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儿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6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光明中医、广西中医药、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第五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全国第二十届中医儿科学术会议等;柴葛解肌汤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银娇、宋继刚、张凤茹等。
柴葛解肌汤
-研究学者
- 张银娇
- 宋继刚
- 张凤茹
- 张斌
- 张雯
- 徐以亮
- 徐海女
- 李宏军
- 李茎茎
- 李静
- 杨兴良
- 杨蔚
- 杨高社
- 林素财
- 盛梦娟
- 胡再萍
- 胡艳
- 董艳
- 赵欣
- 郑莉
- 于兆荣
- 于功浩
- 于秀梅
- 伍参荣
- 位书林
- 余丹丹
- 侯玉
- 倪诚
- 冯慧静
- 凌方明
- 刘云
- 刘初生
- 刘和华
- 刘嘉芬
- 刘娥
- 刘宗廷
- 刘庆芳
- 刘建忠
- 刘彩英
- 刘文浩
- 刘洪洋
- 刘艳晓
- 刘长德
- 卢芳国
- 卫建业
- 司元畅
- 吕晓春
- 吴素玲
- 吴静鸣
- 唐小兰
-
-
冯慧静;
刘洪洋;
田野;
毕慧超;
姜德友
-
-
摘要: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疗效及对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期SA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柴葛解肌汤加减方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细胞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沉(ESR)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但观察组的临床控制率46.34%,高于对照组的21.95%(P0.05),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SAT疗效确切,可促进症状缓解,改善甲状腺功能状态,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并降低复发率。
-
-
宋国平
-
-
摘要: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诊的1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柴葛解肌汤治疗。观察患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退热时间,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流涕、鼻塞、打喷嚏、咽喉肿痛)。结果: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退热时间分别为37.3.°C~38.0.°C(1.d)、38.0.°C~39.0.°C(1~1.5.d)、39.1.°C~41.°C(1~1.5.d)、>41.°C(2.d);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7.3.°C~38.0.°C(96%)、38.0.°C~39.0.°C(95.24%)、39.1.°C~41.°C(100%)、>41.°C(100%);症状消失时间(流涕、鼻塞、打喷嚏、咽喉肿痛)分别为(4.02±0.89)d、(5.12±0.12)d、(5.13±0.90)d、(5.28±0.34)d。结论: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疗效明确,症状得以缓解,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
邹秀淇;
胡爱民
-
-
摘要:
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可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2类。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感染性发热归属于外感发热范畴,常名之“发热”“寒热”或“壮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临床表现的外感病证。胡爱民教授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武汉市中医名师,现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中医临床经验丰富。胡爱民教授运用柴葛解肌汤治疗外感发热颇有心得,屡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胡师治疗外感发热经验总结如下。
-
-
汪军
-
-
摘要:
目的:探讨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88例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奥司他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周后,评估临床治疗效果,观察退热时间、咳嗽鼻塞缓解时间、头痛缓解时间,并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42/44)高于对照组(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行性感冒发热患儿采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疗效显著,可快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不会增加用药风险,较为安全,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
-
余丹丹;
姜洮洮
-
-
摘要:
小儿外感发热,是因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或温热疫毒之气侵犯小儿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小儿疾患。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自身正气较弱,易于感受外邪,如为阳热邪气,发热迅速,即使感受阴邪,也易因阳气痹郁,或正邪交争而发热。1小儿外感的发病特点热证多。叶天士《幼科要略》"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小儿为纯阳之体,一旦受邪,病邪易从阳化热,甚至化火动风,出现神昏、抽搐之症。
-
-
孙露;
李莲嘉;
黄宝驹
-
-
摘要:
目的探讨柴葛解肌汤对风热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于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儿科治疗的86例风热流行性感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西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葛解肌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病毒转阴时间,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Lnterleukin,IL-6)],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病毒转阴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免疫功能CD3^(+)、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可缩短风热流行性感冒的康复时间,降低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从而促进临床疗效。
-
-
马秋晓;
张新宇;
崔力心;
张琼
-
-
摘要:
总结张琼运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经验。张琼认为COPD病机本虚标实,病性虚实错杂,常因外感诱发急性加重,急性期病性以标实为重,稳定期以本虚为主。治疗上基于“异病同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思想,以表里同治、标本兼治为主要治法,运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显著。
-
-
盛梦娟;
李静;
董艳
-
-
摘要: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年龄1岁以上的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患儿80例,按是否接受口服汤剂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疗效更显著,值得推广。
-
-
谷右天;
安龙;
于秀梅;
张宏国;
谷越涛
-
-
摘要:
创伤性膝关节炎临床常规采用抗炎、消肿药物进行治疗.文章探讨了临床中遇到的1例急性期发热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师承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临床症状和脉象采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拟通过病例分析,阐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用药特点,进一步总结老师经验.
-
-
盛梦娟;
李静;
董艳
-
-
摘要: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年龄1岁以上的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患儿80例,按是否接受口服汤剂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疗效更显著,值得推广.
-
-
李宏军;
郑莉
- 《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带状疱疹是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30%-50%的中老年人于皮疹完全消退后,顽固性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疼痛的严重程度、性质及频率因人而异,可呈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常规镇痛治疗疗效欠佳,其中尤以头颈部疼痛治疗更为棘手,在临床中观察到柴葛解肌汤治疗此类疼痛效果较好。rn 正因此类患者以上部感受风邪为主,故治疗当以祛风清热,解肌镇痛为法。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味治疗为宜。柴葛解肌汤原名“干葛解肌汤”,出自明代医家陶华的《伤寒六书》。由柴胡、黄芩、芍药、干葛、羌活、白芷、甘草、桔梗、生石膏、生姜、大枣组成。原治“目疼,鼻干,不眠,头痛,眼眶痛,脉来微洪。”是为阳明经病而设。后世拓展该方应用范围,用治三阳合病,证见:轻微恶寒,身热增重,头痛无汗或微汗,肢体酸楚,并有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目眶疼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等。药证相符,验之于临床,多有捷效。方中葛根人阳明,柴胡人少阳,二者重在解肌退热为主药。辅以羌活、白芷解表散邪而止头痛,黄芩、生石膏清里热,四药共为臣药。芍药、甘草敛阴和营,以防疏散之药太过而伤阴,桔梗又能载药上行三阳,以上共为佐使之药。综观全方,既能散邪,又能清热,是一首辛凉解肌,兼清里热的方剂。
-
-
张雯
- 《全国第二十届中医儿科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柴葛解肌汤,出自陶节庵《伤寒六书》,是一首辛凉解表兼清里的方剂,原治阳明经无汗,以及三阳经合病者.从药味分析,其中羌活、恬梗为太阳经药;柴胡、黄芩、芍药为少阳经药;葛根、白芷、石膏为阳明经药.在儿科临床上,我们以此方加减治疗邪在三阳经之发热症,效果颇佳,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
-
-
胡晶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外感发热起病急、进展快,短暂的表证之后即会出现表里同病的症状.柴葛解肌汤作为治疗外感发热的基础方,具有辛凉结构、表里兼顾的特点.陈宪海教授根据外感热病的临床传变特点,在柴葛解肌汤的基础上,自拟解肌退热方,用于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较好.
-
-
朱玲玲
- 《全国第五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1.参考五运六气分析的结果,观察选用柴葛解肌汤治疗2012年(壬辰年)春季儿童感冒发热的疗效;2.对于时行感冒,采用五运六气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单纯使用柴葛解肌汤原方治疗2012年春季病毒性感冒发热患儿.结论:参考五运六气分析的结果,指导时行感冒发热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
-