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酶
限制酶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3309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实验教学与仪器、中国校外教育(美术)、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生物化工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走向世界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新进展学术会议等;限制酶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国凤、尚世强、张万明等。
限制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3309篇
占比:99.89%
总计:83402篇
限制酶
-研究学者
- 孙国凤
- 尚世强
- 张万明
- 余钟声
- 俞锡林
- 冈特·卡尔
- 匡春香
- 孙大鹏
- 寺内良平
- 彼得·温特
- 徐爱华
- 德特列夫·克鲁格
- 拦生发
- 斯科特·哈珀
- 斯蒂芬尼·赖克
- 朱德文
- 朱振宇
- 松村英生
- 洪文澜
- 潘存梅
- 章青
- 约瑟夫·晃·海·翁
- 艾米丽·马林·勒普鲁
- 茱莉亚·巴波扎
- 许进
- 谭家学
- 马小明
- 高琳
- A·昆比
- 丁锦培
- 于振文
- 于江欢
- 余松烈
- 侯勤堂1
- 倪同亮
- 刘友学
- 刘宝全
- 刘建峰
- 刘建红
- 刘杨
- 刘海珠
- 刘润忠
- 刘炜培
- 刘芳
- 吴仁教
- 吴仕孝
- 周柬明
- 周毓
- 周润甜
- 周霞娣
-
-
-
-
摘要:
一、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的命名,1973年由Smith和Nathans提出:用属名的头1个字母和种名的头2个字母,组成3个字母的略语,表示寄主菌的物种名称;如有菌株名,再加上一个字母,即第4个字母表示菌株;1种特殊的菌株,具有几个不同的限制与修饰体系,则以罗马数字表示在该菌株中发现某种酶的先后次序。例如:Eco R I,第1个大写字母E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属名的第1个字母;第2、3两个小写字母co为其种名的2个字母;第4个字母大写R表示所用大肠杆菌的菌株编号。再如,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用Hin表示。例如,从流感嗜血杆菌d株(Haemophilus influenzad d)中先后分离到3种限制酶,则分别命名为Hin d I、Hin dⅡ和Hin dⅢ。
-
-
-
-
-
-
刘建峰
-
-
摘要: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又称限制酶,是一类可以识别并附着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对每条主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酶,简称限制酶。根据限制酶的结构,辅助因子的需求切位与作用方式,可将限制酶分为三种类型:Type Ⅰ、Type Ⅱ及Type ID。Ⅰ型限制酶既能催化宿主DM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Ⅱ型限制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瓜型限制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由于Ⅱ型限制酶所识别的位置多为短的回文序列,所剪切的碱基序列通常即为所识别的序列,所以是基因工程上实用性较高的限制酶种类,如,EcoRⅠ、HindⅢ。
-
-
李荣飞
-
-
摘要: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可概括为"两酶一体四步骤",四步骤中的核心内容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构建表达载体过程涉及的限制酶种类以及筛选方法和工具酶切割位点的确定成为考试的热点内容。在学习中,学生容易和其他几种与DNA的复制、基因表达的有关酶混在一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
-
-
-
-
侯勤堂1
-
-
摘要: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凸显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因此,核心素养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目标。
-
-
- 东南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16.01.06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限制性内切酶HpaⅡ和核酸外切酶Ⅲ的DNA甲基化及甲基化转移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制备了无标记的DNA探针,该探针序列包含了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和甲基化的CpG位点,通过该无标记的DNA探针与目标DNA杂交,用甲基化转移酶进行甲基化处理,再用限制性内切酶HpaⅡ的特异性切割以及作用于双链DNA的3ˊ→5ˊ外切酶活性的核酸外切酶Ⅲ作用,然后利用荧光信号分子噻唑橙对单双链DNA不同信号实现检测甲基化及甲基转移酶活性的目的。本发明无需制备复杂材料和标记DNA探针,可避免材料制备及标记DNA探针而导致检测成本高、操作烦琐,重现性差的缺陷。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优点。
-
-
-
-
- 东南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14-08-20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限制性内切酶HpaⅡ和核酸外切酶Ⅲ的DNA甲基化及甲基化转移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制备了无标记的DNA探针,该探针序列包含了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和甲基化的CpG位点,通过该无标记的DNA探针与目标DNA杂交,用甲基化转移酶进行甲基化处理,再用限制性内切酶HpaⅡ的特异性切割以及作用于双链DNA的3'→5'外切酶活性的核酸外切酶Ⅲ作用,然后利用荧光信号分子噻唑橙对单双链DNA不同信号实现检测甲基化及甲基转移酶活性的目的。本发明无需制备复杂材料和标记DNA探针,可避免材料制备及标记DNA探针而导致检测成本高、操作烦琐,重现性差的缺陷。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优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