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沉工艺
醇沉工艺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57646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中成药、今日药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首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主题论坛暨“中医药资源本土与国际化发展”论坛、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学术年会暨“江中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等;醇沉工艺的相关文献由40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雪松、夏新华、李页瑞等。
醇沉工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7646篇
占比:99.98%
总计:557734篇
醇沉工艺
-研究学者
- 刘雪松
- 夏新华
- 李页瑞
- 陈勇
- 王龙虎
- 严建业
- 唐勇琛
- 梁学政
- 熊飞燕
- 王艳平
- 颜红
- 任振丽
- 余达焱
- 保志鹏
- 刘源才
- 卓实
- 单丽
- 占小坤
- 吉亚飞
- 吴永江
- 姜毅
- 廖正根
- 张帆
- 张强
- 徐学云
- 朱丽
- 朱立明
- 李强华
- 李美松
- 杨明
- 杨跃军
- 林志展
- 栾连军
- 欧金秀
- 潘万芳
- 潘旭东
- 田淑琴
- 秦冬梅
- 窦希波
- 谢安
- 赵国锋
- 赵步长
- 赵阳
- 郭晓光
- 陈惠红
- 陈洁
- 鲜涛
- 黄中海
- GUO Mei
- LI Zhongqiu
-
-
刘震远;
邵明杰;
窦希波;
张微;
郭田甜;
房兆营;
王善栋;
刘金宇;
杨梅
-
-
摘要:
目的优化安神补脑液醇沉工艺条件,明确其稳定性。方法采取单因素与RSM-BBD响应面分析法,以醇沉前浓缩液密度、醇沉液浓度、醇沉时间、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干物质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醇沉工艺条件,并在该条件下生产3批药品进行加速及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根据实际工艺条件修正参数为醇沉前浓缩液密度为1.26 g/mL、醇沉液浓度为72%、醇沉时间为36 h、搅拌速度为176 r/min,此条件下安神补脑液在稳定性试验中澄清度、pH、淫羊藿苷含量、维生素B_(1)含量、微生物限度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保质期为24个月。结论基于RSM-BBD法优化醇沉工艺试验参数准确可靠,该法简便、易行,药品质量稳定。
-
-
景廷杰;
李磊;
张强;
于淼
-
-
摘要:
为研究感冒灵颗粒理想的水提、醇沉工艺--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以蒙花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水提条件设置为煎煮2次、每次2 h;以蒙花苷转移率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醇沉条件设置为初始乙醇浓度95%、终点乙醇含量63%、醇沉时间48 h。由此筛选出理想的加水量和初膏密度,以及工艺条件。最终确定感冒灵颗粒水提工艺一煎、二煎的理想加水量分别为8倍、7倍;醇沉工艺优选初膏密度为1.10。
-
-
陈家润;
沈波;
沈小莉;
孟兰贞;
吴雪龙
-
-
摘要:
目的 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申报过程中采用醇沉纯化工艺是否会影响产品疗效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打下基础。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法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 提出化学成分分析比较法、主要药效学比较法、临床试验研究法等3种解决思路。结论 上述3种解决思路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医疗机构制剂采用醇沉纯化工艺存在的不足,为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
廖彭莹;
陈敏玉;
孙雪芹
-
-
摘要:
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以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和提取液浓度为因素,以多糖含量为指标,优化多糖醇沉工艺,条件为醇沉浓度68.95%,醇沉时间12.57 h,提取液浓度2.23 g/mL,所得多糖含量为27.94%(n=3),与预测值28.06%接近。响应面法优化杨桃根多糖醇沉工艺简单可行。
-
-
石少瑜;
窦希波;
杨硕;
田文超;
金凤;
刘向东;
杜昊忱
-
-
摘要:
目的:优化脉络舒通丸醇沉工艺。方法:以绿原酸转移率、黄芪甲苷转移率、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以浓缩液相对密度、浓缩液温度、醇沉时间、搅拌速度、加醇体积流量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的方法对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结果:基于醇沉静置温度为7°C,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为60%的条件下,最佳的醇沉纯化工艺条件为浓缩液相对密度1.20,醇沉时间24 h,浓缩液温度60°C。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的醇沉工艺进一步优化了工艺质量和稳定性,为脉络舒通丸的制剂生产提供参考。
-
-
蔡霈;
郑艺;
王哲明;
文晓柯
-
-
摘要:
目的 优化盆炎灵颗粒的醇沉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醇沉前液相对密度、乙醇终浓度与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芍药苷、阿魏酸、丹酚酸B、去甲异波尔定、甘草苷、延胡索乙素、落新妇苷的转移率与固体去除率的综合评分值为考察指标,采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盆炎灵颗粒的醇沉工艺.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流速1.0 mL/min,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0 min,2%A;10~40 min,2%~12%A;40~80 min,12%~18%A;80~110 min,18%~25%A;110~120 min,25%~50%A),柱温30°C,检测波长200~400 nm.结果 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醇沉前液相对密度1.13,乙醇终浓度60%,静置时间21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综合评分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偏差为0.7%.结论 优化的醇沉工艺方法简单、操作简便且结果准确稳定,可为盆炎灵颗粒的制剂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
