锶铁氧体
锶铁氧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2288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宁波工程学院学报、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八次华北五省市电子显微学研讨会及第十届全国实验室协作服务交流会、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磁性材料及应用技术研讨会等;锶铁氧体的相关文献由726位作者贡献,包括夏爱林、晋传贵、李劲松等。
锶铁氧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288篇
占比:98.82%
总计:12435篇
锶铁氧体
-研究学者
- 夏爱林
- 晋传贵
- 李劲松
- 李国胜
- 吴泽
- 王华
- 蒲光文
- 金鸣林
- 刘成伦
- 徐龙君
- 李昕
- 赵修彬
- 刘静
- 王忆
- 甘海平
- 甘金宝
- 匡雪冬
- 吕兆民
- 吴捷
- 吴胜华
- 宋扬
- 张倩倩
- 方庆清
- 李巧玲
- 王占勇
- 裴晓东
- 谭宝群
- 都有为
- 雷成龙
- 马宝
- 骆艳华
- 黄英
- 乔梁
- 唐少龙
- 张伟
- 张连墩
- 曾德长
- 朱伯铨
- 李享成
- 李玉青
- 王芳宇
- 石棋
- 胡智
- 舒云峰
- 葛洪良
- 袁小镇
- 谢太平
- 谢德富
- 赵章
- 邱伟国
-
-
徐建;
徐向荣;
杨欣霖;
刘俊亮;
张明
-
-
摘要:
为解决磁性丁苯橡胶(SBR)界面问题,对锶铁氧体(SrM)表面进行微波辅助原位修饰,通过改变微波处理工艺条件制备不同的SrM/SBR共混物,研究共混物的Payne效应与磁性SBR的拉伸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微波处理工艺条件可以调控SrM/SBR共混物中铁氧体表面结合橡胶含量,过长的微波处理时间或过大的微波处理功率都会导致SrM/SBR共混物的结合橡胶含量下降;SrM/SBR共混物的Payne效应与其结合橡胶含量和SrM/SBR混炼胶的F_(max)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且与SrM/SB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阻尼性能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微波处理功率为800 W、微波处理时间为6 min时制备的磁性SBR具有最佳的阻尼性能和较大的拉伸强度,相对于未经微波处理的磁性SBR,其损耗因子-温度曲线面积增大7.3%。
-
-
张天奇;
朱智甲
-
-
摘要:
为制备以电介质型聚苯胺和磁介质型锶铁氧体为吸波材料的层层复合型锶铁氧体/聚苯胺/涤纶复合电磁屏蔽织物,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织物,然后以聚苯胺/涤纶复合织物为基材,通过涂层工艺制得锶铁氧体/聚苯胺/涤纶复合电磁屏蔽织物。该织物主要通过电损耗和磁损耗两种方式实现电磁屏蔽,并能有效吸收局部空间电磁波数量,以减少电磁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测试了苯胺聚合时间、锶铁氧体含量和涂层厚度对锶铁氧体/聚苯胺/涤纶织物导电性和屏蔽效能的影响。通过计算其反射率和弱化常数研究复合织物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苯胺聚合时间24 h,锶铁氧体质量分数40%,涂层厚度为0.1 mm。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锶铁氧体/聚苯胺/涤纶织物,可吸收≥90%的电磁波,且有效吸收带宽为0.8 GHz(8.6~9.4 GHz),表明该涤纶织物可作为一种功能性纺织品用于电磁屏蔽和吸波领域。
-
-
张耿华;
黄晓炜;
徐建军;
万成刚;
冯唐福
-
-
摘要: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干压磁取向M型永磁Sr0.8La0.2Fe11.8Co0.2O19铁氧体材料.利用XRD、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及永磁材料测试系统对样品的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压制成型过程中,通过外加磁场(约1.0 T)取向能明显改善样品的磁性能;随二次球磨时间t的增加,磁取向压制的样品剩磁Br、最大磁能积(BH)max和综合性能K先增后减,在t为4 h时,最佳值分别为321.1 mT、23.23 kJ·m-3和3.524;随烧结温度Ts的升高,各磁取向压制样品(BH)max和K的值先增后减,在Ts为1200°C时具有最大值,分别为26 kJ·m-3和3.74.
-
-
夏爱林;
王芳宇;
曹春香;
张玉琦
-
-
摘要:
采用以蛋白蛋清为络合剂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Ce联合替代的Sr1–2xLaxCexFe12O19(x=0,0.01,0.02和0.03)铁氧体,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其结构和磁性能.结果表明,在1250°C的烧结温度和所研究的替代范围内,La和Ce离子确实进入了SrFe12O19的晶格,样品皆形成了单相的SrM铁氧体结构,并且La-Ce离子替代对样品的形貌和饱和磁化强度影响不大.但是,由于受到磁性离子Ce3+(玻尔磁子数为1μB)的影响,样品的矫顽力在替代量x不高于0.02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
-
陈燕珊;
金明杰;
冯唐福
-
-
摘要: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各向同性M型永磁六角锶铁氧体Sr1-xLaxFe12-xCoxO19(x=0.1~0.5)磁性材料.采用XRD、SEM及永磁材料测试系统对结构及磁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La-Co少量取代可以提高锶铁氧体永磁的磁学性能;在x=0.1~0.5的范围内获得的样品具有单一磁铅石结构,无杂相.当x增大时,内禀矫顽力增大,与此同时,最大磁能积和剩磁先增大后减小.烧结温度在1180°C附近,当La-Co取代量为x=0.2~0.3时,获得最佳磁性能,最大磁能积(BH)max为1.38 MGOe、剩磁(Br)为2.493 kOe和内禀矫顽力(Hcj)达2.981 kOe.
