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阶层差异

阶层差异

阶层差异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541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妇女研究论丛、青年探索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全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论坛等;阶层差异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方长春、风笑天、刘堃等。

阶层差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1.7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541 占比:98.18%

总计:5644篇

阶层差异—发文趋势图

阶层差异

-研究学者

  • 方长春
  • 风笑天
  • 刘堃
  • 时立荣
  • 曹蕊
  • 朱安新
  • 罗文伟
  • 陆璟
  • 马纯红
  • CHENG Yuxuan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翟毅斌
    • 摘要: 家长职业类型、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资本、文化偏好等差异,使得不同的家庭采用了不同的教养逻辑,进而令儿童获得了不同的文化技能。在言语习得中,不同阶层背景的儿童在词汇量、发言权、社交感等方面存在差异分化,既附着了各自的出身色彩,也形成了或优越或局促的童年。我们需要一种均衡的文化特性,一种积极的学校担当,通过丰富语言文化活动、有差别地对待不同的人、引导各阶层家庭教养观念,去调和更平等的童年。
    • 摘要: 读了《江苏教育》(班主任)2022年2月刊发的《“习相远”的童言:儿童言语习得的“阶层”差异》一文,我收获颇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翟毅斌老师从“阶层差异”的视角,以“儿童的言语习得”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提出了学校教育在儿童言语差异分化问题上的责任担当和积极探索。该文既让我们了解了国外家庭教育的阶层性带来的“不平等”童年,也引导着我们反思国内的家庭教育现状。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孩子,注重平等沟通,也要有效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打破自身“阶层”的局限,弥补不足。作为学校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调和“阶层”的路径,这亦是对教育均衡的追求。
    • 张学敏; 赵国栋
    • 摘要: 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影响其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了我国家庭资本投入对子女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异质性。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经济资本、心理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越高。四类资本的投入均能对子女非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大;从学习毅力、社交能力、班级融入、情绪稳定性和思维开通性五个维度来看,社会资本的影响依然稳健显著且系数最高。阶层异质性检验显示,子女非认知能力发展在心理资本和文化资本投入上存在“阶层再生产”特性,即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两类资本投入回报越大,而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投入上却并未有此特性。综上,加强低阶层家庭社会资本投入以发展子女的非认知能力,可以有效弥合阶层之间的未来差距,需政府和家庭双方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 李升; 任伟榕
    • 摘要: 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是激发社会活力的主要来源,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对青年女性群体不同类型的社会参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代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具有类型多样化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积极正向的社会参与状态;除个体特征和婚姻家庭因素影响外,阶层与体制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会影响到青年女性的社会参与,尽管不同类型社会参与中的阶层因素影响不尽相同,但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呈现体制内外的显著差异化特征,进入到体制内就业且实现经济地位提高的青年女性群体更能够积极主动开展社会参与活动,而体制外就业的新社会阶层青年女性的社会参与整体偏弱。为实现女性在社会领域的全面发展,在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的同时,为新社会阶层青年女性开辟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构建积极有序的社会参与机制,激活其社会参与的能动性,仍然是今后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 叶锦涛
    • 摘要: 近年来,社会学领域有关中国高等教育获得的研究成果丰硕,已经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第一,高等教育获得的城乡和阶层差异越来越明显。首先,在量的层次上,优势阶层子女进人高等学府的机会更多;其次,高等教育扩招主要是普通大学的扩招,而重点大学扩招数量非常有限,优势阶层子女除了在“量”上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之外,他们所获得的高等教育在“质”的层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二,高等教育获得是基础教育累积的结果。在累积过程之中,除了学校层次之外,重点学校制度、课后补习班、教育分流和家长参与等都是促成不平等结果的重要推手。
    • 刘堃
    • 摘要: 一、引言我国社会正在成为一个以阶层分化、职业分化等“高分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再简单表现为城市与农村的二元分立状态,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各自的社会阶层分化日趋明显。二、文献回顾在城乡方面,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在阶层差异方面,我国高校学生群体中来自较高社会阶层家庭的学生比例明显更高,中上层家庭的子女在就读精英大学和“211”大学优势更明显,而社会阶层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更倾向于进入非重点大学和专科院校。
    • 郭雯
    • 摘要: 社会语言学主要是对社会和语言之间存在的多方面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其中涉及到很多与社会语言相关的问题,着重探究差异化语言使用现象背后所潜在的政治与社会含义.基于社会语言学探索英语使用阶层差异,能发现很多与英语语言使用相关的方法、特点、规律和相应语言所体现的社会背景、阶层差异、人物个性等,并深层次挖掘不同语言场景在差异化阶层、权势等因素影响下引发的语言不平等、语言差异现象,促使英语研究及学习人员对英语语言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更顺利、高效、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
    • 文太林
    • 摘要: 文章基于中国养老与健康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考察了社区养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首先,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且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阶层差异,即农业户口、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次,社区养老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向相关,社区养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在不同人群间存在异质性,农业户口和低收入的老年人从社区养老服务中获益更多.在老龄化、健康不平等的背景下,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降低心理健康不平等的重要作用.最后,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社会资本培育两个方面提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 朱传红
    • 摘要: 语言是人类高等智慧和社会化生产的必然产物,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表现.语言受地域的社会文化、思维习惯、民族生活背景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方式、理解,以及存在形式.语言具有显著的阶层属性.由于阶层差异、语言差异,人们接受信息时会收到这些差异的影响,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又会通过这种差异来休现,语言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识别功能.根据社会语言学,英语地域的社会阶层语言演变有其历史过程,可以此有效引导我国英语研究人员和学习者,避免因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导致出现语言偏见,有利于加深相关学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交流,实现大众化、标准化的英语沟通.
    • 于显洋; 徐有彬
    • 摘要: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中国体育设施建设迅速发展,相关法规政策不断完善,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逐渐增多.根据2003年和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群众体育参与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群众参与体育的比例显著上升,性别、婚姻、户籍、地域、受教育程度和社会阶层对体育参与的影响显著,相关群体的体育参与情况分化明显.体育参与的性别和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有所减弱,体育参与的户籍和地域分化现象有所加剧,体育参与的婚姻和教育分化现象明显加强.提出:应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体育参与群体特征采取区分性措施,开展地域性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群众体育参与比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