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磁矩

磁矩

磁矩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592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04篇;相关期刊236种,包括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第九届加速器物理学术交流会、第九届高功率粒子束学术交流会等;磁矩的相关文献由1253位作者贡献,包括崔俊宁、谭久彬、肖琦等。

磁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0 占比:64.1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1.35%

专利文献>

论文:204 占比:34.46%

总计:592篇

磁矩—发文趋势图

磁矩

-研究学者

  • 崔俊宁
  • 谭久彬
  • 肖琦
  • 孟立飞
  • 何张强
  • 史尧宜
  • 易忠
  • 李伟
  • 王斌
  • 耿晓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郭璐; 朱乾科; 陈哲; 赵晓霞; 张克维; 姜勇
    • 摘要: 用单辊旋淬法制备了Fe_(76)Ga_(5)Ge_(5)B_(13-x)P_(x)Cu_(1)(x=0,3,5,7)合金带材,并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晶化行为、结构演变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元素替换B元素后,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有所降低,但是提高了二次晶化相的热稳定性。同时,P添加一方面细化了纳米晶尺寸,降低了合金矫顽力,P含量为7%(原子分数)的合金在在425°C退火后矫顽力最佳为1.77 A/m;另一方面,P的价电子向残余非晶相中的Fe转移,降低了Fe的磁矩,使得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降低。此外,P含量高于5%(原子分数)时合金带材表面接近表层位置的晶粒以(200)晶面平行于带材表面存在,而合金内部仍以(110)晶面平行于带材表面存在。
    • 张新邦; 陈德祥; 王东盛; 冯强涛
    • 摘要: 基于由磁矩计算磁场强度的反立方公式及其一般工程应用,文章提出将反立方公式与球面作图法结合,形成新球面作图法;并重点给出该方法在航天器磁试验磁矩测量中的应用,即在数据采集时应用球面作图法思路,数据处理时应用反立方公式由磁场强度测量值求磁矩。应用该方法对卫星内部有3个点磁矩情况下的总磁矩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测量点数≥30时,相对误差≤4%。
    • 黎威; 龙连春; 刘静毅; 杨洋
    • 摘要: 磁性材料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基础材料,不同的磁性基态是磁性材料广泛应用的前提,其中铁磁基态是高性能磁性材料的关键要求.本文针对材料项目数据库中的无机磁性材料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无机磁性材料铁磁、反铁磁、亚铁磁和顺磁基态的分类以及无机铁磁性材料磁矩的预测.提取了材料的元素和结构属性特征,通过两步式特征选择方法分别为磁性基态分类和磁矩预测筛选了20个材料特征,发现材料特征中的电负性、原子磁矩和原子外围轨道未充满电子数对两种磁性性能具有重要贡献.基于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磁性基态分类模型和磁矩预测模型,采用10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和泛化能力.在测试检验中,磁性基态分类模型的准确率为85.23%,精确率为85.18%,召回率为85.04%,F1分数为85.24%;磁矩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为91.58%,平均绝对误差为0.098μB/atom.本研究为无机铁磁性材料的高通量分类筛选与磁矩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选择,可为新型无机磁性材料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
    • 刘月林; 吴轲娜; 周国华
    • 摘要: 船材的磁学性能极大地影响着舰船的磁性磁场,而大部分船材是由钢铁构成的铁磁性材料。铁磁性材料的退磁过程是将其原来相对有序的磁畴结构逐渐打乱成为磁畴结构“碎片化”的过程。从磁滞回线的磁化过程出发,依托磁畴理论,利用能量极小原理及临界磁场比较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常用退磁方法下铁磁性物质的磁畴角分布,从而在理论上获得了船材进行退磁处理后的磁性状态及其稳定性、船材退磁所需的最大临界磁场,对舰船消磁技术的优化与实现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鲁斌; 冯子江
