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性抑郁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87735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2013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2011中国遗传学会大会等;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克让、王彦芳、孔令韬等。

重性抑郁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7735 占比:99.96%

总计:487908篇

重性抑郁障碍—发文趋势图

重性抑郁障碍

-研究学者

  • 张克让
  • 王彦芳
  • 孔令韬
  • 孙宁
  • 刘志芬
  • 吴枫
  • 汤艳清
  • 李洁
  • 都业铭
  • 仇玉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冯连启; 刘杰; 王娟
    •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相关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3月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总分12分为界限分为自杀意念组35例,SIOSS评分≥12分和无自杀意念组65例,SIOSS评分<12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家族史、居住地、睡眠障碍、RBANS注意因子、RBANS延时记忆因子及疲倦或精力缺失方面与无自杀意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2、0.792、5.942、2.542、4.249、1.700、1.965,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RBANS注意因子、RBANS延时记忆因子及疲倦或精力缺失是重性抑郁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75、1.982、2.320、1.160、1.220,P<0.05)。结论:文化程度、居住地、RBANS注意因子、RBANS延时记忆因子及疲倦或精力缺失是重性抑郁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及时对患者自杀意念进行干预,降低自杀率的发生。
    • 陈娟秀
    • 摘要: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与不伴NSSI行为的认知功能差异。方法:参考DSM-5标准,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的MDD患者按照是否有NSSI行为分为对照组(不伴NSSI行为,42例)与观察组(伴NSSI行为,19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验抽象思维功能,连线测验-B部分(TMT-B)评估执行功能,数字广度-倒背(DS-RO)评估记忆功能,持续操作测验(CPT)测试注意力。结果:观察组WCST中的正确应答数(RC)显著低于对照组,错误应答数(RE)、持续性错误百分数(PRE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DS-RO及CPT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D患者的WCST测验中RC、RE及PREP与TMT-B、DS-RO及CPT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重性抑郁障碍伴NSSI患者的认知功能低于不伴NSSI患者;且MDD患者的抽象思维功能中RC、RE及PREP与执行功能、记忆功能、注意力有内在关联。
    • 李慧君
    • 摘要: 在严防严控的疫情大考背景下,人们的心理问题愈加得到重视,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应对疫情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科学简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第一年,全球重性抑郁障碍(MDD)病例增加27.6%,焦虑症(AD)病例增加25.6%。百度指数显示,3月以来,上海居民对“心理咨询”的搜索激增。
    • 任彩霞; 余凡
    • 摘要: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抑郁状况[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10.62±2.85)分、(7.52±1.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3±1.52)分、(11.64±2.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5-HT、NE水平分别为(148.65±21.28)μg/L、(4.76±1.0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40±19.45)μg/L、(3.80±0.61)μg/L,血清Hcy水平为(10.25±2.77)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2±3.8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后者起效快,可改善血清Hcy水平和单胺类递质代谢,且安全性较高。
    • 王璇; 王停停; 王景华; 赵津京; 崔勇; 卞清涛; 乞盟; 王宁; 李红娟; 胡颂箫; 陈景旭
    • 摘要: 背景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病因和病理生理复杂的常见精神疾病,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些研究结果提示脂质代谢与MDD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关系。目的探讨成年人MDD与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9月入住北京回龙观医院的138例MDD患者,另选健康对照86例,常规采静脉血通过酶法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DD组载脂蛋白Al(apolipoprotein A1,Apo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9±0.34)g/L vs(1.71±0.31)g/L,P=0.0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1.40±0.38)mmol/L vs(1.31±0.28)mmol/L,P=0.00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受教育年限和ApoA1水平均与MDD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MDD患者血清Apo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poA1有可能是MDD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的结论尚需更多的研究证实。
    • 徐佳婷; 张陈诚; 汤义平
    • 摘要: 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深部脑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疗效,但个体最佳刺激靶点选择尚缺乏一致标准。临床研究已证实和尝试的DBS靶点中,胼胝体扣带回、腹侧内囊/腹侧纹状体、伏隔核研究相对成熟,其抗抑郁效果较明确且相对安全,内侧前脑束靶点具有一定潜力,丘脑下脚、外侧缰核和终纹床核等靶点多为小样本病例报告,缺乏重复性研究支持。因难治性抑郁症异质性大,且DBS为有创治疗,目前研究存在一定挑战。而结合临床特点和生物学标识的个体化、精准化刺激靶点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 夏明睿; 贺永
    • 摘要: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由于无创、时空分辨率均衡、可重复性高、可全脑成像等优点,为脑认知、脑发育、脑老化以及脑疾病的机制探索和临床评估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最近十年,我国政府布局了大量关于fMRI脑影像的研究项目,在神经科学、神经影像、精神病学等多个学科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和突破。多中心脑影像大数据的质控和校正、高场强高时空分辨率数据获取、诊疗评估等临床应用的落地、脑科学的产业化等是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本文评述国内学者在fMRI领域十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fMRI脑影像计算分析方法及软件平台、基于fMRI脑影像在脑认知、脑发育、脑老化、脑疾病的应用研究,同时对fMRI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梳理和点评了我国fMRI研究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都业铭; 崔雅莲; 张云巧; 韩敏; 王彦芳
    • 摘要: 目的探究焦虑/躯体型与忧郁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成分N1、P2、N2、P3的差异。方法纳入首次发作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健康对照,采用30项抑郁症状量表(30-item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IDS-30)、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对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亚型评估,将其分为忧郁型及焦虑/躯体型,使用Oddball范式诱发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事件相关电位N1、P2、N2、P3成分。结果共纳入79例焦虑/躯体型患者、39例忧郁型患者和32名对照。焦虑/躯体型组HAMD-17总分[22.0(19.0,25.0)vs.19.0(18.0,21.0)]、焦虑因子分[8(7,9)vs.6(5,6)]高于忧郁型组(P0.05)。结论重性抑郁障碍焦虑/躯体型抑郁症状比忧郁型更严重。在Oddball范式诱发的N1、P2、N2、P3水平上,忧郁型及焦虑/躯体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不明显。
    • 胡源
    • 摘要: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86例老年脑卒中后MDD患者分为A组(n=93)和B组(n=93);A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B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相关血清指标、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相关血清指标{尿酸(UA)、25羟基维生素D[25(OH)D]}高于治疗前,SAA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运动功能(FMA)得分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抑郁程度(NIHSS、HAMD)得分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均有改善老年脑卒中后MDD的效果,但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更佳,既能改善患者抑郁程度,又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许瑞雪; 慕福芹; 段熙明; 孙浩; 李涵云; 秦岩; 胡书章; 刘佳; 王怡阳; 刘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大一新生重性抑郁障碍、惊恐障碍及其共病患病率。方法于2018年4-10月在济宁、日照及潍坊市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自制人口学特征问卷、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9、贝克焦虑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严重创伤事件问卷及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量表-3.0等。结果共计8079人完成了调查。大一新生重性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5.52%(95%CI:5.04%,6.05%),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87%(95%CI:0.68%,1.10%),重性抑郁障碍与惊恐障碍共病的终生患病率为0.34%(95%CI:0.23%,0.50%)。惊恐障碍患者共病重性抑郁障碍的比例高达38.24%。城镇、非独生子女、抑郁症状是大一新生重性抑郁障碍与惊恐障碍共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大一新生重性抑郁障碍、惊恐障碍及共病患病率较高,各级部门应关注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预防及干预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