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软磁性能

软磁性能

软磁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电工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270608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5年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暨海峡两岸粉末冶金技术研讨会、帕纳科第13届用户X射线分析仪器技术交流会、第十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等;软磁性能的相关文献由79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正吼、蒋达国、卢志超等。

软磁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0608 占比:99.90%

总计:270891篇

软磁性能—发文趋势图

软磁性能

-研究学者

  • 朱正吼
  • 蒋达国
  • 卢志超
  • 杨元政
  • 严彪
  • 李德仁
  • 张伟
  • 陈先朝
  • 周少雄
  • 孟南(编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李睿锴; 陈维平; 王浩; 陈强; 曾大海; 付志强
    • 摘要: 采用XRD、SEM、TEM、万能试验机、振动样品磁强计,系统研究了TiC含量对Fe_(43)Ni_(35)Co_(22)中熵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磁性能的影响。添加5%和10%(摩尔分数)Ti至中熵合金Fe_(43)Ni_(35)Co_(22),通过原位自生反应形成TiC/Fe_(43)Ni_(35)Co_(22)合金块体,制备方法为“机械合金化(MA)+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结果表明:经40 h球磨后,Fe_(43)Ni_(35)Co_(22)粉末相的组成为FCC主相+少量BCC,两种TiC/Fe_(43)Ni_(35)Co_(22)粉末的相组成为BCC主相+FCC相。经SPS烧结后,Fe_(43)Ni_(35)Co_(22)块体为单相FCC和少量的杂质;两种TiC/Fe_(43)Ni_(35)Co_(22)块体均由FCC+TiC两相组成,其中FCC相呈现“微米晶+超细晶”构成的多尺度结构,且随着TiC含量的增加,超细晶区增多。性能上,TiC的添加大幅提高了Fe_(43)Ni_(35)Co_(22)的压缩屈服强度和矫顽力,同时也导致了材料的塑性和饱和磁化强度的降低。Ti添加量为5%的TiC/Fe_(43)Ni_(35)Co_(22)综合性能最优异,其压缩屈服强度为1352 MPa,压缩断裂应变为24.5%,矫顽力为992 A/m,饱和磁化强度为0.1387 A∙m2/g。
    • 吴深; 李杰超; 管英杰; 刘洪坤; 刘建秀; 樊江磊
    •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软磁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各向同性、低的涡流损耗、良好的频率特性及易于机械加工等优点,在电力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电子元器件微型化和高频化的发展趋势,对软磁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综述了软磁复合材料绝缘包覆处理、成形技术与烧结和热处理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包覆工艺和包覆材料为出发点分析绝缘包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了有机、无机和复合包覆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列举了成形技术与烧结在软磁复合材料制备上的应用情况,并梳理了热处理技术对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的影响,最后对软磁复合材料的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潘琳茹; 李雪莲; 王丽; 孙禄涛; 魏彬彬; 郭春生
    • 摘要: Fe基非晶合金材料是目前非晶合金中应用最广泛的体系,它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通过退火处理消除内应力,是提高软磁性能的关键工艺。本工作研究了以快速升温的方式进行退火处理时,Fe_(80)Si_(9)B_(11)非晶铁芯内外缠绕铜带对其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非晶/铜厚度比、保温温度及时间,利用铜良好的导热性强化传热,使得温度场更均匀、非晶铁芯不同位置矫顽力差异降低,提升了非晶铁芯的初始磁导率,进而提高热处理效率和软磁性能
    • 韩泽宇; 宋乘吉; 周杰; 郑富
    • 摘要: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具有不同衬底层(Cu,Co和Ni_(80)Fe_(20))的FeFe_(65)Co_(35)双层合金薄膜.研究了不同衬底材料以及NiFe衬底层厚度对FeCo合金薄膜结构与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衬底层的引入可以增加薄膜的面内单轴各向异性,且薄膜的软磁性能显著提升,获得良好软磁性的原因归结为晶粒的细化、层间的偶极相互作用以及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并且对于相同厚度的不同衬底层,NiFe衬底层对FeCo薄膜软磁性能的提升最为明显;通过改变NiFe衬底层厚度,实现了对薄膜各向异性的调控,NiFe/FeCo表现出良好的高频响应和低的阻尼系数,同时较小的薄膜厚度能够减小涡流损耗,因此,促进了其在高频微波磁性器件方面的应用.
    • 史金光; 翁子清; 金莹; 张腾辉; 丁洪波
    • 摘要: 采用水气雾化制粉技术制备了FeSi_(5.4)B_(2)Cr_(1.7)C_(0.5)铁基非晶软磁合金粉,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DSC差式扫描量热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雾化工艺参数对合金粉体物理性能的影响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气联合雾化非晶软磁合金粉微观形貌好、粒度细小、综合软磁性能优异。
