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铝酸钙

铝酸钙

铝酸钙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79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57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材料导报、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第十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等;铝酸钙的相关文献由143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惠忠、张寒、乔友民等。

铝酸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16.1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1.38%

专利文献>

论文:657 占比:82.43%

总计:797篇

铝酸钙—发文趋势图

铝酸钙

-研究学者

  • 赵惠忠
  • 张寒
  • 乔友民
  • 陈建威
  • 余俊
  • 冯立
  • 刘艳丽
  • 顾华志
  • 丁冬海
  • 李荣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震寰; 张春元; 苟紫娟
    • 摘要: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双功能催化剂对减压渣油进行了裂化试验。选择具有裂化和气化活性的专用于裂化和气化过程的铝酸钙催化剂。铝酸钙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减压渣油裂化活性,并且随着钙铝比的增加,裂化活性逐渐增加。结果:在650°C、催化剂油比为7.0的条件下,C2~C4单键烯烃质量分数在60.4%以上,裂解生成的焦炭质量分数约为5.0%,轻质油收率在84.0%以上。800°C下,基础催化剂上裂解生成的焦炭用纯蒸汽充分气化,并生成H_(2)和CO_(2)总含量高达81.5 vol%的合成气,30 min内受试催化剂上的焦炭转化率高于93.6%。实验结果证实了双功能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稳定的裂化活性。
    • 于海燕; 张继豪; 潘晓林; 魏伯文; 毕诗文
    • 摘要: 本文基于"非高炉提铁?铝酸钙渣提铝"工艺,以铁铝共生矿预还原球团为原料,系统研究了温度、时间、碳氧比(C/O)和钙铝比(C/A)对熔分还原过程铁铝矿相生成转变行为和铝酸钙渣氧化铝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熔分温度高于1500°C时渣铁分离效果良好,且能获得自粉性能良好的铝酸钙渣;C/O过高不利于铁相聚集.在本文试验条件范围内,熔分还原条件对铝酸钙渣矿相种类影响不大,主要为12CaO?7Al2O3、γ-2CaO?SiO2,并含有少量β-2CaO?SiO2、2CaO?Al2O3?SiO2、3CaO?2FeO?3SiO2和20CaO?13Al2O3?3MgO?3SiO2.随着熔分温度和碳氧比的升高,铝酸钙渣中12CaO?7Al2O3含量逐渐降低,2CaO?Al2O3?SiO2含量逐渐增加,导致其氧化铝浸出率降低;随着C/A的升高,12CaO?7Al2O3含量逐渐增加,2CaO?Al2O3?SiO2含量显著降低,提高了铝酸钙渣的氧化铝浸出率,但当C/A提高到1.8以上时,3CaO?Al2O3的生成会导致氧化铝浸出率降低.熔分还原最佳条件为温度1500°C、时间30 min、C/O=0.6、C/A=1.7,此时渣铁分离效果良好,铝酸钙渣氧化铝浸出率达到89.03%.
    • 陈玉鑫; 孙亮; 陈峰; 曹仁峰
    • 摘要: 基于某厂现用的CaO-CaF_(2)体系脱硫剂目前存在的侵蚀和保存不良问题,采用了铝酸钙脱硫工艺,并进行了工业试验,利用试验数据对深脱硫的可能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对脱硫剂的渣-钢间硫分配比、熔化速度和RH炉真空室残渣的影响分析,铝酸钙脱硫剂的Al_(2)O_(3)设计为33%~37%;铝酸钙体系RH炉脱硫剂的最佳粒度范围为3~5mm。工业试验表明,脱硫效果与脱硫剂加入量和初始硫含量呈线性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当钢液中初始硫质量分数低于30×10^(-6)时,深脱硫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但当初始硫质量分数高于30×10^(-6)时,深脱硫的成功率很低,即便大幅度增加脱硫剂加入量也效果不佳。铝酸钙体系脱硫剂相对于CaO-CaF_(2)体系脱硫剂,合金收得率有所提高。
    • 王荣斌
    • 摘要: 分别以FCC催化剂、石英砂、碱性铝酸钙为接触剂,在流化床反应器上对胜利减压渣油进行裂解-气化实验,考察接触剂的性能,优化裂解工艺条件.另外,在800°C下,将铝酸钙上的沉积焦炭与水蒸气、氧气反应转化为合成气,考察焦炭气化转化率及气化产物组成.结果表明:与FCC催化剂和石英砂相比,碱性铝酸钙能抑制结焦,提高液相产物收率;当反应温度为600°C,剂/油质量比及水/油质量比分别为8.1、0.5时,减压渣油转化率可达95.12%,液相产物收率达67.27%,而焦炭产率仅为8.39%;铝酸钙上的焦炭转化率在95% 以上,生成的合成气中H2体积分数高达47.69%.
    • 陈玉鑫; 孙亮; 陈峰; 曹仁峰
    • 摘要: 基于某厂现用的CaO-CaF2体系脱硫剂目前存在的侵蚀和保存不良问题,采用了铝酸钙脱硫工艺,并进行了工业试验,利用试验数据对深脱硫的可能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对脱硫剂的渣-钢间硫分配比、熔化速度和RH炉真空室残渣的影响分析,铝酸钙脱硫剂的Al2 O3设计为33 %~37%;铝酸钙体系RH炉脱硫剂的最佳粒度范围为3~5 mm.工业试验表明,脱硫效果与脱硫剂加入量和初始硫含量呈线性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当钢液中初始硫质量分数低于30×10-6时,深脱硫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但当初始硫质量分数高于30×10-6时,深脱硫的成功率很低,即便大幅度增加脱硫剂加入量也效果不佳.铝酸钙体系脱硫剂相对于CaO-CaF2体系脱硫剂,合金收得率有所提高.