王红丽;
刘效栓;
李季文;
戚鹏飞;
马琴国;
张中华;
郭敏;
肖正国;
罗燕燕
-
-
摘要:
目的 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黄芪女贞方菌质的最佳醇沉工艺.方法 以黄芪甲苷、特女贞苷转移率及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选择药液浓缩比(A)、乙醇浓度(B)、含醇量(C)、醇沉时间(D)为考察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合层次分析法及多指标试验全概率评分法优选最佳醇沉工艺.结果 建立了黄芪女贞方菌质中黄芪甲苷、特女贞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以黄芪甲苷转移率为评价指标,影响因素为C3>B3>A2>D2;以特女贞苷转移率为评价指标,影响因素为A3>D2>C2>B3;以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影响因素为A3>C1>B3>D2.加权评分优化后确定的最佳醇沉工艺为:菌质:提取液=1:1.5,采用85%乙醇,含醇量75%,醇沉18 h.结论 黄芪女贞方菌质中黄芪甲苷和特女贞苷在优选的醇沉工艺条件下转移率较高,达到较好的纯化效果,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
吴静鸣;
黄晓青;
曹阳;
黄顺旺
-
-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石膏成分保留及解热作用,探讨柴葛解肌颗粒醇沉工艺合理性.方法 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柴葛解肌颗粒醇沉前后浸膏中含水硫酸钙含量,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对其解热药效作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醇沉前后浸膏均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且与阳性药组比较,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柴葛解肌颗粒醇沉工艺合理.
-
-
-
Zhu Yu;
Yu Shirong;
Zhang Xiaoyan;
Zhou Can;
Wei Juan
-
-
摘要:
目的:优选复方肉苁蓉合剂的最佳醇沉工艺.方法:以君药肉苁蓉中的代表性成分毛蕊花糖苷、臣药党参中代表性成分党参炔苷和佐药丹参中代表性成分丹酚酸B的保留量为考察指标;选取醇沉时搅拌速度、乙醇含量及水提浓缩液相对密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层次分析(AHP)法结合正交试验优化醇沉工艺.结果:最佳醇沉工艺为搅拌速度240 r·min-1,乙醇含量为70%,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6~1.20 g·ml-1(20°C).结论:优选的醇沉工艺简便、稳定可行,可用于复方肉苁蓉合剂的批量生产提供参考.
-
-
SHAO Jin;
邵晶;
SUN Zhenghua;
孙政华;
GUO Mei;
郭玫;
ZHAO Zejun;
赵泽军;
WEN Xiyan;
文喜艳
- 《首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主题论坛暨“中医药资源本土与国际化发展”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优化参芪复方总多糖的醇沉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含量、干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指标,依据响应面设计原理,运用Design Expert8.0.5b软件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醇沉浓度、醇沉时间、浓缩比对醇沉工艺的影响,并进行分析与优化,以获取最佳醇沉工艺参数.结果: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醇沉浓度75%,醇沉时间13h,浓缩比1.0,在此条件下验证的总评值为0.8726,与预测值(08824)偏差较小.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醇沉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参芪复方的制剂开发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
耿君
- 《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优选妇宁口服液的醇沉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君药白芍所含芍药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药液密度、醇沉时间、含醇量对醇沉效果的影响.结果:优选出工艺为水提液浓缩至1.15g/mL,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静置24h.结论:最佳醇沉工艺稳定,有效成分损失少.
-
-
-
-
-
陈晓光;
韦藤幼;
彭梦微;
童张法
- 《全国第三届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新药研发技术创新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采用内部沸腾法提取香菇多糖,并与传统法提取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解吸剂乙醇浓度为20%、提取用水量为物料的25倍及提取温度在90°C时,提取过程在5 min完成,提取速率比传统法快60倍,是目前报道最快的提取方法。与传统法相比,内部沸腾法的提取率为11.84%,比传统法高2.84%;粗浸膏中总糖含量为34.02%,比传统法高13.84%。通过醇沉,确定了最佳的浓缩比例为物料的1.2倍,最佳的乙醇含量为75%(m/m),醇沉后的浸膏中香菇多糖含量高达51.64%。本研究为香菇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的提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