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区差异

地区差异

地区差异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9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2篇、会议论文177篇、专利文献18053篇;相关期刊1270种,包括人口学刊、当代经济、经济研究导刊等; 相关会议148种,包括第六届城市社会论坛——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首届乐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后发赶超与转型发展高层论坛等;地区差异的相关文献由449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灿清、卞铮、吕筠等。

地区差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2 占比:12.07%

会议论文>

论文:177 占比:0.85%

专利文献>

论文:18053 占比:87.08%

总计:20732篇

地区差异—发文趋势图

地区差异

-研究学者

  • 余灿清
  • 卞铮
  • 吕筠
  • 郭彧
  • 陈君石
  • 谭云龙
  • 周汇燕
  • 季成叶
  • 沈百福
  • 裴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项凯标; 江克花; 张大林
    • 摘要: 积极老龄化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然而现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积极老龄化前因变量的深入探索.文章构建了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支出影响社会参与意识形成及其转化为社会参与行为的理论框架,并用泰尔指数解析社会保障支出对积极老龄化的省际影响和区域影响,以捕捉积极老龄化的客观和主观条件.运用中国动态劳动力调查(CLDS)和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对积极老龄化的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积极老龄化的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的人力资本、工作经历和健康持久性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积极老龄化之间存在显著调节效应;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不显著,但相邻省份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对积极老龄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 刘成坤; 江越; 张启慧; 朱杏芳
    • 摘要: 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综合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7~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各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阶梯式分布,相邻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同且集聚情况存在地区差异.对于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部地区正逐步缩小而西部地区正逐步扩大,同时东、西部乃至全国内部省(区、市)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都在逐年扩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 魏艳华; 马立平; 王丙参
    • 摘要: 文章利用样条基将中国人口观测数据转化为函数,从函数视角系统地探究了人口分布特征与动态规律。研究发现:中国总人口增长速度快速下降,老龄化问题突出,男女人口数量不平衡将会长期存在,整体趋于稳定,中国城镇人口在快速发展后增速放缓。中国各省份常住人口增长速度差异显著且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性大。广东常住人口增速排名稳居第一,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很快;山东受计划生育影响最为明显;北京和上海控制人口规模的政策实施效果显著,人口增速明显放缓;东北三省常住人口持续下降;四川、河南、广西等省份人口回流趋势明显。
    • 尹朝静; 李欠男; 马小珂
    • 摘要: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 谢攀攀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总结出2000年至2020年这二十年间全国人口的基本变化情况和地区差异。结果发现: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各地区人口老龄化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全国人口性别结构合理,但地区差异悬殊,多地性别失衡严重。基于此,建议高度关注我国人口结构的发展态势,重视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老龄化差异问题。同时,提高政策的关联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黄晶; 薛东前; 马蓓蓓; 宋永永
    • 摘要: 村庄是最能直接体现乡村经济社会活动规律的单元,落实到村级层面的功能类型划分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采用熵权法、泰尔指数及优势功能模型,构建适用于村庄发展功能识别与类型划分的研究思路,并以西北干旱绿洲农业区临泽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绿洲农业区总体形成以农产品生产和生态保育为主的国土空间格局,村庄形成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工业加工、商贸旅游、劳务输出、生活保障等多功能地域综合体,其中农产品生产和生活保障功能总体空间差异较小,而非农生产功能空间差异较大。村庄因资源禀赋、规划引导、政策驱动和社会需求差异形成不同的优势功能类型,空间上呈现“外围生态、沿河种植、中部农牧、临城劳务,文旅、商旅、生活保障以政府驻地及附近村庄为主”的分布规律,并形成非农生产功能镶嵌于农业生产功能之中、生产生活功能被生态保育功能包围的分布格局。通过自上而下主体功能统筹与自下而上经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村庄发展功能识别和类型划分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践指导价值,在巩固国家主体功能定位、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的同时,可以调整优化县域资源要素配置,实现村庄发展功能互补与功能协调。
    • 王敏; 马涵; 马树才
    • 摘要: 文章采用2001—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三大生产要素流动与三次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样本来看,我国三次产业发展受资本要素流动影响最大,其次为劳动要素,而技术要素流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在产业发展对要素流动的影响中,劳动要素的流动受第三产业发展影响较大,资本要素的流动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影响较大,技术要素的流动受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区域异质性来看,生产要素流动对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要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
    • 唐晓灵; 陈洪金
    • 摘要: 以2014—2020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移动互联网接入率与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衡量移动互联网普及水平,通过静态与动态面板分析检验两者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三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能够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在东中西三地区产生的缩减作用依次增大;同时在微观视角上通过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基准回归与分位数回归考察移动互联网使用分别对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要高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因此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 陈习琼
    • 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人口的失能规模、失能比例及其人口学特征和地区现状。方法采用2010年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册)第八卷之老年人口的长表数据资料,整理、测算出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和失能比例,对其人口学特征及地区分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老年人口失能率女性高于男性,高龄老年人口失能率较高,不同性别、婚姻状况、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口失能率的总体、城乡和省份差异较大,乡村高于城镇,农村地区、女性、高龄、丧偶、具有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特殊失能老年人口群体的养老和护理工作问题突出。结论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增强老年人口体质,加强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医疗科研投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乡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培养具有职业资格的医护人员,营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康复中心,完善照顾老年人口的社会机制,关注高龄、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口的生活与社会支持现状。
    • 陈丽娜; 段理
    • 摘要: 政府引导基金由于资金规模大、产业引导目标明确、隐含政府背书等特征为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了便利,但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在地区上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进而对企业创新绩效形成了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将我国的政府引导基金分成内陆政府引导基金和沿海政府引导基金两类进行研究,发现相较于内陆政府引导基金,沿海政府引导基金因其在失败容忍度以及经验资源积累方面的优势,对企业创新绩效、高科技行业企业创新绩效以及早期企业创新绩效表现出了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改善政府引导基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