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严重多发伤

严重多发伤

严重多发伤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98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8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5974篇;相关期刊360种,包括中华创伤杂志、浙江创伤外科、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5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大会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严重多发伤的相关文献由1967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庆山、刘传兰、刘军等。

严重多发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8 占比:13.61%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5974 占比:85.80%

总计:6963篇

严重多发伤—发文趋势图

严重多发伤

-研究学者

  • 郭庆山
  • 刘传兰
  • 刘军
  • 张世范
  • 张峻峰
  • 张彧
  • 张茂
  • 王晓
  • 田红
  • 石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丰硕; 张敏
    • 摘要: 目的探析急诊分工合作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急救模式,研究组采用急诊分工合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效率、抢救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32%,高于参照组的62.21%(P<0.05);研究组的抢救启动、开放静脉通路、气道清理、呼吸支持、标本送检所需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6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工合作模式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效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抢救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中推广应用。
    • 连佳伟; 曾辉; 许新劲
    • 摘要: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创伤性凝血障碍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1)观察组的胶体液量、晶体液量、浓缩红细胞量均少于对照组,血浆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低体温时间、凝血功能时间、酸中毒时间、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创伤性凝血障碍发生率和病死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可减少出血量,及时纠正酸中毒和低体温,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此种复苏方法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孙浩; 高惠; 王骅; 凡兰桂; 胡乐; 王永祥; 施学强
    • 摘要: 目的探讨苏北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成立对多发性损伤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的501例多发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苏北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成立后救治的286例患者为观察组,创伤中心成立前救治的21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诊医师到达抢救室时间、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休克病人输血等待时间、患者择期手术术前住院日、总住院日、住院患者满意度、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急会诊到场达抢救室时间分别为(3.53±1.44)min、(5.69±1.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抢救室滞留时间分别为(116±77)min、(130±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输血等待时间分别为(67.83±10.15)min、(104.01±12.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休克89人,平均输血等待时间(67.83±10.15)min,对照组出现休克73人,平均输血时间(104.01±12.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81例患者行择期手术治疗,术前住院日为(8.83±4.89)d,对照组68例患者行择期手术治疗,术前住院日为(12.08±5.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总住院日分别为(17.38±5.21)d、(26.74±11.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诊疗满意度分别为9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中心的建立缩短了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室输血等待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术前住院日、总住院日,减少了患者的总住院费用,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张欢; 张敏
    • 摘要: 目的观察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创伤急救模式,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院内急救一体化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救治模式下的急救成功率、时间效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与急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91.18%)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至手术时间、有效救治时间、确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观察组的ISS评分[(13.41±2.16)分]低于对照组[(20.74±3.14)分],GCS评分[(10.24±1.43)分]高于对照组[(7.81±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准确性、有序性、主动性、合理性、有效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创伤急救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良陈; 郑初建
    • 摘要: 目的:研究以初级创伤救治为原则的院前急救方案在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60例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采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方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采用以初级创伤救治为原则的院前急救方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死亡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的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和BI评定量表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初级创伤救治为原则的院前急救方案对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其急救的效果。
    • 王丽; 张欢
    • 摘要: 目的探讨标配定位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急诊进行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抢救方式,观察组采用标配定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完成采集心电图、采集静脉血、开放静脉通路、动脉血气分析、呼吸支持、气道清理、ECG监测、留置导尿需要的时间、患者生存情况及抢救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完成每项不同抢救护理项目所需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85.71%(P<0.05);观察组各项抢救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急救中应用标配定位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完成急救护理项目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抢救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姚运豪; 夏森林