-
-
林晓杰;
汤端莲;
黄仁昆;
王颖;
颜桂炀
-
-
摘要:
使用水热法制备了Bi2WO6/C@SrFe12O19、Bi2WO6/SrFe12O19磁性复合光催化材料,并采用包括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及磁滞回线等手段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500 W卤钨灯可见光反应体系中,以RhB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光催化活性方面,磁性Bi2 WO6/SrFe12 O19复合材料高于Bi2 WO6/C@SrFe12 O19,且明显高于单一的Bi2 WO6和SrFe12 O19,可见光照射反应3 h,RhB的去除率达98.52%.该磁性复合光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磁分离性能.
-
-
-
-
何忠臣;
任红檠;
王冲;
刘举;
赵发燕;
刘鹏清
-
-
摘要:
以锶铁氧体和尼龙12为原料,通过共混挤出制备了长链聚酰胺磁性复合材料,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动态热机械分析法等测试表征手段研究了锶铁氧体的添加量对锶铁氧体/尼龙12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锶铁氧体添加量较高时复合材料可拥有较好的磁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
-
-
CAO Er-bin;
曹二斌;
ZHANG Gang;
张刚;
ZHOU Fei;
周飞
- 《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温微波窑工程样机,开展了锶铁氧体永磁工业化微波烧结试验,以研究大型微波烧结设备在永磁材料产业中应用的实际效果.介绍了试验采用的微波烧结设备和工艺,并就所烧产品的磁性能以及合格率等方面与传统电热窑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窑炉能高效、稳定地运行,产品磁性能及一致性完全合格,同时表现出了烧结周期短、产品烧结及磨洗加工合格率都有所提高的特点.本文也指出了微波窑工程样机及此类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
-
-
-
- 《2007年全国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掺杂锶铁氧体(SrFe12O19)作为磁性材料和微波材料具有广泛应用.采用以柠檬酸作金属离子络合剂的溶胶-凝胶法合成组份分别为SrTixCoxFe(12-2x)O19,SrNixCoxFe(12-2x)O19,和SrZnxCoxFe(12-2x)O19(x=0~1.5 mol%)的溶胶-凝胶,加热浓缩至自燃,制得铁氧体纳米粉体的先驱粉体,再经900~1100°C烧结制备出铁氧体粉体产物.用XRD研究产物的晶相及其晶粒的平均大小;用TEM和SEM观察粉体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当Ti/Co共掺时,锶铁氧体的晶相没有变化,相粒平均大小30~50nm;当Ni/Co或Zn/Co共掺时,锶铁氧体晶相的含量随掺杂量x的增大而减小,并出现Fe3O4晶相和α-Fe2O3晶相杂质;当共掺量为1.5mol%时,所得粉体均为Fe3O4晶相、晶粒平均尺寸约40 nm的纳米粉体.
-
-
刘鹏;
曾德长;
张亚辉;
钟喜春
- 《2006年全国首届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本文采用传统陶瓷法成功制备了化学计量比为Sr1-xLaxFe12-xCoxO19的单相锶铁氧体.研究结果表明La-Co替代导致磁性能变差的原因可能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一是由于球磨过程中杂质铁离子的渗入和锶离子的流失可能导致Fe/Sr失衡,造成样品中存在残余Fe2O3相;二是由于烧结工艺未达到最优化,可能导致烧结反应不完全、晶体结晶不完整、晶粒取向异常;三是由于成分设计不够优化,可能导致离子取代后化合物的价态补偿不够充分合理,影响晶体结构的正常化并最终损害样品的磁性能.具体原因还有待下一步进行更详细地研究。
-
-
- 《2007年全国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利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M型锶铁氧体SrFe12-xAlxO19(0<x<2.5)纳米粉体,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制各的各种样品的结构以及磁性能进行研究.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Al2+离子可以进入到锶铁氧体次晶格来替代Fe3+,纳米锶铁氧体仍保持磁铅石相结构.VSM研究结果显示M型锶铁氧体SrFe12-xAlxO19(0<x<2.5)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剩余磁化强度Mr随掺杂量x的增加基本呈线性降低关系,Ms从x=0的63.5(A·m2)/kg下降至x=2.5的23.8(A·m2)/kg.样品的矫顽力Hc随Al掺杂量x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当x=1.5时Hc达到最大约7.8×104A/m.
-
-
李建三;
曾德长;
钟喜春;
刘正义;
谢金强
- 《2006年全国首届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对于锶铁氧体永磁材料,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其磁性能已接近理论值,没有太多的提升空间.因此,添加物的掺杂改性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 采用商品牌号Y30锶铁氧体预烧料,添加一定量的稀士La,经过湿法成型工艺及高温的固相反应,制备出LaxSr1-xFe12019永磁铁氧体磁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的方法测定锶铁氧体的相结构,磁性能测量采用MATS-2010磁性材料测试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