    • 摘要: 用高斯定理、涡旋电场做功、动量定理3种方法推导了磁约束问题中满足的守恒量——磁矩守恒,3种推导方案都要求磁场随空间变化缓慢,故磁约束中的磁矩守恒是一个近似守恒量.
    • 朱乾科; 郭璐; 陈哲; 朱紫藤; 张克维; 姜勇
    • 摘要: 类金属元素是改善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软磁性能的重要添加剂。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Fe_(73.5)Si_(13.5)Nb_(3)Cu_(1)B_(9-x)P_(x)(x=0,3%,6%,9%)(原子分数)合金带材,从各元素间磁相互作用出发探索了P替换B对合金组织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添加可有效提高合金的初晶相晶化温度以及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但是二次晶化相的析出温度降低,弱化了其热稳定性。当P含量为3%(原子分数)时,合金有较宽的退火温度窗口,且可有效细化初晶相晶粒尺寸,并在525°C退火后表现出最佳软磁性能,此时合金晶粒尺寸为9 nm,矫顽力为0.21 A/m,同时有效磁导率高于x=0合金。但是由于P的添加,残余非晶相中Fe的磁矩降低,导致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降低。
    • 王思远; 梁添寿; 时朋朋
    • 摘要: 基于力磁耦合效应的磁记忆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铁磁性结构件的应力和缺陷检测.已有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针对α-Fe体系开展了轴向拉压作用下磁矩变化计算,初步讨论了原子层面的磁检测技术力磁耦合机理.本文以Fe-C和Fe-Mn掺杂体系为例,在更为复杂的拉伸、压缩和剪切加载情形下,深入讨论了α-Fe材料不同类型原子掺杂体系中磁矩变化等力磁耦合规律机理.结果表明,α-Fe和掺杂体系在不同类型应变作用下磁矩和能量的变化规律存在不同.结合态密度、能带结构和原子磁矩的详细分析,发现掺杂元素通过影响Fe原子的磁矩,使掺杂体系能带结构的形貌和态密度的峰值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掺杂体系的磁矩和能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本研究从原子层面考虑了铁磁材料在不同荷载类型、不同掺杂元素和含量下的力磁耦合效应,是磁记忆检测中多场耦合物理机理的重要补充.
    • 王必利; 陈宣; 宋蕊; 秦猛
    • 摘要: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B_(n)X(n=1~11;X=B, Be, Mn)基态结构、稳定性、电子构型与磁性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团簇B_(n)X(n=5~11;X=Be, Mn)中的X原子均位于高配位,B_(n)Be的基态构型为多重度为1或2的低重态;团簇B_(n)X的平均结合能均随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增大,n取值相同时,B_(n+1)团簇的平均结合能最高.HOMO-LOMO能隙结果表明,掺杂铍原子、锰原子有利于提高纯硼团簇的化学活性;团簇BBe中的Be原子是电荷的受体,团簇BMn中Mn原子轨道电子表现出显著的spd杂化;团簇B_(n)X(X=B, Be)中的开壳层结构磁矩主要由2p轨道贡献.团簇BMn均为开壳层结构,总磁矩主要由Mn3d轨道贡献.随着团簇B-Mn尺寸的增大,Mn原子的配位数增大,B-Mn平均键长增大,Mn3d轨道磁矩减小而导致团簇的总磁矩减小.
    • 杜良聪; 生红卫; 李聪; 冯嘉嘉
    • 摘要: 有别于传统的金属玻璃在原子排列上的长程无序,自旋玻璃则是从磁矩自旋最优取向无序的角度描绘了另一种类似玻璃态的无序系统。自旋玻璃行为的出现往往伴随磁矩冻结的出现,反映在宏观上则是其磁化率曲线在冻结温度T_(f)出现“顶峰”。本研究中,利用真空悬浮熔炼的方法成功合成了具有三斜相的α-FeAl_(2),在磁学测量中观测到了其自旋玻璃行为,并在变温下测得了其磁化强度随磁场强度变化的趋势。
    • 陈卫光; 赵高; 史金磊; 张海泉; 董博方; 度世豪; 高路洋; 唐亚楠
    • 摘要: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第一性原理方法分别对石墨炔负载过渡金属原子(M-gra)体系的稳定构型以及对多种气体小分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进行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金属原子吸附在孔洞结构的H2位具有高稳定性,不同种类的金属原子能够有效调控石墨炔体系的电子特性和具有不同的磁矩.比较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大小,M-gra衬底对O和OH表现出高的灵敏度,单个NO、NO_(2)和O_(2)的稳定性高于CO分子.此外,小分子吸附的M-gra体系具有金属、半金属和半导体特性,在电子和气敏器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