    • 摘要: 目的探讨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前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情况,2020年1~4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35例),2021年4~8月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组(1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时间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28,P=0.028)。结论建设创伤救治体系能有效缩短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
    • 秦燕明; 王鹏; 徐旋旋; 王明伟
    •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程1周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发生AKI组和未发生AKI组。收集两组患者创伤后基础资料、伤后1周内救治措施、应激代谢、病理生理和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筛选出影响严重多发伤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对AK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95例患者中发生AKI 29例,未发生AKI 66例。与未发生AKI组比较,发生AKI组患者年龄更大(岁:59.45±15.77比48.68±12.40),合并挤压伤、休克、造影剂使用比例更高〔挤压伤:37.93%(11/29)比18.18%(12/66),休克:82.76%(24/29)比71.21%(47/66),造影剂使用:44.83%(13/29)比30.30%(20/66)〕,休克持续时间更长(h:52.45±3.72比32.78±6.06),晶体液输注量、甘露醇用量更多〔晶体液输注量≥4000 mL/24 h内比例:55.17%(16/29)比36.36%(24/66),甘露醇用量(mL):2358.62±602.27比1028.92±302.67〕,腹内压、C-反应蛋白(CRP)、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乳酸(Lac)、血栓调节蛋白(TM)、血糖、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均明显升高〔腹内压(mmHg,1 mmHg≈0.133 kPa):17.21±3.09比10.98±4.71,CRP(mg/L):179.45±24.28比107.02±21.96,INR:3.73±1.08比2.45±0.82,Lac(mmol/L):12.67±5.92比7.99±1.67,TM(ng/L):93.23±16.34比37.16±12.64,血糖(mmol/L):18.25±5.23比11.32±2.35,NGAL(mmol/L):235.28±48.32比102.72±28.17,Mb(μg/L):407.88±49.08比170.20±29.82,CK(U/L):790.12±106.87比465.17±142.78,PCT(μg/L):29.73±6.08比12.45±2.12,IL-17(ng/L):32.47±9.79比26.98±4.40,TNF-α(ng/L):48.98±12.79比32.30±11.03,SCr(μmol/L):181.45±43.35比137.17±46.36,均P<0.05〕,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钙水平均明显降低〔SOD(kU/L):72.65±30.67比152.50±34.96,血钙(mmol/L):1.65±0.67比2.58±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挤压伤、休克持续时间、造影剂使用、甘露醇用量、晶体液输注量≥4000 mL/24 h、TM、PCT、血浆SOD、Mb、腹内压以及NGAL是影响严重多发伤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181(1.025~1.175)、3.214(1.217~7.876)、2.589(1.524~8.079)、3.334(1.522~9.561)、1.647(1.196~2.377)、2.628(0.064~0.973)、5.727(1.236~9.742)、1.216(0.919~5.708)、7.250(1.527~10.271)、3.414(1.417~8.476)、1.072(1.202~1.942),P值分别为0.024、0.008、0.042、0.016、0.028、0.045、0.026、0.037、0.005、0.030、0.027。ROC曲线分析显示:Mb对于严重多发伤继发AKI单独诊断效果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UC)=0.902,95%CI为0.849~0.955,P=0.000;当最佳截断值为271.27μg/L时,其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75.8%,阳性预测值61.9%,阴性预测值94.3%;而利用11个独立高危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严重多发伤继发AKI的准确率为84.21%,对预测AKI有较好的指导价值。结论严重多发伤继发AKI的危险因素众多,早期识别并有效干预利于改善预后。
    • 陈刚; 赵晶
    • 摘要: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对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急救组行院前急救措施。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半年后的预后情况。结果:急救组患者受伤至救治时间、急诊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有效救治时间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患者的腹腔间隙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以及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伤后半年预后良好以及中度残疾例数多于参照组,重度残疾、植物人状态、死亡例数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可缩短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治疗时间,延长有效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 武娟; 孙雪莲; 高伟; 李力卓
    • 摘要: 目的探究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临床及早预测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严重多发伤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ARDS发生率,发生ARDS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ARDS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似然比卡方、Wald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及其预测价值。结果20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32例ARDS,发生率为15.69%(32/204)。单因素分析,年龄、腹内压、胃内容物误吸、肺部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出血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是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腹内压、胃内容物误吸、肺部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出血量≥3000 mL、受伤至手术时间≥6 h是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似然比卡方检验模型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Wald卡方检验模型构建有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严重多发伤发生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95%CI为0.850~0.937,Z统计=13.586,P<0.001,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79.07%。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ARDS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腹内压、胃内容物误吸、肺部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出血量≥3000 mL、受伤至手术时间≥6 h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据上述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ARDS发生具有较好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新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