笔者主要从原材料、增白剂、加工工艺三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提高陶瓷坯体白度的技术手段。通过控制原材料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采用折光率高、粒径细的增白剂,优选高铝球石球衬,煤改气以及优化除铁工艺来有效地提升坯体的白度。
-
-
杨成鑫
-
-
摘要:
窑车车轮装配的轴承材质为Cr14Mo4V模具钢,是一种含钼的高速钢,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温轴承钢,除具一般轴承的特性外,还具有较高的高温尺寸稳定性、高温硬度、高温接触疲劳性能[1],可长期在315°C及以下的温度使用。德化某陶瓷烧制工厂,其素烧窑炉在烧制时,传送陶瓷制品的窑车车轮上的轴承经常在工作一段时间(约半年)后,外圈发生开裂,轴承因此发生卡死现象,不利于陶瓷坯体的输送,从而延长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效率,严重时还会影响陶瓷坯体的烧制质量。本篇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发现轴承外圈的冶金质量并没有问题,引起开裂是由于抗热疲劳性能不足造成的。通过改进热处理工艺,提高其抗热疲劳性能,可以避免过早开裂,从而保证窑车轴承长期稳定使用。
-
-
叶艳玲
-
-
摘要:
对于陶瓷工业生产而言,胚料制备属于十分关键的一环,陶瓷坯体干燥强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最终成品的质量.但因为地方不同原料和成形压力的影响,国内大部分陶瓷生产企业尤其是南方墙地砖工厂的胚料粘土不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加入坯体增强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陶瓷坯体增强剂的类型及其应用.
-
-
蒋丽媛;
刘曙昌
-
-
摘要:
郎红釉是中国名贵铜红釉之一,其釉色莹澈浓艳,如同附着在陶瓷坯体上的人造宝石,明亮却不刺目,讲究沉稳浓郁,绚丽鲜艳。其釉水肥腴,宝光鉴人。此款郎红杯碟,杯身修直,花瓣莲口,有很好的聚香效果,配以碟拖,跟郎红色釉完美结合,犹如春天绽放的花朵一样,殷红秀美。
-
-
徐晗;
王维哲;
韩文
-
-
摘要:
针对陶瓷坯体铣削加工中边缘破损的控制和预测问题,通过边缘破损尺寸与铣削加工参数映射关系,构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陶瓷坯体加工边缘破损预测模型.设计了铣削速度、进给速度、刀具锥角、铣削深度和铣削宽度五个因素的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预测误差在10%以内,且铣削加工中铣削宽度和深度对边缘破损影响最大.
-
-
习成荪;
卢射雕
-
-
摘要:
从陶瓷雕刻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出,陶瓷雕刻技术是我国比较传统的工艺,相比之下传统的雕刻技术比较枯燥单一,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升,我国的陶瓷雕刻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各行业当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其中陶瓷坯体数控雕刻技术的应用使得陶瓷艺术雕刻更加的多样化.
-
-
曲冰
-
-
摘要:
剥釉乐烧不同于乐烧,其原理是靠釉层的玻化,局部阻挡碳元素的渗入,从而形成设计者需要的效果。剥釉乐烧是在乐烧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完善的工艺,与乐烧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剥釉乐烧和乐烧都是一种低温快速烧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丰富多彩的效果,从迷人的金属光泽到自然的开片裂纹,从质朴的手感到变幻的烟熏效果,无穷的创作可能,使乐烧这种古老的烧成技艺,历久弥新。其次,古代东方乐烧技术,现代西方乐烧技术.
-
-
-
-
-
冯浩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喷涂机器人在陶瓷产品施釉生产线上的应用水平较低,项目组设计开发了喷釉机器手和喷釉工艺综合试验平台,着重对喷釉工艺进行研究,以提高工艺的数字化水平;研究建立结合施釉工艺的复杂产品数字模型,以提高施釉机器人的自动规划能力;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釉面质量检测和评估方法,以构成施釉闭环系统.
-
-
-
薛彦辉;
郭婷婷;
薛真
- 《2012中国非金属矿科技与市场交流大会暨第六届中国白色工业矿物技术与市场交流大会》
| 2012年
-
摘要:
滑石在陶瓷工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陶瓷坯体中加入少量白滑石可以降低烧成温度,提高产品的透明度、白度、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白滑石应用范围广泛,所以其市场价格普遍较高.黑滑石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碳质显黑色,工业上利用较少,价格较便宜,若用黑滑石代替白滑石用于陶瓷生产则可降低陶瓷工业的生产成本.对在陶瓷原料中添加黑滑石的烧成体白度、抗压强度、比重、吸水率、收缩率等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至700°C,黑滑石的碳质基本消失,白度提高到70左右,加热至900°C以后,白度在90以上;添加黑滑石的烧成体抗压强度增大但稍低于白滑石制成品(仍符合建筑陶瓷生产要求),比重略有下降,吸水率逐渐增大,收缩率无明显变化,符合陶瓷工业的生产要求.
-
-
李家科;
周健儿;
阎飞;
刘欣;
张小珍
-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钠,应用于艺术瓷的坯体中,研究了聚丙烯酸钠对艺术瓷坯体强度、变形率的影响,并对聚丙烯酸钠增强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可有效地提高艺术瓷坯体的成形强度,减少了坯体的变形率,当增强剂c加入的质量分数为0.6%时,坯体的干燥强度增加率达167.5%,坯体的变形率从50%降低到10%.
-
-
孙伟;
黄尚宇;
孟正华;
欧阳伟
- 《2006年全国先进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将电磁成形技术用于粉末材料致密度研究中,以PZT粉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低电压电磁压制成形.分析了线圈匝数和放大器锥角等因素对压坯和制品致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放电线圈匝数能够提高陶瓷坯体和制品的致密度;当放大器锥角为45°时,陶瓷粉末的压制密度和烧结密度最大.低电压电磁压制成形方法比静力压制成形方法更能细化制品组织并提高某些压电性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