    • 刘向阳; 傅嘉迁; 于永亮; 李松林
    • 摘要: 以还原铁粉为基体粉末,探究氧化促进剂Na_(2)MoO_(4)、NaNO_(2)及其复合添加对铁粉在NaH_(2)PO_(4)磷化液中磷化反应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以及软磁交流测量仪对磷化前后的铁粉和铁粉芯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铁粉在质量分数为5%的NaH_(2)PO_(4)磷化液中反应速度过快,无法生成完整均匀的包覆层,铁粉芯的软磁损耗虽有降低,但磁导率的频率稳定性不佳,铁粉经NaH_(2)PO_(4)磷化的表面磷化层主要由Fe_(3)(PO_(4))_(2)、FePO_(4)组成。在NaH_(2)PO_(4)磷化液中添加NaNO_(2),虽然促进了磷酸盐的生成,但包覆不均匀,其包覆层主要由FePO_(4)组成;在NaH_(2)PO_(4)磷化液中添加Na_(2)MoO_(4)或Na_(2)MoO_(4)+NaNO_(2)复合氧化促进剂可以使铁粉表面生成均匀的包覆层,大幅度降低铁粉芯的涡流损耗,其包覆层主要由FePO_(4)和Fe_(2)(MoO_(4))_(3)组成。其中Na_(2)MoO_(4)+NaNO_(2)复合添加对磷化反应的改善效果最好,400°C热处理后的铁粉芯电阻率为194.2μΩ·m,在测试励磁场强度B_(m)=50 mT,测试频率f=100 kHz条件下,铁粉芯的磁导率为92.5,软磁损耗为142.0 W/kg。
    • 朱乾科; 郭璐; 陈哲; 朱紫藤; 张克维; 姜勇
    • 摘要: 类金属元素是改善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软磁性能的重要添加剂。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Fe_(73.5)Si_(13.5)Nb_(3)Cu_(1)B_(9-x)P_(x)(x=0,3%,6%,9%)(原子分数)合金带材,从各元素间磁相互作用出发探索了P替换B对合金组织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添加可有效提高合金的初晶相晶化温度以及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但是二次晶化相的析出温度降低,弱化了其热稳定性。当P含量为3%(原子分数)时,合金有较宽的退火温度窗口,且可有效细化初晶相晶粒尺寸,并在525°C退火后表现出最佳软磁性能,此时合金晶粒尺寸为9 nm,矫顽力为0.21 A/m,同时有效磁导率高于x=0合金。但是由于P的添加,残余非晶相中Fe的磁矩降低,导致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降低。
    • 蒋卫红; 杨元政; 邱泽楠
    • 摘要: 为了提高铁基非晶纳米晶带材磁芯的高频软磁性能和抗应力能力,采用单辊甩带工艺制备1K107系列J6铁基非晶合金带材,研究其在氮气和磁场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对不同厚度带材磁芯的软磁性能和抗应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温度560°C氮气热处理后,厚度为20和26μm的纳米晶带材磁芯在工作频率100 kHz时的有效磁导率分别为9.9和10 k、损耗(B_(m)=0.1 T)分别为9.41和9.79 W∙kg^(−1);经460°C磁场热处理优化后,厚度为20μm的纳米晶带材磁芯在工作频率100 kHz时的有效磁导率为17 k、损耗为6.08 W∙kg^(−1);经440°C磁场热处理后,厚度为26μm的纳米晶带材磁芯在100 kHz时的有效磁导率为13.5 k、损耗为7.30 W∙kg^(−1);当外应力作用时,经温度为460°C磁场热处理的20μm厚的纳米晶带材磁芯在工作频率100 kHz时的有效磁导率由16.2 k降低到9 k,而经温度为440°C磁场热处理的26μm厚的纳米晶带材磁芯在工作频率100 kHz时的有效磁导率由13.6 k降低到6.4 k,当外应力去除后两种纳米晶磁芯的有效磁导率都基本恢复,厚20μm纳米晶带材磁芯在工作频率100 kHz时的有效磁导率恢复到15.9 k,厚26μm纳米晶带材磁芯在工作频率100 kHz时的有效磁导率恢复到13.4 k。
    • 胡景宇; 张辉; 钟喜春; 刘仲武
    • 摘要: 采用单辊熔体快淬法制备Fe84SixB10.5-xP5Cu0.5(x=0,0.5,1.5,3.5,4.5,5.5)合金带材,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软磁直流测量仪、振动样品磁强计(PPMS-VSM)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合金微观结构、软磁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i取代B对合金微观结构、软磁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84SixB10.5-xP5Cu0.5(x=0~4.5)淬态合金具有ɑ-Fe相(200)衍射峰.当Si取代量为x=5.5时,合金ɑ-Fe相(200)衍射峰消失,具有非晶的淬态结构.x=5.5成分合金过冷液相区为133°C.x=5.5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μ0Ms为1.85 T,矫顽力为12.93 A/m.
    • 郭韦; 张明; 倪经; 周俊; 何禹含
    • 摘要: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FeCoTiO纳米颗粒膜,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研究退火温度对其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在低于200°C时薄膜受应力变化机制影响较大,体现为矫顽力Hc、各向异性场Hk、截止频率fr降低,磁导率实部μ′增大;在高于200°C时以晶粒长大机制为主,体现为Hc、Hk、fr增高,μ′减小.综合考虑FeCoTiO纳米颗粒膜磁性能在各退火温度下的表现,在制备集成磁膜微电感的过程中,确定250°C是聚酰亚胺的最佳高温胶联化温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