    • 张美环; 刘荣; 赵毅哲; 秦佳慧; 孟露; 于宏伟
    • 摘要: 采用一维中红外(MIR)光谱技术开展铝酸钙分子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在303 K温度条件下,铝酸钙分子的红外吸收峰主要包括865.84 cm-1(吸收峰1)、838.64 cm-1(吸收峰2)、818.93 cm-1(吸收峰3)、801.15 cm-1(吸收峰4)、775.68 cm-1(吸收峰5)、763.15 cm-1(吸收峰6)、723.19 cm-1(吸收峰7)、676.04 cm-1(吸收峰8)和634.73 cm-1(吸收峰9).采用一维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进一步分析温度变化对铝酸钙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303~573 K温度范围内,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铝酸钙分子主要官能团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和强度都有明显的改变.研究拓展了一维MIR光谱及一维TD-MIR光谱在重要的无机精细化学品(铝酸钙)结构及热变性的研究.
    • 郭龙鑫; 庞洪轩; 王晓英; 刘柱; 郑冰; 徐东
    • 摘要: 针对含硫钢中的CaS类夹杂物易造成水口堵塞问题,对20CrMnTiS钢中存在的钙铝酸盐夹杂物(CaO)x(Al2O3)y及CaS的生成条件分别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20CrMnTiS在1600°C下进行钙处理,当钢中[Al]s为0.02%时,需将Ca控制在0.0039% ~0.010%;鉴于Al2O3夹杂物的变性动力学分析,钙处理前钢中的Al2 O3夹杂物不宜过大,粒径最佳尺寸≤1μm,且喂硫线之前,应给予充分的钙处理时间,使Al2O3夹杂物完全变性为钙铝酸盐夹杂物(12CaO·7Al2O3).含硫齿轮钢合理的精炼工艺为:铁水预处理→转炉→LF精炼(钙处理)→RH真空脱气→软吹(软吹中后期喂硫线)→方坯连铸.
    • 郭龙鑫; 庞洪轩; 王晓英; 刘柱; 郑冰; 徐东
    • 摘要: 针对含硫钢中的CaS类夹杂物易造成水口堵塞问题,对20CrMnTiS钢中存在的钙铝酸盐夹杂物(CaO)_(x)(Al_(2)O_(3))_(y)及CaS的生成条件分别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20CrMnTiS在1600°C下进行钙处理,当钢中[Al]s为0.02%时,需将Ca控制在0.0039%~0.010%;鉴于Al_(2)O_(3)夹杂物的变性动力学分析,钙处理前钢中的Al_(2)O_(3)夹杂物不宜过大,粒径最佳尺寸≤1μm,且喂硫线之前,应给予充分的钙处理时间,使Al_(2)O_(3)夹杂物完全变性为钙铝酸盐夹杂物(12CaO·7Al_(2)O_(3))。含硫齿轮钢合理的精炼工艺为:铁水预处理→转炉→LF精炼(钙处理)→RH真空脱气→软吹(软吹中后期喂硫线)→方坯连铸。
    • 杨再明; 吕中阳; 潘晓林; 于海燕
    • 摘要: 为解决石灰烧结法配钙量高、渣量大和氧化铝回收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低钙石灰烧结法从脱硅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新工艺,并研究了不同配钙比和碱铝比对熟料烧结行为、粉化性能和氧化铝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低钙石灰烧结法处理粉煤灰烧结熟料主要物相组成为12CaO·7Al2O3和γ-2CaO· SiO2,并含有少量CaO·Al2O3、2Na2O·3CaO· 5Al2O3、2CaO· Al2O3·SiO2和β-2CaO·SiO2;提高钙铝比有助于2CaO· Al2O3·SiO2向12CaO·7Al2O3和γ-2CaO· SiO2的转化,从而提高氧化铝浸出性能和熟料粉化性能;提高碱铝比促进2CaO·Al2O3·SiO2向12CaO·7Al2O3和2Na2O· 3CaO· 5Al2O3的转化,有利于提高氧化铝的浸出性能,但过高的碱铝比增加熟料中的β-2CaO· SiO2含量,从而降低熟料粉化性能;在1 350°C烧结1h的条件下,当钙铝比为1.20、碱铝比为0.15时,脱硅粉煤灰烧结熟料氧化铝浸出率达到90%左右.
    • 于海燕; 张继豪; 王明理; 潘晓林
    • 摘要: 在提出"非高炉提铁-铝酸钙渣提铝"生态化高效利用新工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预还原温度、时间、钙铝比、碳氧比等对铁铝共生矿预还原过程中金属化率和矿相转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石金属化率随预还原温度提高而明显增加;随着还原时间的延长和钙铝比的增加,金属化率均先增加后降低,还原时间和钙铝比分别在30 min和0.8时金属化率达到最高;提高碳氧比有利于提高金属化率,但提高幅度不大.预还原条件对预还原矿矿相的种类影响不大,在初期Fe、2CaO·Al2O3·SiO2、12CaO·7Al2O3、2CaO·SiO2和3CaO·Al2O3相均能生成,提高钙铝比、预还原温度和时间有利于促进2CaO·Al2O3·SiO2向12CaO·7Al2O3和2CaO·SiO2转化.预还原过程工艺条件推荐为:预还原温度1300°C,保温时间30 min,钙铝比0.8,碳氧比1.2,此时预还原矿金属化率为63.10%.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