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烧成温度

烧成温度

烧成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61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2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33045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文博、电瓷避雷器、佛山陶瓷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特种陶瓷行业发展及粉体制备研讨会、2015耐火材料综合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2015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第七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高层论坛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大会等;烧成温度的相关文献由1220位作者贡献,包括董伟霞、包启富、姚杰等。

烧成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2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3045 占比:99.57%

总计:133619篇

烧成温度—发文趋势图

烧成温度

-研究学者

  • 董伟霞
  • 包启富
  • 姚杰
  • 孙红刚
  • 朱永红
  • 王昌燧
  • 杜一昊
  • 何子权
  • 刘传军
  • 周健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红; 麦俊明; 高子栋; 张建茂; 陈瑞稼
    • 摘要: 以花岗岩锯泥为主要原料,外掺SiC发泡剂,采用粉末烧结工艺方法,通过粉磨预处理、搅拌混合、压片成型、高温烧结等工序制备了一种发泡陶瓷多孔保温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SiC发泡剂掺量、保温时间对发泡陶瓷多孔保温材料平均孔径、气孔率、表观密度、抗压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iC发泡剂外掺量为1%,烧成温度为1170°C,保温时间为30min烧成的发泡陶瓷多孔保温材料的性能最优,其气孔率为55%,平均孔径为2.5mm,密度为473kg/m^(3),抗压强度为1.65MPa。
    • 李计元; 周乐; 陈兴菲; 周彩楼
    • 摘要: 陶瓷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高温性、尺寸稳定、反射率高等特性,作为泵浦腔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以熔融石英为原料,研究了球磨240 min后粉料粒径的变化。用该粉料制备熔融石英陶瓷,研究粉料粒度、烧成温度对熔融石英陶瓷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240 min粉体D_(50)由7.2μm下降至3.1μm,而熔融石英陶瓷的相对反射率提高,在1200°C下烧成时反射率最高,主要与其气孔率有关。XRD分析表明:1200°C烧成的熔融石英陶瓷仍保持非晶态;烧成温度达到1300°C时,熔融石英陶瓷中出现方石英相,且随着烧成温度升高,非晶态的熔融石英向方石英转变。
    • 张余; 张茂林; 刘长; 郁永彬; 夏孝言; 吴琳
    • 摘要: 采用EDXRF、热膨胀仪、光学显微镜和SEM/EDS分析白马窑中三官坑和枫树头两处代表性窑址青瓷的胎釉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和显微结构,讨论其青瓷的组成特征和制瓷技术。结果表明:白马窑青瓷胎土淘洗程度较低,其胎体组成具有"高硅低铝"的特征。青瓷的烧成温度范围在1208°C~1268°C之间,胎体的吸水率小于1.1%,表现出较高的致密化程度。另外,白马窑陶工采用高锰低磷的草木灰为助熔剂制备青釉。釉中分相液滴、气泡和少量石英晶体的存在对可见光产生一定程度的吸收和散射,使得青釉的光泽效果更柔和舒适。
    • 姜效玺; 杨晓芳; 乔榛; 段恩泽; 刘宝兰; 王捷
    • 摘要: 以山西北部10处典型明长城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和测试表征,研究青砖性能和组分、结构和工艺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长城青砖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差异较大;通过XRD分析,不同区域青砖中的方解石含量差异较大,从而导致青砖致密程度不同;通过热膨胀分析,不同区域青砖的烧成温度T_(e)差异较大,分布在825°C~940°C内;通过回归分析,青砖力学指标与烧成温度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对应关系,表明烧成温度是影响青砖性能的关键因素。
