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2826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西藏医药杂志、基层医学论坛、护理实践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第3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三届中毒与临床急病防治分会学术会议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急救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会议等;院内急救的相关文献由551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亚、周成莉、张德芬等。

院内急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1.93%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2826 占比:97.92%

总计:13099篇

院内急救—发文趋势图

院内急救

-研究学者

  • 何亚
  • 周成莉
  • 张德芬
  • 胡娟
  • 陈妮
  • 吕军
  • 张松兰
  • 何长街
  • 吴勇
  • 方和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涛; 刘绍祖; 张爽婷; 张兴文
    • 摘要: 目的收集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长沙市某三甲医院医院急诊医疗系统共319736例患者就诊信息,对就诊信息进行分析,为该医院和长沙市医院的应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对长沙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信息系统6年内319736例患者的病历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结果6年来,在医院急诊就诊疾病中,前三位为消化系统急诊(85876)例26.85%、呼吸系统急诊(66468)例20.78%、常见损伤(31627)例17.66%,消化系统疾病是最高的疾病谱,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夏季是院内急救的高发期,大多数20~39岁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约是女性的1.08倍,1 d内就诊有两个高峰期,最高的高峰期是20:00~21:00。结论①6年来,医院的急诊就诊人数逐年增加,因此,有必要增加医务人员的数量,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应对今后就诊人数的增加。②在6年内,除了男性的性别特征、社会角色外,男性比女性多,而且与城市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也有关。③所有系统性疾病中,消化系统急症居院内急诊首位,这可能与当地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减少消化系统突发事件是长沙市面临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④该医院急诊季节规律性明显,夏季是高发季节,根据疾病谱的季节特点,合理调整院外和院内资源,提前加强相关技能培训。
    • 张欢; 张敏
    • 摘要: 目的观察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创伤急救模式,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院内急救一体化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救治模式下的急救成功率、时间效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与急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91.18%)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至手术时间、有效救治时间、确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观察组的ISS评分[(13.41±2.16)分]低于对照组[(20.74±3.14)分],GCS评分[(10.24±1.43)分]高于对照组[(7.81±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准确性、有序性、主动性、合理性、有效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创伤急救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金鹏; 蒋小燕
    • 摘要: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对于高血压脑出血(HCH)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HCH患者共82例。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1例采取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治疗,对照组41例采取院内急救治疗。对比救治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救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试验组的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HCH患者采取院前与院内急救能够提高生存率,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且能改善功能指标,安全性高。
    • 许亮
    •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的模式和实现途径,以及在救治急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JSON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选择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上线后3个月我市定点医院抢救的16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平台上线前3个月的15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台上线前后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和急诊手术患者由入院到进入手术室所用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率均高于观察组(t=4.54、5.79,P<0.05);入手术室时间少于观察组(t=3.75,P<0.05)。结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的上线有助于相关数据信息全面融合和智能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急诊救治的效率和水平。
    • 李子倩; 张启明; 齐大勇
    • 摘要: 院前急救是指在急危重症患者发病初期给予及时有效的现场抢救,防止再损伤,并快速安全地将患者护送到医院急诊进行救治的医疗过程,其目的是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和条件,减少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1-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急救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以往研究表明定期对院前急救疾病谱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所属地急救资源和人员配置进行调整和优化。
    • 李春雨
    • 摘要: 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对于急诊创伤患者临床急救中一般需接受分诊治疗,治疗过程耗时较长,急救效果不甚理想。相关研究指出,给予颅脑损伤患者有效急救护理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1]。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为近年来新兴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各大医院急诊救治中得到广泛应用,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一体化,可提高急救护理质量,争取更多抢救时间,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颅脑损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从急救时间、预后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探讨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
    • 何亚; 周成莉; 张德芬; 胡娟; 陈妮
    • 摘要: 目的:了解泸州市某综合医院院内急救人员急救素养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提高院内的急救能力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依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泸州市某综合医院院内急救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参与调查的145名院内职工中,急救素养的平均得分为(84.5±8.1)分,达到基本急救素养水平的人数为116名,占比为80.00%.不同职位的人群素养水平不同,其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医护人员、后勤人员、行政人员、保卫.不同性别的职工其急救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工作年限的职工其急救素养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泸州市医院内急救人员的急救素养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仍然存在部分低学历、工作年限短的人群缺乏急救相关技能和知识,需要重点进行专业培训.
    • 何亚; 周成莉; 张德芬; 胡娟; 陈妮
    • 摘要: 目的:了解泸州市某综合医院院内急救人员急救素养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提高院内的急救能力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依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泸州市某综合医院院内急救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参与调查的145名院内职工中,急救素养的平均得分为(84.5±8.1)分,达到基本急救素养水平的人数为116名,占比为80.00%。不同职位的人群素养水平不同,其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医护人员、后勤人员、行政人员、保卫。不同性别的职工其急救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工作年限的职工其急救素养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泸州市医院内急救人员的急救素养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仍然存在部分低学历、工作年限短的人群缺乏急救相关技能和知识,需要重点进行专业培训。
    • 张春华; 周芳; 马学先; 何萍
    • 摘要: 目的 为确保全院范围内紧急情况下提供可及的复苏术,建立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参与全院心肺骤停患者的抢救,及时抢救患者生命,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方法建立跨部门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呼叫了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的266例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的抢救成功率与住院患者死亡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的建立有效的降低了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死亡率.结论 建立院内紧急医疗救援团队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提高就医环境的安全性及抢救患者的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
    • 何晴; 陈富民; 许波
    • 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联合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选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联合模式;比较两组就诊到达、评估、接诊、急救、转送时间与48 h抢救有效率、并发症(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偏瘫后遗症、脑疝、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就诊到达、评估、接诊、急救、转送时间更短,48 h抢救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各项指标对比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联合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院前、院内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有效率,并减少并发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