    • 潘红; 王瑾; 高子栋; 张建茂; 姜葱葱
    • 摘要: 以粉煤灰、赤泥为主要原料,硼砂为助熔剂,外掺CaCO发泡剂,采用粉末烧结工艺方法,通过原料粉磨预处理、原料混合、压制成型、烧结等工序制备了粉煤灰/赤泥基发泡陶瓷保温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发泡剂掺量对保温材料平均孔径、气孔率、表观密度、抗折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粉煤灰占比35%、赤泥占比35%、助熔剂硼砂占比30%条件下,CaCO发泡剂外掺量为5%、烧成温度为690°C、保温时间为30min烧成的发泡陶瓷保温材料的性能最优,其气孔率为64.23%,密度为286kg/m~3,抗折强度为1.492MPa,平均孔径为3.0mm。
    • 张会; 王星雨; 赵钰明; 毛宁; 李鹏翔; 麻章洲
    • 摘要: 实验以煤矸石和滑石为主要原料,以理论配比进行配料设计计算,采用干压成型法在80 MPa的成型压力下将试样成型为Φ30 mm×30 mm的试样,干燥后将试样分别在1225、1250、1275、1300、1325、1350°C的温度下烧成,并保温3 h,测定烧成后试样的基本物理性能,并表征不同烧成温度下试样的物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1350°C×3 h的烧成条件下,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干压成型法制得的试样烧成收缩率为10.64%,显气孔率为72.24%,体积密度为0.78 g·cm^(-3),且XRD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为较为纯净的堇青石相。这说明以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可制得具有一定性能的堇青石多孔陶瓷,为进一步提高煤矸石的附加值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 李计元; 何筱曼; 伍昱颖; 张虹; 刘晨
    • 摘要: 以福建南平水吉镇矿样为主要原料,研究该矿样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配以钾长石、石英砂、方解石、苏州土、熟滑石和氧化铁等制备油滴天目釉,在碗坯上施釉干燥后利用箱式电阻炉进行烧成,研究烧成温度对油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釉料配方在1210~1250°C烧成温度范围内均能产生油滴斑.在1250°C烧成时可制得光泽度高,油滴圆润,分布均匀的油滴天目釉.釉料的化学组成(w/%)为:SiO2,58.12;Al2O3,11.51;CaO,4.19;MgO,2.73;K2O,9.88;Na2O,1.07;Fe2O3,7.13.
    • 摘要: 陶瓷(CHINA)是中华文明的符号,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钧釉是决定钧瓷品质的"灵魂",其窑变反应体系和过程复杂,烧成温度高、釉面缺陷多、窑炉温度场/气氛场难以控制,导致传统工艺能耗大且成品率低。许昌学院纳钧科技团队在创新研究微纳结构、表界面调控与钧瓷呈色的构效关系基础上。
    • 刘婷; 成智文; 贺晓梅
    • 摘要: 以洛南废石为骨料,添加黏结剂和助熔剂,利用压制成型法高温烧结制备废石透水砖.对透水砖透水系数和抗折强度进行测定,探究不同保温时间、烧成温度、成型压力、添加剂的添加量等因素对废石透水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石制备透水砖最佳颗粒级配为0.85~2.00 mm,烧成温度为1170°C,保温时间为60 min,成型压力为90 t.当废石添加量为86%(质量分数)时,透水砖样品透水系数为5.3×10-2 cm/s,抗折强度为7.38 MPa,满足GB/T 25993-2010《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要求.
    • 肖长根; 王荣健; 梁金禄; 石海信
    •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测定坭兴陶陶土元素成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陶土及不同温度烧制的陶器中Cd、Pb、Al、Fe、Ca、Mg、K、Na和Ti等9种金属元素溶出量,判断陶土及其不同温度烧制品作为食具使用的安全性.研究表明,陶土主要含0、Si、Al、Fe、K、Mg、Ti和Ca等8种元素;陶土去离子水浸提液含Pb、Al、Fe、Ca、Mg、K、Na、Ti等8种元素;不同温度烧制陶器在沸乙酸中元素溶出量不同,烧成温度为900°C的陶器元素溶出量较多,烧成温度≥1100°C的陶器元素溶出量明显减少.烧制温度≥1100°C的坭兴陶用作食具使用是安全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